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戴眼鏡的大學教授出征太空:科學家加入我國航天員隊伍,有望進行更高層次科學實驗,歡迎閲讀。
" 我導師出差了。"" 去哪了?星辰大海!"
在神舟十六号發射前夕,一位特别的航天員 " 走紅 " 了——他不是飛行員,也不是軍人,而是一名學者。
1986 年出生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桂海潮,成為中國執行載人飛行任務的首個載荷專家。
當公眾的視線聚焦在這位戴着黑色半框眼鏡的年輕教授身上,疑問來了—— " 普通人 " 也能當航天員了?近視眼也可以當航天員了?
對此,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對于非駕駛員和非指令長的航天員而言,選拔标準确實比過去低了一些,這體現出我國飛船可靠程度的提高和載人航天技術的進步。
但楊宇光同時強調,這也并不意味着 " 普通人 " 可以 " 上天 "," 包括這位北航的年輕教授,我相信他不但業務好,身體素質也是不是一般人能夠比得了的。"
神舟十六号航天員桂海潮 圖片來源:新華社
為出征太空訓練兩年多
5 月 29 日,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經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飛行任務總指揮部研究決定,神舟十六号航天員乘組由景海鵬、朱楊柱、桂海潮 3 名航天員組成。這是我國第三批航天員首次執行飛行任務,也是我國航天員隊伍 " 新成員 " ——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的 " 首秀 "。
與肩負軍銜的景海鵬、朱楊柱不同,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一名青年教師,這一身份也讓他成為此次公眾關注的焦點。
2018 年,剛過而立之年的桂海潮進入北航宇航學院從事教研工作還不滿一年,恰逢我國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啓動。彼時,為滿足中國空間站工程任務需要,第三批預備航天員在航天駕駛員基礎上,新增了航天飛行工程師和載荷專家兩個 " 工種 ",選拔範圍也從飛行員擴展到相關領網域的工程技術人員。
據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微信公号介紹,桂海潮當時 " 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從約 2500 名候選對象中脱穎而出,成為第三批 18 位預備航天員中的 4 名載荷專家之一,也是唯一來自高校的載荷專家。此後的 2 年多時間裏,桂海潮又經受了 8 大類、200 餘項科目的嚴格訓練和考核,終于為 " 上天 " 做好了萬全準備。
據央視新聞報道,在神舟十六号載人航天任務中,桂海潮作為載荷專家,将主要負責空間站有效載荷的操作、管理、維修、維護,各項科學實驗的開展,以及之後各項實驗數據、實驗結果的收集、整理、分析。
神舟十六号航天員乘組集體亮相:指令長景海鵬(中)、航天飛行工程師朱楊柱(右)、載荷專家桂海潮 圖片來源:新華社
科學家參與任務将提高實驗深度
戴眼鏡也能上太空,航天員的 " 工種 " 更加豐富了。公眾對 " 神十六 " 乘組配置和人員背景的關注,亦成為我國航天事業不斷進步的注腳。
一個明顯的趨勢是,中國航天員的分工将越來越多元化,選拔的來源、種類和标準也進行了不小的調整,而這與我國飛船可靠程度的提高不無關系。
國際宇航聯空間運輸委員會副主席楊宇光表示,天地往返一直是整個飛行過程中最危險的環節。過去選擇飛行員做航天員,一是因為他們身體素質非常好,二是在緊急情況下他們處置問題的能力和正确性比一般人強。" 但這些要求是對航天駕駛員的要求。" 楊宇光接着説道,對于非駕駛員和非指令長的航天員而言,标準确實比過去低了一些,這體現出我國飛船可靠程度的提高和載人航天技術的進步。
不過,楊宇光強調,即便是載荷專家或是飛行工程師,也必須經歷非正常情況下的訓練。同時,這也并不意味着 " 普通人 " 可以 " 上天 "。到今天為止,執行軌道飛行任務依然是稀缺資源,是個優中選優的過程。" 包括這位北航的年輕教授,我相信他不但業務好,身體素質也是不是一般人能夠比得了的。"
此外,與飛行員相比,科學家與工程師參與航天任務也意味着實驗能力的提升。楊宇光表示,盡管過去從飛行員選拔出的航天員無論是身體條件、個人素質還是業務能力都極高,但畢竟不是理工科研究出身,如果能在科學家和工程師裏選拔航天員,将能進行程度更深、層次更高的科學實驗,以美國為例,大量的航天員都不是職業飛行員。" 我認為這個(乘組配置)一方面是在追趕國際先進水平,另一方面也是實際的需要。" 楊宇光説道。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