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買電車,最合适的永遠是“下一輛”,歡迎閲讀。
導語
Introduction
" 縱使虐我千百遍,我仍待你如初戀。"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楊 晶
編輯丨陳心南
2025 年剛剛開始,中國車市便展現出它卷上加卷的一面。
從各家虎視眈眈的展現出接下來 365 天的推新計劃,到由特斯拉引發的 " 五年免息 " 變相價格戰,再到比亞迪氣勢洶洶的開創 " 全民智駕時代 " ……
熱鬧,真的太熱鬧了。
而作為上述一幕幕劇情的見證者,發現了一個略顯扎心的現象:" 所有積極發聲的,好像都是帶電的選手。反觀傳統燃油車,甚至已經慢慢淪落到幾乎沒人讨論的地步。雖然在實際銷量端,它們還有利可圖,但在消費認知端,被淘汰成為了既定事實。"
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最近一段時間,身邊不少友人都不約而同的抛來了一個類似問題,"2025 年,你説究竟能買新能源車嗎?" 借用蔚來 CEO 李斌曾經那句火出圈的名言:" 我不理解為什麼還要買傳統燃油車。"
是的,答案就是這般扎心與決絕。
因為,無論從產品力維度,還是價格維度,包括綜合體驗維度,以及使用成本維度,甚至品牌賦能維度,身處大部分細分板塊,前者都實現了對于後者的碾壓與吊打。即便此話一出,肯定又會引發巨大的争議,可事實已然變得無法逆轉。
春節假期,返回了身處西北内陸的工業重鎮甘肅蘭州,當看到 " 綠牌 " 的能見度相較一年前又有翻倍的增長時,更進一步加深了上述判斷。
不過,理性客觀的講,眼下選擇入手一輛新能源車,某種程度上同樣是在冒險。相信大多讀者都感到一頭霧水,且聽娓娓道來。
" 背刺 " 将會成為常态
為什麼説是在冒險?難道新能源車安全性還存痛點?還是某些技術層面仍不成熟?或者營銷上有過分誇大的情況?
關于上述幾點大可放心,并不是關鍵痛點。相比之下,一次又一次 " 背刺 ",才是真正的症結所在。
就拿 2024 年為例,有太多的新能源車沒有任何預兆,便出現了突然的官降;更有甚者,官方前腳辟謠,後腳就祭出 " 加配不加價 " 的煥新操作,并且還沒有足夠具有誠意的補償措施;直營店與經銷商," 知新賣舊 " 更是屢見不鮮。
最終,無處撒氣的老車主們,只能通過 " 拉橫幅 "、" 聚集維權 " 的方式泄憤,也催生出越來越多的 " 等等黨 "。而今天文章的标題,漸漸成為了熱度頗高的一句調侃與吐槽。
由此透過現象看本質,為何新能源車會給人留下這樣的形象?
根本還是由于,中國車市正發生着翻天覆地的驟變,随着厮殺的日趨激烈,大多數主機廠為了留在牌桌上,不得不通過 " 官降 " 或者產品一年一迭代、甚至半年一迭代的方式,保持自己的競争力與号召力。
什麼老車主的感受,什麼輿論導向的批判,什麼良心不良心的帽子,在血淋淋的生與死面前,都顯得沒那麼重要了。試圖抓住更大的 " 新鮮蛋糕 ",只能 "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 的拼死一搏。
不吹不黑,如此殘酷的鏖戰,放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根本不會出現。
奈何,進入 2025 年以來,強度愈發拉滿。可以預見的是,新能源車 " 背刺 " 消費者,板上釘釘将會成為行業常态。
而對于持币觀望的潛客來説,擺在眼前的路無外乎三條:要不就抱着 " 早買早享受的心态 ",去積極擁抱電動化轉型;要不就繼續觀望下去,延遲出手的節點;要不就徹底揮别新能源車,再次投入傳統燃油車的懷抱。
反正如果是我,肯定選第一條。
另外,對于所有殺紅了眼的主機廠來説,雖然明知道是在枉費口舌,但仍希望大家能在一邊迫不得已 " 背刺 " 的同時,好好想一想該怎麼合情合理的盡可能撫慰受傷的老車主們。
畢竟,太過不愛惜自身的羽毛,終究會有被反噬的一天。
當然,我也希望,所有主機廠能大大方方公布改款的具體節點,并針對現款推出誠意滿滿的促銷政策,讓大家根據預算量力而行。
一場 " 惡戰 " 近在眼前
實際上,最近一段時間,還在思考另一個問題," 經歷了 2024 年的爆炸性增長,2025 年的新能源車又将迎來怎樣的走勢?"
參考乘聯會不久前公布整個大盤、傳統燃油車以及今天文章主角三部分的銷量同比、環比成績單,答案明晃晃的擺在那裏:" 繼續高速上揚。"
因為,即便身處調整期的 1 月,新能源車抗壓能力無疑也是最強的。而剛剛過去的一周,其零售滲透率重新邁過了 50% 大關。
為此,再次搬出文章開篇的那段觀點:" 無論從產品力維度,還是價格維度,包括綜合體驗維度,以及使用成本維度,甚至品牌賦能維度,身處大部分細分板塊,新能源車都對于傳統燃油車形成了碾壓。"
而這也恰恰解釋了,即便總是出現 " 背刺 " 的案例,可仍有越來越多的潛客願意掏出真金白銀 " 為愛觸電 "。
不可否認,羊群效應正在中國車市以極快的速度蔓延開來。
尤其是經歷了春節返鄉這樣的 " 全民大遷徙 ",大批量的新能源車從沿海地區返回内陸地區,俨然又一次用實際行動上演了一堂 " 教育課 "。
加之假期結束後,各家主機廠想盡辦法的促銷,對于消費心智的占領正變得愈發恐怖。而國家政策方面,同樣繼續着保駕護航。
氣氛烘托至此,2025 注定是新能源車當道的一年,也是所謂下單的好時機。當然," 買與不買 " 的決定權還是掌握在大家自己手中。
而我想提醒的是,根據現有消息,針對今天文章主角的免征購置税,将會在年底徹底結束。接下來,一旦與傳統燃油車公平公正的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沒有了外界因素的輔助,又會迎來怎樣的發展局面,無疑充滿了種種的未知。
留給新能源車的 " 狂歡 ",并非無限充沛,一場 " 惡戰 " 近在眼前,想象一下 30 萬元的產品要額外多交 3 萬元的税。
寫到這裏,突然發現自己有點過于焦慮與擔憂了。
一方面,國家政策是否會再次發生變化,尚未蓋棺定論。另一方面,誰説丢掉 " 拐杖 " 的新能源車,就無法保持目前令人興奮的增長率?
當然,眼下更值得關注的依舊是 2025 年,今天文章的主角将會以怎樣一個姿态,朝着傳統燃油車的縱深發起摧枯拉朽的猛攻。
迎來 " 渡江戰役 " 之後,劇情又會怎樣發展……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
THE END
微信号|iAUTO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