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美國電動汽車最多的地方,特斯拉不再一家獨大,歡迎閲讀。
聽着老鷹樂隊加利福尼亞旅館的旋律,我再度踏上美國加州的土地。
這兒是全美人口最多的地方(3900 萬),把整個州打包起來計算 GDP,能排全球第五名。哦對,記得這裏出過一任州長,名叫施瓦辛格,據説他那時候,每天開着一輛軍用悍馬輕裝甲車上班。
你看,當年流行的是大車,無懼油耗,澎湃動力,甭管在城市道路上用不用得上,但就是要尺寸大、動力強,體現一個想走就走。
如今的加州,流行已經換了模樣——電動車才是時尚時尚最時尚。在加州銷售的汽車中,每五輛就有一輛是電動車,加州新車經銷商協會的數據如是説。
數據顯示,2022 年,加州擁有約 37% 的美國輕型電動汽車,大約是第二名佛羅裏達州的六倍。
圖 / 李皙寅
一、電動汽車全美賣得最好
站在洛杉矶的街頭,電動車的品牌很豐富,特斯拉、" 特斯拉殺手 "Rivian、Polestar 不一而足;在商場找飯店的時候,我還看到了 VinFast 商場展廳即将開業 ……
與此同時,包括福特猛禽在内的各種大皮卡也屢見不鮮,傳統的消費習慣依然不容小觑。
想了想,加州的洛杉矶有好萊塢、舊金山有硅谷,本身雲集着大量心态年輕的高收入群體,按照消費畫像來看,是一群典型的嘗鮮者。
這樣的閱聽人,本就是包括智能電動汽車在内各種新技術、新產品的愛好者。消費土壤有利于孕育電動汽車。
據説,加州的電動汽車充電地點,仍然是第二的紐約州的四倍多。在這背後,有加州電動汽車基礎設施項目(CALeVIP)為安裝公共充電站提供的資金。
在洛杉矶商場、餐廳、學校的停車場裏,倒是能顯著看到充電設施。加上,這座城市本身容積率就不高,低矮的自建房為主體,車子能直接停在院裏,車輛完全可以在家充電嘛。
但這可不是美國汽車消費的常态,根據加州的報告,純電動車只占美國整體汽車市場的 7.4%。
這一次在洛杉矶街頭,我還看到了不少滑板車。就和國内小朋友玩的那種一樣,有個撐杆、踩滑板上就能御風前行,只不過是純電動的。
掃碼就能用,雖然看着價格實在不菲,但想着多體驗,我嘗試下載了 App,卻卡在了信用卡綁定支付的環節,不知道為啥數次都刷不開界面,心裏想着,要是能支持 WeChat Pay、Ali Pay(微信、支付寶)多好,要是能直接做成小程式就更好咯。
圖 / 李皙寅
後續發現,溯源全球電動滑板車市場,中國車企扮演重要角色。
圖 / 李皙寅
二、用收費來治堵
或許是因為大多數時間都在錯峰出行,沒感覺到洛杉矶通勤的擁堵。不過一位生活在當地的華僑大爺沒忍住和我吐槽,就在感恩節前夕,洛杉矶的高速驚現世紀大堵車——因為大家都開車出城、去機場,準備休假,結果變成了集體遊車河。
在當地我聽到了一種特别的治堵辦法——設定專門車道,鼓勵一輛車内多坐乘客。
據説确實有用,會有工作居住地點接近的通勤夥伴,相約一起上下班;就連我最後一天去機場,也是駕駛員大爺帶着太太一起來,就是為了讓車上湊滿三個人,以便能走綠色通道。
比較有當地特色的是,針對不希望車上搭客,又希望走綠色通道的車主,也可以一次性購買 " 會員 " 服務,在相應的周期内,即便自己一人駕車也能走。如果是想悄悄地渾水摸魚,被警察抓到,則會面臨不菲的罰金。
接我去機場的大爺跟我説:十年前中國有一個特大城市,曾與洛杉矶一起商讨治理堵車的辦法。的确,此前我采訪相關專家學者時,也聽到了很多 " 通過各種先進技術,收取擁堵費就能治堵 " 的理念。看得出,信息的互通有無,确實影響了專家學者的思路。
也不知道説慶幸還是不幸,國内城市尚未采用這一辦法,倒是一度提出大幅上漲全市範圍内的停車費。不過停車難的問題也沒有得到徹底緩解,看起來,漲價并非一試就靈嘛 ……
圖 / 李皙寅
三、汽車是工具,也是文化
就和大多數美國城市一樣,洛杉矶也是車輪上的國家。公共交通不像中國國内這麼完善,即便是在建設了半個世紀的新城核心區,地鐵依然是建設當中。這就決定了,汽車變成出行必備的工具。
説點和人相關的:在洛杉矶的周六,我去了一趟很特别的車展。本質上,這是一家知名輪毂廠商做的一場活動,希望讓采用同樣輪毂的汽車齊聚于此,做些產品展示和形象宣傳。
有趣的是,我在這兒看到了難得的 " 松弛感 " 和 " 對汽車的愛 ";電動、燃油車,大車、小車,新車、老車,齊聚港口旁。
不同于傳統車展都是清一色的新車,這些汽車身上充滿着使用的痕迹——加挂了衝浪板、改裝了全套音響、貼上日系二次元動漫貼紙,改裝了剪刀門、新增了可抬起來的挎鬥、猶如賽博坦星人 ……
圖 / 李皙寅
在現場,有三四歲剛會跑的小朋友,有耄耋之年坐着電動輪椅的老人,手捧爆米花、熱狗、冰淇淋,來回穿行,拍照。
我看到,有的車主在逛展聊天,有的擺了躺椅,靠在旁邊喝着無酒精飲料。人到中年的一群哥們,坐在水泥墩上閒聊;幼兒被邀請進入小車合影,一對老夫妻在車旁曬太陽。
圖 / 李皙寅
與其説是一場車展,倒不如説是一場汽車的 party,在這背後是汽車從交通工具演變成了一種生活文化的寫照。
四、特斯拉不再一家獨大
伴随電動汽車越發豐富,特斯拉不再一家獨大,加州消費者購買電動汽車的習慣也在發生變化。
根據加州的汽車注冊數據,特斯拉在加州電動車市場的領先地位今年有所下滑,其市場份額在 2023 年的前九個月下降到 62.9%,而去年同期為 71.8%。
" 當年覺得特斯拉太酷了," 一位在洛杉矶新城 CBD 做市場工作的小哥,是一名早期的特斯拉車主,他覺得,特斯拉有自動駕駛、用電不用油,本身開出去就自帶話題。
不過,開了五年,他受不了粗糙的内飾和滿大街缺乏辨識度的老車,最近準備換 Polestar 3,理由是覺得看起來就好看。
圖 / 李皙寅
當我跟他説,這公司背後的大股東來自中國,有家公司叫 Geely 的時候,他一度瞪大了眼睛,問我真的假的。
随後他打開手機搜了搜,很快恢復了平靜,説了一句很有趣的話——中國什麼都造得出,光電動汽車公司,都有好幾個都來美國上市了,也正常。
這讓我想起來一個陳年往事。十五年前,有個美國記者做了個實驗,嘗試一年不買任何中國制造的產品,生活會是怎樣。她把這一切記錄下來,還寫了本書。當時夫妻倆希望買個充氣遊泳池,但商場裏的都是中國貨,為此夫妻吵了一架。最終她 " 作弊 " 了——向親戚求援,讓對方買一個充氣泳池,作為禮物送給自己,這就不算買了。
那時候,我還在上初中,讀後特别震撼,一方面自豪于中國真是世界工廠,另一方面感慨,跨國貿易能讓參與其中的人都富裕起來。後來讀了《地球是平的》更是深信不疑。
圖 / 李皙寅
如今,世界政經格局波谲雲詭,但對和平和發展的追求,應仍是人類共同體的一致追求。
就像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一樣,車企努力造好車,賣向全球,消費者開上好產品,還能通過自動駕駛和電動,節省能源、解放開車時緊繃的神經,豈不美哉。
祝福更多美國消費者,有機會開上中國電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