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外賣沒有新故事,歡迎閲讀。
不同消費層次的人,都能在巨頭們的本地生活大戰裏,薅到自己想薅的羊毛。
精打細算的學生黨早已學會了不斷切換各個 APP,熟練對比套餐價;剛下地鐵的打工人,點完美團外賣可能就點進了直播間,看主播吆喝北京深度兩日遊套票。
連都市潮男潮女都有了新歸宿,小紅書上動辄标價四位數的野奢風民宿,是他們最新的 Chill 去處——因為夠貴,夠荒涼,夠小眾。
甚至日益艱難的餐飲店主都學會了與套餐價和解。曾經 99 元團購價被區别對待的新聞屢見不鮮,但如今老板們早已熱情停留在門口招呼:美團和抖音套餐,我們都有。
本地生活的熱鬧程度,一度讓人有種夢回互聯網盛世的錯覺。不僅餐飲套餐、酒店民宿等到店型業務,在抖音的高歌猛進之後迎來了小紅書、快手、拼多多的号角,連公認投入重、盈利難的外賣,都有了新的挑戰者:
先是京東虛晃一槍,揚言已考慮進軍外賣業務 [ 1 ] ;還沒等到下文,那頭抖音就已正式進場,不僅深度合作餓了麼,還推出了自營的 " 團購配送 ";今年 2 月,微信也傳出内測外賣業務的消息。
大廠争相送外賣的盛況讓行業的關注度驟起,抖音外賣業務落地不到一年,出面辟謠的次數比披露業務進展的次數還要頻繁。
那麼問題來了,沉寂多年的外賣市場,怎麼忽然就有了新故事?
久違的挑戰
很長一段時間裏,外賣都是一塊被刻意略過的無人區。
上一輪的熱鬧還是 2015 年的事。那是巨頭忙着進場、資本争相砸錢的一年,火熱傳導至行業的每一個角落,上有王興和張旭豪(餓了麼創始人)隔空互撂收購宣言,下有地推互毆、公關鬥法不時上演 [ 2 ] 。
一片屍山血海最終只剩下一個美團與餓了麼。一度做到行業第三的百度外賣在燒錢補貼的戰火中橫死,只留下 " 貼錢送騎手回家過年 " 的慈善家傳説;更多無名之輩不見枯骨。
此後互聯網公司們文争武鬥,團建項目從打車一路到社區團購,寧可賣菜賣雞蛋,都不再打外賣這個苦業務的主意——直到抖音一頭扎進場,打破這詭異的默契。
2022 年 8 月,抖音宣布與餓了麼達成深度合作," 餓了麼外賣 " 小程式在南京試點上線,商户和配送網絡都來自餓了麼。與微信小程式類似,這場合作的本質是商户通過餓了麼向抖音買流量,後者從中賺一份廣告費,美團和快手也有過類似的操作。
相較之下,同期上線的" 團購配送 "才是真正的重頭戲——不僅商户入駐抖音平台,履約配送也是在抖音的系統上完成。
餓了麼 / 品牌小程式 vs 團購配送
這并非抖音第一次試圖介入外賣市場,早在 2018 年,抖音就在上海總部秘密成立了 POI 團隊,由于備受看好,一度是内部人瘋搶的去處 [ 3 ] 。
可惜最初兩年的業務進展不順,負責人 " 走馬燈似的換 [ 3 ] ";2021 年 7 月,抖音被曝内測新業務 " 心動外賣 " [ 4 ] ,但這個類似高德打車的外賣服務聚合平台,最後也草草收場。
好在這時候,抖音在到店消費業務上嘗到了甜頭。
過去一年裏,抖音逐步放開各類到店和酒旅業務,上至美發美甲,下到按摩洗浴,甭管婚慶吃席搬新家,還是逐夢馬代巴厘島,一套 " 探店短視頻 + 個性算法推薦 + 低價團購 " 組合拳下來,都能讓用户光速上頭、一鍵下單。
2022 年,抖音生活服務 GMV 同比增長 7 倍,養活一幫探店博主之餘,還教會用户在抖音搜索團購券。這一年 6 月,抖音正式宣布對本地生活商家抽傭。
同樣的思路用在送外賣上,便是去年 7 月上線的 " 團購配送 "。一個抖音用户要想吃上一份外賣,大概有三個步驟——
1. 發現商家。" 團購配送 " 還沒有獨立入口,用户主要通過刷短視頻直播、同城商家推薦、或是主動搜索才能進店。
2. 下單團購。與主打單人正餐的美團餓了麼不同,抖音團購配送的平均客單價超過 150 元 [ 5 ] ,不是下午茶甜點,就是多人家庭套餐 [ 6 ] ,且只有少數幾個套餐可供選擇。
3. 等待投喂。履約環節由商家自行配送,或是交給順豐、達達等第三方服務商,後者靈活用工的眾包騎手居多(美團、餓了麼有 3-4 成為自營騎手),配送效率也不高—— 2 公裏的訂單,有時配送甚至需要 60-80 分鍾。
速度是外賣的命門,社畜的下班時間更是寶貴,恨不得一秒掰成兩秒用。眼看等外賣的時間都夠燒個兩葷一素、順帶吃飯洗碗,抖音只能想出個 " 先囤後約 " 的折中辦法。
最近,有媒體報道稱抖音正式組建配送團隊,雖然抖音火速出面否認 [ 7 ] ,但對其而言,自建履約網絡的确是一個繞不開的問題。
外賣的十年混戰為後來者留下兩句染血的警示:送外賣,一定要自建履約網絡;要生存,就得強力掌控這張網。以美團為例,餐飲外賣業務的營業成本占比超過八成,其中 90% 都是騎手成本。
第三方配送終究只是權宜之計,抖音面前有且只有兩個選項:要麼從零開始自建一張網,燒錢又耗時;要麼選擇收購,但眼下顯然沒有合适的标的——就這一點而言,美團還得感謝阿裏收購餓了麼之恩。
外賣之所以為無人區的原因也在于此,資本投入重,回報周期長,光是履約這一個環節,就足夠耗時費力還費錢。
但意在本地生活的挑戰者都無法退縮。因為不啃下外賣這塊硬骨頭,就無法真正地拿下本地生活市場。
赢家的壁壘
要理解外賣在本地生活戰場上的重要性,美團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美團的本地生活業務覆蓋了到店和外賣兩個板塊:
到店指的是餐飲團購、美甲足浴等到店消費團購券的業務,是美團最早成熟、優勢最大的業務,利潤水平高且穩定;
外賣雖然是個高成本、低毛利的苦業務,但因其高頻、剛需的特點而做到收入占比最高。
按照王興 " 高頻打低頻 " 的思路,到家負責引流,屬于基本盤,到店負責變現,充當現金牛。
美團也的确按這套标準答案在本地生活領網域四處稱王,譬如在 2018 年 3 月,美團的酒店預訂間夜量首次超過攜程、去哪兒、同程藝龍總和 [ 8 ] ;這一年,其酒店訂單中 90% 的用户都來自既有的外賣或到店業務 [ 9 ] 。
後來美團能四處折騰新業務,又是打車又是賣菜,除了有到店業務補貼家用,更重要的還是有外賣這個巨型流量池。
到店利潤高、但高度依賴外賣;外賣利潤低、但有着高黏性、重資產等實打實的壁壘——這套業務模式下,外賣是美團的命門,也是本地生活的命門。
所以比起各家在到店領網域的 " 小打小鬧 ",美團更警惕的是,這些新玩家會否一腳踏進外賣這個核心地帶。
就拿抖音來説,2022 年上半年,美團内部對抖音的判斷還是 " 威脅範圍可控 " [ 5 ] 。但在抖音在下半年切入外賣市場後,美團的态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今年 4 月,美團一邊在 20 多個城市上線了類似抖音的 " 團購配送 ",一邊做起直播,帶動蜜雪冰城銷售額突破 1 億,瑞幸賣出 100 萬杯生椰拿鐵;至今,美團已将直播入口固定在首頁、外賣頻道等界面顯眼處。
抖音的勇闖無人區實屬無奈。它曾試圖走一條不同于美團的路,用内容生态為到店業務導流,但它很快意識到,賺本地生活的錢,還得從外賣做起。
抛開最強地推傳説,美團到店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心智——高頻剛需的外賣業務帶來精準流量,用户打開美團就是為了在衣食住行上(省着)花錢。
特别是服務類消費不能退貨,一旦用户養成遇事不決先掏美團的習慣,後者甚至能反過來薅線下商場的自然流量。
而用内容流量起盤的抖音,就只能像早期團購網站一樣花錢賺吆喝,用低價換心智。從 1 元大餐到 99 元四盤肉,遍地低價引流套餐只為培養用户習慣。
利潤空間微薄的問題随之而來。商家本就犧牲了一定的利潤空間,由于多了達人探店這個環節,還得多付一筆達人傭金。據華西證券測算,論平台抽傭是抖音低于美團,但論整體費率卻是抖音高于美團 [ 15 ] 。
用内容帶消費的打法還造成了另一個問題——核銷率低。據中泰證券測算,抖音到店團購以被動推送為主,抖音的推送式團購核銷率僅為 50-60%;以搜索為主的美團,搜索核銷率在 90% 以上 [ 11 ] 。
同樣是團購優惠券,抖音和美團用户大概率是兩種行為模式:美團到店多為即時消費,抖音則是延時消費。翻譯一下,就是團購優惠券時,用户是坐在店裏,還是躺在家裏。
核銷成本幾乎為零的直播電商退貨率尚且高達三五成 [ 12 ] ,一個刷短視頻解悶時順手買了張券的用户,又會倒在大熱天出門、高架上堵車、進店排隊中的哪一步?
這也是新玩家們共同的處境——無論是同樣用内容導流的小紅書和快手,還是對本地生活躍躍欲試的微信和拼多多,最終都會回到 " 要不要花大力氣做外賣 " 的命題。
在這個命題上,跑在前頭的抖音或許已先一步有了答案。
沒有新故事
在前幾年的公開演講中,抖音 CEO 張楠曾反復提到一個問題:" 我們又把抖音想小了 [ 13 ] ?"2022 年的一次内部會上,張楠給出了最終答案——抖音要成為一個萬能入口 [ 5 ] 。
當再造一個流量端變得愈發困難,成為超級 APP 似乎已成為互聯網公司的共識:
美團雖然入口分散,但在業務擴張上從不設限;抖音沿着張一鳴的構想深入餐飲、購物、旅遊;想通了的張小龍做起加法,敞開了扶持視頻号之餘,也盯上外賣市場——今年 2 月,微信在廣深地區内測 " 門店快送 " 小程式,一個可以買菜點奶茶的外賣聚合平台 [ 14 ] 。
做超級 APP,本地生活是一個誘惑力極大的賽道——集強需求、高頻次、大規模、高增量于一體,光外賣一項就已是個萬億市場,但直到兩年前,國内本地生活市場的整體滲透率也只有 12.7%。
在一眾本地生活新玩家裏,抖音敢先一步切入外賣的優勢顯而易見——有錢,有流量,還有組織。電商一役足以證明其強悍,短短兩年時間從零而起,一路從短視頻直播殺到了貨架電商。
但比起時下誰都想摻一腳,且市場格局确實日益分散的電商來説,外賣的堡壘恐怕更難被攻下。
論成本投入,本地生活顯然沒有電商那麼 " 劃算 "。以履約基礎設施為例,電商的基礎設施是公共的、全國性的,本地生活卻是私有的、地網域性的。貓狗兩家的私有履約設施只覆蓋了 5% 的訂單,但在外賣訂單中,專送比例超過 50% [ 11 ] 。
這也意味着電商的新玩家都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外賣的新玩家卻要把坑重新踩一遍。
對于躍躍欲試,流量充沛的内容平台來説,本地生活怕也不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因為流量再大,一來不是無限的,二來也要考慮機會成本。
就拿抖音來説,從營收角度考慮,本地生活能夠為抖音貢獻傭金和廣告兩項收入,其中傭金收入有限,廣告變現效率也不算高。
根據中信建投估算,抖音在 2022 年的整體 Ad load(廣告加載量)約為 13%-14%,其中電商板塊在 7%-8% 之間,而本地生活僅為 2%-2.5% 左右。在上述模拟情況下,理應成為現金牛的到店業務,用電商 1/3 的 Ad load,只能做出 1/10 的 GMV [ 16 ] 。
因此,在電商等其他性價比更高的業務還有增量時,外賣并不是最好的 all in 選項——今時今日,單憑砸鍋賣鐵就想再造一個 " 美團 " 的可能性,已經非常低了。
尾聲
2016 年,張一鳴和王興曾共同參加過一場閉門會。兩人都認為在一個有前景、方向長的跑道上,投入比盈利更重要,張一鳴稱之為 " 低空飛行 ",王興説得更加直白:" 早期投入是很劃算的 [ 17 ] 。"
美團以省錢著稱,早年還省出個 " 開水團 " 的外号。但也是這樣一家公司,拖着一張 600 多萬騎手構成的履約網絡,硬是靠精細化管理,在外賣這個苦業務上掙上了錢:
2015-2019 年間,美團的平均配送時效從 1 小時提升至 30 分鍾以内 [ 18 ] 。就在 2019 年第二季度,美團外賣業務首次實現盈利,全年送外賣 87 億多單,平均每單能掙一毛六。
在一個别人都虧錢的市場上掙到錢,這或許才是最大的壁壘所在。
參考資料
[ 1 ] JD.com Mulls Taking On Meituan and Alibaba in Food Delivery, Bloomberg
[ 2 ] 美團掀起史上最激烈的外賣 " 巷戰 ", 中國企業家
[ 3 ] 抖音内幕:時間熔爐的誕生 , 騰訊科技
[ 4 ] 字節進軍外賣,抖音内測 " 心動外賣 ", Tech 星球
[ 5 ] 本地生活新變局:抖音的激進目标與美團的靜悄悄 , 晚點 LatePost
[ 6 ] 抖音外賣,認清現實 , 連線 Insight
[ 7 ] 抖音自建配送團隊,加碼即時零售業務 , 36 氪未來消費
[ 8 ] 美團和攜程,踏進了同一條河流 , 燃次元
[ 9 ] 美團點評:99 頁深度報告——無盡的前沿 , 方正證券
[ 10 ] 抖音本地生活專家交流:與美團的競争 , 七鑫調研
[ 11 ] 為什麼抖音難以撼動美團的到店業務?——美團系列專題研究之二 , 中泰證券
[ 12 ] 2020 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研究報告 , 36 氪研究院
[ 13 ] 對話北京字節跳動張楠:2020 抖音的改變與思考 , 極客公園
[ 14 ] 微信上線外賣業務 , 電商報
[ 15 ] 到店專題:壁壘堅固,賽道光明,無懼挑戰 , 華西證券
[ 16 ] 雨後雲初霁,復蘇終有時——電商及本地生活行業 2022 年綜述及 2023 年展望 , 中信建投
[ 17 ] 4 萬字實錄完整呈現:王興、張一鳴、程維在烏鎮閉門會議上都談了什麼 , 虎嗅
[ 18 ] 美團對外開放配送平台,以後美團配送不止送外賣了 , 經濟觀察網
視覺設計:疏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