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除了尺度,一無是處,歡迎閲讀。
寫在前面
今晚聊新片——
《爆裂點》
《爆裂點》本身是我在這個檔期裏最期待的一部,因為他宣發裏透出的不少關鍵詞,其實非常有吸引力——
"R 級片 "" 三級片 "" 一刀未剪 "" 超大尺度 "" 斷肢 "" 火燒活人 "。
宣傳當然沒騙人,以上都是事實,我也在電影裏看到了,但我卻并沒有收獲預期的任何感官刺激,因為這部片除了以上這些,故事裏幾乎什麼都沒有。
它根本沒有人物,編劇好像完全忘記了,用血肉模糊衝擊觀眾的前提,是角色要先 " 有血有肉 ",觀眾的疼也不是純生理驅動,還需要心理代入。
否則就是看着一群工具木偶砍來砍去,屍痕遍野,也只是一場無趣的木偶戲罷了。
正文
我們上面已經説的很明顯了,《爆裂點》的問題不是調度,不是尺度,而是劇本。
批評這點就無法繞開他的導演,林超賢。
林超賢是一個很有自我風格的好導演,但業内一直流傳一個玩笑,林的片子,他對編劇工作參與越少,對導演工作參與越多,片子好的可能性才越大。
我去翻了翻他的作品,發現确實是這樣,當他自己署名第一編劇的時候,這部片不及格的概率往往非常大,他在寫文戲上真的像是張飛縫繡花針,歪歪扭扭,不知取舍,相比他的導演功夫,劇本次次都很業餘。
而這部《爆裂點》,最恐怖的地方就在于,林超賢不是唯一的導演,但卻是唯一的編劇。
所以片名裏裂開的就不是什麼尺度了,是劇本,是故事線。
一開始主線很明确,就是在交代張家輝和陳偉霆兩個角色的相識,以及後者去做卧底的伊始。他們明顯是演雙雄,一明一暗,一個緝毒警察,一個卧底警察,後面的故事應該是後者被棄,成為逃犯,面臨明暗抉擇,陳偉霆就相當于怒火重案的謝霆鋒,拆彈專家的劉德華。
我理解的 " 爆裂點 " 也是形容人物被逼到絕境忍無可忍的狀态,所以視點應該在他身上,他承擔主要的人性刻畫。
但在開頭講完陳偉霆的角色去做毒販之後,故事像一根被點燃的仙女棒一樣,散開了,陳偉霆這個角色消失了。電影突然成了毒販老大的視角,去拍他被金三角威脅,還展開了一段日本毒販和金三角毒販的糾葛。
沒多久又進了金三角毒販老大的視角,開始了金三角毒販内部的矛盾展現,衝突雙方是一心想要逃走的女制毒師和毒販老大。這還沒完,又進入了女制毒師的視角,開始了她和叛逆的女兒的支線,到了家庭教育的戲碼。
至于主線裏的陳偉霆 .....
編劇:誰是陳偉霆?
我看的時候粗略計算了一下,開頭出來了一下之後,陳偉霆的角色消失了将近半個小時,這半小時裏淨是和他一點關系都沒有的劇情。
這就是劇本最大的問題,貪心,林超賢陷入了對爆裂濃度的執念,他覺得陳偉霆那個角色一顆炮仗去爆裂不夠,要加入更多的支線角色,給他們每個人都安排 " 爆裂時刻 "。
上面那些其實都是,毒販老大要因為被警察追捕,被日本黑幫追殺陷入 " 爆裂 ",這是一大條支線。
女制毒師要因為叛逆的女兒被性侵被綁架,陷入 " 爆裂 ",再遇到假死的老公,發現他早已和别人組成家庭,再次陷入 " 爆裂 ",選擇自殺,這也是一段接一段的支線廢戲。
最要命的還有另一個主角,張家輝演的警察,本身專注于對卧底的愧疚,以及對自己所處的體制的搖擺就已經足夠有看點了,非要再給他加入一段家庭的戲,拍軟肋,目的就是讓兒子的死成為他的爆裂點。
寫親情又是林超賢最不擅長的,于是到了電影裏,所謂的親情戲就成了警察父親因為忙于事業兒子成了混混,招惹黑幫,他不得不去幫兒子擦屁股,被媒體曝光卷入涉黑醜聞的抓馬橋段。
至于主線裏的陳偉霆 .....
編劇:我咋知道誰是陳偉霆?
電影不斷犧牲本身主線的張力,也犧牲陳偉霆這個角色的魅力。
最後主線已經被擠得沒話説了,陳偉霆也是真的慘,雙男主之一,中間給支線讓位,數度消失,電影裏他從警察變成卧底,卧底變成逃犯。電影外他也從男主退成男配,再被支線擠成路人,穿插在各個 " 支線 " 之中,最後好不容易要收主線了,他一出場爆裂了一下子,也就是十幾分鍾的戲,然後死了。
每一條支線都無聊極了,都是幾十年前香港電影演爛的橋段,還都要收尾,明明一句話能概括的故事,沒有反轉,沒有懸疑,靠着這些無用的支線硬生生拍了 150 多分鍾。
這背後還有另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也是老問題了,就是林超賢對男性動作場面的過度迷戀。
林導是香港電影黃金時代過來的導演," 暴力美學 " 是那一代動作導演共同的标志性符号。他們信仰英雄主義,在他們眼裏,電影裏對暴力完成同樣暴力的對抗,就是最好的英雄主義。
但林導好像沒有意識到," 暴力美學 " 在警匪、幫派、犯罪、兄弟情等故事情節中已經形成了非常俗套的循環,他也好像還在那套叙事裏沒有出來,整個片子沒有新意,只是不斷的呈現英雄主義的循環。
尤其是在他參與編劇的劇本邏輯裏,動作戲或者説,暴力的優先級好像比什麼都高,動作戲不是過程,不是手段,而成了目的。
所有人物的刻畫,轉折,衝突,都服務于屬于他的那一場動作戲。
從女制毒師,到毒販老大,毒販小弟,到警察同事,到男主兒子,制毒師女兒,幾乎每一個無關緊要的配角,最後的 Ending 戲都是動作戲或者暴力場面,無不例外。
這也是為什麼上面他要不斷的加入支線,加入新的人物,因為兩個男主不會一直進入動作場面,就需要不斷的有其他人物的動作戲去填充,這本身就是一種對故事的不自信,是生怕觀眾停下來,細思邏輯。
另一層香港電影的守舊,也在這部片裏展現的很明顯——就是男性視角下的的暴力崇拜。
傳統的港式動作片一直都以男性為主體,男性是故事的主導者,暴力和英雄主義的目的,是展現男性的陽剛和血性,于是對應的女性角色往往被輕視和利用。
《爆裂點》就是這種電影,裏面戲份超過 5 分鍾的主要女性角色一共兩個,女制毒師看上去是最有野心的,但編劇給她安排的結局是,在毒品交易的亂戰中,突然跑到了欺騙自己的前夫面前,想要槍殺前夫,卻不忍心,最終選擇開槍自盡。
為了完成女性角色為了男人而死這種目的,甚至是可以完全不顧之前的邏輯的——女制毒師在之前是拼了命都要保護女兒,一切都為了女兒,現在為了個消失多年的男人,也不管女兒,居然直接自殺了。
另一個是她女兒,被利用作為母親 " 爆裂 " 時刻的壓力,被性侵,被綁架,被車撞飛,除此之外,這個角色毫無意義。
這也導致這個劇本進一步走向 " 惡意 ",對陳偉霆的角色,對幾個女性角色,都是一種剝削。
配圖 /《爆裂點》預告、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