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投資者:強烈建議造車,寧德時代:不造!,歡迎閲讀。
7 月 3 日,有投資者在互動易平台上向寧德時代提問:" 寧德時代是否有發展汽車生產制造的戰略規劃?" 此外,也有投資者稱:" 強烈建議寧德時代切入整車產業鏈,實現全面的業務發展。"
寧德時代方面對此表示:" 公司會做大量的工作去支持車企客户的發展,為車企客户提供全市場最有性能競争力、最有成本潛力、更多元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但公司不會去造車。"
寧德時代雖然不造車,但其在不斷延展自己汽車領網域的投資版圖。例如去年 12 月,寧德時代與奇瑞集團籤署戰略合作,入股奇瑞控股,成為第七大股東。同月,寧德時代與華為終端籤署合作備忘錄,計劃圍繞華為智選車項目進行合作。此外,寧德時代也與長安汽車籤署成立合資公司協定,與阿維塔科技籤署深化戰略協定等。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今年以來,寧德時代更是加大了與車企的合作。2023 年 3 月,寧德時代與北汽集團籤署商務合作與先進技術賦能戰略合作協定,雙方計劃共同開發動力電池產品,開拓新能源汽車市場。2023 年 4 月,寧德時代與理想汽車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協定,并預計其第一款純電動汽車将成為全球首款搭載寧德時代的 4C 麒麟電池的量產車型。2023 年 6 月底,寧德時代與長安汽車聯合成立了長安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注冊資本 15 億元人民币。股東信息顯示,該公司由寧德時代、長安汽車以及其旗下深藍汽車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持股 51%、30%、19%。
" 一方面,作為供應商,寧德時代如果造車就會跟其客户產生競争,可能失去一部分客户。另一方面,造車投入較大,利潤相對較低。目前,寧德時代專攻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動力電池,企業資源有限,沒必要放棄自己的優勢業務去做一些低附加值的業務。" 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此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寧德時代第一次公開表示不造車。早在去年 6 月,寧德時代也曾表示過不會造車。今年 3 月,在 2022 年業績説明會上,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曾毓群再度釋放信号稱:" 寧德時代正在推進 CTC,會為造車企業做好基礎工作,不會去造車,此外,會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圍繞電池服務領網域進行拓展。"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
寧德時代不造車的背後,與其更看好電池領網域的巨大市場有關。曾毓群表示:" 新能源電池的應用範圍很廣闊,包括‘天上飛的,水裏遊的,地上跑的和不跑的(儲能)’,市場空間很大,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也不等于電池滲透率,除了乘用車新車的滲透率,其他領網域的電池應用未來仍有十倍以上空間。目前公司擁有廣泛的技術與產品儲備,在市場上還有 N 個應用增長極。"
事實上,在當前寧德時代主營業務中,除動力電池外,儲能系統和循環回收是寧德時代正在逐步蓄力的重點新業務,其中尤以儲能為主。
根據财報數據,寧德時代的儲能電池系統業務營收約 449.8 億元,同比增長 230.16%,成為寧德時代現有業務增速最快的板塊,占營收比重近 14%。而在此前兩年,寧德時代 2020 年、2021 年儲能業務營收分别為 19.43 億元、136.24 億元,占營收比重分别為 3.86%、10.45%,儲能業務實現營收增長超 20 倍,業務比重增長超 3 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41N1392175916
在技術方面,今年 3 月中旬,寧德時代攜液冷 CTP 儲能解決方案首次亮相于日本東京舉辦的國際智慧能源周。在展會上,寧德時代展出了户外 EnerOne 電櫃,以及户外預制艙系統 EnerC,并公布了液冷儲能解決方案的詳細内容,引起業内廣泛關注。今年 5 月,寧德時代更是發布了全球首個零輔源光儲融合解決方案。
更為關鍵的是,儲能業務的發展也進一步擴大了寧德時代的汽車生态版圖。去年 1 月,寧德時代發布換電服務品牌 EVOGO 及組合換電整體解決方案。專門為實現 " 共享換電 " 而開發 " 巧克力換電塊 " 采用無線 BMS 技術,重量能量密度超過 160Wh/kg,體積能量密度超過 325Wh/L,單塊電池可以提供 200 公裏左右的續航。
有觀點認為,如果要實現儲能業務的商業閉環,布局充換電服務或是最佳選擇之一。對于寧德時代而言,充換電站所需要的儲能電池單元基本可以現實自產自銷,就這擺脱了儲能單元的重資產建設難題。在實際運營中,電價的削峰填谷也将為其帶來相應利潤。
此外,東吳證券分析師周爾雙認為,随着寧德時代等龍頭電池廠的加入,加上國家政策的陸續出台,有望推動電池标準化。另外,從目前來看,換電模式面臨來自主機廠的阻力較大,主機廠面臨喪失核心技術的風險,但随着換電站的大規模建設,運營類車型消費者對換電車型需求提升明顯,推動主機廠推出換電車型。
截至 7 月 4 日收盤,寧德時代(300750.SZ)股價報 229.25 元,跌 0.27%,公司最新市值為 1.01 萬億元。
記者|董天意 李文朋(實習) 編輯|孫磊 盧祥勇 蓋源源
校對 |孫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