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大牌餐飲,街邊擺攤,歡迎閲讀。
01
大牌餐飲,擺起小攤
前兩天," 麥當勞進軍地攤行業 " 的話題在微博、小紅書、抖音等平台上掀起熱議,不斷有網友在平台上曬出 " 偶遇麥小攤 " 的帖子。
起源是陝西一位網友發帖寫到:太離譜了,第一次在地攤上買到麥。他表示,自己在早上上班的路上,剛到地鐵站突然被人截住了,确認了半天才終于相信這個地攤 " 真的是麥當勞 "。
陝西的小攤火了後,該門店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小攤是門店自己的安排,才嘗試了 1 周,通常在早上 7 點到 10 點半時段擺攤賣早餐,下午時段則會賣當天門店的優惠套餐。每日有不同的優惠活動,所售產品也可能會變化。"
在這篇帖子下,來自全國各地的網友一下被炸出,紛紛曬出自己早前在廣州、深圳、江蘇等地 " 偶遇麥當勞小攤 " 的照片,偶遇地點覆蓋地鐵站門口、地鐵站内、地下通道,以及演唱會、露營地等等,有多人推小車的、也有單人提小箱的。
從各地網友曬出的圖片可以看到,麥當勞近幾年在全國範圍内都曾有過擺小攤的嘗試,小攤產品以固定套餐為主,比如早餐時段的 "10 元盲盒 ",包括豆漿油條、薯餅麥滿分等套餐;下午時段的套餐則是經典的 " 麥辣雞腿漢堡三件套 "、" 板燒雞腿堡三件套 " 等。
其實不只是麥當勞,肯德基、必勝客、海底撈、蜜雪冰城等不少品牌都曾在近幾年以不同形式嘗試過 " 擺小攤 "。
去年夏末秋初,海底撈在山東、上海、太原等地的夜市中接連支起了小攤,售賣現炸酥肉、茴香小油條、冒血旺等,售價在 9.9 元到 18 元不等。在山東青島李村樂客城夜市支起的小攤,更是一舉登上微博話題榜,被不少網友調侃為 " 微縮版海底撈 "。
蜜雪冰城也在安徽、遼寧、廣西、福建等地的夜市、小吃街上曾開出了流動小攤。有的是帶有蜜雪冰城品牌橫幅的豪華小汽車,也有簡便版的三輪車、小推車,還因此火上熱搜,被不少網友心疼 " 雪王太努力了 "。
地攤經濟,這個詞從前年疫情後開始頻繁在餐飲行業被提及,到今年," 地攤 " 這個不起眼的街頭小生意,已經真正火成餐飲頂流了。
02
不起眼的街頭生意
才是現在的餐飲頂流!
地攤經濟到底怎麼火成了餐飲大佬們的心頭好?
一方面,是政策不斷在 " 搖大旗 ",重燃城市煙火氣。
2023 年 1 月 30 日,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北京市商務局聯合印發《清理隐性壁壘優化消費營商環境實施方案》,其中特别提到,北京将制定商圈外擺經營管理規則,在重點商圈組織開展外擺試點不止北京,深圳、上海、廣州、無錫等城市都陸續放開了 " 地攤 " 相關的管理制度,在後疫情時代重燃 " 城市煙火氣 "。
另一方面,是消費環境的時局造就了 " 地攤 " 的全面崛起。
老生常談的理性務實消費,依然是地攤經濟崛起的最大助力。其實以淄博燒烤的爆火為分界線,在這之後消費者對于餐飲的 " 真誠、實惠 " 有了新的理解和追求,逛個夜市、花上 10 來塊錢就能吃到現做現炒的奶茶、小吃,妥妥就是那句 " 不是商場大牌吃不起,而是地攤美食更有性價比 "。
有政策支持,有消費者追求,地攤也因此成了餐飲行業新的流量密碼,更是賺錢密碼。
除了是餐飲大佬們的心頭好," 擺個小攤 " 更是現在無數年輕人心中的 " 百萬餐飲夢 "。
在抖音上,擺攤的相關話題播放次數超過 500 億;在小紅書上," 擺攤日記 " 的話題浏覽也高達 29.6 億次,從各種大廠裸辭擺攤,到 00 後兼職擺攤日入 1800,再到研究生擺攤賣菜半天收入千元、夫妻倆擺攤日入 9 千,越來越多的餐飲小白、餐飲創業者不再選擇加盟一家店,而是選擇自己擺個攤。
爆火的街頭紅薯、出圈的街頭烤奶、只要 18 塊錢的街頭牛排,以及曾經想都想不到的 " 米其林大廚下場擺地攤 "......
今年出圈的 " 網紅餐飲 ",可能沒有商場裏動辄 30 大幾的網紅酸奶、也可能沒有知名小吃街上 " 家家復制 " 的網紅小吃,但一定有 " 小攤美食 "。
03
" 擺地攤純屬無奈 "?
為了有客流,餐飲人哪都能去!
不過,地攤作為頂流,也有頂流的痛苦,尤其是當兩個反差感拉滿的頂流湊到一塊的時候。
大眾消費者目前對于地攤美食的認知,依然是與相對低端、廉價、不衞生等形容詞挂鈎,而大牌餐飲下場擺攤,被很多消費者認為是把戰場從以往相對高端、連鎖化的場景拉到凡間,盡管因為新鮮感會拍照打卡,但也因此出現不少 " 這不會是過期了吧 ""xxx 現在生意這麼不好了嗎 " 等針對品牌品質、口碑的負面聲音。
比如,去年星巴克推出的沿街取服務,就被很多業内外人士認作為 " 品牌從高端神壇跌落 " 的證據之一。
在提供更多便利性的同時,如何保持品牌多年經營留下的品質感、品牌力,是大牌擺小攤需要考慮的事情。
但總體而言,通過擺地攤,大牌餐飲有了更快捷、更輕便地探索下沉市場、做更多嘗試、發掘更多機遇機會,也多了一些與不同圈層消費者一線互動的機會。歸根結底,大牌餐飲下場 " 擺地攤 " 并非是為了搶誰的生意,更不是要降低品牌調性,而是為現有經濟提供一種 " 增量 "。
沒有客流進店,就 " 帶着店去找顧客 "。
提供便利性、提供優惠,利用利他思維,到最接近消費者餐飲需求的地方做生意。
放下身段,任你是咖啡老大哥,還是西餐米其林,亦或者是西快巨頭、中餐之王、火鍋頭部 ...... 存量時代,餐飲的兩極分化愈發明顯,要麼向上博要麼向下探,只有動起來,才有更多的生存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