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被中國人罵爛的《三體》,咋成了老外心頭好?,歡迎閲讀。
出品 | 虎嗅青年文化組
作者 | 木子童
編輯、制圖丨渣渣郡
本文首發于虎嗅年輕内容公眾号 " 那個 NG"(ID:huxiu4youth)。在這裏,我們呈現當下年輕人的面貌、故事和态度。
浸泡脱水再浸泡,Netflix 版《三體》終于正式上線,結果小心翼翼瞄上一眼後,中國粉絲徹底夢碎。
此前預告階段種種令人擔心的迹象,一個不落地噩夢成真:
汪淼慘遭性轉、羅輯成了黑人、葉文潔激吻伊文斯、程心和章北海談起戀愛……不僅劇情大篇幅重組,而且主要角色全部推倒重塑。
不過," 魔改 " 并非 Netflix《三體》的原罪,甚至可以説,這樣一部主要面向海外零基礎觀眾的劇集,原本就需要 " 魔改 " 。
實際上,Netflix《三體》目前海外成績相當不錯,收視率一路領先。
而它真正令人失望之處在于,這是世界第一次認識《三體》的機會,而改編只發揮出《三體》的三成功力。
之所以説改編不是 Netflix《三體》的主要問題,是因為 " 改編有理 "。
要讨論這個事兒,首先得搞清楚 Netflix《三體》究竟是拍給誰看的。
顯然,不會是中國書粉,也不是中國觀眾,Netflix 的主要收入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付費用户。
拍給歐美觀眾,自然就要按歐美觀眾口味來,而歐美觀眾的口味在原著上就已呈現出和中國觀眾巨大的差異:
比起尊重原著,海外讀者可能更希望更新原著,因為在很多人看來,原著并不完美。
説不完美可能都有些客氣,嚴格來説,是認為非常糟糕,Reddit 論壇科幻版塊,關于《三體》原作的批評俯拾皆是,不滿主要集中在人物和叙事:
" 我認為除了個别幾個寫得好的(比如羅輯和大史),《三體》的角色即使在其人物弧光達到頂點時都顯得很平庸。"
" 主角汪淼與妻兒的關系幾乎不存在,角色之間很難找到北美觀眾習慣的温暖和愛。"
" 故事和設定确實很有趣,但寫作和對話非常令人不快。"
" 不知是翻譯造成的損耗,還是作者就是這麼個風格,總之叙事是如此的緩慢和枯燥。"
并非每一位海外讀者都像奧巴馬一樣 " 識貨 ",《三體》顯然遭遇了嚴重的水土不服,就像《沙丘》原作在中國遇到的問題。
代入閲讀《沙丘》時的感受,多多少少能夠理解《三體》海外讀者。
一部來自非原生語境的異網域著作,天然就有理解門檻。海外讀者很難根據過往的人生經驗共情東方人的幽微思緒。
如果説中國讀者對于《三體》影視劇最完美的想象,就是一個字不落地復刻原著,那麼歐美讀者最完美的想象則是 " 去母留子 ":保留那些激動人心的創想,然後請個更會講故事的人來。
主角由誰來扮演,是男還是女,甚至這個角色本身是否存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有個更容易被西方觀眾所理解和代入的故事:
" 汪淼只是一個讓我們看世界的人形自走情節裝置,只要他做出相同的選擇,他在劇中的樣子或行為并不重要。"
" 如果有人在意主角的性别,我會很無語,因為它在情節中的影響是 0%。"
于是我們發現,當 Netflix 大尺度魔改預告釋出後,海外讀者毫不沮喪,很多人反而充滿期待。
" 看了預告片我想,這大概會是一個劇集超越原著的案例。"
" 我預感,電視劇在講故事和對話方面,會反向提升原著的層次。"
Netflix《三體》正是按照海外粉絲的期待來改編的:設定與名場面尊重原著,人物和故事情節推翻重改。
這讓海外書粉相信,這次回爐重造将是《三體》系列真正意義上的完美更新,它将更好地完成海外書粉一直難以推進的偉業——向更多既沒看過原著,也不了解中國的觀眾安利這部作品。
而從劇集播出後的海外反饋來看,Netflix《三體》這次安利确實賣得相當成功。
與中國豆瓣慘淡的 6.8 分相對,Netflix《三體》在海外一片火熱。
上線 48 小時候後,《三體》首度超越《紳士追殺令》,登上 Netflix 全球收視率榜首,此後屁股就粘牢在頭把交椅上。
根據 FlixPatrol 數據,截至 3 月 28 日上線一周,《三體》始終是 Netflix 全球收視 TOP1 劇集。
不僅北美,《三體》上線首周,在全球 93 個國家 / 地區都跻身 TOP10 劇集。
在德國、巴西、智利、烏克蘭、土耳其等國家更是高居收視榜首,尤其受到歡迎。
從全球傳播度來説,它毫無疑問已經成為中國有史以來 " 出海 " 最成功的科幻故事。
評價方面,也以積極為主。
爛番茄網站上,Netflix《三體》評價持續上漲,專業好評度從開分的 76% 上漲至 78%,觀眾好評度從 75% 上漲到了 81%。
評論家共識稱:"《三體》第一季以令人印象深刻的熱情興致處理了其雄心勃勃的原始素材,證明了它是一個堅實的開端,科幻迷們應該會對它充滿期待。"
各大社媒已經成了上頭觀眾的玩梗遊樂場。
" 這是正在看《三體》的我:"
" 這是剛看到《三體》第五集的我:"
第五集正是 " 古筝行動 ",《三體》第一部最瘋狂的段落。現在全球人民都看過巴拿馬運河切大船了,歡迎外國朋友加入 " 古筝梗 " 狂歡:
" 不劇透,但這确實是三體裏的某一集!"
" 這實在太瘋狂了!"
從智子展開,到階梯計劃,一段接一段罕見的劇情炸飛了不少人的天靈蓋:
" 趕緊續訂第二季,我必須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
正如遊戲制作人小島秀夫評論,Netflix《三體》很好地完成了它的使命——向更多人介紹《三體》,讓更多人對《三體》產生興趣:
" 雖然對于原著迷來説我更推薦騰訊《三體》,也更希望你讀一讀原著。
但還沒看過《三體》的朋友可以通過這部劇來感受一下,尤其是對于那些看膩了好萊塢大片的人來説,這部瘋狂新穎的科幻小説一定會讓人大呼過瘾。"
的确,越來越多人開始對原著產生好奇。
自打劇集放送開始,《三體》原著就開始回春,《三體》第一部目前已重回亞馬遜虛構類小説暢銷榜前列。
" 我沒看過中國版《三體》電視劇,也沒看過書,現在我準備兩者都看看!"
" 現在我要開始看《三體》的書了,我可等不及 3 年後再看 Netflix 出第二季!"
作為《三體》系列忠實粉絲,看到《三體》劇集獲得如此多的喜愛,自然與有榮焉。
然而與此同時,也不免有些心疼和遺憾,遺憾海外同好第一次接觸《三體》,是通過這樣一部并沒能發揮出《三體》全部魅力的改編。
雖説海外反應相當積極,但吃過見過的中國粉絲顯然知道,《三體》還能更好。
相比于原著,Netflix《三體》好比買了箱好扇貝,最後炒出盤裙邊兒來。材料還是那個材料,空坐寶山,卻糟蹋了好東西。
《三體》需要通俗化,但通俗不意味着行活兒與平庸。
不論是從劇情、人物,還是特效與内核來説,Netflix《三體》都相當偷懶,它更像是成熟工業流水線車出來的工藝品,美麗但匠氣十足。
所有改編均以最标準的美劇套路來完成,仿佛在機械執行某種算法主人的命令。
嫌棄主角無聊?
好,主角一分為五,汪淼化身 " 牛津五傑 ",五位畢業于英國牛津大學的天才物理學家,其中四個兩兩配平,互相談情説愛,剩下一個胖子,負責插科打诨。
标準的 " 英雄主角團 " 設定,只不過這回主角的超能力從神奇藥水變成了物理學知識。
需要體現國際化?
主角團立刻安排上。有人來自中國,有人來自拉美,有白人,有黑人,還有個編外的印度軍官。
要表現邪教的瘋狂與領導者的冷酷,就在即将毀滅的巨輪上裝滿兒童。
要塑造花花公子,就讓他天天嗑藥嗑大。
很好理解,很好帶入,也很平庸。
如果僅止于此,那麼 Netflix《三體》不過是又一部常見的驚悚懸疑美劇。
好在還有原著的底子撐着:紅岸基地、視網膜倒計時、宇宙閃爍、三體 VR 遊戲、ETO 大會、古筝行動、面壁計劃、階梯計劃逐一展現,挽救了套路的無聊。
特效方面同樣不盡如人意,時靈時不靈。
三體遊戲中 " 脱水與浸泡 " 的經典橋段很靈,從皮膚到骨骼的褶皺與充盈,都充分符合中國觀眾對 Netflix 技術力的期待和想象。
但到了 " 人體計算方陣 " 和 " 古筝計劃 ",情況急轉直下,2000 萬一集的制作成本作出了 200 萬一集的廉價質感。
劇情方面,感受得到,編劇實在是太怕觀眾看不懂了。
是所有物理名詞和科學理論都被淡化,轉化為一些拙劣的比喻。
以葉文潔在墓前提示羅輯 " 黑暗森林 " 理論的情節為例。
原著只用了兩條簡潔的宇宙社會學公理來説明問題:" 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斷增長和擴張,但宇宙中的物質總量保持不變。"
而在 Netflix《三體》中,這段經典對話被演繹為了 " 愛因斯坦踢蛋蛋 " 理論。或許編劇認為如此粗俗的比喻從一位高知教授口中講出來十分幽默,但對不起,真的笑不出來。
該劇編劇兼制片人亞歷山大 · 伍此前接受海外媒體時表示,他們 " 試圖讓物理變得盡可能性感 ",就像《奧本海默》,通過迷人的物理學家角色,讓人愛上物理。
然而《三體》并非《奧本海默》式的個人傳記,它的主角就是科學本身。
科學性的減損對于《三體》來説,不是簡單的通俗化,而是傷筋動骨、動搖根本。
與其説 Netflix《三體》是《三體》劇集,不如説,它更像是一部歐美同人,亦或是一冊薄薄的名著兒童讀本。
除去深邃的科學性,《三體》改編中消失掉最可惜的,還有 " 人類共同體 "。
作為一部誕生于東方背景的科幻小説,《三體》最大的獨特之處,正在于它對 " 人類命運共同體 " 的關注。
劉慈欣的作品中," 個人 " 通常不重要,他們總是時代的一份子,人類某種選擇的具象化象征。
正如章北海生命最後一刻的那句話:" 沒關系的,都一樣。"
種族滅亡的生死關頭,誰活下來都一樣,因為那是 " 人類 " 和 " 文明 " 的延續。
至此,以宇宙為尺度的高遠視角下,某種歐美科幻電影所罕見的、令人戰栗而疏離的崇高性驟然而生,這是視覺奇觀之外,更值得展現給觀眾的《三體》。
可惜 Netflix《三體》中," 人類共同體 " 讓位給了 " 天才主角團 ",一切落回 " 超級英雄過家家 " 的窠臼。
有沒有一種改編方式,能夠既保留這種叙事,又能保證通俗易懂?
相信一定會有,這是編劇的工作,不幸這一次 Netflix 選擇了更加平穩的中庸之路。
而對于《三體》這樣的作品來説,平庸本身就是一種罪過。
相較于此,這些天吵得火熱的國别與意識形态問題,反而顯得不再重要。
科學沒有國界,放眼未來的科幻小説更是一種超越國籍的創作。
正如劉慈欣本人在一次采訪所説:
" 我更希望美國讀者看我的書,首先是因為它是科幻小説,而不是因為是‘中國的’科幻小説。"
" 作為在中國從小長大的人,肯定不可避免地帶有很深的中國文化的印記。但我更希望自己的小説是作為科幻小説而被美國和其他外國讀者接受。"
火星上沒有琉璃瓦,也沒有漢堡包,在廣袤而寒冷的深空中,唯一具有意義的,只有星星點點的文明。如果真有一只巨眼,在無垠真空中關注着什麼,那一定不會是為了醋包餃子,還是為了餃子買醋。
很高興,Netflix《三體》讓世界上更多人認識了我們所熱愛的《三體》,讓更多人對《三體》產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也很遺憾,Netflix《三體》并沒能把最好的三體帶給全世界觀眾。
不過邁出第一步總是值得慶賀的喜事,有了傳播才有市場,有了市場,才會有下一次更好的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