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資治通鑑:封賞仇人季布,斬殺恩人丁公,劉邦的做法,有道理嗎?,歡迎閲讀。
這個故事特别有意思,這裏邊有領導智慧,也有人情世故,更有職場潛規則。
重新讀一下這個故事,你會有更深的感觸。
公元前 202 年,劉邦一統天下,天下趨于穩定。
剛剛解決了項羽,還要繼續解決他曾經的那些仇人,項羽的殘黨。
這些人也必須給解決了,他們有能力,跟劉邦有仇,如果流落的地方作亂,很容易帶來麻煩。
所以,劉邦發布了很多懸賞令,其中有一個懸賞令,就是季布。
季布是楚人,是項羽的部将,曾經多次讓劉邦難堪,追殺劉邦。
等到項羽被滅了之後,劉邦千金懸賞季布的人頭,敢有藏匿季布的,一律誅三族。
季布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好剃去頭發,用鐵箍卡住脖子,把自己當作奴隸,賣給魯地的大俠朱家。
朱家自然也知道,這個人就是季布,就把他買下來,在家裏安置起來。
但是,想做好人好事,這可不容易,季布這是一個定時炸彈呀。
萬一哪天被鄰居或者被什麼人給舉報了,那自己一家不就完蛋了嗎?
所以,朱家親自到洛陽去跑門路,要把季布給 " 解決 " 掉。
怎麼解決掉季布這個隐患呢?
有兩個方案,一是拿着季布的消息,找劉邦要懸賞。
朱家作為魯地的大俠,自然不能這麼幹。
另一個方案,自然是給季布找一個好去處。
朱家很快來到洛陽,聯絡到了夏侯嬰。
夏侯嬰可不簡單,這可是劉邦的司機,可以説朱家這一步找對了人,絕對是深通人情世故的。
朱家對夏侯嬰説:
季布有什麼罪呢?
作為臣子,他聽從君主的命令去追殺漢王。這是他的職責所在。
難道皇上要把項羽的臣子全部都殺掉嗎?
現在皇上剛剛得到天下,卻為了當年的私人恩怨,去重金懸賞他人,這是不是心胸不夠開闊呀?為什麼就不能容人呢?
而且,季布是一個賢能的人,皇上如果逼迫得太厲害了,他往北投靠胡人,往南投靠越人,對大漢來説,也不是什麼好事。
嫉妒壯士,把壯士逼迫到敵國而資助敵國,這不就是伍子胥為什麼要鞭屍楚平王的原因嗎?
您為什麼不找個皇上閒暇的時間,向皇上説明這個道理呢?
注:楚平王相信讒言殺害了伍子胥的父親和兄長,伍子胥跑路到吳國,借助吳國的軍隊攻破楚國,殺入楚國都城郢都,掘了楚平王的墓,把屍體挖出來鞭屍。
朱家可以説引經據典,拿季布做例子,還非常貼切。
朱家這套話,其實很有説服的邏輯,咱們先簡單拆解一下,這也是一個説服人的套路。
第一,劉邦總是盯着季布不放,确實心胸不如開闊,給天下人一個不好的印象,那跟他有仇人,豈不是人人自危啊。從劉邦的利益來説,懸賞項羽的殘黨,不夠明智。
第二,季布是一個賢能的人,把他逼走了,逼成了自己的敵人,也不是好事。
第三,找到夏侯嬰,讓夏侯嬰來説服劉邦。夏侯嬰是劉邦的司機,一直跟随劉邦,可以説是劉邦最信任的人,由夏侯嬰來出面説情,再合适不過。
朱家的智慧可以總結為:從對方的利益出發,找對人,説對話,辦成事。
那麼,事辦成了嗎?
夏侯嬰見劉邦有空,心情也不錯,于是把朱家的話,跟劉邦説了。
劉邦聽了,頓時明白了,聽取了夏侯嬰的建議,赦免了季布,并且召見季布,封他為郎中。
而朱家搞定了季布的事情之後,悄然離去,連季布的面都沒見,季布想感謝都沒有機會。
事了拂衣去,朱家這才叫精通人情世故呀。
施恩不圖報,相信季布一輩子都會感念朱家的恩情。
季布跟劉邦有仇,而且還被封賞為郎中,這消息自然會傳播起來,劉邦自然也會樂于推動這樣的事情傳播。
這時候,另一個人心癢癢了,這個人叫丁公。
丁公是季布的舅父,也曾經是項羽的将領,跟劉邦可以説也是有仇的。
當年劉邦彭城大敗,在彭城西逃跑的時候,對劉邦緊追不舍的就是丁公。
追上之後,短兵相接的時候,劉邦着急了,扯着嗓子對丁公喊:大家都是英雄,難道一定要相互為難嗎?
丁公聽了劉邦這句話之後,頓時一愣,接着不再追逐劉邦,放過了劉邦,帶兵回去了。
等劉邦統一天下之後,丁公看到季布都能封賞為郎中,丁公覺得,自己對劉邦有恩,怎麼説也不能比季布差了吧。
于是,丁公也來找劉邦,封王封侯不敢想,但是,混個一官半職,總是沒問題的。
當然了,封侯自然是最好了,畢竟項伯都能混到侯爵了。
但是,劉邦看到丁公之後,卻頓時火怒三丈。
劉邦把丁公拉到軍營中示眾,并且對大家宣揚:
丁公這個人,作為項王的臣子,卻對項王不忠,最終他讓項王失掉了天下。
説完就殺了丁公,并且宣稱:讓後代做臣子的,不要效仿丁公的作為。
這就是季布和丁公的故事。
司馬光在《資治通鑑》在這段故事後邊,有一段評論。
大概就是説:
劉邦在豐、沛起事之後,網羅天下豪傑,招降納叛,從不管是秦朝那邊,還是項羽那邊,或者是其他諸侯那邊投過來的人,這樣的人很多,陳平、韓信都是從韓從項羽那邊投奔過來的,項伯也不用説,也是項羽那邊的,而且是項羽的親叔叔。
但是,劉邦稱帝之後,卻只有丁公受到了懲罰,這是為什麼呢?
這是因為進取跟守成,形勢不一樣了。
為什麼呢?
當大家群雄争霸的時候,并沒有誰是真正的君主,大家變換老板,這是可以接受的,這是理所當然的,都想一展自己的才華,都想做成點事,但是,如今天下已定,四海之内都是他劉邦的,大家都是劉邦的臣民。
如果不強調禮儀、仁義,臣子們一個一個心懷貳志,為了私利,沒有道德,沒有底線,不顧廉恥,這天下能否長治久安嗎?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劉邦用大義作為标準,告訴天下人一個道理:你如果不忠誠于君主,在天下便沒有可以藏身的地方。
雖然丁公説起來對劉邦有恩,但是劉邦卻用這樣的方式來回報他,這也讓天下人都感到恐懼:你如果不忠誠于君主,後果肯定好不了。
殺一個丁公,可以讓天下人都敬畏君臣禮儀,對君主忠誠,可以説,漢朝之所以傳承四百餘年,是有其道理的。
至于司馬光這段話有沒有道理,大家自己琢磨一下。
這就是季布和丁公這段故事。
劉邦為什麼殺丁公、赦免并封賞季布呢?
簡單來説,劉邦作為君主,自然希望臣民講忠、信,所以,要賞賜季布,斬殺丁公,一個好榜樣,一個壞榜樣,讓臣子們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這一節内容字數太多了,咱們下一節把這個故事從劉邦、丁公的視角拆解一下,看一看裏面的領導智慧、人情世故以及職場潛規則。
這是專欄第 9 節,觀看更多專欄的内容,歡迎訂閲我的專欄,為你解讀《資治通鑑》中的領導智慧和成事之道。
煮酒論英雄,讀史通謀略。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讀史感悟。
更多《資治通鑑》解讀文章,
長按下圖二維碼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