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不差錢的美軍也愛便宜貨,初創公司試射廉價導彈,有望打破巨頭壟斷,歡迎閲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裝甲鏟史官 ,作者裝甲鏟史官
請關注我們的備用号,以防失聯!
作者:瑞翔
編輯:海鹫
商務合作請聯系
成都戰甲科技有限公司
馮老師:18611085496(微信同)
叢老師:13707821945(微信同)
編者按:在現代高技術戰争中,各類精确制導武器表現出遠超傳統非制導武器的作戰效能,但是此類武器也有一個共同的弊端,就是成本高昂,提升了作戰行動的整體成本。雖然在短期戰争或低烈度衝突中這種消耗尚可接受,但在長期戰争和高烈度衝突中,彈藥消耗量将成倍增加,戰争成本就成為參戰國不能忽略的重要問題。基于這種擔憂,世界軍費最高的美國正在積極尋求廉價導彈,作為對高成本精确武器的補充。
據美國《戰區》網站報道,2024 年 8 月 20 日,美國阿瑞斯工業公司(Ares Industries)宣布對一種緊湊型反艦導彈進行了測試。這是一家得到硅谷支持的初創防務公司,在成立後短短 11 周之内就進行了新型導彈的測試,其研發效率不可謂不高。
■阿瑞斯公司在莫哈韋沙漠中測試新導彈,以地面的人員車輛作為參照,該彈尺度很小。
根據阿瑞斯公司的介紹,這種新型導彈采用隐身外形,主翼和尾翼采用彈出式設計,以高亞聲速飛行,可以命中數百千米外的艦船,在滿足美國國防部需求的同時,體量和價格都減少到十分之一。雖然該公司沒有明确 " 減少到十分之一 " 的參照物,但有分析認為是洛克希德 - 馬丁公司的 AGM-158C 遠程反艦導彈 ( LRASM ) ,該彈單價約為 300 萬美元,重量 1250 千克,由此可推斷,阿瑞斯的新導彈僅為 30 萬美元,重量僅為 125 千克。美國軍方目前的反艦巡航導彈庫存還包括 " 戰斧 " 導彈(包括即将推出的反艦型)、海軍打擊導彈(NSM)和 " 魚叉 " 導彈,它們的單價都在 100 萬至 200 萬美元之間。
■飛行中的 AGM-158C 遠程反艦導彈(LRASM),由洛克希德 - 馬丁公司生產。
美國軍火商開發新式導彈本身并不是什麼新聞,但是這則消息背後折射出的信息頗令人玩味:一是大眾印象中不差錢的美軍也一樣想要物美價廉的武器,自從二戰以來,美軍作戰素來強調 " 火力至上,吝惜人命 ",寧可多砸錢丢炸彈,加之對高科技的追求,以至于百萬美元一枚導彈已經成為常态,在這一背景下忽聞美軍也在琢磨将導彈單價降至幾十萬美元,有點冷幽默的味道。二是美軍的導彈研發長期以來基本被洛克希德 - 馬丁、雷神等大型企業把持,而新聞中提及的阿瑞斯公司只是一家成立僅三個月的初創小公司,何以能夠在軍火巨頭手中分得一杯羹?
競相研制廉價導彈
其實,阿瑞斯公司的新型導彈只是近來來美軍低成本彈藥開發計劃中最新的一項,而研制廉價導彈絕非美軍臨時起意,回顧過去數年,美軍各軍種都在推動類似的研發項目。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一組概念性低成本空射防區外彈藥效果圖。
"灰狼"項目:2017 年 3 月 8 日,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宣布開展 " 灰狼 " 導彈科學技術驗證項目,核心目标是研究兩個關鍵問題:1、能否以極低的成本生產亞聲速空地導彈;2、
這種導彈是否可以有效部署在網絡化協同編隊中,以集群方式突破敵方防御體系。2017 年 12 月 18 日,五角大樓宣布空軍授予洛克希德 - 馬丁公司價值 1.1 億美元的 " 灰狼 " 項目合同,埃格林空軍基地的空軍研究實驗室彈藥局負責該項目。F-16 戰鬥機将首先測試 " 灰狼 " 導彈,最終要使這種武器與 F-35、F-15E、F/A-18、B-1、B-2 和 B-52 等各型載機實現兼容。
■F-16 機翼下的"灰狼"測試導彈。最終将與美國海空軍的各類平台實現兼容。
要滿足低成本的要求,一個思路是給導彈裝備更便宜的制導和傳感器系統以及 " 負擔得起且高效 " 的發動機。在實現高度模塊化的基礎上,發射後以集群方式攻擊目标的導彈群中,可通過搭載不同模塊實現相應的作戰功能,并通過網絡整合為一個作戰集合。具體而言,部分導彈配備先進雷達,部分導彈攜帶網絡和通信設備,部分導彈攜帶戰鬥部,還可以配置先進幹擾設備,整個導彈群通過數據鏈路不間斷地連接在一起,彼此實時共享傳感器信息。當所有數據結合起來,就會呈現出高保真度的戰場圖景,供整個導彈群所用。這樣,不必将每一枚導彈都配置得面面俱到,利用導彈之間的配合達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關于 " 灰狼 " 導彈的項目介紹。
SOCOM 項目: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SOCOM)目前也正在開發小型巡航導彈,該武器可以從 AC-130J " 幽靈騎士 " 空中炮艇機和 MC-130J" 突擊隊員 II" 特種作戰加油機 / 運輸機等平台上發射。
■美國特種作戰司令部開發的微型巡航導彈,正在 C-130 運輸機後部的貨運坡道上進行向後發射測試。
早在 2021 年,特種作戰司令部就發布了一份關于防區外精确制導武器的合同通知,要求導彈射程在 200~400 海裏(約 370~740 千米),可以安裝在标準化的圓柱形通用發射管(CLT)内,CLT 在美國特種作戰界以及美國軍隊的其他部門中廣泛使用,作為從固定翼飛機以及直升機之上發射各種彈藥的載具。根據大約同時發布的一份單獨的 SOCOM 合同通知,CLT 可以容納長度達 1.06 米、直徑 15 厘米的有效載荷,重量限制為 45.4 千克。特種作戰司令部目前射程最遠的防區外精确制導彈藥是 GBU-39B/B 激光制導小直徑炸彈(LSDB),它無法容納在 CLT 内,其最大射程至少為 40 海裏(約 74 千米)。
■圓柱形通用發射管(CLT),被視為小型巡航導彈的發射容器。
MACE 項目: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NASC)也于 2024 年 2 月 2 日發布了多任務可負擔效應器武器系統(MACE)的合同通知。根據通知,美國海軍需要快速開發和部署具有足夠射程的防區外空射武器,NASC 正在研究是否有這種可能。
按照 MACE 的要求,從 9100 米高度以 0.8 馬赫的速度飛行的載機上發射時,導彈射程要與 AGM-158C 遠程反艦導彈相當。雖然 AGM-158C 的射程未被公開,但是應與 AGM-158A 聯合空對地防區外導彈(JASSM)相似,為 320~480 千米。這種具有 34 千克彈頭的導彈尺寸要盡可能小,以确保 F-35A 和 F-35C 的内部彈艙能夠挂載 4 枚。MACE 還要求導彈的成本低于 30 萬美元,每年能夠生產 500 枚以上,相比之下 AGM-158C 的單發成本高達 300 萬美元,最大年產量僅 120 枚。
■F-35 戰鬥機挂載AGM-158C的效果圖,因為導彈尺寸過大,無法容納于内部彈艙,只能采取外挂模式,這會破壞隐身效果。
ETV 項目:2024 年 6 月 3 日,五角大樓國防創新辦公室(DIU)與美國空軍壽命周期管理中心裝備局宣布,安都瑞爾工業公司、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公司、雷多斯旗下達因技術公司和第五區技術公司等四家公司入選參加 " 事業試驗載具 "(ETV)項目,該項目旨在開發一種低成本防區外打擊武器。
■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公司的 ETV 導彈效果圖。
■第五區技術公司的導彈外觀神似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 AGM-158 導彈。
美國空軍對這種武器的要求是,射程約 926 千米,高亞音速,批量訂單的單價為 15 萬美元。相比之下,目前美國空軍現役的 AGM-158B(JASSM-ER)公開射程約為 965 千米),單價為 120 萬到 150 萬美元。美國空軍計劃采購的 JSM 聯合打擊導彈(原型為挪威開發的 NSM 反艦導彈)體積更小,能夠裝入 F-35A/C 戰鬥機的彈艙,但射程也更短,價格更為昂貴,單價約為 270 萬美元。
■達因技術公司的導彈效果圖,非常像該公司 GBU-69/B 精确制導滑翔炸彈的動力版。
■挂載于 F-35 彈艙内的 JSM 導彈,但射程較短且價格高昂。
" 長矛 3" 導彈:對低成本彈藥的追求并不僅限于美國,在大西洋彼岸,英國國防部甚至早在 2010 年就授予 MBDA 公司開發 " 長矛 3" 導彈的合同。這種空射巡航導彈長度僅 1.8 米,直徑 0.18 米,重 100 千克,以高亞聲速飛行,射程在 120~140 千米之間。F-35 的内部彈艙可以裝載 8 枚 " 長矛 3" 導彈,如果加上主翼下挂架,最大裝載數量可達 16 枚。" 長矛 3" 也可以構成互相聯網的導彈集群,增加了突防概率。英國軍方非常重視預計在 2025 年服役的 " 長矛 3" 導彈,将其視作 F-35 和 " 台風 " 戰鬥機的主力武器。
■在2019 年某航展上展示的"長矛 3"和"長矛 EW"(即"長矛 3"的電子戰變體)和 MBDA 公司的"未來低可觀測亞音速巡航導彈概念"模型形成強烈反差。
财大氣粗也心疼錢
綜合以上案例可知,追求導彈武器的小型化和廉價化是美軍各軍種的長期目标,甚至在世界範圍内都已成為一種愈發明顯的趨勢,其背後自然有其深刻原因。
據統計,2003 年美軍入侵伊拉克的過程中消耗了 800 枚 " 戰斧 " 巡航導彈,按照美國目前的軍工生產能力需要十年才能為部隊完成補充。2023 年 11 月至 2024 年 6 月," 艾森豪威爾 " 号航母打擊群在紅海海網域參與對葉門胡塞武裝的軍事行動,共發射了 153 枚 " 戰斧 " 導彈,而美國海軍僅計劃在未來五年内購買 181 枚導彈。可以説,單批采購量少、價格昂貴的導彈武器給美國的軍工產能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對于美軍的備戰與作戰都十分不利,而且這種情況僅僅發生在對抗烈度不高的局部衝突中,如果陷入全面戰争呢?
■2024 年 1 月,在紅海活動的美軍驅逐艦發射 " 戰斧 " 巡航導彈,打擊葉門胡賽武裝。
在進入第三個年頭的俄烏衝突中,烏克蘭也急需一種相對低成本的精确制導空射防區外彈藥,稱之為增程攻擊彈藥(ERAM),預期射程達到 450 千米。2024 年 7 月,佛羅裏達州埃格林空軍基地的美國空軍生命周期管理中心 (AFLCMC)軍備局發布了關于 ERAM 的建議征求書,并稱 " 對于高效滿足烏克蘭軍隊的需求至關重要,是一種可負擔的大規模生產武器 "。根據建議征求書,這種武器的性能要達到:重量 227 千克,射程 450 千米,最高速度不低于 0.6 馬赫;彈藥的尺寸沒有具體説明,但需要是爆炸 / 破片類型戰鬥部,具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和可變引信設定;内部導航系統能夠在 GPS 性能下降的環境中運行,在電磁幹擾環境中圓概率誤差在 10 米以内;同時要利于生產,可以在兩年内生產 1000 枚,或者平均每月生產近 42 枚。這説明烏克蘭戰場上對低成本精确制導武器的大量需求,而這種武器也必然與烏克蘭已獲得的 " 暴風陰影 " 等導彈有相當大的不同。
■美國空軍發布的 ERAM導彈想象圖,主要滿足烏克蘭軍隊對于低成本精确彈藥的需求。
不僅僅是着眼于對抗烏克蘭土地上的俄國人,美國人開發又小又便宜的導彈的另一個目的是瞄準中國。在美軍眼中,未來和中國在西太平洋發生衝突的規模遠超以往,将會有數以萬計的待打擊目标出現在美軍的任務清單上,光靠單價幾百萬美元的導彈誰也砸不起。并且中國的造船能力實際上已經超過美國,屆時會有海量的無人艇出現在戰場上,對于這些價值 20 萬美元的目标顯然不适合動用單價 300 萬美元的導彈。
當然,導彈的體量小戰鬥部肯定也相應變小,對目标的毀傷效果自然也比不過幾百萬美元一枚的大家夥。不過,美軍在這個問題上相信以量制勝,如果多枚小型導彈命中中國的大型艦船,同樣可以使對方喪失戰鬥力。在美軍的想定中,一方面會用具有 " 炸彈卡車 " 屬性的空中平台(如 AC-130J 和 MC-130J)傾瀉火力,一方面會加強導彈集群的網絡能力,以擔任不同角色的導彈互相配合的方式突破中國的防空網從而命中目标。
■美國海軍海軍情報辦公室于 2023 年發布的關于中美兩國造船能力的對比數據。
如前文所述,阿瑞斯公司是一家草創未久的軍火屆新秀,而其他參與廉價導彈研制的軍火企業中也不乏類似的後起之秀,比如 " 事業試驗載具 " 項目中的安都瑞爾公司成立于 2017 年,系統集成解決方案公司成立稍早,也不過 2008 年。他們的加入将打破在導彈研發領網域洛克希德 - 馬丁和雷神等巨頭長期壟斷的局面,新興科技公司已經對市場份額提出了再分配,并且在導彈小型化廉價化方面也有自身的後發優勢。
■"更高的產量"就是安都瑞爾公司的口号。
一般來説,規模越大,壟斷程度越高,企業的靈活性就越低。軍火巨頭們固然有長期積累的經驗,但也會形成巨大的歷史包袱。在競争性不足的市場裏,大公司們早已習慣了向軍方加價,對此軍方自然也希望有新的競争者加入,在促進技術進步的同時,也能抑制成本的過高增長。2002 年 SpaceX 公司進軍太空運載火箭領網域,挑戰洛克希德 - 馬丁和波音公司就是一個現成的案例。
結語
美國是世界上軍費最高的國家,2024 财年國防預算高達 8240 億美元,按説是真不差錢,但是美軍的武器也是真的貴,飛機、艦船這些大家夥動辄數億乃至數十億美元,高性能導彈百萬美元一發也算良心價了,加上美軍人員享受的高福利,維持海外部署的高昂費用,國會老爺們也心疼。低強度的阿富汗治安戰就燒掉了 1 萬億美元,如果打一場高強度戰争,其成本恐怕超出想象,因此降低武器采購成本一直是美軍心心念的想法,近年來美軍積極推動研發小型廉價導彈的用意也正在于此,而其背後更深層次的因素是為預想中高強度的大國戰争做好準備,而此類戰争的首要目标大家都懂的。
作者有話説
今天的文章核心話題其實就是成本,打仗需要成本,工作、生活何嘗不是呢?我們運營公眾号、創作原創文章,為讀者粉絲們服務的同時,也需要養家糊口,自然也要講一下成本。希望諸位能體諒原創不易,生計艱難,積極轉評贊,略有打賞,我們将衷心感謝,并以更大的努力和更出色的作品回饋各位!
延伸閲讀:
美核潛艇完成 727 天超長環球部署,遠航中一個舉動對中國威脅巨大
美國 " 高超 " 急起直追,陸軍 " 暗鷹 " 導彈部署在即,射程近 3000 千米
> denend
end
原創不易,點個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