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國内兩大電商巨頭,在國外撕起來了!,歡迎閲讀。
看熱鬧了!!
那個把電商市場搞得無比内卷的拼多多,又在海外市場攪局了,這次還直接和咱們國内的種子選手杠起來了。
來看看是怎麼回事。
7 月 14 日,拼多多旗下跨境電商平台 Temu 向美國波士頓聯邦法院發起訴訟,起訴競争對手 ——國内黑馬跨境電商平台 SHEIN 違反美國反壟斷法。
在起訴書中,Temu 稱 SHEIN 截至 2022 年在美國快時尚市場擁有 75% 的份額,且 " 利用市場支配力量強迫服裝廠商與其籤訂獨家協定,鎖定供應鏈,阻止他們與 Temu 合作 "。
簡單來説,就是 Temu 認為 SHEIN 存在要求入駐平台的部分商家 " 二選一 " 的行為——即商家入駐了 SHEIN 就不能再去 Temu 上開店賣東西。
* 圖:Temu 官網
而且 Temu 還給出了具體的數字:
截至 5 月,SHEIN 已經要求 8338 家制造商籤署獨家經銷協定。
8000 多名制造商是什麼概念?
Temu 生怕大家不清楚,自己還計算了個百分比:這是有能力供應快時尚的商家總數的 70%~80%。
看出來了,Temu 的怨氣很深啊!
畢竟站在 Temu 的角度,SHEIN 這是在利用自己這些年在美國市場利用先發優勢奪取的流量壟斷商家和客户資源。
對此,SHEIN 也給出了強硬的回應:" 沒有根據,我們将積極應訴 "。
把商戰搬上了法院,一定是有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孰是孰非還未能斷定,不過兩大巨頭這一來一回的較量和正面硬剛的确是讓國内外的電商行業都看起了好戲。
拼多多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靠着 " 砍一刀 " 的拉新活動和低價策略,硬生生在阿裏和京東兩強相争的格局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成為電商市場的第三極。
* 圖:SHEIN 官網
不熟悉 SHEIN 的朋友也别急,狐妹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一家主打快時尚和低價的電商平台。
* 圖源:艾媒咨詢
SHEIN 創始人許仰天深谙流量的重要性及打法,通過社交與廣告種草、推廣的營銷方式,把 Facebook 和 YouTube 等熱門社交平台上的公網域流量引流到自家獨立站上。
另外 SHEIN 還有價格低、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快以及利用算法捕捉用户需求和精準推薦的優勢。
社交營銷、低價 ...... 這套路是不是有點眼熟?
沒錯,和當年大殺四方的拼多多十分相似,所以也有不少人把 SHEIN 稱為 " 北美拼多多 "。
SHEIN 的崛起在曾經一度成為 " 死水 " 的跨境電商市場掀起了一陣浪潮。
跨境電商早就不是個新鮮詞,2013 年前後國内就出現了一大批初創企業,近十年來起起伏伏,寺庫、洋碼頭等不少老牌企業也曾有過輝煌,
但老牌企業近期屢次被傳出現運營危機,沒再出現一家強大到可以形成壟斷格局的企業,阿裏、拼多多這類電商巨頭雖然從未停止過對海外市場的探索和布局,但從财報也能看出,大家還是在把國内市場當做主要陣地。
* 圖:截自阿裏 2023 财年 Q1 财報
然而,随着國内互聯網流量紅利見頂,拓寬業務線和市場是巨頭們不得不調轉的方向,SHEIN 的崛起和吸金能力讓巨頭們再次領悟了海外市場的潛力和重要性。
比如阿裏就将全球化戰略定為阿裏在未來十年、二十年增長最重要的戰略,字節推出了 Dmonstudio、Fanno 等多個平台試水海外電商。
拼多多去年也被傳成立了出海項目組,彼時外界都認為拼多多出海的第一站會是東南亞。
一是因為與拼多多深度綁定的極兔快遞原本就崛起于東南亞市場,在印尼乃至整個東南亞都有着較強的物流網絡和業務資源根基,無疑是拼多多在東南亞發展初期的得力盟友。
第二,東南亞市場人口眾多,消費群體同樣以注重性價比為主,比較适合拼多多復刻其在國内下沉市場的發展經驗及商業模式。
然而,拼多多沒有按套路出牌,将出海的第一站定在了已經無比内卷的美國,説實話,看到這個消息時,狐妹很佩服拼多多的勇氣。
因為美國市場不僅有亞馬遜、沃爾瑪這樣的原生巨頭,還有已經在當地打出名聲的 SHEIN 作為直接競争對手。
但是從拼多多創始人黃峥 " 敢為天下後 " 的慣用打法來看,這樣的操作也不奇怪。
例如拼多多早期的微信社群團購小程式快團團,學的是群接龍,社區團購多多買菜學的是興盛優選。
在出海項目上也是如此,SHEIN 雖然是競争對手,同時也是近乎完美的學習對象。
而且當時 SHEIN 正深陷環境保護不力、壓榨供應鏈員工、款式抄襲等諸多問題當中,對于拼多多來説是一個 " 偷家 " 的好時機。
" 只要是 SHEIN 出來的,都要。"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拼多多持續招募從 SHEIN 離開的員工,希望将這些有着成功出海經驗的成員,納入到自己的出海項目團隊中來。
* 圖:黃铮
更有傳聞稱,拼多多為了方便挖人,還在 SHEIN 大樓附近開設了辦公室,二者的總部都位于廣州番禺南村萬博。
這樣看來,Temu 在誕生時就注定了會與 SHEIN 產生不可避免的矛盾,或者可以説,簡直就是奔着搶 SHEIN 的地盤去的。
果然,在登陸美國市場初期,Temu 一邊復刻國内 " 砍一刀 " 的拉新玩法和低價争奪新用户,一邊也在放出優惠條件搶供應商和以高價 " 挖 " SHEIN 的員工,很快便成為了美國電商市場的 " 當紅炸子雞 "。
感受到敵意的 SHEIN 也十分警覺,不僅在 Temu 拉新的重要階段推出了促銷活動,還時刻關注着 Temu 在其他維度的攻擊。
比如去年十二月,也就是 Temu 正式在北美上線的三個月後,SHEIN 就在美國伊利諾伊州北區地方法院對 Temu 提起了訴訟。
二者商場以外的首次正面對抗就此拉開序幕。
從 Temu 發展的迅猛之勢來看,狐妹認為與 SHEIN 的直接或間接對抗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彭 - 博 Second Measure 指出,5 月美國人在 Temu 的消費支出高出了 SHEIN 近 20%。
如今再次把矛盾搬上法院,也是兩者業務衝突、競争加劇的直接表現。
但客觀的説,Temu 和 SHEIN 正處于發展的不同階段,前者還處于燒錢野蠻生長的狀态,背靠拼多多的強大現金流,一邊高舉低價性價比大旗,一邊通過社媒和投放廣告引流。
比如在今年 2 月,Temu 就在美國的超級碗上重金投放了 30 秒廣告,花在社媒、網紅上的營銷費用更是難以估量。
這個事情此前我們也做視頻分析過。
相較而言,度過了快速增長期的 SHEIN 正處于相對穩定的轉型和完善期,比如将品類從女裝擴大到日用品、家居等等,也開始調整品牌的定位,通過招募本土賣家增加自己的平台化性質,從獨立站向平台轉變。
* 圖:SHEIN 官方聲明
換句話説,是從 " 參天大樹 " 變為 " 一片森林 "。
顯然,Temu 的突然殺入和針對性極強的措施打亂了 SHEIN 的步伐,不得不分出精力再次在流量營銷、定價策略和供應鏈資源上下功夫。
兩年前,阿裏因 " 收二選一 " 的壟斷行為到 182 億元的天價罰單,讓大家意識到了市場公平競争的難得和重要性。
如今雖然美國法院尚未就 Temu 和 SHEIN 的糾紛做出裁決,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哪一國的監管機構會允許這樣的行為,每一家企業都應該把心思花在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上。
寫到最後,狐妹還是想説一句,都是中國企業,能不能團結一點、一致對外呀!
參考資料:
Zaker:《這次,拼多多可能又要講一個黑馬逆襲的故事》
字母榜:《Temu 鬥 " 法 "SHEIN》
一刻商業:《SHEIN 和 Tume 又掐起來了,這次是因為 " 二選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