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單台造價超5000萬,150層樓高!拆解全球最大風機,核心零部件“花落誰家”?,歡迎閲讀。
财聯社 7 月 22 日訊(記者 肖良華)近日,全球首台 16 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在三峽集團福建海上風電場成功并網發電,成為我國已投運的最大海上風電機組。據悉,該風機由三峽集團與金風科技(002202.SZ)聯合研發。
"16 兆瓦大風機有 150 層樓高,是個超級巨無霸。目前,大風機產業鏈雖已構建,但成熟度不足,對安裝區網域也有更多的要求,金風科技這個項目屬于示範項目,數量不會太多。" 某風電企業相關負責人對财聯社記者表示,大風機零部件同樣特别 " 大 ",很多企業尚未具備相關零部件的產能。
對于這台風機的售價,金風科技方面表示不方便透露,不過據業内人士測算,按照海風目前約 3500 元 / 千瓦的報價計算,這台 16 兆瓦風機的造價在 5000 萬 -6000 萬元之間。
據悉,此次并網的 16 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風機主軸承、葉片和傳動鏈等零部件方面實現重大突破,那麼,這台全球最大風機主要零部件由哪些企業提供呢?雖然金風科技對此三緘其口,财聯社記者還是逐一咨詢零部件企業确定了主要零部件供應商。
(全球并網的最大功率風電機組。央視新聞截圖)
拆解大風機六大核心零部件
據了解,這台風機配備了全球最長風電葉片,足足有 123 米。如果 3 個葉片組裝到一起,整個葉輪的直徑将達到 252 米。旋轉起來的掃風面積相當于 7 個足球場那麼大。該葉片内部主梁結構突破性采用碳纖維材料,重量減輕了 20% 後單支質量仍超過 50 噸,葉根直徑超過 5 米,表面積突破 1000 平方米。該風機葉片供應商為中復連眾。
值得注意的是,6 月 10 日,中材科技發布《關于中材葉片收購中復連眾 100% 股權并增資擴股暨關聯交易的公告》。公告稱,公司所屬全資子公司中材科技(002080.SZ)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拟通過增發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收購連雲港中復連眾復合材料集團有限公司 100% 股權并進行增資擴股。交易完成後,中復連眾将成為中材葉片全資子公司。
大風機最大的零部件是葉片,生產 " 長葉片 " 的模具自然更大。财聯社記者從雙一科技(300690.SZ)獲悉,公司為這台 16MW 風機提供葉片模具和機艙罩產品。" 公司大兆瓦產品毛利要略高一點兒,葉片太長,葉片模具更長,對加工生產的場地和生產難度要更高。" 公司相關負責人説。
在風機運行過程中,潤滑系統主要功能是持續地對軸承、驅動、齧合齒輪進行潤滑。潤滑狀況是否良好對軸承、齒輪、驅動的壽命有較大影響。财聯社記者采訪獲悉,盤古智能(301456.SZ)為這台全球最大風機提供潤滑系統。" 盤古智能的風機潤滑系統已經實現了進口替代,關鍵性能指标極佳,平均一台風機需要裝備 5-6 套潤滑系統。" 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除此之外,塔筒亦是風機的核心零部件之一。财聯社記者采訪多家塔筒上市公司,對方均否認供應這台大風機塔筒部件。
某塔筒企業相關負責人對财聯社記者表示,公司此前接到金風科技的意向訂單,不過大風機需要的塔筒更高,單次用量有限,公司财務部門審核後認為盈利空間有限,最後放棄這筆業務。" 據業内了解,這次可能是河北強盛風電設備有限公司參與了該設備的供貨,不過,(本)公司也具備相應的生產能力。"
21 日,财聯社記者查詢到河北強盛風電設備有限公司電話,但并未撥通。
而對于這台大風機的主軸,财聯社記者先後咨詢金雷股份(300443.SZ)、日月股份(603218.SH)、通裕重工(300185.SZ)等企業,對方均表示沒有給這台大風機提供配件。其中,金雷股份表示,公司海工鑄件剛開始試生產," 沒趕上 "。
日月股份證券部工作人員則表示,尚未生產 16 兆瓦風機主軸。通裕重工證券部工作人員稱,公司具備 16 兆瓦甚至更大兆瓦產品鑄造主軸的生產能力,但未參與該項目。
主軸軸承是風力發電機的核心部件。海上風電機組主軸軸承一旦發生故障,葉輪将無法轉動,機組也就變成了鐵疙瘩。财聯社記者獲悉,這台風機采用的超大主軸軸承由洛陽 LYC 軸承有限公司供應。洛軸 16 兆瓦平台風電主軸軸承的研制成功,刷新了我國大功率風電主軸承的研制紀錄,是我國大功率風電主軸軸承。
新強聯(300850.SZ)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公司雖然未能為這台大風機提供軸承產品,但該風機在吊裝過程中,安裝船所用的起重軸承由公司生產。
大風機 " 遍地開花 "
在降本需求和走向深遠海的趨勢下,中國海上風機正在快速壯大。除金風科技外,電氣風電(688660.SH)、明陽智能(601615.SH)、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海裝)均推出了自己的大風機。
6 月 11 日,電氣風電在上海發布了全新一代海神平台 16+ 兆瓦全海網域平台機組。同期,該機組在電氣風電汕頭基地下線,并且該風機可拓展到更大兆瓦。
在更早的 1 月份,中國海裝自主研制的 18 兆瓦海上風電機組在山東省東營經濟開發區海上風電產業園成功下線,刷新了全球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功率最大、風輪直徑最大的紀錄。
(中國海裝大風機生產車間。财聯社記者 肖良華 攝)
幾乎在同一時間,明陽智能發布 18 兆瓦全球最大海上風電機組 MySE18.X-28X,并在汕尾粵東漂浮式海洋能源智能智造基地下線全球最大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 MySE16.X-260。
大風機 " 遍地開花 ",将對行業帶來哪些變化?業内人士對财聯社記者表示,大風機将有效提升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功率和發電效率,降低深遠海海上風電場建設運營成本。大兆瓦海上風電機組還将推動海上風電產業鏈進行全面更新迭代,帶動風電葉片、齒輪箱、發電機、變流器等零部件全產業鏈發展。
展望全球風機技術發展,單機功率仍将不斷增大。去年歐洲海上風電裝機平均單機功率為 8.8MW,中國是 7.4MW,全球平均 7.6MW。GWEC 預測,到 2025 年,海上風電平均單機容量将增加到 11.5MW。按照目前的技術發展路線,GWEC 預計,到 2030 年單機容量達 20MW 的海上風電機組将被推出。
大風機同樣有着廣闊的應用場景。據公開數據,從風能儲量數據上來説,我國深遠海地區風能儲量是近海的三倍以上,深遠海風電的開發具有非常大的潛力。
明陽智能總裁張啓應日前表示,随着風機越來越大,風電的成本會越來越低,一些風資源未來可以低于一毛錢一度電。當風電便宜到一定程度後,新的應用場景會出現。
風機迎風 " 長大 ",產業鏈面臨挑戰的同時,也迎來諸多機遇。
比如,為争取大風機市場和競争優勢,國内海上風電整機企業主動推進主軸軸承國產化進程。業内人士李彩球對财聯社記者表示,主軸軸承的國產化降本顯著,終端用户對國產化有剛性需求。
此外,大風機需要配備長葉片,有望真正打開碳纖維需求空間。李彩球表示,100m 以下級别海上風電葉片因為功率載荷問題對碳纖維的剛需不明顯,100m 以上葉片對碳纖維是剛需,而且需要的是 48k 以上的大絲束碳纖維,"100m 以上葉片單支需求在 4 噸以上,2025 年一年的碳纖維需求将達到 10 萬噸,終端市場 100 億元左右。"
可靠性驗證需時日
值得注意的是,在采訪中,多位業内人士對财聯社記者表示,通過機組大型化降本的同時,一定要考慮產業鏈配套和產品的穩定性、可靠性,這關系到未來海上風電的健康發展。
全球風能理事會戰略總監趙鋒日前表示,技術發展沒有窮盡,從產業配套、質量安全角度考慮,有必要放緩腳步。目前還在歐洲陸地實驗風場進行測試的 14-15MW 海上樣機機組,将成為歐美市場未來 7-8 年的主流機型。
" 海風對可靠性要求較高,國際巨頭的海上風電研發與工程應用周期都是 2-3 年 / 代,中國最近幾年幾乎是一年迭代一次,堪比智能手機。" 李彩球表示,迭代周期過短,一方面技術驗證時間不充分;另一方面,產業鏈的技術與產能跟進是否同步,核心大部件成熟度等都需要考慮。
同樣,因為驗證需要時間,從市場需求看,未來 2 年内海上風電會達到高峰,軸承能不能全面國產化壓力較大。李彩球表示,海上風電可靠件要求較高,主軸軸承的價值較高,終端用户是否接受國產化,國產化主軸軸承關鍵工序的進口設備是否跟得上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
某業内人士同樣表示,金風科技、上海電氣、運達股份(300772.SZ)、中國海裝及哈電風能有限公司的新半直驅技術 ( 中速永磁 ) 應用時間還不夠長,能不能在短時間内馬上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和可靠性要求值得關注。
此外,該人士進一步表示,風機單機容量繼續增大,其制造難度越來越大,邊際成本貢獻度越來越小,大容量的降本空間已經有限。
(編輯 曹婧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