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許多人寧願累死,也不願意主動思考,歡迎閲讀。
内容來源:筆記俠(ID:Notesman)
責編 | 初心
第 7628 篇深度好文:4405 字 | 11 分鍾閲讀
思維方式
在網上,經常能看到類似吐槽:上班打卡下班到家,動不動加班、996、007,工作壓力很大。這麼累,不知道意義是什麼。
要掙錢養家,要考慮未來,要實現價值。這些每個人都知道,但還是很焦慮啊:未來在哪裏?距離有多遠?努力有效嗎?真能實現嗎?
面對這些問題,很多人都只能搖頭,無法給出自己的答案。
手頭忙碌,精神空虛,随遇而安,得過且過。怎麼辦?
其實,你才是圓心,工作是圍着你轉的。
一、不要等到結局注定,才去後悔反思
有句話我們可能聽過無數次:你不是在為公司打工,你是在為自己打工。所以,要認真工作,多幹點活,在工作中成長進步。
好吧。聽到這裏,你一定會想:這人真壞,又來 PUA 我,又來剝削我的剩餘價值了。
但是,你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問題:工作,确實占據了人生的很大一部分。這就是現實。
首先,我們理性地計算一下。假設你每天工作 8 個小時,每周上 5 天班,每年工作 50 周(假設每年假期累計為兩周),連續工作 40 年,你的工時将達到 8 萬小時。
而且,這還是在職場人的 " 理想狀态 " 下。畢竟能每天卡點工作 8 小時的人,并不多。很多人每周平均工作時間超過 50 個小時,一生至少要工作 10 萬個小時。
按 80 歲來算,人的壽命大概是 70 萬小時。再減去每天 8 小時的睡眠時間(累計約 23.4 萬小時),剩下約 46.6 萬小時。
付出的時間太多了。這意味着,不管你喜不喜歡,工作都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但是,我們太忙了,沒有時間思考工作本身的意義。
紛至沓來的眼前事,像一個線球,把我們困在裏面。想要出去,就得去剪斷那一根根線。一根,兩根,三根……剪完一根,不等歇一會兒,下一根又冒頭了。再剪斷它。
一個小時,又一個小時;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時間快速地吸食着你的生命,毫不客氣。
不要等到結局注定的時候,才去後悔反思。
很多人認為,創業才是給自己幹活,打工都是給别人幹的。這種説法不算錯,但也不全對。
舉個例子。今年 AI 極度火熱,這個賽道一時間崛起了眾多創業公司。但是,絕大多數的創始人都是大公司的原高管,很多人在互聯網行業已經有了深厚的積累。
試想,一名大廠的普通員工出來創業的話,能拿到融資嗎?能組建一個優秀的創始團隊嗎?能管理好公司嗎?
工作的意義,不僅是一份收入、一段履歷。更關鍵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形成的思考方式、做事邏輯、管理能力,以及對行業本身的認知積累,都是支撐你今後走向更好人生的資產。
别浪費了這份資產。
時間,是每個人最寶貴的不可再生資源。把時間投入到一份工作、一份事業中,是一個人在職場中最昂貴的投資。
既然投入不可挽回,為什麼不能把收獲最大化呢?抱怨解決不了問題,除非你真的要辭職,并且從此遠離職場。
如果你不是要這麼做,那就用好這份工作,或者把它設計成 " 你的 " 好工作。
好工作,都是自己設計出來的。
二、找到自己的雪道,努力才會有方向
一份怎樣的工作,我們會認為是好工作?錢多、事少、離家近。
如果你的工作符合這個條件,恭喜你。但是,絕大部分人無法得到這樣的工作。
既然如此,不妨換個思路看待好工作。
如果一天的工作時間按 8 個小時算,有的人只賣了一次,就是俗稱的 " 打工人 "。用一天的工作時間,換了一天的錢。
但是,有的人可以把這 8 個小時賣兩次。嚴格來説,這也是打工人。
不同的地方在于,通過工作,他們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技能、經驗、資源等等,獲得了積累和成長,為以後打下了基礎。比如,從基層員工升到了高管職位。
還有一種人,可以把時間賣 3 次甚至更多次。如何理解?
不僅賺到了錢,也獲得了經驗,還成為了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比如董宇輝。
一天只有 8 小時,何不多賣幾次?賣的次數越多,你的 " 工作資產 " 就越豐厚。
就像滾雪球。在一個長坡厚雪的道上,才能越滾越大,越滾越快。
那麼,你的雪道在哪裏?
一位日本的臨終護士統計的,90% 的臨終老人後悔年輕時缺少努力的方向。
你的目标,就是那條雪道。有一個好目标的人,才能不浪費每一步、每一天。如何找到自己的目标?
目标不是随意制定的,要從使命、願景入手,一步一步往下拆解。什麼意思?
舉個例子。你是某公司人力資源部門的員工,你的使命,是為人才賦能、為業務賦能,讓人才在企業裏有事幹、有夢想、有激情、有能力。
這個使命,是你個人以及部門輕易不改變的長期目标。而現在,你擁有的能力和資源,只能完成使命的一小部分。怎麼辦?
那就向下找到願景。願景,是你的中期目标,是完成使命的 " 前一站 "。
比如,幫助公司建立完備的人才梯隊。但人才梯隊,也不是短時間内可以建好的,你可能要花 3 年、5 年,怎麼辦?
再往下走,找到願景的 " 前一站 "。比如,1 年之内,用核心人才匹配所有的關鍵崗位。這個,就是你的目标。
那麼,做好哪些事,目标才算是完成了呢?你需要關鍵結果,來支撐實現目标。
比如,盤清楚公司 10 個關鍵崗位的人才畫像,招聘 20 個候選人,等等。關鍵結果,一定要是可衡量的。
人的迷茫,往往來自看不到目标、看不清路徑。
從使命、願景,一步一步拆解到目标、關鍵結果。有了這個 " 化虛為實 " 的過程,你就可以瞄着那個靶心,大幹一場了。
除了崗位職責,如果你有其他使命、願景、目标,也可以這樣拆解。
比如,你的目标是 10 年内成為某公司的人事總監。那什麼可以支撐你實現這個目标呢?可能是大廠的人事職業經歷,可能是相關資格證書,可能是學歷,等等。
而這些,還可以繼續往下拆。比如,如何才能取得相關資格證書呢?達到從事本職業的年限标準,參加正規培訓并完成課時數,取得結業證書,等等。
甚至,你可以一直拆解到每月、每周、每天要實現什麼結果。一梳理你會發現,對于目标你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好的目标和關鍵結果制定完畢後,接下來的 365 天,甚至兩年三年,你就知道怎麼過了。
三、不斷校準自己的目标
談起定目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 SMART 原則。如果只針對純粹的目标來説,SMART 原則會很好用。
但是,我們不僅僅要設立目标,也要思考支撐目标實現的關鍵成果。它倆不是一回事,必須要分别定義。
所以,可以采用 CLASSIC 标準。
有價值的(customer-oriented):無論是目标還是關鍵成果,創造價值是最終的目的。
有數量限定(less):少而精,拒絕面面俱到。例如,同一時期目标的數量不超過 5 個,同一目标下的關鍵成果不超過 4 個。
有承接的(aligned):目标和關鍵成果互相承接。
鼓舞人心的(stimulating):目标具有很強的感染力,能夠激發自己為之奮鬥。
簡明易記(simple):目标簡潔易記,能夠讓人脱口而出。
有挑戰性(incredible):夠一夠,摘桃子。
具體(concrete):成果盡可能量化,用數據説話。
在定目标和關鍵結果的時候,一定要把兩者之間的關系想清楚,必須要有邏輯清晰的因果關系。
定目标時想不清楚,過程管理就很痛苦。可能忙忙碌碌挺長時間,一直沒有達成關鍵結果,跟目标的距離還是那麼遠。
甚至,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引發很大的精神内耗。根上錯了,後面的努力都是事倍功半。
另外,目标在過程中是可以不斷校準的。比如,你剛開始想成為市場總監,但執行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某些特質不适合這個職位。而且從各方面看,你反而适合做一名運營總監。
不必為難自己,你可以調整方向。目标不是死的,它的最大作用,是牽引你的前進方向。但目标調整後,關鍵結果也要跟進調整。
四、步步為營,吃着碗裏看着鍋裏
為什麼要采用這樣的方式?
如圖所示。圖一是傳統的任務導向,如果采用這種方式,那你會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完成任務。而任務本身,卻很容易與目标偏離方向。
圖二是單純的目标導向。雖然是朝着目标努力,但是衡量的方式只有 " 完成 " 或 " 沒有完成 "。
而且沒有拆分,可能你努力很久,依然感覺與目标距離很遠,遙遙無期,不知道自己離目标還差多少。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走彎路,或者中途放棄。
而圖三,就是目标和關鍵結果。從 0 出發,你會清楚地看到,自己離 100% 還差多少。你可以先确保完成 0.3 目标和 0.5 目标,再争取完成 0.7 目标,盡最大努力去完成 1.0 目标。
舉個例子,假如你目前的級别是 P5,正常情況 3 年升一級。如何理解目标呢?
通常來説,0.3 目标是低于正常發展預期。比如,3 年後,還是 P5。
0.5 目标,應該是按照目前情況正常發展可以達成的目标。比如,3 年後,正常晉級 P6。
0.7 目标,則是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才有機會達成的目标。比如,3 年後,成為 P7。
最終的 1.0 目标,是需要非常努力再加上一些運氣才有可能達成的目标。比如,3 年後,已升至 P8。
這是步步為營的過程," 吃着碗裏看着鍋裏 "。
但是,一定要分清楚目标管理與個人計劃的區别。
個人計劃更偏向于具體事情,比如計劃今天完成哪項工作。而目标管理首先要思考目标,由目标驅動再去思考具體做什麼。
個人計劃的具體任務分解,是直接把所有要做的事情詳細地列出來,比如一個清單。而目标管理強調圍繞目标,列出支撐目标實現的關鍵成果。
個人計劃只是一種有條理的思考方式,計劃本身對成果作用不大,不是説計劃清晰了,結果就一定好。
而目标管理,是要把目标分解成具體可衡量的指标,也就是關鍵結果的設定。結果拿到了,目标就一定能完成。
五、如何驗證目标管理的有效性?
實現目标的過程,主要有 4 個重點動作:确定目标,設定關鍵成果,列出行動計劃,復盤檢查。
那麼,如何驗證你的目标管理是否有效呢?
第一,你是否有一個笃定的目标。
目标不笃定,就很被動,就容易搖擺。九九八十一關,關關難過,每一難都會誘惑你放棄。
第二,你的關鍵成果是否最優。
目标定了之後,關鍵成果就是解決方案。兩者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
所以,你需要盡可能收集信息,比如向公司老員工、行業前輩請教,來幫助拿出更好的解決方案。
第三,執行過程是否精确。
關鍵成果,是對目标進行的完美的理性邏輯拆解。在執行過程中,還要從具體事的邏輯出發,拆到簡單事情重復做的地步。
比如,你要完成 500 萬的銷售訂單,其實路徑也就這幾步:電話溝通——确認意向——線下拜訪——解決需求。
再就是,執行過程要堅定,不要偏離,被短期利益誘惑。比如,突然來了一個單子,但他本身不是你的目标客户,你也沒有做好服務他的各方面準備。貿然接單,弊大于利。
能走的路太多,反而意味着你無路可走。
第四,自己是否足夠被激發。
目标和關鍵結果,一定是能讓你心潮澎湃的,想起來就充滿了幹勁。
第五,是否能真實面對自己。
這個目标真的是你渴望的嗎?過程中有沒有給自己找過借口?你真的克服惰性了嗎?用盡一切辦法了嗎?
特别在復盤自己的時候,顆粒度一定要非常細。誠實看待自己,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結語
好工作,是以終為始設計出來的。設計的本意,是做好自己的目标管理,保持對工作的主動性。
而主動性,對人來説是一種覺醒。工作的标準和邊界,由你來探索和拓展,不再是完成工作任務那麼簡單,它們都會變成你的資產。
主動性,分為 4 個層級。
零級的人,只會被動等待,沒有任何提前規劃的意識。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鍾,被事推着走。
主動性一級的人,能自主行動,自覺做好眼前的事。跟事一起走。
主動性二級的人,能主動思考、快速行動,有一定的規劃能力。拉着事,往前走。
主動性三級,是最高層級。從來不會等着事情發生,會主動謀劃設計自己要做的事。走在事情的前面,讓事情跟着他走。
一旦你不再被事推着走,你就擁有了主動性。有主動性的人,才有選擇權。
所以,這才是更好的順序:目标在前,牽引着你;你在中間,拉着事走;事在身後,跟着你走。
只有這樣,你才能成長為自己想要的模樣。
從現在開始吧!
9 月 16 日,筆記俠 "AI 新視野,增長新勢能 " 第二屆新商業智能大會,将在杭州寶盛水博園大酒店舉辦。
眾多行業大咖、一線企業、初創公司在這裏聚集,分享彼此對 AI 的認知和經驗,幫你發現 AI 帶來的增長勢能,看到未來,融入未來,成為未來!
餘票不多,先到先得。
分享、點贊、在看,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