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AI取代KOL?安克、安慕希等品牌“獲AI背書”,專家稱有風險、損耗用户信任,歡迎閲讀。
藍鲸新聞 2 月 20 日訊(記者湯詩韻)DeepSeek 出圈不足一月,坊間讨論已延伸至 "AI 回答會否植入廣告 " 上。日前有博主發文質疑騰訊元寶接入 DeepSeek 後的回答疑似廣告,安克、安慕希等多個品牌賬号也發布了 "AI 回答推薦自家品牌 " 的内容。
當 AI 搜索成為新的流量藍海,廣告植入會是一種可行的商業化手段嗎?
DeepSeek 回答裏的推薦是廣告嗎?騰訊方面回應
日前,科普博主 " 三個老爸實驗室 " 發布微博稱騰訊元寶接入 DeepSeek 已經開始變現了,回答裏植入廣告。據其曬出的截圖,AI 的相關建議和提醒中出現了明确的品牌名稱和超鏈接。
對此,騰訊公司公關總監張軍回應:理論上不應該,估計是開了聯網搜索。其解釋稱,出現該情況可能是由于模型在聯網搜索時參考了第三方公眾号的内容,并非主動植入廣告,并已請技術團隊盡快優化處理類似的呈現問題。
有業内人士直言,這其實是 " 語料污染 " 的體現。AI 目前可能對于 " 軟性廣告 "(如看似中立的避坑指南)的識别能力較弱,仍需通過技術手段優化語料篩選機制。
藍鲸記者實測後發現,AI 在明确推薦品牌時引用的來源通常十分廣泛,包括且不限于:網友 / 自媒體 / 品牌發布的指南或攻略、相關新聞報道和品牌資訊、購物網站的榜單等。一般情況下,AI 不會只推薦某一個品牌,而是從不同需求出發説明各種選擇的理由。
如果追問 AI 一句 " 你是廣告嗎 ",它會明确表示:我的推薦不涉及任何廣告合作。我的目标是幫你找到最合适的選擇,而非硬推某個品牌。
目前看來,AI 回答中出現的品牌推薦大多屬于被動植入,但不少商家 / 品牌已開始主動用 AI 背書。
據藍鲸記者不完全統計,安克、安慕希、可復美、賽百味等多個品牌賬号已發布 "AI 回答推薦自家品牌 " 的内容。其中,安克還把 " 熱門 AI 首推充電寶品牌 " 的文案及相關問答截圖放進了商品的詳情頁裏,并聲明 " 數據無任何修改、未訓練直接問答、真實可測 "。
AI 可以取代 KOL 嗎?有人已在研究 Deepseek 回答裏怎麼打廣告
随着 AI 大模型技術快速發展,AI 搜索正在逐漸壓縮傳統搜索的市場空間,變成一個新的主流流量入口。
對于品牌方而言,借助 AI 回答實現用户觸達或成重要課題。前互聯網傳媒分析師 Takun 認為,實際上用户和 AI 的問答是一種很高效的互動體驗,AI 有可能實現對部分種草型 KOL 的取代。這或将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品牌營銷和投放策略,但目前技術尚在成長期,品牌還沒有早早植入廣告的需求。
DeepSeek 回答 "AI 回答中植入廣告在技術上可行嗎 "
有業内人士向記者表示,AI 回答中植入廣告在技術上是可行的。若 AI 回答中确實涉及廣告,更多會是基于第三方平台的二次開發。有些公司會在搜索領網域介入,基于自己的商業邏輯對開源模型進行調整。
前述業内人士推測,未來也可能出現一些公司去研究模型的數據抓取原理,通過喂數據的形式來引導模型的輸出結果。" 只要在引用資料裏出現頻率夠高、權重夠大,的确可以得出相應人為的結論。但是,這個結論并不一定被公眾認可。" 也有受訪業内人士将這個過程類比為 " 控評 "、" 水軍點贊 ",實際上就是通過頻繁人力行為導致技術產物呈現一定傾向。
這種推測并非沒有依據。DeepSeek 出圈不足一月,藍鲸記者發現已經有一些 SEO 團隊開始研究 " 怎麼在回答裏打廣告 "、" 如何提高被 AI 選中的概率 " 了。
AI 不是真專家,短期商業變現将破壞用户信任
DeepSeek 回答真能成為 " 李佳琦推薦 "" 董宇輝推薦 " 一樣的重要标籤嗎?
有專家對此并不看好。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主任許可認為,傳統搜索引擎的核心功能是信息的匯聚,而 AI 問答在此基礎上還做到了對信息的分析和推理。
但目前大模型沒有辦法完全克服 " 大模型幻覺 " 的問題。一方面,輸入 AI 的信息并不一定全部真實有效,也可能 " 垃圾進垃圾出 ";另一方面,AI 在不同場景、不同時間、不同 Prompt 情況下,回答是不穩定不一致的。
AI 并不是真正的專家,它也很難真正重塑廣告營銷的生态。
AI 自己怎麼看待 " 回答中植入廣告 "
許可認為,"AI 回答植入廣告 " 或有一定發展空間,但這種商業模式是有倫理和合規風險的。如果用户并不期待一個确切的品牌推薦,回答裏就不應該做廣告植入。《廣告法》要求廣告内容必須明确标識、不得虛假宣傳,如果回答裏有廣告植入,則必須明确标識出來。對此,廠商有審核清查義務,媒體也應提醒用户提高媒介素養。
多位受訪 AI 業内人士表示,其實這個變現場景大家都能想到,但這種方式顯然會損耗用户的信任。商業化程度越高的搜索引擎,使用量可能也會越低。" 對于技術驅動的大模型公司而言,應該是不太願意往這麼短期的變現途徑去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