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海王”華為又惹争議,幾大合作方為何怨氣連連?,歡迎閲讀。
針對近期關于智界 S7 的相關輿論,奇瑞新聞發言人金弋波 1 月 31 日回應稱:網上傳言并不屬實,高管離職也并非因為合作項目的原因。
金弋波表示,為了給用户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服務,奇瑞與華為正在全力推進智界 S7 生產交付工作,已投入更多的資源,并将繼續深化合作,持續為消費者帶來具有卓越駕駛體驗和智慧化水平的智慧出行產品。
回顧輿論起因,還是近期沸沸揚揚的智界 S7 交付問題。有媒體報道:智界無法交車的原因是華為未開放最基本的刷寫版本,流水線上的工人無法刷寫軟體,這最終導致智界 S7 的交車延期。面對這一情況,一位 Top 20 級别的奇瑞分管副總直接發了郵件給所有人,痛罵華為對奇瑞沒有基本的尊重,随後引咎辭職。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經是華為近期第二次陷入與合作夥伴之間的 " 主導權 " 争議。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 2024 年 1 月 12 日的全球夥伴大會上也表示," 華為的智選車模式有問題 "。
不斷擴大的華為 " 朋友圈 "
近幾年,中國汽車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燃油車的輝煌逐步褪去,電動化、智能化成為消費者的購車新标準。而在其中,華為憑借智能技術、品牌影響力,為汽車智能化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旗下合作品牌問界、阿維塔等已然成為了新能源車企中備受關注的品牌。
公開信息顯示,華為主要有三種不同的汽車業務模式。
第一種是零部件 Tier1 模式,主要為車企提供車聯網模塊、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等标準化部件以及電機電控等產品;第二種是 HI(Huawei Inside)模式,華為方主要提供自動駕駛軟硬體、智能汽車全棧解決方案,目前合作品牌有阿維塔和極狐等;第三種是智選車模式,華為深度參與產品定義和整車設計及營銷,目前合作車企有賽力斯、奇瑞、江淮和北汽。
在三種模式中,智選車模式華為參與程度最深,目前合作品牌市場表現也最好。數據顯示,截至 2024 年 1 月 28 日,由華為和賽力斯汽車聯合打造的問界品牌本月銷量已達到 2.81 萬輛,登頂新勢力品牌第一。
在問界品牌的成功光環下,華為旗下一系列 " 界 " 也正蓄勢待發。2023 年 11 月 28 日,華為與奇瑞合作的智界發布首款車型智界 S7;2024 年 1 月 14 日,有消息稱,華為與北汽智選車模式合作品牌确定為 " 享界 ",首款車型定位為中大型轎車,将于 4 月北京車展前正式發布;此外,華為與江淮合作的智選車品牌定為 " 傲界 ",且有三款大型車在研,分别覆蓋轎車、SUV 和 MPV 三大品類,首款車發布時間将提前至 2024 年第四季度。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标局官方顯示,除了享界、傲界,華為先後還注冊了尊界、擎界、韻界、大界、尚界、幻界、騁界、耀界等 7 個 " 界 " 字類中文商标。
在打造華為車世 " 界 " 的同時,華為也在構建與車企之間更好的合作橋梁。
2024 年 1 月 16 日,華為以 10 億元注冊資本成立了深圳引望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含智能車載設備制造、智能車載設備銷售等。知情人士透露," 引望 " 就是華為車 BU 成立的新公司。
就在同日,華為車 BU 獨立運作的首個合作方長安汽車也透露更多細節。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長安與華為的新合資公司暫定名為 "Newcool",涉及七大領網域業務,華為未來目标是持股降到 30% 以下,長安汽車計劃在新公司中股權比例不超過 40%。
未來,新公司将致力于成為汽車智能駕駛系統及部件產業領導者,并作為服務于汽車產業的開放平台,對現有戰略合作夥伴車企及有戰略價值的車企等投資者開放股權,成為股權多元化的公司。華為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在去年的智界 S7 發布會上曾公開表示,除了長安汽車之外,華為已向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發出股權開放邀請,并希望中國更有實力的如一汽等車廠來共建、參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產品。
為了共赢,還是為了平怨?
從暫定名為 "Newcool" 的新公司運營模式來看,股權多元化将有利于華為與車企進行更深度的利益捆綁,也有利于車企在合作中提升參與度與主導權。
從目前釋放的信息來看,這是一個合作共赢的計劃。但回顧與華為合作的眾多品牌,或許模式的革新,不止為了共赢,也是為了 " 平怨 "。
除了本次引發輿論的奇瑞,目前廣汽、長安均對華為表達過不滿。
2021 年,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稱,廣汽埃安将與華為共同實施 AH8 項目,雙方将基于廣汽 GEP 3.0 底盤平台、華為 CCA(計算與通信架構)構建的新一代智能汽車數字平台,搭載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聯合定義、共同開發、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一系列智能汽車。
但在 2022 年 8 月初,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在公開場合表示:" 華為是大牌的供應商,它的價格比較高。我們想跟華為合作,會發覺基本上沒有議價能力。"
肖勇還表示,車企做產品,應該綜合考慮科技創新與合理成本。此後,廣汽埃安與華為合作 " 告吹 ",雙方僅保留供應商和采購方關系,廣汽埃安重新自主研發該車型。
2023 年底,有報道稱阿維塔 12 產能無法提升,主要卡在芯片上。時隔不久,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全球夥伴大會上表示:" 希望我們的合作夥伴不要誤導消費者,領先就領先,但是要适當一點。"
言語之間,均在暗喻餘承東常説的 " 遙遙領先 "。值得一提的是,朱華榮還表示 " 智能車模式是有問題的 ",并詳細解釋了為什麼長安在與華為的合作中會選擇 HI 模式而不是智選模式。
" 做汽車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 ",他表示,選擇 HI 模式一是要有利于打造自身品牌,符合長安集團戰略布局;二是長安發展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獨立品牌更易運營;三是要做對用户負責任的公司,在 HI 模式下如果出了任何問題,責任能夠更為清晰的界定,能夠由阿維塔、由長安負責。
如今,與奇瑞合作的智界 S7 又被曝交付進度受阻,每天只能交付幾十台車,引發了大量預訂用户的不滿。
多位智界 S7 預訂車主對外發聲,他們在發布會(2023 年 11 月 28 日)就下訂了,最初智界工作人員承諾 12 月交付,但随後交付日期卻被一再延長。而新下訂的用户,被告知需要等待 4-6 周才能提車,目前新下定用户則被推遲到了 10-12 周。
為了平息車主的催促,智界推出了 " 延遲提車補償政策 ":每延遲提車一天,發放給車主 200 元現金補貼,上限 10000 元。
對此,華為終端 BG 智選車業務部總裁汪嚴旻解釋道:" 智界 S7 采用了新的平台、供應鏈和技術,產品初期良品率未達到大規模量產的要求,導致某些零部件及軟體拖了生產的後腿。"
作為供應商,華為如何适度發揮主導權?
如此混亂的局面,顯然不是華為的初心。自進軍汽車領網域,華為便多次對外強調自己供應商的角色定位。
2023 年 3 月,華為旗下合作品牌問界因使用 "HUAWEI 問界 " 标識,引發了外界疑問。對此,華為内部迅速發布華為創始人、CEO 任正非親自籤發的《關于華為不造車的決議》,再次強調華為不造車,有效期為 5 年。此外,公告還對華為标志在汽車設計上的露出提出了嚴格要求,強調不能使用華為 /HUAWEI 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也曾公開表示:" 中國不缺華為品牌的車,但缺乏真正擁有核心技術的汽車部件供應商。華為不早車,基于這麼多年積累的 ICT 技術,來幫助車企造好車。"
對于最早采用智選車模式的問界品牌,華為同樣是 " 掏心掏肺 " ——不吝技術、不吝產品,甚至将問界的車擺到了自己店内,大大提升了問界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
在華為和賽力斯的雙方努力下,問界作為一個國產豪華品牌,迅速實現了月銷量破 2 萬輛大關的成績,今年 1 月份離 3 萬輛也是近在咫尺。據公開信息顯示,問界目前已發布問界 M5、問界 M7、問界 M9,價格在 25 萬— 55 萬元區間。
對此,有行業分析師表示:" 車企選擇與華為合作,是想快速提升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水平,提高品牌在市場中的競争力。但在華為廣撒網的合作模式下,車企失去了招牌優勢,也喪失了研發主導權。"
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也曾説過:" 上汽不願淪為軀殼,要将靈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意指不願放棄智能駕駛等關鍵技術的自主權。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華為的輿論争議,華為的有力競争者、Tier1 巨頭博世智能出行集團也發表了觀點,其中國區首任總裁王偉良表示:" 華為從目前來講它事實上已經參與了造車,它正在形成自己的華為汽車品牌,雖然它不用自己的名字。有些事情博世是永遠不會去做的,比如説他去做這種問界的車子,跟車廠深度綁定,博世永遠不會做的。"
不管是企業的指責還是博世的評價,本質上都是因為產品銷量未達預期。而綜合來看,随着華為的合作方不斷增多,車企通過 " 含華量 " 來提升汽車銷量的希望越低。面對愈發内卷的市場,企業如何重回找回自己的核心競争力才是破局關鍵。與此同時,華為也需要提升零部件產能、平衡自身與車企之間的關系、通過降低規模成本實現與企業的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