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外資汽車品牌的最後一戰,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Tech 星球,作者 | 楊曉鶴
" 他們領先于我們,甚至超過了預期。"
在近期本田公司的年度簡報會上,本田社長三部敏弘 Toshihiro Mibe 如此説道,而口中 " 他們 " 指的正是中國的電動車。
不僅本田承認落後,諸如豐田、大眾、BBA( 奔馳寶馬奧迪)、馬自達、福特等眾多外資品牌,都感受到了國產電動品牌的巨大競争壓力。2023 年 1-2 月數據也顯示,一汽和上汽大眾同比銷量下降 25% 以上,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同比下降都在 50% 左右,銷量同比下降最多的長安馬自達,同比下降了 68%。豪華品牌也不例外,諸如寶馬同比降了 20.3%,奔馳同比降了 11%。
最大的單一市場不保,最新的趨勢又在這裏崛起。這讓外資品牌的一眾大佬,開始紛紛向中國投來關注的目光。傳言 2023 屆上海車展大眾中,大眾 CEO 包了 2 架飛機,攜帶一半董事會成員來參觀學習。現場,大眾、奔馳、蘭博基尼、保時捷 CEO 去參觀比亞迪、吉利展台,确實有很多人現場目睹。
在上海車展上,最熱鬧的展館非 6 号館莫屬,蔚來、理想、小鵬、極氪、問界等國產品牌都在這一展館,從 4 月 18-27 日結束,始終是人最多的展館。關注度也和銷量高低挂鈎,理想汽車已經在 3 月份,成為所有 SUV 車型的銷量冠軍,當然這裏也包括傳統的燃油車 SUV。
面對國内電動車品牌的崛起,外資品牌并沒有坐以待斃,相反諸如奔馳宣布旗下 4 大品牌全面電動化轉型,豐田開啓了千億轉型之旅,寶馬等豪華品牌發布了 " 家在中國 " 策略,都試圖抓住電動智能化的汽車轉型之戰,也試圖保持在國内銷量霸主的地位。
幾乎所有外資品牌都将電動化轉型的時間表定在 2030 年,但轉型并非都能成功。大眾、豐田、本田、寶馬,奔馳,奧迪、保時捷等等這一長串名字,在 2030 年以後的國内市場,會變成一個鮮見的品牌嗎?
争相逃出 " 豐田時刻 "
2023 年,注定是汽車發展的轉捩點年份。在一季度,中國汽車整車出口近 107 萬輛,歷史上首次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一。按照這個趨勢,全年出口有可能突破 400 萬輛,成為全球第一。
不管是在國内消費市場,還是出口銷售市場,電動車 + 混動車的新車銷售占比近四分之一,大部分都是中國車企產銷。豐田 " 全球第一大車企 " 的寶座即将不保,法系、韓系敗退中國市場的命運,或許也将很快在日系和德系的身上上演。
在 100 多家汽車品牌參展的上海車展上,也是一窺各家未來發展規劃的視窗,害怕進入 " 諾基亞時刻 " 的車企們,紛紛都拿出了自己的絕活。
作為全球電動化的先驅,但目前發展卻落後的豐田,也是非常重視這次展現機會。4 月 18 日上海車展開幕當天,豐田汽車展出了兩款全新電動車型,分别是 2022 年 10 月上市的 bZ4X 和此次上海車展前上市的 bZ3,還計劃于 2024 年再增加兩款電動車型。
目前看,bZ4X 的市場表現一言難盡,3 月份優惠 6 萬元後,銷量還沒有衝起來。bZ3 有很多改進,但通過輿論場觀察,可能銷量也不會太好。因此在 4 月 14 日,豐田汽車新任社長佐藤恒治在媒體交流會上承認," 我們在純電汽車的開發上失敗了,且在實踐中發現了很多問題。"
在這次上海車展中,豐田 CTO 中嶋裕樹強調:" 今後豐田在中國的工作方式,不再要求和日本總部商量着來,因為中國市場有自己的聲音,豐田只有當機立斷在中國現地做決策,才能開發出令中國消費者滿意的商品 "。這也是在 bZ4X 失敗後,豐田做出的重要決策。
全球銷量第二大的車企大眾,也非常重視這次展示機會。在 5 号展館中,大眾帶來了 ID4、ID6 以及 ID7 等車型。車展現場的導購告訴 Tech 星球,目前咨詢 ID 4 的比較多,因為這款車售價才 10 多萬起。而最受關注的是 ID7,因為 ID7 的體型看起來和其經典的帕薩特、邁騰中型轎車差不多,其實是對标比亞迪漢這款爆款,暗藏大眾打造電動暢銷車型的決心。
在豪車領網域,BBA 也全陣容亮相。從 Tech 星球的場館體驗看,寶馬非常有決心全面轉型,奔馳還對燃油車有期望,但也意識到市場趨勢不等人,而奧迪則屬于 " 棄療 " 的水平。
在寶馬的展館上,寶馬全球首發其最強純電動車 i7 M70,這款電動車算是誠意之作。這還不止,寶馬集團在 2023 年将為中國客户呈現 11 款純電動產品,包括 iX1 和 i7,以及全球最成功的商務轎車發布純電版—— BMW i5,這款車将在中國投產。
奔馳也宣布旗下的所有品牌:奔馳、AMG、G、邁巴赫進入全面電動化,勞斯萊斯 2030 年起成為純電動品牌,MINI 在 2030 年全面電動化。目前看,奔馳的技術積累還不錯,擁有 EVA 純電架構。但目前電動化的重點車型是百萬級的,這一價格領網域是國產電動車較少觸及的領網域。
相比奔馳和寶馬的重視,奧迪則屬于放棄的水平。不僅展台大部分是燃油車,電動車的講解也十分不專業,在 Tech 星球咨詢 Q4 e-tron 車型是 L2 的輔助駕駛嗎,奧迪講解員説道:" 什麼是 L2 ,要不咱換個話題。" 其燃油車型,很多還有老式錄音機的按鍵,習慣了國產大屏控制的消費者,可能還對這種復古會不太适應。
圖注:上海車展上的奧迪 Q4 e-tron。Tech 星球攝
當然,奧迪的銷量下滑,總部不會沒有注意到,在上海車展現場定奧迪車,部分車型有 4 萬元的優惠。量產版奧迪 A6 e-tron 作為進口車引入,純電動奧迪 Q4 e-tron 以及奧迪 Q5 e-tron 将成為品牌的中流砥柱。
其他諸如蘭博基尼、保時捷、瑪莎拉蒂等高端車型,雖然還在推出燃油改款,但也開始布局新技術。保時捷 taycan 直接拿出了 800V 高壓快充,國内除小鵬汽車實現了這一技術指标,其他家還鮮有落地的案例。瑪莎展台公布了 2 台電動車,依次是純電格雷嘉、純電 GT;蘭博基尼帶來 4 款車型,包括首款 HPEV 高性能 V12 混合動力超級跑車 Revuelto。
外資品牌為何落後?
在外資品牌努力發展智能電動車之際,為何外資品牌在國内市場落後,仍然被熱議。
很多人認為是外資品牌對電動化趨勢反應較晚。這一點不能否認,從上海車展看,奧迪轉型緩慢的例子尤為典型。沒有新一代純電架構,沒有将經典車型電動化,"BBA 早就沒有這個 B 了 ",成為很多人調侃奧迪沒落的話術。
與奧迪這種 " 棄療 " 的選手看,其他家努力轉型更新的車企,就算努力了也暫時沒成功,其中的标志之一就是還沒有爆款車型。
就如豐田此前曾説電動車是糟糕的選擇,而豐田真就研發了糟糕的車型 BZ4X;大眾做了一系列的 ID 車型,除了剛剛發布的 ID7 有點賣相,此前幾款的市場并不好;寶馬的電動化轉型,首要遇到的就是外形設計難題,燃油車上經典的大鼻孔進氣栅,在電動車上改款幾次都找不到感覺;奔馳在 30-40 萬元區間,還沒想好如何設計出豪華感,自動駕駛不是強項,也走理想代表的 " 冰箱彩色電視機大音響 "?
圖注:上海車展的奔馳展台。Tech 星球攝
雖然這些名企的優秀設計師很多,但是智能電動化時代,產品力确實還需要深刻的市場洞察,外資車企頗有些趕考交卷的架勢,很多車型設計難言很懂國内市場。
對于國内市場來説,或許也不是很在意這些外資品牌是否會推出某款產品。畢竟國内市場已經 " 卷 " 出花,要長續航有廣汽埃安 AION LX PLUS,最高續航裏程達到 1080 千米;要更高級輔助駕駛,有小鵬 P7i,國内部分地區表現好于特斯拉;要性價比有哪吒等一眾選手,10 多萬什麼配置都能上。
那對于外資品牌來説,是否卷起來就能卷土重來?分析看,外資品牌錯過的結構性機會,再努力追也不是那麼容易成功。
實際上,豐田确實擁有最好的混動系統 THS,目前已經發展到第五代。在 800V 快充已經全面流行的當下,這種精雕細琢過時技術的勁頭,其實不僅造成電動化技術落後,更容易造成對時代轉折的理解不透徹。
在汽車博主 "Blood 旌旗 " 看來,豐田還在精研 3.5 混動,造成他們認為 " 小電池 + 小電機 " 更新到 " 大電池 + 大電機 " 很容易,實際上完全相反。" 就跟當年諾基亞以為螢幕變大就是智能機,實際上電阻大屏的 5800 面對 iPhone、安卓就是不堪一擊。"
事實也是如此,諾基亞的第一款智能手機為諾基亞 7650,于 2002 年上市。但蘋果作為手機市場新手玩家,在 2007 年 9 月,直接推出了沒有按鍵的 iPhone,打開了移動互聯網的大門。
為什麼不是最早研發出智能機,也是當時手機市場的老大諾基亞,成為智能機時代的赢家?這與當下熱潮中的大模型發展邏輯也如出一轍。
在 AI 訓練過程中,幾億、甚至幾十億級别的數據訓練,并不會發生 " 量變引起質變 "。只有達到幾百億到千億級别的大模型數據訓練,才會出現 " 智能湧現 " 現象。豐田、大眾等傳統車企巨頭,在電動智能化上的探索,也屬于小規模試水,并不會出現爆款。
汽車博主 "Blood 旌旗 " 認為,中國電車全面突圍,就是「大電機」消滅了燃油車最引以為傲的等級劃分—— " 動力 ",再用「大電池」構造了全新的競争力—— " 智能化 "。而豐田的 THS 和 iMMD,也确實沒有為豐田帶來先進的純電架構和自動駕駛。
過去 40 年,外資品牌近乎壟斷了國内汽車市場。但在上海車展上, 無論是大眾、奔馳、保時捷高管去比亞迪展館上看仰望 U8,或者 6 号新勢力展館的人流如織,都在説明,市場形式真的變了。
還有機會追上嗎
外資品牌也意識到了危機,紛紛開啓了降價、更新化、本地化的三板斧。
在豐田 bZ4X 開啓 6 萬降價後,不少消費者仍然不買賬,認為零跑才賣 15 萬,如果以零跑的價格為基準的話,bzx4 賣 10 萬才有競争力。另一外資品牌馬自達,也意識到必須降價搏一搏,CX-50 的馭行版降到 15.9 萬元起。奧迪的車展預定優惠, 其實也是另一種變相降價。
在電動和智能更新化方面,豐田汽車也在抓緊行動。豐田汽車計劃到 2026 年推出下一代純電動汽車,續航裏程達到現有市場純電動車型兩倍。雖然沒有特斯拉的超級工廠,豐田汽車希望利用新版 " 豐田管理 " 實現高效的生產模式,力争未來豐田汽車生產工序減少一半。中嶋裕樹強調,新工序能幫助豐田未來純電動汽車成本降低一半。
BBA 中電動智能化基礎較好的奔馳, 在車展開幕上一口氣發了四款新車,無一例外都是電動產品,還是自己的核心車型,而今年會有 6 款新能源產品,轉型決心可見一斑。而且發布了 MB EA、AMG EA、VAN EA 3 個純電架構平台,做平台為大規模量產做準備。
現場展示的純電大 G ——奔馳 EQG 概念車,搭配四個電機,也可以原地掉頭。雖然車展上還不讓現場體驗,但用這款經典車型電動化,展示了奔馳轉型的決心,畢竟這款燃油版售價接近 200 萬,也并不愁銷量。
外資品牌的另一重要措施是本地化,豐田與比亞迪合資成立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廣汽豐田新車型則引入廣汽集團共同研發。大眾在合肥設立科技公司 "100%TechCo",預計 2024 年運營。在成立這些分公司之際,豐田和大眾的高層都表示可以本土化決策,加快決策流程,以應對國内市場的快速競争。
另一非常重視本土化的車企是寶馬,這次聲勢十分隆重。在車展前的寶馬之夜上,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樂的全程中文發言,以及三位董事會成員的發言 PPT 都是中國元素。" 今日中國之動向,将引領明天世界之方向 ",賣力吹捧國内市場發展之快;" 寶馬,家在中國 ",則讓很多消費者對寶馬死心塌地。
寶馬也宣布了重點布局中國的決心,總投資 150 億元的華晨寶馬鐵西工廠裏達工廠,落地 BMW iFACTORY 戰略;與長城汽車合資成立的光束汽車,将生產下一代純電動 MINI 車型;在沈陽投資 100 億元人民币擴建的高壓動力電池生產。
但這一切的努力,随着 " 冰淇淋事件 " 而付之東水。寶馬本來會迎來大幹一場的局面,但因為發放禮品設計的不合理,以及事後災難級的公關表現,事情的發展完全走向了反方向。
有博主 " 肉呆大魔王 " 回憶,大概是 2018,2019 年的時候,他去寶馬博物館,同一天寶馬也在接待 VIP 客户。他無意拿了一杯咖啡,沒意識到是寶馬給 VIP 準備的,現場小姐姐説了一句抱歉,這是給裏面的人準備的。博主剛要放回去,小姐姐趕緊説沒事沒事兒,只是提醒您一下。
説完怕博主尴尬,又解釋了一下,説了好幾聲抱歉。後來博主走的時候,他們的工作人員過來給了他一份伴手禮,説沒有别的意思,怕他誤會他不能拿咖啡,對他們來説大家都一樣重要,希望能理解。
那時候的消費者還是上帝,BBA 在國内也賣的十分紅火。如今,外資品牌或許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可替代性,仍舊保持着一貫的姿态,面對新技術發展反應遲緩,面對消費者的訴求漠視,那麼,或許留給外資品牌只剩下最後一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