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黑幫、邪教、艋舺…《周處除三害》的原型故事比電影還精彩百倍,歡迎閲讀。
在春節檔已經接近尾聲的時候,沒想到半路上又殺出一部《周處除三害》。
▲豆瓣上有五十多萬人為它打分,8.1的分數在華語電影裏屬于優秀了。
它稱得上一部很神奇的電影,事先沒有任何預熱宣傳,名字拗口,甚至有點不知所雲,居然成為票房黑馬,破四億衝五億。
海報上,主演阮經天以發際線後移的狀态示人,完全沒有了以往帥氣小生的模樣,也讓人有些摸不着頭腦。
▲去年在台灣上映前,人們也是被他的海報吓壞了,阮經天還出來解釋説不是秃頭,自己還帥着呢,大家放心。
然而,不知何故,在電影上映前後,口碑突然爆炸,人們經過口耳相傳,得知這部電影很"瘋",尺度很大,不敢相信竟然過審等等,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好奇……
就在電影大陸上映的當天,流媒體平台Netflix也同步播出了該片,這種做法無疑會損傷票房,然而事實證明并沒有,《周處除三害》在大陸上映11天,破四億票房,過五億也是指日可待之事,成為社交媒體上被廣泛讨論的話題。
▲一百多萬買來的片子和好萊塢科幻巨制《沙丘》同台競技,票房一點也不輸,可謂奇觀。
關鍵是,這個票房是在沒有任何營銷的前提下取得的成績,經歷過春節檔營銷大戰的觀眾們當然知道這其中的含金量,不少人是自發在朋友圈為它宣傳。
之前《周處除三害》去年10月份于台灣上映,當時台灣的社交媒體也狠狠地刮過三分鐘熱度,但票房也就是4700萬台币,不到一千萬人民币,Netflix買版權50萬美金,四百多萬人民币,中國大陸的版權費20萬美金,也就是一百六十萬人民币左右,綜合算下來,一千五百多萬人民币,制作方扣除制作成本算是小賺,但誰也沒有想到,《周處除三害》在大陸狂賣,慧眼識片的中影公司這回算是賺大發了。
關于這部電影,大家最關心的删減問題,經過大陸觀眾的詳細對比,電影院版本和流媒體版本相比确實有微小的删改,主要是删去了幾個血腥的爆頭畫面。
而當時在台灣上映時,導演親口承認删去了很重要的一個情節,就是陳桂林和警察陳灰有一段"敞開心扉、友情和解"的戲碼,上映時全部删光。這也是觀眾們覺得不合理的地方,為什麼一開始倆人都要置對方于死地,後來竟成為朋友?
其二,這部電影在大陸沒有營銷,在台灣卻營銷得甚為火爆,各種熱搜話題不斷。比如看電影能獲得小豬手表啊:
凡是三害生肖的觀眾(豬,蛇,雞),可以免費觀影啊:
不過這個營銷手段翻車了,因為排隊的人太多,很多人沒拿到票,可能工作人員也有不耐煩的情緒,大家上網發言怪主辦方沒做好,劇組還緊急在社交媒體上道歉滅火。
其三,劇組挺會賺廣告費的,像是小美發廊的毛巾,甚至防蚊貼、消毒抹布,劇組都給了鏈接,号召大家去買……
最被關注的還是尊者用的酒櫃,也被拿出來賣同款了。早課上完來一杯,享受尊者的生活,嗯,劇組你是懂洗腦的。
其四,這部戲确實拍得很艱苦,扮演陳灰的李李仁就抱怨過,太受罪了,再也不想拍了,哪裏髒,哪裏熱,劇組就挑哪裏拍,每個人都苦不堪言。
而且李李仁的戲除了拼命跑,就是和阮經天對打,又是配角,拍的時候反復被濕疹折磨,還經常吐血,屬于全組最大的"受害者",大概這部戲拍得他PTSD了。
▲李李仁的老婆陶晶瑩在線支持。
▲陶晶瑩2005年與李李仁結婚,兩人育有一兒一女,作為演員,李李仁原本在大陸的知名度不算太高,這回《周處除三害》在大陸可算是取得最廣大的知名度了。
講完花絮,咱們進入正題。
這部電影的導演黃精甫,被人質疑抄襲。有人説在他的電影裏可以看到很多其他電影的影子,有些故事情節、拍攝手法非常類似,因此賜他一外号"縫合怪"。用咱們寫作人的專業術語講,這叫洗稿,東拼拼西湊湊就搞出自己的作品來。
對此,黃精甫嚴正聲明過,説自己就算"抄襲",也是抄襲了十年前自己的想法。
其實,黃精甫的説法是欠妥的,客觀地講,這部《周處除三害》的故事,并不能算是原創,因為它們基本上都改編于現實事件。
陳桂林有原型人物,尊者也有原型人物,而這兩個原型人物在台灣社會可謂是家喻户曉,他們做過的事,比電影裏還要精彩萬分。因此,我們接下來要講講陳桂林和尊者的原型故事。
另外,這部電影的監制是李烈,這兩天大家都在讨論,尊者的照片是參照了李烈的前夫羅大佑。
▲李烈。
事實上還真不是,尊者的原型長這樣,是台灣最臭名昭著的邪教頭子。
但是李烈确實在《周處除三害》裏留下了很深的個人印記,因為就在14年前,同樣是她制片、阮經天主演的《艋舺》,和這部《周處除三害》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李烈説,她已經十年不理阮經天了,起因就是阮經天缺席金馬獎的那件事,但這一次因為周處,二人破冰,又成為惺惺相惜的合作夥伴。
而在拍攝手法上,《周處除三害》确實沿襲了很多《艋舺》的風格,因此,在這兩部電影裏,我們除了能直觀地感受相似的審美風格之外,還能更深刻地了解台灣黑幫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陳桂林原型:"台灣十大槍擊要犯之一"劉煥榮
阮經天為了飾演陳桂林的确花了很多功夫,他經過了嚴酷的減脂過程,因為他認為陳桂林要瘦,要有病态。
拍戲過程裏也遭了很多罪,這一點在李烈的博文裏已經講述了。
最後,他的呈現果然是不負眾望。阮經天坦言自己對陳桂林投射了很多感情,一時半會出不了戲。
實際上,陳桂林的原型叫劉煥榮,是台灣人家喻户曉的黑社會幫派成員,長得也帥氣,他最後死的時候還做過一些驚天動地的舉動。
▲電影的片尾鳴謝了張孝全先生,原本《周處除三害》想要邀請張孝全為男主角,但因為張拍片受傷而換成了阮經天,實話實説,确實張的長相與原型劉煥榮要長得更相似一些。
劉煥榮的故事也蠻有趣,我們細細道來。
劉煥榮籍貫四川,出生于台中的眷村,和阮經天的家庭背景很像,阮經天也出生于眷村。
這裏要介紹一下社會背景,1949年之後的台灣社會很動蕩,"本省人"和"外省人"互相看不對眼。
本省人指很早就定居于台灣的閩南人和客家人,而外省人,顧名思義,就是49年之後大量湧入的、來自中國大陸各個省份的人。
外省小孩基本上都難逃被欺負的命運,所以,阮經天,劉煥榮,還有《艋舺》裏的趙又廷,其實是不同的人物、同一個靈魂,他們都很容易滑向黑道。
阮經天本人"讀台中一中因打架而被退學,入學新北市立三民高級中學半年後,再度因打架而被退學,就讀台中市私立宜寧高級中學時,因沉迷網絡遊戲而休學",他媽媽還貼過尋人啓事,找了他整整三個月。
在《艋舺》裏,趙又廷也是如此,因為一直被欺負,所以進了黑幫。
劉煥榮也是如出一轍。
劉煥榮幼年時因家境不好,靠着在市場賣水果維生,但因為經常受到流氓欺負,水果攤子數度被砸,劉煥榮在高中時代便加入了"北屯圓環幫"及"小梅花幫"等黑道組織。
這裏要再解釋一下,台灣的黑幫文化之所以很流行,吸引很多小孩加入,因為在1984年"一清掃黑"以前,他們也是幫政府維持社會秩序的組織,有點半合法、半公開化吧。
那時候外省人為了對抗本省人,拉幫結派,逐漸形成了龐大的黑幫團體,在刑警的黑話裏,外省人的黑幫叫"幫派",本省人的黑幫頭子叫"角頭"。
他們雖然時不時火拼,也參與色情、賭博等非法行業,但确實也有一定的社會功能,比如當傭兵進行保镖、地方圍事、調解糾紛、維持本地區商業秩序等,所以政府對黑幫其實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可能也是管不了。
很多"失足少年"因為學習不好,家境不好,早早就進入黑幫,不僅是打打殺殺,也有一定的經濟收入,對他們來説,進黑幫就像是進入企業打工是一樣的概念,只不過風險高點而已。
劉煥榮是怎麼從一個小馬仔後來名聲鵲起的呢?很簡單,他專殺大哥。
那時候小弟要想出頭,必須得比别人狠,怎麼表現狠呢?酒瓶子砸頭,剁個手指頭有點太小兒科了,劉煥榮的訣竅就是專門殺那些幫派大佬。
他在1980年代連續先後殺掉了桃園大樹林幫老大楊柏峰及林隆騰、大湖幫老大廖龍輝、幫内兄弟遊國麟等等,震驚社會。
劉煥榮是冷面殺手,為了殺一個大哥,可以蟄伏跟蹤他三個月,這個風格和陳桂林也是蠻像的。
《周處除三害》開頭,陳桂林在葬禮上殺大哥的故事,就是原封不動,情景再現。
▲開頭葬禮上死去的黑幫老大"洪爺"全名叫"洪仁就",這個名字來自黃精甫04年的作品《江湖》,由劉德華飾演。
▲《艋舺》裏也有大哥葬禮的情節。
▲現實中,大哥的葬禮絕對是場面最大的。
當時劉煥榮在葬禮上殺大哥,他連開五槍,發現大哥還沒死,劉煥榮"鎮定自若地穿過人群,又回來補了兩槍",這個舉動太震驚了,一群小弟被震得説不出話來,成為劉煥榮的傳説。
而《周處除三害》裏陳桂林邊吃便當邊殺人,主打的就是一個從容不迫,也是模仿劉煥榮。
《周處除三害》裏阮經天看通緝榜那一幕,也是取材于劉煥榮。
很多人可能看不懂,為什麼這個通緝令是陳桂林的轉捩點,他看到榜單怎麼那麼大的心理震動?
事實上,在現實中,這個通緝榜就是黑社會的"江湖排行榜"。
1984年,由于治安不佳,黑道太氾濫,台灣警政署立出"十大槍擊要犯"制度,公布懸賞單,本來是希望威懾歹徒,不料卻成為黑道展現實力的榜單,誰要是上了榜,那身價就不一樣了,氣焰和聲勢更高,勒索的金額也更多。
所以,陳桂林發誓要除掉榜一榜二大哥,讓自己登頂,成為最狠的人,這就是他們黑道人物最強的心理驅動力。
劉煥榮做到最巅峰的時候是給陳啓禮當保镖,并喜提"神經仔"這個稱号。
▲陳啓禮是竹聯幫老大,竹聯幫是台灣三大幫派之一,他的兒子就是陳楚河,我們之前寫過劉家昌的故事,和陳啓禮也有關系。
但劉煥榮實在是犯下太多案子了,他在1985年的時候逃亡到菲律賓。
這裏又和《艋舺》聯系起來了,《艋舺》裏的黑幫,一出事就去菲律賓,一出事就去菲律賓,菲律賓可謂是台灣黑幫人士逃亡的勝地……
後來劉煥榮又上演了黑道風雲的第二次高潮,那就是他主動打電話投案自首了。
因為他殺人實在是太多了,一共殺了16個人,除了黑社會大哥,他在菲律賓還殺了普通商人一家(包括五個孩子),實在是罪惡滔天,可能覺得自己難逃法網,也是贖罪的念頭。
▲劉煥榮瘋狂殺掉台商一家九條人命,這一點也很像是陳桂林最後的教堂大屠殺。
劉煥榮于是從從容容地被押解回來。
和陳桂林的結局也是如出一轍有沒有?
劉煥榮在獄中開始了真正的改過自新的過程。
他學畫國畫,據説學得不錯,尤其是畫馬、鍾馗、關公都相當有名,還曾經送到看守所外展出過,到其死前,共有39幅畫作,劉煥榮全數捐贈給婦女救援基金會作為義賣之用。
當時劉煥榮的專職警官就是後來很知名的政治人物侯某宜,劉煥榮送他一幅關公還被他好好收藏。
劉煥榮寫下自白書,深深悔過,他還在獄中著書聲援拯救雛妓,救助孤兒院等等。
這裏就要再歪到《艋舺》了,俗話説,有娼必有幫,一直以來,黑幫和娼妓業是互相依存的兩個行業,所以劉煥榮深切知道妓女們是什麼處境。
在《艋舺》裏,作為黑幫的趙又廷就愛上了妓女。
飾演妓女的是柯佳嬿,兩個人的浪漫橋段是一起聽随身聽,聽的是李玖哲翻唱的《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多年後在爆款台劇《想見你》裏,柯佳嬿聽着随身聽穿越到過去,聽的是伍佰的《last dance》,也是蠻有趣的聯動了。
▲關于柯佳嬿的故事我們之前曾經寫過,這裏可回顧
1991年1月,台灣法院首度判決劉煥榮死刑。"劉煥榮到庭聆聽判決後,竟然向法官鞠躬并向法官道謝,當時在場的法院人員均對他的态度啧啧稱奇。"
1993年3月,最終判處劉煥榮死刑确定。劉煥榮死刑确定後,多名律師認為劉煥榮重義氣、真心悔過,且所殺之人多數為黑道,盼司法能槍下留人,給劉煥榮自新機會。這種大規模的民間組織力量為死刑犯辯護的事還是第一次,當年也引起過很多司法上的大讨論。
時任法務部長是馬英九,他最終批準了劉煥榮死刑執行令,行刑當天凌晨,劉煥榮在台北看守所被執行槍決。據説負責執行的檢察官劉永铨詢問劉煥榮有何遺言時,劉煥榮僅説:"感謝獄所給我教育,讓我成長、懂事。"
死前,台灣很多媒體進行了現場直播,劉煥榮面對鏡頭,突然高喊"萬歲!我對不起社會!謝謝各位!"這個戲劇性的橋段也一度感染了很多台灣民眾,畢竟,一般的死刑犯在生命終結時往往會麻木痛哭,根本不會有這麼慷慨激昂的行動。
▲行刑前的劉煥榮。
▲陳桂林高喊名字,模仿劉煥榮。
還有一個小細節。據説劉煥榮進入刑場之後仍舊談笑風生,行刑前,獄所供應一頓豐富的"大菜",劉煥榮對"大菜"沒有興趣,卻倒了兩大杯啤酒,每杯啤酒各加了一小杯高粱酒,大口喝下後,向獄警要了一根香煙抽,并向獄方表示:"我不是英雄,黑道沒有英雄,警界才有英雄。"
這個情節也被搬進了《周處除三害》。
▲陳桂林死前啃的面包,也被當作周邊了……
劉煥榮在行刑前同意捐出全身器官,執行死刑後,醫院馬上進行器官摘取,他是乙肝攜帶者,醫師僅取下他有用的兩個腎髒、眼球周邊的兩枚眼角膜和鞏膜,也确實惠及了一些等候更換器官的患者,這些患者後來都表示過對劉煥榮的感謝。
由于劉煥榮可能是有文獻記載的最能反映出"真心悔過,脱胎換骨重新做人"的案例,他的故事還被納入了中學教材。
尊者原型:瘋狂洗腦的邪教頭子
聊完陳桂林的原型,咱們要來聊聊那個讓人生理不适的尊者了。
在電影裏,尊者開了一個靈修中心,吸引信徒加入,制造信徒生病的假象,使其絕望,然後對其洗腦,掠奪他們的财富。
在現實生活裏,确實有這樣一個人,他原名叫徐浩城,信徒們叫他徐少龍,他開設的叫華興靈修中心。
▲徐少龍在各地開設的靈修中心。
電影裏,尊者挂着自己的大照片,徐少龍也挂着自己的大照片:
▲尊者的照片可謂是全片的靈魂一筆,由台灣知名畫家石梓廷創作。
這個徐少龍,比起尊者來,那段位是更高一個等級啊。
徐少龍最開始是心理咨詢師,1983年與人合夥開靈修中心,教導靈修,收"一心求道"的弟子。
▲圖源水印,下同。
徐少龍第一宗罪,鼓吹怪力亂神、唯我獨尊,反復對信徒灌輸"末日預言"理論,宣稱地球即将毀滅,因此需要金錢購買各式物資攜帶至靈性世界;
又宣稱既然世界末日要來了,錢财已無用處,誘騙信徒把财物捐獻給道主,"方可一同前往靈性世界,消災解厄"。
▲陳桂林的錢被洗劫一空,只剩一只小豬手表。
在電影裏,尊者和他的情人通過大肆收斂信徒的财富,過着奢華的地下生活;
而徐少龍收斂來的錢财大部分都給了前妻和孩子,讓他們在澳大利亞過着富裕的生活。"只要少龍金口一開,資金就源源不絕而來,比任何募資平台都有效率。"
第二宗罪,開設"仙女班",收的都是青春美貌的女學生,把她們變成"宮女",伺候自己。
2016年起,徐少龍要信徒提供二十多歲的女兒加入"仙女班",最好是未交過男友且無性經驗,最後共募集237人加入,猶如後宮。
更離奇的是,有不少資深信徒為了讨好徐少龍,奉獻出了自己年幼的女兒,母女與少龍"同煉"。甚至有證人稱,道場中有懷孕的女子帶"0歲的腹中女胎兒"參加仙女班,如此荒謬奇事,也是突破了人類的認知底線了……
女信徒太多,徐少龍幹脆成立了一個"太一電子檢測公司",讓年輕女信徒進來工作,信徒們還感恩涕零,教主真是太好了,不僅幫助咱們修道,還開工資啊。
這些女孩白天在檢測公司上班,晚上回到靈修中心住宿,實際上是集中管理。
徐少龍寫下了針對宮女的"宮規","道主的新娘就是道的新娘,道主的仆民就是道的仆民",不斷洗腦,讓女孩們自願被奴役和玷污,"終生獻身"。
▲徐少龍親筆寫下的宮規。
▲被警方查獲的各種宮女生活守則。
這些宮女的生活和電影中是一模一樣的,她們在靈修中心過着與世隔絕的集體生活,每天上課、禅修,定時吃飯、就寝。
徐少龍的PUA手段也很高明,他嚴格控制宮女們的生活,要求不得與家人、朋友聯系,讓宮女對他抱有極度敬畏之心,灌輸"因果業報"、"道主至高無上"等觀點,最終就是一群人不假思索地執行教主的任何指令。
徐少龍的傷害少女的行徑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有的女孩向媽媽尋求幫助,媽媽竟然説"這是師父在幫你灌輸靈力,在幫你淨化。"
▲台灣媒體制圖。
▲狂熱的信徒們。
後來媒體爆出其中一個宮女甚至墜樓自殺了,她的遺書就是寫給"師母"的忏悔書,説"做了背叛師母的事","師父在廁所内對我提出了性的要求",請求師母原諒。這也是典型的PUA受害人的心理特征,把一切罪惡都歸于自己的錯誤,最後只能以死謝罪。
管理眾多宮女的是一位姓李的秘書,諷刺的是,她還是一所大學的講師。不過後來她也跟着一起被逮捕了。
徐少龍第三宗罪,宣揚生病後不要看醫生,只吃他給開的藥,耽誤了很多人的病情,致人死亡。
徐少龍沒有中醫資格,但長期私自開立中藥處方箋,有證人説見過信徒因為吃"仙丹"延誤病情,最終去世。
而且諷刺的是,徐少龍自己也得過大病,在醫院裏痛苦得鬼哭狼嚎,一些信徒看到這個情景,就此"脱粉",説他連自己的病痛都無能為力,怎麼還能救别人?
前幾年疫情時期,徐少龍説如果感染肺炎或是得流感,不要戴口罩勤洗手,只要加入他的靈修中心,或是聆聽他唱歌,就能恢復健康,"必須從心靈上治療。"
徐少龍説有病毒不可怕,多聽歌就好了,很搞笑的是,徐少龍還蠻自戀的,2018年,他投資了一個仙華音樂的公司,旗下歌手只有少龍一人。
在短短2年内,他發行了15張專輯,數量堪稱業界第一,他還聲稱自己曾參加過歌唱比賽得獎,是"跨世紀最温柔美聲",自信滿滿。
所以在《周處除三害》中,安排了很重要的關于唱歌的隐喻,那首《新造的人》想必很多人已經腦内循環了很多遍吧,大概也是回應徐少龍的唱歌愛好吧。
▲齊聲唱:曾經~我茫然前行~
徐少龍的華興靈修中心全盛時期有超過1萬名信眾,他自己也獲得了不少社會身份,看起來像個體面的成功人士。
▲徐少龍開設了很多道場,遍布台灣。
他的信徒們十分狂熱,對他深信不疑,社會上有不少人質疑徐少龍是邪教,也有政府官員説過他"宗教流氓",這群信徒就自發組成網絡水軍,到處出征,有組織有準備地營造網絡輿論。
有一個正常人看不慣徐少龍,在網絡上留言"法律不辦他,我來替天行道",就被信徒告上法庭,説他危害社會安全,最後還罰款一千元。
不過,作惡多端終有法律制裁,2020年6月,徐少龍遭到逮捕,警察在他家裏查扣了8000萬台币現金,徐少龍的罪名是"涉詐欺、性侵、猥亵、傷害、妨害自由等罪行"。
即便如此,還有很多信徒哭哭啼啼,在警察局外守到凌晨,要給他籌錢,救他出來。
很無恥的是,徐少龍在面臨"性侵"指控時,説自己長年陽痿,無法性侵,都是女信眾誣陷。這臉皮厚得,也是沒誰了。
2021年1月,在羁押中的徐少龍突感不适而昏倒,送醫救治,經過心肺復蘇術搶救成功,醫院認定其病危,法院裁定以300萬元交保,大概現在回家養病了。
了解完這兩個原型故事,不難看出,《周處除三害》稱不上多麼高明的原創性,它糅合了三個來源于現實的真實故事,提煉出人物的特色,并用一個略顯老套的"黑幫精神"将它們捏了起來。
▲由袁富華所飾演"香港仔",原型是綽号"惡龍"的槍擊要犯陳新發,他曾犯下54起刑案和殺害2名警察,一度被警方列為十大槍擊要犯之首。
▲1992年警方掌握惡龍出沒在北市吳興街一處公寓,派出百名全副武裝警力進行圍捕,雙方1小時内猛烈交火2千多發子彈,創下全台警匪交火耗費最多子彈的紀錄。因久攻不下,警方朝陳新發的公寓内投擲震撼彈,意外引爆瓦斯起火,導致陳新發及兩個同夥同時命喪火窟。
至于"黑幫精神",其實在14年前的《艋舺》裏就有着很詳細的展示。僅僅從拍攝手法上看,兩部電影有非常多的雷同。
比如李烈一直很鍾愛的"狂跑追逐"戲份:
在《艋舺》裏也有多次:
還有打鬥時的勒脖子,陳桂林用的是鐵絲,《艋舺》裏的趙又廷用的是溜溜球的線,效果都是一樣的,讓觀眾設身處地感覺痛和窒息。
打鬥風格,阮經天一如既往地狠,一如既往地冷酷,抽煙是必備的耍帥技能。只不過在《周處除三害》中,他的演技更精準,人物也更狠更冷酷了。
▲《艋舺》裏的街頭鬥毆。
▲當年的阮經天就抽得一手好煙。
劇情設定上,一定有一個發廊,發廊裏一定有一個等待拯救的位于社會邊緣的女性。
《艋舺》裏是生活辛苦的單身媽媽,被黑幫大哥罩着,還能苟且生存,每次大哥來找她,門外也是一堆小弟等着大哥:
《周處除三害》裏則是備受折磨的少女羔羊:
要説《周處除三害》比《艋舺》的進步和高明之處,一是大家的演技确實都提升了,阮經天當然不用説,在《艋舺》裏,他的演技就是最好的:
▲《艋舺》這部電影也衍生了很多羅生門,因為無論怎麼看,趙又廷都是當之無愧的主角,整個故事是圍繞着他的心路歷程開展的,況且還有愛情戲。而最終阮經天憑借該片獲第4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男主角,趙又廷獲第五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演員。也有不少人説阮經天得獎是應該的,對比趙又廷,他的演技的确更好些。
▲和阮經天相比,趙又廷的演技似乎有點用力過猛。
但是一眾配角,尤其年輕演員們,就顯得差強人意了,比如鳳小嶽的角色,其實很關鍵,因為在戲裏阮經天應該是喜歡他的,他們有同性的愛,這才有後來一系列的情感衝突。
▲當年鳳小嶽和阮經天在戲外也是搞過不少cp绯聞。
但是鳳小嶽的表演實在稱得上是五官亂飛啊……
還有就是最終落腳的立意。
《艋舺》的價值觀落腳點是有些凌亂的,它試圖向觀眾們闡明不止一個道理,比如黑幫裏打打殺殺沒意義,"義氣"是一個很虛幻的詞:
又説大家混到最後還是混的義氣:
還有就是全片最大的金句是導演鈕承澤説的,意思是,别以為自己很牛,殊不知大家都是不值一提的草啊。
▲鈕承澤因為性侵女助理2021年入獄,被判四年,他的故事,我們之前有寫過。
相比起略有些生硬的道德説教,《周處除三害》最後的價值觀呈現是凝練的,也是高明的,那就是,一個有原罪的人,在"以暴制暴"的嘗試之後,最終獲得了自我的靈魂救贖。
除三害,最後一個害竟然是除掉自己,這種劇情設定很精妙,也令觀眾感到心靈上的震動。
總之,對于我們普通觀眾來説,完全可以把《艋舺》和《周處除三害》視作兩部曲,它們的内核是一致的,也是連續的,而我們也能從這兩部電影裏觀察到台灣社會的文化氛圍和民眾的心理特征。
很多大陸觀眾最不理解的一件事是為什麼陳桂林到處殺人,為什麼黑幫的人那麼嚣張,好像看不到什麼警察布下天羅地網的努力,最後陳桂林歸案也是因為自首。
那是因為在台灣社會中,黑幫文化實在是滲透得很深,也并不容易拔除。
簡單來説,半合法的犯罪次文化在台灣為一般人所接受,這其中有許多原因,一是台灣社會早期各個族群縱橫交織,人們為了争奪資源、對抗外部,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無數的幫派,而政府又需要利用他們的能力來維持社會秩序,這使得直到今天,台灣的幫派數量非常巨大。
數不清的組織,數不清的人,很難一網打盡,哪怕是1984年那麼嚴酷的"一清專案",也并沒有造成本質上的區别,發展至今,幫派文化還是半公開的形式。
小到社會上有不少刺青小哥橫行:
大到很多行業,甚至行政機構,都有不少"有前科"的人。
一些幫派大佬們還抛頭露面進軍新媒體……
黑幫又需要高調做事,因為他們的生存法則之一就是要秀肌肉,要展示實力,所以大佬去世,仍舊是城中排面最大的事。
▲2022年10月,竹聯幫蘭堂大老金端祥舉行告别式,現場估計約800人前往吊唁。
▲這是2023年艋舺青山祭爐主壇進行安座儀式,幫主率領數百名集團成員跪地參拜。這個活動每年一次,不僅是台北傳統文化祭典,也是各大幫派展現實力、建立人際網絡的重要舞台,至今也是非常公開的活動。
所以,大陸觀眾看《周處除三害》,或許是看它的瘋,看它的暴力美學,看阮經天的帥;但台灣觀眾看它,就帶着更深的感觸和思考吧。
因為黑幫在他們的生活中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深入到細枝末節,但黑幫畢竟是違法組織,如何結束目前的混亂局面,可能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氣。
大家為什麼喜歡看電影《周處除三害》,因為裏面除了有中國人最喜聞樂見的改惡從善,替天行道之外,也會讓人們深刻意識到黑幫的暴力害人,邪教的洗腦害人,這也是電影最重要的作用——警示現實。
陽光明媚的世界裏,其實也到處都有陰影,那些暗藏的陷阱與暗處的野獸随時會将人吞噬,作為一個社會人,保持獨立思考與審視現實的能力,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