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演員請就位》,小醜的聚會,歡迎閲讀。
《演員請就位 3》一開播,便以迅雷之勢霸榜熱搜,再也沒有下來過。
作為一檔做了好幾季的演技綜藝,匯集了陳凱歌、章子怡、吳鎮宇、惠英紅等好幾個演技派導師,其專業程度毋庸置疑。
尤其這一季,還請到了國際影壇巨星伊莎貝爾 · 于佩爾,但即便大咖雲集,也攔不住節目口碑的斷崖式崩塌。
主要是這季參加學員的名單,幾乎是讓人眼前一黑又一黑的程度。
不僅有背着各種負面争議的演員,如都曾陷入出軌風波的姚笛和徐開騁,由于《再見愛人》輿論跌到谷底的楊子。
更離譜的是,有的學員壓根不能稱之為演員,譬如集結了整容、拍攝不雅視頻各種争議于一身的 " 蛇精臉 " 網紅劉梓晨。
也難怪有無數網友吐槽:
" 難為節目組把你們這一個個搜羅起來。"
" 演員是什麼沒有門檻的職業嗎。"
" 于佩爾看到内娛的演技都要被吓死 ……"
演技比拼,
成了 " 黑紅 " 狂歡?
從參加的學員名單來看,已經能預想到節目是何種畫風。
但很多網友還是抱着不能先入為主的心态點開了第一集,想要審判這群學員的演技。
不出所料,節目組的策劃和剪輯還真沒讓人 " 失望 ",一如既往槽點十足。
像是這段被網友鋭評為" 導師逛瘋人院 "的片段。
節目組打造了一個 " 表演之城 " 街區,要求學員們在短短的 20 分鍾弄好妝造,搭建自己的人物故事,進行即興表演。
這個本來考驗演員基本功的設定,毫不意外貢獻了第一集最多的笑料。
有的一上來就情緒大起大落,好像不飙淚發瘋,就不能凸顯自己演技 " 炸裂 "。
徐開騁飾演的警察對着陳凱歌一開口,就淚灑現場,眼眶通紅,告知對方戰友犧牲的消息。
眼淚是擠出一兩滴了,可是這步步緊逼、一通輸出的架勢,只感動了他自己。
趙秦飾演一個被逼瘋的冷宮妃子,最好的青春年華都被耗在這一寸宮牆之内。
她大笑捶門,不斷述説這些年所有的不甘,説的那叫一個個頭頭是道,條理清晰。
感覺像是瘋了,又沒完全瘋。
陳凱歌點評,這些演員演得 " 太假 ",悲傷是掉淚,發瘋是哀嚎,情緒大多都浮于表面。
可好歹這些表演還能有點評之處,有的表演,完全就是在挑戰觀眾的承受能力。
陳騰躍飾演的賣油郎,頭發一撩,嘴角一挑,似乎是想要表現出角色的不羁,可衝出螢幕的,只有滿滿的油膩。
不過論油,還是得看楊子的 " 西門慶 "。
只見他一臉谄媚,不停湊到于佩爾和章子怡兩位女導師身邊,嘴裏盡是些輕佻勾引之言。
這番 " 本色出演 ",讓章子怡想逃甩不掉,吓得于佩爾老師默默捂緊了自己的衣服。
油歸油,這種挖空心思的表演,還是比不過天賦抽象選手的靈機一動。
張嘉元正吵着架,就突然跑出鏡頭外,一頭扎進了菜裏!?
許佳琪突發奇想,cos 起了曬太陽的貓,一呲牙一瞪眼,唬得吳鎮宇後退了幾步。
劉梓晨對着空氣來了段 " 相柳戰死 ",從拔箭到跌倒,再到暈過去,悲壯的場面硬是讓他變成了 " 小孩子過家家 "。
以上,節目組始終在努力凸顯學員拙劣百出的窘态,以及放大導師們那一副備受折磨的痛苦表情。
最好就像吳鎮宇一樣表情豐富的,或捂嘴震驚,或皺眉遠離,能湊出幾十個表情包。
這種極具反差的戲劇張力越強,帶給觀眾的情緒刺激越大,是捧腹大笑也好,還是不屑開噴也罷。
比起被罵,他們更怕的是沒有人罵,節目組這種想要搞事的微妙心思,幾乎昭然若揭。
市場導師楊曉培在學員集合時,突然抛出一個尖鋭問題: " 我想問一下在座的哪些演員,整過容。 "
此話一出,在場的氣氛頓時陷入了一陣詭異的沉默。
所有人要麼低頭不語,要麼面面相觑。
哪怕就是被點出來,還是像這樣咬死不認,嘴硬到底。
只有太過明顯的劉梓晨,孤零零站了起來。
從這些小細節,确實很難看出參加的學員對這檔綜藝有任何敬畏之心,更遑論對于表演的一絲熱情。
抓馬狗血的節目橋段,稀碎浮誇的演技,幾乎貫穿了第一期節目的主題,歸根結底離不開煽風點火的節目組。
原本是一檔演技比拼的綜藝,就這麼成為了一場口誅筆伐的 " 黑紅 " 狂歡盛宴,千人唾萬人罵。
想入席,得先 " 入戲 "
另一方面,這檔節目,也展露出了表演行業另一個有趣的生态,不是演得多,就代表 " 會演戲 "。
也不是外在的妝造,亦或是誇張的情節設計,就能感染到觀眾。
當代高政一身民國軍裝,上演 " 霸道總裁挽回愛人 " 的戲碼,明明只要表情真摯一點,可偏偏又突兀地來了一個跪地求愛,分分鍾讓人出戲。
值得慶幸的是,在一片群嘲聲中,仍有少數演員用真誠的表演撕開了這場鬧劇的裂縫。
鏡頭轉到瘦弱的宋伊人,她身穿破舊的布衣,還特意将自己的衣服在地板上滾了幾遍,俨然就是一個狼狽無助的 " 孤女 "。
她跪在地上,雙手舉起 " 買身葬父 " 的牌子,寫錯的 " 買 " 字加深了她這個角色的底層特質。
她欲落又費力忍住的淚水,不自覺顫抖的聲線,所有強忍的情緒在提到家人時徹底決堤。
淚水順着臉頰滑下,很快被她用衣袖草草抹去,不讓自己的脆弱輕易袒露,即便如此,手中的牌子卻始終不曾放下 ……
就像章子怡所點評的那樣:" 她的淚很真 ",她的眼神是那麼真摯,讓人不由自主地為之動容。
同樣在角色選擇上有自己想法的,還有張百喬。
他曾經飾演過腦癱患者,因此這一次,他憑借過往的記憶,以及細膩的情感處理,還原了一個賣豆腐的腦癱兒。
歪着的嘴,彎曲的手,説話時大舌頭的細節處理,每一處都透露出腦癱患者想要适應社會生活的遲緩與費勁。
他就站在攤位前,掀開籠在豆腐前的白布,磕磕巴巴詢問過路的行人: " 好——好吃的豆腐,新鮮,你們要不要?"
末了,他又像個孩子般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裏,絮絮叨叨起來。
" 媽媽説,只要我把豆腐賣光了,她就回來了。"
憑借這番表演,他成功拿下了陳凱歌組的席位。
從這層面看,《演員請就位》這檔綜藝辦到第三季,當然有它的積極影響。
這檔節目也挖掘了一些優質的演員,讓他們得以開啓事業的第二春。
像是第一季的牛駿峰,明明演技過關,童星出道,卻偏偏因為流量不夠,事業始終不温不火。
又像是第二季的胡杏兒,作為香港演員來到内地,説得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話,拿下過極具分量的 TVB 視後,卻還是不可避免由于懷孕生子,迎來了一定的中年危機。
所以他們當中很多人想要争取的,不過是一個 " 入席 " 的機會,更準确來説,是一個被大家重新看見的機會。
包括這一季的演員們,他們有的是沉寂多年的小演員,有的是偶爾客串配角的網紅,可是在這個綜藝裏,無論出身背景,無論名氣流量,演技是導師們唯一衡量的标準。
導師們可以在這一雙雙眼裏,清晰分辨出什麼是真誠,什麼是渴望。
而這,才是這檔節目本該延續的最大意義。
真熱鬧還是假繁榮?
事實上在讨論這檔綜藝時,已經很難将此歸咎于内娛沒有好演員,亦或是節目組想搞事。
因為如《演員請就位》這樣另辟蹊徑的綜藝,這幾年并不在少數。
這幾年的綜藝好像都陷入了一個 " 流量焦慮 " 的怪圈,從根本上來説是節目定位與觀眾的期待出現了錯位。
首先内容質量的下滑成了一個顯著的問題,一季辦得比一季還拉胯。
比起專業性,節目組的心思都放在了話題度,好比去年爆火的《歌手 2024》。
作為一檔歌手競技比賽,可熱搜上充斥的話題,不是各種 " 五旬老太守國門 "" 葉赫那拉不能輸 " 的梗,就是各種跑調走音的翻車現象。
甚至到了後期,還有一些聲音将嘉賓的個人成敗上升到了國際層面,相較于之前幾季 " 人紅歌更紅 " 的現象級熱度,确實落差不小。
節目組放任娛樂化話題掩蓋專業競技,本質就是一種對觀眾審美的輕視。
其次,過度商業化,消費觀眾信任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再見愛人 4》裏,在針對麥琳李行亮婚姻的話題外,對于她的網暴和圍剿始終沒有停下。
麥琳的外貌、性格、乃至個人習慣,都成為了她被審判的點。
可惜的是,在對于嘉賓保護這塊上,節目組似乎沒有太多作為 ,他們本可以及時發布聲明,維護嘉賓的名譽。
而以上提到的兩檔綜藝,也在後期迎來了 " 爆開低走 " 的結局。
造就這種現象的背後,既是市場競争下的結果,也是環境變化所造成的必然趨勢。
随着觀眾審美水平的提高和娛樂選擇的多樣化,僅僅依靠炒作和話題已經很難留住觀眾。
真正能夠讓觀眾留存的,打動他們的,從來是高質量與創新性的節目内容,對觀眾的真誠和尊重。
哪怕節目本身,有章子怡、吳鎮宇等大咖導師坐鎮,哪怕開播之初确實赢得了不小的聲量,可當 " 審醜 " 成為流量密碼,節目既成全了話題熱度,也消解了演技競技的初心——這種矛盾的撕扯,正是内娛綜藝困局的縮影。
正所謂 " 流水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絕 ",一時的熱鬧終究只是假繁榮,終究難逃一地雞毛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