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娱乐经验:《演员请就位》,小丑的聚会,欢迎阅读。
《演员请就位 3》一开播,便以迅雷之势霸榜热搜,再也没有下来过。
作为一档做了好几季的演技综艺,汇集了陈凯歌、章子怡、吴镇宇、惠英红等好几个演技派导师,其专业程度毋庸置疑。
尤其这一季,还请到了国际影坛巨星伊莎贝尔 · 于佩尔,但即便大咖云集,也拦不住节目口碑的断崖式崩塌。
主要是这季参加学员的名单,几乎是让人眼前一黑又一黑的程度。
不仅有背着各种负面争议的演员,如都曾陷入出轨风波的姚笛和徐开骋,由于《再见爱人》舆论跌到谷底的杨子。
更离谱的是,有的学员压根不能称之为演员,譬如集结了整容、拍摄不雅视频各种争议于一身的 " 蛇精脸 " 网红刘梓晨。
也难怪有无数网友吐槽:
" 难为节目组把你们这一个个搜罗起来。"
" 演员是什么没有门槛的职业吗。"
" 于佩尔看到内娱的演技都要被吓死 ……"
演技比拼,
成了 " 黑红 " 狂欢?
从参加的学员名单来看,已经能预想到节目是何种画风。
但很多网友还是抱着不能先入为主的心态点开了第一集,想要审判这群学员的演技。
不出所料,节目组的策划和剪辑还真没让人 " 失望 ",一如既往槽点十足。
像是这段被网友锐评为" 导师逛疯人院 "的片段。
节目组打造了一个 " 表演之城 " 街区,要求学员们在短短的 20 分钟弄好妆造,搭建自己的人物故事,进行即兴表演。
这个本来考验演员基本功的设定,毫不意外贡献了第一集最多的笑料。
有的一上来就情绪大起大落,好像不飙泪发疯,就不能凸显自己演技 " 炸裂 "。
徐开骋饰演的警察对着陈凯歌一开口,就泪洒现场,眼眶通红,告知对方战友牺牲的消息。
眼泪是挤出一两滴了,可是这步步紧逼、一通输出的架势,只感动了他自己。
赵秦饰演一个被逼疯的冷宫妃子,最好的青春年华都被耗在这一寸宫墙之内。
她大笑捶门,不断述说这些年所有的不甘,说的那叫一个个头头是道,条理清晰。
感觉像是疯了,又没完全疯。
陈凯歌点评,这些演员演得 " 太假 ",悲伤是掉泪,发疯是哀嚎,情绪大多都浮于表面。
可好歹这些表演还能有点评之处,有的表演,完全就是在挑战观众的承受能力。
陈腾跃饰演的卖油郎,头发一撩,嘴角一挑,似乎是想要表现出角色的不羁,可冲出螢幕的,只有满满的油腻。
不过论油,还是得看杨子的 " 西门庆 "。
只见他一脸谄媚,不停凑到于佩尔和章子怡两位女导师身边,嘴里尽是些轻佻勾引之言。
这番 " 本色出演 ",让章子怡想逃甩不掉,吓得于佩尔老师默默捂紧了自己的衣服。
油归油,这种挖空心思的表演,还是比不过天赋抽象选手的灵机一动。
张嘉元正吵着架,就突然跑出镜头外,一头扎进了菜里!?
许佳琪突发奇想,cos 起了晒太阳的猫,一呲牙一瞪眼,唬得吴镇宇后退了几步。
刘梓晨对着空气来了段 " 相柳战死 ",从拔箭到跌倒,再到晕过去,悲壮的场面硬是让他变成了 " 小孩子过家家 "。
以上,节目组始终在努力凸显学员拙劣百出的窘态,以及放大导师们那一副备受折磨的痛苦表情。
最好就像吴镇宇一样表情丰富的,或捂嘴震惊,或皱眉远离,能凑出几十个表情包。
这种极具反差的戏剧张力越强,带给观众的情绪刺激越大,是捧腹大笑也好,还是不屑开喷也罢。
比起被骂,他们更怕的是没有人骂,节目组这种想要搞事的微妙心思,几乎昭然若揭。
市场导师杨晓培在学员集合时,突然抛出一个尖锐问题: " 我想问一下在座的哪些演员,整过容。 "
此话一出,在场的气氛顿时陷入了一阵诡异的沉默。
所有人要么低头不语,要么面面相觑。
哪怕就是被点出来,还是像这样咬死不认,嘴硬到底。
只有太过明显的刘梓晨,孤零零站了起来。
从这些小细节,确实很难看出参加的学员对这档综艺有任何敬畏之心,更遑论对于表演的一丝热情。
抓马狗血的节目桥段,稀碎浮夸的演技,几乎贯穿了第一期节目的主题,归根结底离不开煽风点火的节目组。
原本是一档演技比拼的综艺,就这么成为了一场口诛笔伐的 " 黑红 " 狂欢盛宴,千人唾万人骂。
想入席,得先 " 入戏 "
另一方面,这档节目,也展露出了表演行业另一个有趣的生态,不是演得多,就代表 " 会演戏 "。
也不是外在的妆造,亦或是夸张的情节设计,就能感染到观众。
当代高政一身民国军装,上演 " 霸道总裁挽回爱人 " 的戏码,明明只要表情真挚一点,可偏偏又突兀地来了一个跪地求爱,分分钟让人出戏。
值得庆幸的是,在一片群嘲声中,仍有少数演员用真诚的表演撕开了这场闹剧的裂缝。
镜头转到瘦弱的宋伊人,她身穿破旧的布衣,还特意将自己的衣服在地板上滚了几遍,俨然就是一个狼狈无助的 " 孤女 "。
她跪在地上,双手举起 " 买身葬父 " 的牌子,写错的 " 买 " 字加深了她这个角色的底层特质。
她欲落又费力忍住的泪水,不自觉颤抖的声线,所有强忍的情绪在提到家人时彻底决堤。
泪水顺着脸颊滑下,很快被她用衣袖草草抹去,不让自己的脆弱轻易袒露,即便如此,手中的牌子却始终不曾放下 ……
就像章子怡所点评的那样:" 她的泪很真 ",她的眼神是那么真挚,让人不由自主地为之动容。
同样在角色选择上有自己想法的,还有张百乔。
他曾经饰演过腦瘫患者,因此这一次,他凭借过往的记忆,以及细腻的情感处理,还原了一个卖豆腐的腦瘫儿。
歪着的嘴,弯曲的手,说话时大舌头的细节处理,每一处都透露出腦瘫患者想要适应社会生活的迟缓与费劲。
他就站在摊位前,掀开笼在豆腐前的白布,磕磕巴巴询问过路的行人: " 好——好吃的豆腐,新鲜,你们要不要?"
末了,他又像个孩子般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絮絮叨叨起来。
" 妈妈说,只要我把豆腐卖光了,她就回来了。"
凭借这番表演,他成功拿下了陈凯歌组的席位。
从这层面看,《演员请就位》这档综艺办到第三季,当然有它的积极影响。
这档节目也挖掘了一些优质的演员,让他们得以开启事业的第二春。
像是第一季的牛骏峰,明明演技过关,童星出道,却偏偏因为流量不够,事业始终不温不火。
又像是第二季的胡杏儿,作为香港演员来到内地,说得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拿下过极具分量的 TVB 视后,却还是不可避免由于怀孕生子,迎来了一定的中年危机。
所以他们当中很多人想要争取的,不过是一个 " 入席 " 的机会,更准确来说,是一个被大家重新看见的机会。
包括这一季的演员们,他们有的是沉寂多年的小演员,有的是偶尔客串配角的网红,可是在这个综艺里,无论出身背景,无论名气流量,演技是导师们唯一衡量的标准。
导师们可以在这一双双眼里,清晰分辨出什么是真诚,什么是渴望。
而这,才是这档节目本该延续的最大意义。
真热闹还是假繁荣?
事实上在讨论这档综艺时,已经很难将此归咎于内娱没有好演员,亦或是节目组想搞事。
因为如《演员请就位》这样另辟蹊径的综艺,这几年并不在少数。
这几年的综艺好像都陷入了一个 " 流量焦虑 " 的怪圈,从根本上来说是节目定位与观众的期待出现了错位。
首先内容质量的下滑成了一个显著的问题,一季办得比一季还拉胯。
比起专业性,节目组的心思都放在了话题度,好比去年爆火的《歌手 2024》。
作为一档歌手竞技比赛,可热搜上充斥的话题,不是各种 " 五旬老太守国门 "" 叶赫那拉不能输 " 的梗,就是各种跑调走音的翻车现象。
甚至到了后期,还有一些声音将嘉宾的个人成败上升到了国际层面,相较于之前几季 " 人红歌更红 " 的现象级热度,确实落差不小。
节目组放任娱乐化话题掩盖专业竞技,本质就是一种对观众审美的轻视。
其次,过度商业化,消费观众信任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再见爱人 4》里,在针对麦琳李行亮婚姻的话题外,对于她的网暴和围剿始终没有停下。
麦琳的外貌、性格、乃至个人习惯,都成为了她被审判的点。
可惜的是,在对于嘉宾保护这块上,节目组似乎没有太多作为 ,他们本可以及时发布声明,维护嘉宾的名誉。
而以上提到的两档综艺,也在后期迎来了 " 爆开低走 " 的结局。
造就这种现象的背后,既是市场竞争下的结果,也是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必然趋势。
随着观众审美水平的提高和娱乐选择的多样化,仅仅依靠炒作和话题已经很难留住观众。
真正能够让观众留存的,打动他们的,从来是高质量与创新性的节目内容,对观众的真诚和尊重。
哪怕节目本身,有章子怡、吴镇宇等大咖导师坐镇,哪怕开播之初确实赢得了不小的声量,可当 " 审丑 " 成为流量密码,节目既成全了话题热度,也消解了演技竞技的初心——这种矛盾的撕扯,正是内娱综艺困局的缩影。
正所谓 " 流水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一时的热闹终究只是假繁荣,终究难逃一地鸡毛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