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閲讀,是件難事嗎?,歡迎閲讀。
當我們面臨一道難題,
有人會説:" 不會就難,會就不難。"
對于解決問題,這是一句堂而皇之的廢話。
但不得不承認,它教會了我們面對 " 難題 " 的方法。
閲讀,是一個難題嗎?
對于許多人來説,答案是肯定的。且不説尚在認識世界,字詞儲備不足的孩子,即使是成熟的大人,也并不簡單。更别提,世界上有太多輕松易得的快樂," 三分鍾帶你讀完一本書 " 已經成了新的潮流。因此,陳列在書架上的許多書籍,往往只剩下觀賞作用。
當然,閲讀的人不在少數。
那麼,新的問題來了,有沒有一本書,一直放在你的 " 待讀列表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落滿了灰塵,它仍舊在那裏?
買回家時你滿心歡喜,列好了每天讀三章的目标,立志要啃完它——但直到現在,書籤還夾在第三章。
其實,閲讀的秘密,正在于" 不會就難,會就不難 "。
那麼,是什麼擋在我們與書籍之間,形成一道鴻溝或天塹?
首先,是面對 " 陌生 " 的神秘心理。
我們都聽説過 " 舒适區 " 這個詞,在自己自己周邊的圈子裏打轉,與同樣的人交際,重復做同一件事。就像是一個個圓形,圓内的事物能夠讓人輕松掌握,圓外的世界則充滿着陌生,一條封閉的線,把熟悉和未知隔開。
回想歷史中的神話故事,在祖先眼裏,突如其來的災害、不同往日的天象,因為尚且無法解釋,所以總是充滿神秘。在自然面前,我們如同大象腳下的螞蟻,毫無頭緒地忍受着突然落下的踩踏。直到啓蒙運動拉開了人類征服自然的時代,知識增加、技術發展,神秘的自然不再神秘。
閲讀,也需要一場 " 啓蒙 "。只需要一點知識與技能,就能破除陌生與神秘。
其次,是面對 " 經典 " 的畏懼心理。
一本圖書,少則幾萬字,多則幾十萬字。字詞,是阻擋孩子們閲讀的第一座高山。
突破了字詞的難關,又在 " 經典 " 二字面前打起了怵。
其實,大多數 " 經典 " 作品在它們自己的時代,都是最通俗、最流行的娛樂。
詩經的風、雅、頌,是不同樂調的歌謠;
古詩詞的平仄格律,是為了吟詠唱誦;
古希臘英雄史詩,是遊吟詩人的席間表演;
古典悲喜劇,是大眾的節慶消遣。
入選課本的宋詞,在當時難登大雅之堂;
被稱為 " 戲劇之父 " 的莎士比亞,雖然在舞台上大放異彩,但因為伶人身份,始終居于階級下端。
那些籠罩着光環的經典,其實是古人的 " 電視劇 ",承載着他們的酸甜苦辣,人生百味。既然古人都把它們當作娛樂,我們又有何不可呢。
最後,是意義導向的教育方式。
閲讀有意義嗎?當然是有的。
一本書有意義嗎?一個故事有意義嗎?某個情節有意義嗎?某句話、某個詞有意義嗎?
其實并不一定,而且因人而異。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思考 " 意義 " 是什麼。
在詞典裏,它指的是 " 有價值、作用 "。
在實際運用中,我們常常忽略了 " 價值 ",只在乎 " 有用 "。
閲讀可以浸潤心靈,但作為老師、家長、教育者,我們應該做的并不是告訴他們 " 意義在哪裏 ",而是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閲讀的意義所在。
《情感學習:兒童文學如何教我們感受情緒》中,用一段段兒童文學發展史,告訴我們,兒童文學的歷史,其實是兒童教育的歷史。如今,兒童教育已經駛入了新的時代。
以《長襪子皮皮》的方式培養内驅力,引發閲讀興趣,帶孩子尋找自我,成為了更好的教育方向;讀完《柳林風聲》,會期待他們的下一段歷險;讀完《我的媽媽是精靈》,會傷感地想象故事的另一種可能;讀完《永遠講不完的故事》,期待米切爾 · 恩德真的永遠講下去……
樂趣永遠走在意義的前面。沒有樂趣,就沒有真正的閲讀,真正的意義。
閲讀是件難事嗎?
老師、家長、教育者能夠做的,就是引導學生破除陌生心理與畏懼心理,以樂趣為導向,帶孩子由淺入深,步入閲讀的世界。讓這件事不那麼難,甚至變得簡單。
讓閲讀變簡單,使用适當的教學方法,選用恰當的閲讀材料,親近母語正在路上——
在即将到來的第十八屆兒童閲讀論壇上,心和公益基金會秘書長,益微青年(EV)創始人劉斌老師将帶來 0-3 歲早期閲讀分享會,從生命的起點,認識閲讀。
作為國際安徒生獎評審,南京師範大學談鳳霞教授,會為我們提供最前沿的視角,一起聽聽國際大獎那些事。(延伸:2024" 國際安徒生獎 " 短名單公布!來聽評委分享)
跨越紙頁,讓閲讀與藝術融合。著名兒童文學理論家、語文教育專家朱自強教授,首次攜家人來到論壇現場——繪本界建樹卓越的左偉老師,原創音樂領網域展露頭角的朱小鶴先生,将共同探讨繪本原創音樂的藝術品質與教育力量,以及家庭教育這一重要領網域。
朱自強老師還将帶來《通識性閲讀與兒童創造力的培養》專題演講,滿滿幹貨,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