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中國外貿何時迎來轉機?目前數據還在下滑,歡迎閲讀。
文 / 李曉喻
外貿仍在承壓。
據官方最新統計,7 月中國進出口額同比下降 8.3%,降幅比 6 月擴大 2.3 個百分點,其中出口下降 9.2%。如按美元計,7 月出口降幅達 14.5%。
在中國前幾大貿易夥伴中,除東盟與中國貿易總值還保持增長外,歐盟、美國、日本對華貿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中國對美出口同比下降 13%。
在中國主要出口產品中,前 7 個月汽車出口 3837.3 億元,同比增長 118.5%。但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手機出口額均不及去年同期。紡織品出口也下降了 5.7%。
壓力來自何處?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研究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中國出口增速下滑主要受海外需求放緩、價格因素拖累等因素影響。去年 11 月以來,歐美主要經濟體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持續下滑,中國對歐、美、日出口因此整體呈下滑走勢。此外,随着全球供應鏈逐步修復,國際能源、金屬、農產品等商品價格持續回落,外貿出口價格支持因素減弱。
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稱,除外需整體低迷外,部分國家搞貿易保護主義,也給中國出口帶來一定壓力。
此外,高基數效應也對出口增速有一定影響。周茂華稱,近三年中國外貿出口表現超預期,基數明顯抬升,現在正 " 逐步向常态回歸 "。
今後中國外貿面臨的環境可能更加不利。全球航運巨頭馬士基近日警告,全球貿易萎縮的時間和程度可能比之前想象的更長,歐美需求均在下滑,前方 " 陰雲密布 "。商務部日前也作出判斷,外貿形勢 " 極為嚴峻 "。
中國外貿還行不行?
盡管單月出口規模縮水,但總體而言,中國外貿仍展現出較強的韌性。
和周邊國家以及一些主要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外貿交出的 " 成績單 " 已難能可貴。例如,在有全球貿易 " 金絲雀 " 之稱的韓國,7 月出口額降幅達 16.5%。目前,韓國單月出口額已從去年 10 月起連續 10 個月同比下滑。
在周茂華看來,由于中國外貿韌性足,出口價格及基數影響預計将有所減弱,年内中國出口增速降幅有望逐步收窄。
花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餘向榮相信,貿易網絡多元化和出口產品多元化是中國出口的一大優勢。" 只要有空間,中國出口企業就會頑強生長 ",因此在全球貿易放緩背景下,中國出口可能依然是 " 優等生 "。
但他也提醒,中國出口增長确實面臨壓力,市場迫切希望看到更多穩外貿措施盡快兑現,避免内外需不利因素形成共振,弱化市場信心。
此前,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已明确提出,要多措并舉,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張建平認為,中國外貿競争力基本盤仍保持穩定,這是穩規模、優結構的底氣所在;" 一帶一路 " 沿線國家市場不斷擴大、《區網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RCEP)貿易創造效應持續釋放也給了中國外貿輾轉騰挪的空間。眼下歐美等主要經濟體高通脹局面已有一定程度緩解,外部市場需求或有望随之改善。在外需復蘇情況下,中國外貿前景仍值得期待。
來自:國是直通車
編輯:高琰瑭
責編:魏 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