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比亞迪大模型上車,NOA推送在即,王傳福:整車智能才是真智能,歡迎閲讀。
本文來源:時代财經 作者:張旭
1 月 16 日,2024 比亞迪夢想日活動正式舉辦,并發布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發展全新戰略——整車智能。
比亞迪的整車智能,通過璇玑智能化架構,打破不同系統間的壁壘,做到實時捕捉内外部環境的變化,将信息匯總反饋到一個 " 大腦 " 進行思考決策,迅速調節車輛狀态,大幅提升駕乘安全性和舒适性。
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 璇玑架構作為行業首個智電融合的智能化架構,使其可以像高級智慧生命體一樣全面感知、集中思考、精準控制和協同執行。"
比亞迪發布璇玑架構。
他進一步指出:" 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智能化不止是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電融合的整車智能才是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發展的正确方向。" 按照規劃,比亞迪未來将在智能化領網域投入 1000 億元,沿着整車智能的技術路線,加速汽車行業智能化轉型。
" 整車智能,才是真智能 "
比亞迪之所以提出 " 整車智能 " 的概念,一方面在于行業遭遇同質化的瓶頸,另一大原因在于自身積累的垂直一體化優勢。
王傳福表示,行業普遍将智能化的研發聚焦于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上,是對汽車智能化的 " 窄化 "。與此同時,多數智能汽車的各個系統是由不同供應商采購組裝而成,導致各系統之間無法聯動融合,無法真正滿足用户的多樣化需求。
王傳福直言:" 要實現整車智能,必須站在企業戰略層面布局,要做到全棧自研垂直整合,才能讓所有系統聯動融合。這一點,目前只有比亞迪能做到。如果一台車動力系統、底盤系統、智能系統都是買來的,順暢交流都做不到,怎麼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智電融合整車智能?"
比亞迪集團首席科學家、汽車總工程師廉玉波也表示,汽車電動化與智能化不可分割,二者呈現螺旋式發展,目前產業競争主賽道已擴展到整車工程。
璇玑架構由 " 一腦兩端三網四鏈 " 構成。
在電動化上半場,比亞迪推出 800V 高壓平台、刀片電池等技術和產品;進入智能化下半場,比亞迪打造了 DiLink 智能網聯系統和 DiPilot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并于 2023 年推出 " 天神之眼 " 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諸多技術的集大成者,便是此次發布會的重頭戲——璇玑架構。該架構由一腦、兩端、三網、四鏈組成,形成了以 " 大腦 " 為核心,聯動 " 神經網絡 " 的完全體。王傳福稱:" 璇玑架構作為行業首個智電融合的智能化架構,使其可以像高級智慧生命體一樣全面感知、集中思考、精準控制和協同執行。"
一腦,即中央大腦,主導智能汽車的感知、決策、執行,不但能實現對多種 SoC 芯片的兼容,還能通過芯片解耦帶來算力的擴充。在算力方面,目前比亞迪智駕最強配置是搭載 2 顆英偉達 Orin 芯片,搭載于仰望車型。王傳福透露,未來還會有 1000TOPS、2000TOPS 算力的芯片上車。
兩端則是指璇玑 AI 大模型的車端 AI 和雲端 AI 協同 " 雙循環 "。比亞迪表示,可利用車端大模型實現自動數據挖掘,并在雲端自動打标挖掘有價值場景。目前已經積累了覆蓋各類高價值場景 30 多萬個,為璇玑 AI 大模型的訓練和測試提供數據庫和場景庫。
從行業實踐情況來看,上述提到的大模型上車和艙駕算力共享已是一大趨勢。高通骁龍 8295 芯片具備強大的 AI 能力,在滿足互動層面計算需求之外,還支持自主泊車等功能。今年 1 月上市的零跑 C10 就基于高通 8295 芯片的支持,實現了 " 艙泊一體 "。
在大模型方面,2023 年 11 月發布的極越 01 率先實現大模型上車。華為智選車車型更新的鴻蒙 4.0 系統中,語音助手小藝也接入盤古大模型;理想汽車和吉利汽車,則選擇自研大模型。
近日舉行的 2024 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多家汽車品牌也宣布了大模型上車的進展。大眾汽車宣布将 ChatGPT 和 IDA 語音助手相結合,今年二季度量產上車,具體應用車型包括旗下的途觀、帕薩特、高爾夫等新款車型以及 ID 系列。
" 無人駕駛是忽悠 "?王傳福首度回應
在大模型和 AI 之外,智駕是當前競争的一大重點。此前,王傳福曾表示 " 無人駕駛是忽悠 ",被認為 " 不重視智能化 "。本次活動上,王傳福首次進行了回應。
王傳福認為,智能駕駛和無人駕駛經常被混為一談。" 我以前曾提出‘無人駕駛是忽悠’,是因為現階段的無人駕駛無論從法律法規還是技術成熟度來説,都不具備落地條件。"
他表示,在智能化方面,比亞迪起步很早,研發從實際使用場景出發,滿足用户對智能化的真實需求。王傳福同時亮出了比亞迪的智駕 " 成績單 ":比亞迪 L2 級智能駕駛的搭載量已經突破了 260 萬台;2023 年比亞迪已售車型智駕系統搭載率超過 57%,2024 年這一比例将進一步提升;比亞迪還是全國首個獲得 L3 級測試牌照的汽車企業。
比亞迪模型車。
他同時公布了一項雄心勃勃的規劃。" 我們有 9 萬名研發人員,是世界上研發人員最多的車企,接下來為整車智能我們将投入 1000 億元。" 按照規劃,2024 年,比亞迪将會推出 10 餘款搭載激光雷達的高階智駕車型。未來,比亞迪的高階智駕系統将針對 20 萬元以上車型開放選配,30 萬元以上車型全面标配。
此外,比亞迪還官宣了仰望 U8 和騰勢 N7 的智駕進度。仰望 U8 将在今年一季度實現高快領航、易四方泊車、窄道自動通行、低速緊急制動、油門防誤踩、近距離代客泊車和智駕互動界面優化,三季度實現城市領航。騰勢 N7 将在一季度實現高快和城市領航、手機遙控泊車和智駕互動界面優化,二季度實現低速緊急制動、近距離代客泊車和窄道自動通行。
值得注意的是,以華為、小鵬為代表的智駕第一梯隊,在 2023 年末已經在超過一百座城市實現城市 NOA。
比亞迪展現了決心,但仍處于趕超的過程。相較于同行,比亞迪最大的優勢在于,通過垂直一體化和規模效應打造的成本優勢。發布會上,王傳福也毫不掩飾野心:" 比亞迪用更好的技術、更具有競争力的成本,加速智駕的普及、惠及更多用户。"
在業内看來,随着政策端和供給端的發力,2024 年和 2025 年,電動汽車智能化成本将明顯下降。比亞迪的發力,也将進一步推動 " 平價智駕 " 時代的到來。
長城證券在研報中指出,數據決定智能駕駛大模型質量。智能駕駛需要收集海量數據并對其進行特征分析、訓練、驗證,最終形成高度精準的數據處理模型。一方面,想要獲得大量長尾數據,原數據就需要盡可能多地覆蓋各種非常規情境,以提升模型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自動駕駛程度的增高,自動駕駛對測試數據量需求會成倍增加。因此,自動駕駛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數據量。
2023 年,比亞迪全年銷售 302.44 萬輛,同比增長 61.9%。長城證券認為,大量銷售出去的汽車能夠為比亞迪提供海量數據,幫助其優化智能駕駛大模型,提高智能駕駛技術性能。
1 月 17 日,西部證券發布研報,對比亞迪維持 " 買入 " 評級。研報認為,比亞迪有望圍繞智能化、全球化、高端化加速突破。智能化方面,公司城市領航功能将正式 OTA,2024 年公司有望發布多款激光雷達車型。高端化方面,預計易四方、雲辇等技術有望不斷下放,有望助力公司仰望 / 騰勢 / 方程豹三大高端品牌銷量高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