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銀發經濟”機會大爆發,2000億賽道再迎新機遇,歡迎閲讀。
作 者丨鄭嘉意
編 輯丨周炎炎
圖 源丨圖蟲
3 月 5 日,提交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在 2024 年工作任務中提及養老與保險相關話題,要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完善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全國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加強城鄉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建設、加大農村養老服務補短板力度、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等。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 60 歲及以上人口達 2.64 億,占總人口比重達 18.7%,其中 65 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 13.5%。此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中,養老金融已作為未來需要被做好的 " 五篇大文章 " 之一被重點提及。
在老齡化社會中,保險是養老金融產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養老資產配置中扮演重要角色。在資本市場波動較大的背景下,保險產品能提供長期穩定的收益,同時提供風險保障。
記者梳理發現,圍繞養老這一核心話題,保險業已在養老產品與養老產業方面做出多元嘗試,統籌推進養老保險、投資、生态圈協同發展。" 保險 + 多元主體 " 已然成為保險公司在養老賽道的發展方向。
個人養老金制度将全國推廣 保險產品仍有競争優勢
政府工作報告在 2024 年工作任務中提及,将在全國範圍推廣個人養老金制度。雖具體時間仍未公布,但記者注意到,這是試點運行一年多後,官方首次明确個人養老金制度将在全國範圍推廣。
此前,1 月 24 日,人社部也曾在 2023 年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運行平穩有序,先行工作取得積極成效,下一步将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
記者查詢中國銀保信官方微信公眾号發現,保險方面,目前有 21 家保險公司推出的 40 款個人養老金產品在售,主要包括專屬商業養老保險、兩全保險、年金保險、萬能險、分紅險等。
以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為例。記者梳理發現,已有 16 款專屬商業養老保險披露其 2023 年結算利率,穩健型賬户結算利率均值為 3.54%,進取型賬户結算利率均值為 3.73%。總體看,其產品期限長、保險公司可以運用的資金期限久,產品收益與市場中的其他產品對比,相對較高。
同時,記者注意到,此前,中國銀保信已對其個人養老金業務板塊進行更新,各公司個人養老金平台搭建已提上日程。目前在售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的保險公司中,大部分均已在產品 APP、微信小程式等平台設立個人養老金業務專區,對接投保通道,同時設立業務咨詢、信息披露等養老服務。
例如,中國人壽 APP" 中國人壽壽險 " 已在首頁設定 " 個人養老金 " 專區,直接對接其個人養老金保險產品 " 國壽鑫享寶專屬商業養老保險 ";國民養老保險在官方微信公眾号首頁 " 惠 · 產品 " 選項中上線個人養老金專區,對接其推出的 " 國民共同富裕專屬商業養老保險 " 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從試點結果看,個人養老金發展仍存在開户人數多、繳費人數少、投資人數更少等困境。有業内學者指出,當下,不少用户對個人養老金產品的認知仍停留在金融產品層面,而非國家戰略與制度層面。" 用户只會考慮結算收益、領取期限、是否有替代品,很難認知到它對老齡化進程與養老保險體系意味着什麼。個人養老金的宣傳還需要從國家層面推進。"
記者注意到,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就養老金融提出了建議意見,其中,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太保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周燕芳已提交《關于促進年輕人參與個人養老金配置的建議》。
周燕芳關注到,年輕人,尤其是 90 後,雖在開户人數上占到整體 30%,但在參與配置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繳存和投資時均有所顧慮。為此,周燕芳建議加強個人養老金的宣傳、加大税收激勵與差異化設計、針對年輕人差異化設計產品,同時優化服務流程,降低個人養老金的選擇門檻。
大力發展銀發經濟 " 保險 + 養老 " 或迎來更多機遇
全國落地個人養老金制度之外,政府工作報告在 2024 年工作任務中亦提出,将加強老年用品和服務供給,大力發展銀發經濟。
艾瑞咨詢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2021 年,我國商業養老市場規模已達 732 億元,2022 年可超過 800 億元。預計到 2026 年,我國商業養老市場整體規模可突破 2000 億元。
此前,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陳文輝曾分析指出,老齡化對我國來説既是挑戰,更是機遇,我國應對老齡化的核心在于發展養老新產業,積累充足的養老金,支持現代產業建設。老齡化從需求角度促進新產業發展。
一方面,随着經濟社會發展,人們的生育意願降低,少子化和家庭小型化的特征逐漸顯現。失能和獨居老人對社會化照顧的需求越來越大,為以養老社區為代表的養老院產業帶來了發展機遇。
另一方面,老齡化促進了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的轉型。老齡化的背景下,勞動力成本上升,我國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比較優勢減弱,因此采用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進行產業改造和更新成為必然選擇。
多位上市保險公司高管同時指出,保險與養老、康養產業屬性高度契合,未來,市場對 " 保險 + 健康 " 的養老服務模式存在龐大需求,公司将積極組建養老 " 生态圈 "。
例如,中國人壽即着眼 " 大養老 ",力求多層次、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條式的產業布局。此前,中國人壽已與 30 多家地方政府、60 多家大型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大健康大養老基金戰略性布局健康養老賽道龍頭企業 50 多個,致力打造 " 保險 + 養老 " 風險管理閉環。
針對 " 大養老 " 賽道布局,中國人壽副總裁劉晖曾表示,單個項目的角度看,從項目有模範間開始,公司就創造了保險營銷場景及保險義務履行空間;項目組合的角度來看,中國老齡化的進程會推進養老成為大眾的剛需;投資配置的角度來看,養老作為确定性需求可以作為一個逆周期配置的品類。
中國平安自 2019 年起就高度關注康養等新興投資領網域。2020 年,中國平安全面構建醫療健康生态圈,2021 年發布 " 平安臻頤年 " 康養品牌、推出 " 臻享 RUN 健康服務計劃 "。
保險產品供給端,平安推出養老年金產品、長期護理險等專屬養老產品,并創新發布 " 御享、盛世、智盈、如意 " 四大產品系列,組合重疾、意外、醫療、壽險、儲備和養老六類保險產品,精準匹配客户需求。養老服務供給端,平安則打造 " 保險 + 居家養老 "、" 保險 + 高端康養 "、" 保險 + 健康管理 " 的三位一體服務模式,形成了平安養老生态體系。
完善的產品設計與服務之外,養老服務人員的保障亦是銀發經濟的重要一環。周燕芳在提案中指出,我國養老服務業正處于加速轉型更新時期,養老產業有一定的發展,但總體滞後的局面并未改變,養老服務人員社會地位低、工作負擔重、收入待遇偏低、承擔一定的照護風險等因素。
周燕芳建議,應完善養老服務人員的社會福利保障體系,建立由政府資助的養老服務人員的心理健康保障機制,同時,豐富養老服務 " 時間銀行 " 的對價形式,鼓勵全社會各類人才積極參與為老服務。
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政府工作報告在 2024 年工作任務中同時提出,應推進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随着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和城鎮化率增長,我國家庭結構日益簡化,老年群體與子女同住比例下降,我國老年人對社會的養老需求上升。同時,随着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高齡老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比重增加,對照護機構護工的需求将明顯增加。
此前,原銀保監會曾于 2023 年 3 月發布《關于開展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試點的通知》,轉換業務試點自 2023 年 5 月 1 日起開展,試點期限暫定為兩年,經營普通型人壽保險的人身險公司均可參與轉換業務試點。
轉換業務是指人身險公司根據投保人自願提出的申請,将處于有效狀态的人壽保險保單中的身故或滿期給付等責任,通過科學合理的責任轉換方法轉換為護理給付責任,支持被保險人因特定疾病或意外傷殘等原因進入護理狀态時提前獲得保險金給付。
在提高老年人護理服務水平方面,參與長期護理保險的經辦工作,在失能老人評估、照護服務管理、基金結算支付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提高老年人護理服務支付能力方面,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業務,可以很好地緩解失能人群護理費用壓力。
自轉換業務試點啓動以來,記者注意到,已有包括中國人壽壽險公司在内的多家險企,在公司官網 " 公開信息披露 " 專欄 " 專項信息 " 下開設 " 人壽保險與長期護理保險責任轉換 " 子模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