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軍事經驗:晚清軍工戰略與近代中國的軍事現代化進程,歡迎閲讀。
近代中西兩種不同質的文化交匯與碰撞是以 " 兵戰 " 的形式拉開帷幕的。因而 , 這造成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既源自于外在環境的惡化 , 實發端于晚清的軍事變革。晚清中國在鴉片戰争中的一系列慘痛經歷 , 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裝備與軍事組織體制給 " 天朝上國 " 的智識階層以強烈的震撼。軍事上的潰敗帶來的危機感與屈辱 , 從而使得軍經武略具有壓倒一切的優先戰略的地位。" 中國傳統社會步入以軍事近代化為先導的社會大轉型之路 "。 [ 1 ] P14 晚清軍工戰略的核心内容是洋務運動開展的優先軍工戰略。而作為洋務運動優先軍工戰略的實踐 , 則标志着近代中國軍事現代化的起步 , 并開啓了中國早期現代化進程。
一現代軍事工業的創建
在西方列國 " 船堅炮利 " 的沉痛打擊下 , 晚清中國的經世派學者、洋務派官僚普遍認識到中國謀求自強之道需從 " 練兵 "、" 制器 " 開始 , 而 " 練兵又以制器為先 "。洋務派集大成者李鴻章指出 :" 中國欲自強 , 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 ; 欲學習外國利器 , 則莫如覓制器之器。" [ 2 ] P10 因此 , 洋務運動優先軍工戰略的第一步便是創建軍事工業工廠。
( 一 ) 福州船政局
1866 年 , 清政府批準閩浙總督左宗棠的上書 , 在福州馬尾創辦福建船政局 ( 後改稱福州船政局 ) 。首任船政大臣是洋務派務實人物沈葆桢。緊接着 , 福州船政局被打造成中國近代早期最大的船舶制造廠 , 成為中國近代船舶制造的發祥地 , 也孕育了中國近代海軍。在 1875-1884 年間 , 福州船政局共制造巡洋艦 2 艘 , 炮艦 12 艘 , 兵艦 14 艘 ;1885 年以後又陸續制造鐵甲艦 2 艘 , 巡洋艦 7 艘 , 守船 6 艘 , 練船 3 艘 , 運輸船 1 艘。 [ 3 ] P314-317 并且以福州船政局所造艦艇為主體 , 組建了中國第一支海軍艦隊——福建海軍。孫中山曾稱贊福州船政説 :" 足為海軍根基 "。
在中國近代史上 , 福州船政局的制造創下中國 60 項之最。辛亥革命後 , 福州船政又創設了飛機制造工程處 , 制造成功了中國第一架 " 甲型一号 " 雙翼水上飛機 , 這也使福州船政成為中國現代航空工業的搖籃。時至今日 , 福州船政所承載的歷史 , 我們将之稱為 " 馬尾船政文化 "。 [ 4 ]
( 二 ) 江南制造總局
1865 年 , 李鴻章等人創辦的江南制造總局是清政府在近代創辦的最早、規模最大的新式軍用企業之一。主要生產槍枝、大炮、彈藥、鋼鐵軍用物資及器械 , 輔之以修造船艦。盡管當時中國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境地 , 但是 , 由于曾國藩、李鴻章、容闳等人的不懈努力 , 江南制造總局在設備和規模上在亞洲也是名列前茅的。同福州船政局類似 , 作為中國近代軍事工業的開拓者 , 江南制造總局創造了 100 多個 " 中國第一 "。
1867-1895 年間 , 江南制造總局共制造了後膛槍支 6.53 萬杆 , 新式大炮 742 尊 , 火藥 667 萬磅 , 炮彈 160 萬枚 , 槍子 869 萬顆 , 炮彈殼 2.1 億粒 , 地雷水雷 1500 具 , 大小輪船 15 艘。 [ 3 ] P28 同時 , 江南制造總局還生產 " 制器之器 " 的 " 母機 "。在 1867-1904 年間 , 江南制造局共生產汽爐 15 座 , 汽爐機 32 台 , 抽水機 77 台 , 起重機 84 台 , 刨床鑽床等 117 台 , 車床 138 台。 [ 5 ] P82 總之 , 江南制造總局 :" 最充分地體現了中國制造現代化武器的努力。在同治年間 , 它在東亞首屆 ( 疑是 " 屈 " ——引者 ) 一指 ,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兵工廠之一。" 甚至 " 江南制造總局可以與歐洲最強大的國家的兵工廠競争 "。 [ 6 ] P259-260 應該承認 ," 自強 " 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的變革是起到相當成就的。就軍工廠的發展來看 , 在短短幾十年間就達到了世界範圍内的較高水平。
此外 ,1865 年 , 李鴻章創辦的金陵制造局 ,1867 年崇厚創辦了天津機器局 ; 之後 , 張之洞創建了中國更加完備的軍工廠——漢陽兵工廠 , 從此 " 漢陽造 " 名聞天下。對于 " 自強 " 洋務運動的優先軍工戰略 , 後來陳熾曾總結道 :" 福建之船政創始于前 , 北洋之海軍踵興于後 , 各省機器制造之局 , 水師武備之堂 , 鐵艦、水雷、快槍、巨炮肇開 , 船塢廣築 , 炮台亦步亦趨 , 應有盡有 , 此強兵之實效也 "。 [ 7 ] P247
美國著名軍事學者杜普伊指出 :" 軍事戰術、軍隊編制和軍事學説 , 受武器不斷更新的影響。" [ 8 ] P10 晚清中國軍事工業的創建 , 奠定了近代中國軍事現代化的物質基礎。軍事工廠生產的武器都基本上裝備到清軍部隊中 , 促進了晚清中國軍隊武器裝備的現代化。軍隊武器裝備的現代化則直接拉動了現代軍事部隊、體制的創建 , 以及軍事思想、教育的現代化進程。
二現代軍事部隊的創建
一位外國人曾經寫道 :" 中國傳統的體制中 , 或許沒有比軍事組織更受西方鄙視的 , 其質量差的不足以挂齒。" [ 9 ] P4 晚清中國的洋務派官僚自然也深刻體會到清軍武器裝備、編制、訓練等方面的落後 , 奕指出 :" 探源之策 , 在于自強 , 自強之術 , 必先練兵 "。 [ 10 ] P2700 在洋務運動優先軍工戰略的指導下 , 西方現代軍事體制管理方法被洋務派引進利用 , 并組建了近代中國新型的現代軍事部隊。
( 一 ) 現代海軍的建立
" 自強 " 洋務運動興辦軍事工業的主要目的之一 , 就是建立新式海軍。在鎮壓農民運動 , 興辦軍事工業的浪潮下 , 湘軍與淮軍很快就在武器裝備上煥然一新。又由于日本對中國賊心四起 , 洋務派籌辦海防之議随之興起。李鴻章指出 :" 日本狡焉思逞 , 更甚于西洋諸國 , 今之所以謀創水師不遺餘力者 , 大半為制馭日本起見。" [ 11 ] P8 而且 , 晚清中國與西方列國的屢次交鋒無不是來自海上。1866 年 , 洋務運動勃興之初 , 左宗棠就提出 :" 自海上用兵以來 , 泰西各國 , 火輪兵船直達天津 , 藩籬竟成虛設 , 星馳飙舉 , 無足當之 ,"" 防海之害而收其利 , 非整頓水師不可 ; 欲整頓水師 , 非設局造輪船不可。" [ 11 ] P9 經過十幾年的努力 , 洋務派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廣東四支現代海軍部隊。這其中 , 尤值得一提的是 , 洋務派創辦的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總局等軍事工業為中國現代海軍制造出一大批近代軍艦。同時 , 洋務派創辦的近代化的軍事學堂則培養了現代海軍人才 , 從而為近代海軍的建立奠定了人才基礎。
以上所舉這四支艦隊基本構成了現代中國海軍的輪廓。其中尤以李鴻章一手扶持起來的北洋水師規模最大、實力最強。1888 年 12 月 17 日 , 北洋水師正式宣告成立 , 并于同日頒布施行《北洋水師章程》。從此 , 中國海軍擁有了大小艦船八十多艘 , 實力居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不僅如此 , 中國海軍 :" 還擁有當時遠東規模最大的軍港、船塢、炮台防御體系 , 僅旅順港就裝備了數百門德國克虜伯大炮 , 成為世界著名軍港之一。1889 年 , 美國海軍部長在國會演講時曾贊嘆説 : ‘中國海軍實力現在已經排在了美國前面。’ " [ 12 ]
( 二 ) 新式陸軍的編練
甲午海戰雖造成晚清中國軍事的大潰敗 , 但不表明晚清軍工戰略的失敗。恰恰相反 , 軍事上的失利意味着軍事改革的不徹底。因此 , 清政府也意圖全面進行軍事變革。正如《清朝續文獻通考》" 兵考二 " 所言 :" 以卧薪嘗膽下诏征言 , 一時内外文章 , 争獻練兵之策。"
1895 年 12 月 , 袁世凱接辦胡燏棻募練的新式陸軍——定武軍 , 并将其更名為新建陸軍。新建陸軍全部裝備新式的現代化武器 , 聘請德國軍事教官 , 采取近代德國陸軍制度 , 組建步、馬、炮、工、辎等兵種 , 并制定新的營規營制、饷章、操典等等。可見 , 新建陸軍不僅在武器裝備、軍事訓練方面适應于現代化戰争 , 更重要的是在組織體制、軍隊編制、兵種構成等方面采用了軍事現代化模式和體例。因而 , 新建陸軍 " 是我國軍制改革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 , 比起舊有的軍隊 , 它大大前進了一步 , 實開我國陸軍近代化的先河。" [ 13 ] P54 幾乎是在袁世凱新建陸軍編練的同時 , 張之洞也在江寧仿照德國陸軍編制 , 編練自強軍。而且 , 自強軍與新建陸軍相似 , 皆仿照德國陸軍制度 , 制定相關招募、操練、管理組織體制。每一軍必兼有步、炮、馬、工等數兵種始成一軍。對此 , 羅爾綱先生評價説 :" 自強軍的創立 , 實為日後中國編練新軍的先河。" [ 14 ] P157
總而言之 , 現代海軍的建立 , 以及新建陸軍、自強軍的新式陸軍的編練 , 大大改變晚清中國的軍事體制 , 揭開了近代中國軍隊編制現代化的序幕 , 在中國現代的軍事體制史上是一個重大的轉折。新建陸軍與自強軍的編練 , 開創了晚清中國全面軍事變革的新局面 , 推動了晚清中國軍事現代化進程。
三軍事思想、教育的現代化轉型
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核心之一 , 就是認為 " 人 " 是戰争的最關鍵因素和決定因素。軍事現代化最根本要求是軍事思想、軍事教育的現代化 , 最終要求是 " 人 " 的現代化。在洋務運動開展的優先軍工戰略的不斷推進中 , 晚清中國的現代軍事思想初步形成 , 現代軍事教育體系日益完善 , 為近代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建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軍事、技術人才。
( 一 ) 現代軍事思想的形成
洋務運動在優先軍工戰略的實踐中 , 現代軍事思想也初步形成。一方面 , 西方的現代軍事理論與著作被翻譯與介紹到中國。據統計 , 自 1868 年到清末 , 僅江南制造總局翻譯館翻譯介紹的兵政與兵學類的書就有 47 種之多。 [ 15 ] P168 另一方面 , 晚清軍事将領的軍事思想日趨現代化。左宗棠著《楚軍營制》倡導軍制的改革 , 段祺瑞的《長江炮台議》、馮國璋的《籌海軍刍議》都分别介紹了采用西方軍事訓練方法、戰術、管理的章程。再者 , 晚清中國的國防軍事思想逐漸由陸權向海權轉變。歷經三次 " 海防策略 " 的大讨論 , 晚清政府逐步放棄了 " 重陸輕海 " 的傳統國防軍事戰略 , 決定 " 将無用之船分别裁撤 , 騰出饷項 , 精練兵船。" [ 16 ] P52 為此 , 清政府專門設立了海軍中央領導機構——海軍衙門。并且 , 在海軍衙門的主持下優先發展北洋海軍。從而在旅順、大沽、威海等地大規模建造海軍基地 , 形成以拱衞京師為中心的海防體系。這樣 , 海權軍事戰略思想改變了長期以來中國有海無防的被動防御的陸權軍事戰略 , 奠定了我國現代海軍建設的思想基礎。時至今日 , 國防軍事思想逐漸由陸權向海權轉變仍然有着極其重要的現實借鑑意義。
( 二 ) 現代軍事教育的興起
在優先軍工戰略的指導下 , 洋務派在興辦現代軍事工業的同時 , 為培養軍事人才、技術人才 , 在軍工廠内多附設軍事技術學校。如在福州船政局内設福州船政學堂 , 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海軍技術學校。它标志着中國近代海軍軍事教育現代化的興起 , 也标志着中國現代軍事教育的興起。 [ 17 ] P31 此外 , 為加強現代海軍建設 , 培養現代海軍軍官 , 清政府在各省多設水師學堂。除在原軍工廠内附設的操炮學堂、天津水師學堂外 ,1890 年 , 江南水師學堂建成 , 仿照天津水師學堂的英式制度 , 分駕駛、管輪兩科 , 培養現代海軍人才。在現代陸軍軍事教育方面 , 相對于現代海軍教育略顯滞後 , 但也初步建立一些現代軍事教育的新式學堂體系。1885 年 , 天津武備學堂建立 , 這是中國第一所陸軍軍事學校。它的創設開啓了中國現代陸軍軍事教育的先河 , 帶動晚清中國其他陸軍武備學堂的創辦。以後各省仿照天津武備學堂紛紛添設新式陸軍武備學堂。而新建陸軍中就專設有炮兵、步兵、騎兵、德文四所随營學堂 , 統稱 " 行營武備學堂 "。
另外 ,1876 年 , 丁日昌創辦的福州電報學堂 ;1881 年 , 李鴻章建立的天津醫學館。這些學堂也均屬軍事輔助技術學堂 , 都服從、服務于其他軍事部門。總之 , 以上這些海軍、陸軍、軍事專業技術學校的創建 , 初步建立了近代中國現代軍事教育的模式 , 完善了晚清中國現代軍隊的軍事教育體系。
而且 , 整個晚清中國此時都在宣揚國民軍事教育。1904 年出版的《新國民讀本》就主張 " 軍人乃強國之本 ", 欲使中國建成 " 軍國民制度之國 "。 [ 18 ] P86321906 年 , 清政府學部在《奏請宣示教育宗旨折》中規定 :" 凡中小學堂各種教科書 , 必富軍國民主義 , 俾兒童熟見而習聞之。" [ 19 ] P567 可見 , 晚清中國全社會都興起了一股國民軍事主義教育思潮。
( 三 ) 現代軍事人才的培養
由于現代軍事教育興起 , 一大批現代軍事人才湧現出來。一方面 , 通過創辦得軍事學堂、軍事學校培養了軍事專門人才。到 19 世紀 70 年代 , 福州船政學堂已發展到 6 部分。如設畫館兩處 , 一學船圖 , 一學機器圖 ; 增設管輪專業 , 以培養船艦維修、操作人才。學堂生員、匠徒達 300 餘名。左宗棠曾贊賞説 :" 見在學徒匠作日見精進 , 美不勝收 , 駕駛之人亦易選擇 , 去海之害 , 收海之利 , 此吾中國一大轉機 , 由貧弱而富強 , 實基于此。" [ 20 ] P342 諸如嚴復、詹天佑、謝葆璋 ( 冰心之父 ) 、鄧世昌、劉步蟾等人都是由福州船政學堂走出去的。嚴復雖在後來文化啓蒙運動中產生重大影響 , 但這時候 , 他實是中國第一批服務于現代海軍的留英學生。鄧世昌、劉步蟾等人則更是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江南制造總局附設的翻譯館、軍事技術學校 , 天津武備學堂 , 新建陸軍設立的 " 行營武備學堂 ", 也都為近代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軍事、技術人才。另一方面 , 通過派遣留學生直接到西方國家學習的方式 , 培養了一批軍事理論與技術人才。例如 1904 年 , 練兵處就奏定《選派陸軍學生遊學章程》的留學規範。至 1911 年 , 僅畢業于日本士官學校者就達到 673 人。 [ 21 ] P296 在此期間 , 自日本留學軍事教育培養的人數可達數千人之多。總之 , 晚清軍事思想、教育的現代化 , 為近代中國的軍事現代化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由此 , 以福州船政學堂、江南制造總局、" 行營武備學堂 " 等為代表的現代新式軍事學堂及留學軍事教育 , 不僅為近代中國的現代海軍、陸軍建設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卓越的軍事人才 , 推動了近代中國軍事現代化進程 ; 而且 , 在近代中國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經濟、通訊等各個領網域 , 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技術人才和專門人才 , 傳播了西方先進軍事技術、教育和文化 , 開拓了西學東漸的新起點 , 奠定了近代中國的現代化工業的物質基礎 , 促進了中國早期現代化進程。
綜上所述 , 在中國近代軍事史上 , 以洋務運動優先軍工戰略為核心的晚清軍事變革是中國軍隊建設史上的一大轉折。随着洋務運動優先軍工戰略的深入發展 , 軍工企業、民用企業的逐步建立與延伸 , 洋務運動的優先軍工戰略啓動了近代中國軍事現代化的進程 , 成為中國早期現代化的開端。(《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3,作者:王兆輝)
參考文獻
[ 1 ] 熊志勇 . 從邊緣走向中心一一晚清社會變遷中的軍人集團 [ M ] . 天津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 2 ] 李鴻章 . 致總理衙門函 [ A ] . 籌辦夷務始末 [ Z ] . 北京 : 中華書局出版社 ,1979. [ 3 ] 徐泰來 . 洋務運動新論 [ M ] . 長沙 :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
[ 4 ] 沈岩 . 略論馬尾船政文化一一紀念馬尾船政局開辦 140 周年 [ N ] . 光明日報 .2006-04-1
[ 5 ] 夏東元 . 洋務運動史 [ M ] . 上海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
[ 6 ] 房德鄰 . 同治中興 : 中國保守主義的最後抵抗 [ M ] . 北京 :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
[ 7 ] 中國史學會 . 戊成變法 : 第 1 冊 [ Z ] . 上海 : 神州國光社 1953
[ 8 ] T.N. 杜普伊 . 武器與戰争演變 [ M ] . 北京 : 軍事科學出版社 ,1985
[ 9 ] 馮紹基 . 軍事近代化與中國革命 [ M ]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 10 ] 籌辦夷務始末 ( 鹹豐朝 ) : 第 72 卷 [ Z ] . 北京 : 中華書局出版社 ,1979.
[ 11 ] 中國史學會 . 洋務運動 : 第 5 冊 [ M ]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1
[ 12 ] 楊紅林 . 近代中國錯失 4 次現代化良機 [ N ] . 環球時報 ,2006-06-08 ( 13 ) [ 13 ] 侯宜傑 . 袁世凱全傳 [ M ] . 北京 : 當代中國出版社 ,1994.
[ 14 ] 羅爾綱 . 甲類練兵志 [ A ] . 晚清兵志 : 第 3 卷 [ M ] . 北京 : 中華書局出版社 .1997
[ 15 ] 徐泰來 . 洋務運動新論 [ M ] . 長沙 :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
[ 16 ] 中國史學會主編 . 洋務運動 : 第 3 冊 [ M ]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1.
[ 17 ] 王建華 . 半世雄圖一一晚晴軍事教育現代化的歷史進程 [ M1. 南京 : 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4
[ 18 ] 劉錦藻 . 清朝續文獻通考 [ Z ] . 上海 : 商務印書館 ,1936.
[ 19 ] 陳學怕主編 . 中國近代教育史教學參考資料 : 上冊 [ Z ]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 20 ] 朱有瑜主編 . 中國近代學制史料 : 第一輯 ( 上 ) [ Z ] . 上海 :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1983
[ 21 ] 約章成匯覽 . 乙篇 32 卷 ( 下 ) [ A ] . 王煥琛 . 留學教育 [ C ] . 台北 : 文海出版社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