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军事经验:晚清军工战略与近代中国的军事现代化进程,欢迎阅读。
近代中西两种不同质的文化交汇与碰撞是以 " 兵战 " 的形式拉开帷幕的。因而 , 这造成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既源自于外在环境的恶化 , 实发端于晚清的军事变革。晚清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一系列惨痛经历 , 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装备与军事组织体制给 " 天朝上国 " 的智识阶层以强烈的震撼。军事上的溃败带来的危机感与屈辱 , 从而使得军经武略具有压倒一切的优先战略的地位。" 中国传统社会步入以军事近代化为先导的社会大转型之路 "。 [ 1 ] P14 晚清军工战略的核心内容是洋务运动开展的优先军工战略。而作为洋务运动优先军工战略的实践 , 则标志着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起步 , 并开启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一现代军事工业的创建
在西方列国 " 船坚炮利 " 的沉痛打击下 , 晚清中国的经世派学者、洋务派官僚普遍认识到中国谋求自强之道需从 " 练兵 "、" 制器 " 开始 , 而 " 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洋务派集大成者李鸿章指出 :" 中国欲自强 ,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 欲学习外国利器 ,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 2 ] P10 因此 , 洋务运动优先军工战略的第一步便是创建军事工业工厂。
( 一 ) 福州船政局
1866 年 , 清政府批准闽浙总督左宗棠的上书 , 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建船政局 ( 后改称福州船政局 ) 。首任船政大臣是洋务派务实人物沈葆桢。紧接着 , 福州船政局被打造成中国近代早期最大的船舶制造厂 , 成为中国近代船舶制造的发祥地 , 也孕育了中国近代海军。在 1875-1884 年间 , 福州船政局共制造巡洋舰 2 艘 , 炮舰 12 艘 , 兵舰 14 艘 ;1885 年以后又陆续制造铁甲舰 2 艘 , 巡洋舰 7 艘 , 守船 6 艘 , 练船 3 艘 , 运输船 1 艘。 [ 3 ] P314-317 并且以福州船政局所造舰艇为主体 , 组建了中国第一支海军舰队——福建海军。孙中山曾称赞福州船政说 :" 足为海军根基 "。
在中国近代史上 , 福州船政局的制造创下中国 60 项之最。辛亥革命后 , 福州船政又创设了飞机制造工程处 , 制造成功了中国第一架 " 甲型一号 " 双翼水上飞机 , 这也使福州船政成为中国现代航空工业的摇篮。时至今日 , 福州船政所承载的历史 , 我们将之称为 " 马尾船政文化 "。 [ 4 ]
( 二 ) 江南制造总局
1865 年 , 李鸿章等人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清政府在近代创办的最早、规模最大的新式军用企业之一。主要生产枪枝、大炮、弹药、钢铁军用物资及器械 , 辅之以修造船舰。尽管当时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境地 , 但是 , 由于曾国藩、李鸿章、容闳等人的不懈努力 , 江南制造总局在设备和规模上在亚洲也是名列前茅的。同福州船政局类似 , 作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开拓者 , 江南制造总局创造了 100 多个 " 中国第一 "。
1867-1895 年间 , 江南制造总局共制造了后膛枪支 6.53 万杆 , 新式大炮 742 尊 , 火药 667 万磅 , 炮弹 160 万枚 , 枪子 869 万颗 , 炮弹壳 2.1 亿粒 , 地雷水雷 1500 具 , 大小轮船 15 艘。 [ 3 ] P28 同时 , 江南制造总局还生产 " 制器之器 " 的 " 母机 "。在 1867-1904 年间 , 江南制造局共生产汽炉 15 座 , 汽炉机 32 台 , 抽水机 77 台 , 起重机 84 台 , 刨床钻床等 117 台 , 车床 138 台。 [ 5 ] P82 总之 , 江南制造总局 :" 最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制造现代化武器的努力。在同治年间 , 它在东亚首届 ( 疑是 " 屈 " ——引者 ) 一指 ,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兵工厂之一。" 甚至 " 江南制造总局可以与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的兵工厂竞争 "。 [ 6 ] P259-260 应该承认 ," 自强 " 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的变革是起到相当成就的。就军工厂的发展来看 , 在短短几十年间就达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较高水平。
此外 ,1865 年 , 李鸿章创办的金陵制造局 ,1867 年崇厚创办了天津机器局 ; 之后 , 张之洞创建了中国更加完备的军工厂——汉阳兵工厂 , 从此 " 汉阳造 " 名闻天下。对于 " 自强 " 洋务运动的优先军工战略 , 后来陈炽曾总结道 :" 福建之船政创始于前 , 北洋之海军踵兴于后 , 各省机器制造之局 , 水师武备之堂 , 铁舰、水雷、快枪、巨炮肇开 , 船坞广筑 , 炮台亦步亦趋 , 应有尽有 , 此强兵之实效也 "。 [ 7 ] P247
美国著名军事学者杜普伊指出 :" 军事战术、军队编制和军事学说 , 受武器不断更新的影响。" [ 8 ] P10 晚清中国军事工业的创建 , 奠定了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军事工厂生产的武器都基本上装备到清军部队中 , 促进了晚清中国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军队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则直接拉动了现代军事部队、体制的创建 , 以及军事思想、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二现代军事部队的创建
一位外国人曾经写道 :" 中国传统的体制中 , 或许没有比军事组织更受西方鄙视的 , 其质量差的不足以挂齿。" [ 9 ] P4 晚清中国的洋务派官僚自然也深刻体会到清军武器装备、编制、训练等方面的落后 , 奕指出 :" 探源之策 , 在于自强 , 自强之术 , 必先练兵 "。 [ 10 ] P2700 在洋务运动优先军工战略的指导下 , 西方现代军事体制管理方法被洋务派引进利用 , 并组建了近代中国新型的现代军事部队。
( 一 ) 现代海军的建立
" 自强 " 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的主要目的之一 , 就是建立新式海军。在镇压农民运动 , 兴办军事工业的浪潮下 , 湘军与淮军很快就在武器装备上焕然一新。又由于日本对中国贼心四起 , 洋务派筹办海防之议随之兴起。李鸿章指出 :" 日本狡焉思逞 , 更甚于西洋诸国 , 今之所以谋创水师不遗余力者 , 大半为制驭日本起见。" [ 11 ] P8 而且 , 晚清中国与西方列国的屡次交锋无不是来自海上。1866 年 , 洋务运动勃兴之初 , 左宗棠就提出 :" 自海上用兵以来 , 泰西各国 , 火轮兵船直达天津 , 藩篱竟成虚设 , 星驰飙举 , 无足当之 ,"" 防海之害而收其利 , 非整顿水师不可 ; 欲整顿水师 , 非设局造轮船不可。" [ 11 ] P9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 洋务派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四支现代海军部队。这其中 , 尤值得一提的是 , 洋务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为中国现代海军制造出一大批近代军舰。同时 ,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化的军事学堂则培养了现代海军人才 , 从而为近代海军的建立奠定了人才基础。
以上所举这四支舰队基本构成了现代中国海军的轮廓。其中尤以李鸿章一手扶持起来的北洋水师规模最大、实力最强。1888 年 12 月 17 日 , 北洋水师正式宣告成立 , 并于同日颁布施行《北洋水师章程》。从此 , 中国海军拥有了大小舰船八十多艘 , 实力居世界第六、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不仅如此 , 中国海军 :" 还拥有当时远东规模最大的军港、船坞、炮台防御体系 , 仅旅顺港就装备了数百门德国克虏伯大炮 , 成为世界著名军港之一。1889 年 , 美国海军部长在国会演讲时曾赞叹说 : ‘中国海军实力现在已经排在了美国前面。’ " [ 12 ]
( 二 ) 新式陆军的编练
甲午海战虽造成晚清中国军事的大溃败 , 但不表明晚清军工战略的失败。恰恰相反 , 军事上的失利意味着军事改革的不彻底。因此 , 清政府也意图全面进行军事变革。正如《清朝续文献通考》" 兵考二 " 所言 :" 以卧薪尝胆下诏征言 , 一时内外文章 , 争献练兵之策。"
1895 年 12 月 , 袁世凯接办胡燏棻募练的新式陆军——定武军 , 并将其更名为新建陆军。新建陆军全部装备新式的现代化武器 , 聘请德国军事教官 , 采取近代德国陆军制度 , 组建步、马、炮、工、辎等兵种 , 并制定新的营规营制、饷章、操典等等。可见 , 新建陆军不仅在武器装备、军事训练方面适应于现代化战争 , 更重要的是在组织体制、军队编制、兵种构成等方面采用了军事现代化模式和体例。因而 , 新建陆军 " 是我国军制改革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 比起旧有的军队 , 它大大前进了一步 , 实开我国陆军近代化的先河。" [ 13 ] P54 几乎是在袁世凯新建陆军编练的同时 , 张之洞也在江宁仿照德国陆军编制 , 编练自强军。而且 , 自强军与新建陆军相似 , 皆仿照德国陆军制度 , 制定相关招募、操练、管理组织体制。每一军必兼有步、炮、马、工等数兵种始成一军。对此 , 罗尔纲先生评价说 :" 自强军的创立 , 实为日后中国编练新军的先河。" [ 14 ] P157
总而言之 , 现代海军的建立 , 以及新建陆军、自强军的新式陆军的编练 , 大大改变晚清中国的军事体制 , 揭开了近代中国军队编制现代化的序幕 , 在中国现代的军事体制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新建陆军与自强军的编练 , 开创了晚清中国全面军事变革的新局面 , 推动了晚清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
三军事思想、教育的现代化转型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之一 , 就是认为 " 人 " 是战争的最关键因素和决定因素。军事现代化最根本要求是军事思想、军事教育的现代化 , 最终要求是 " 人 " 的现代化。在洋务运动开展的优先军工战略的不断推进中 , 晚清中国的现代军事思想初步形成 , 现代军事教育体系日益完善 , 为近代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技术人才。
( 一 ) 现代军事思想的形成
洋务运动在优先军工战略的实践中 , 现代军事思想也初步形成。一方面 , 西方的现代军事理论与著作被翻译与介绍到中国。据统计 , 自 1868 年到清末 , 仅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介绍的兵政与兵学类的书就有 47 种之多。 [ 15 ] P168 另一方面 , 晚清军事将领的军事思想日趋现代化。左宗棠著《楚军营制》倡导军制的改革 , 段祺瑞的《长江炮台议》、冯国璋的《筹海军刍议》都分别介绍了采用西方军事训练方法、战术、管理的章程。再者 , 晚清中国的国防军事思想逐渐由陆权向海权转变。历经三次 " 海防策略 " 的大讨论 , 晚清政府逐步放弃了 " 重陆轻海 " 的传统国防军事战略 , 决定 " 将无用之船分别裁撤 , 腾出饷项 , 精练兵船。" [ 16 ] P52 为此 , 清政府专门设立了海军中央领导机构——海军衙门。并且 , 在海军衙门的主持下优先发展北洋海军。从而在旅顺、大沽、威海等地大规模建造海军基地 , 形成以拱卫京师为中心的海防体系。这样 , 海权军事战略思想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有海无防的被动防御的陆权军事战略 , 奠定了我国现代海军建设的思想基础。时至今日 , 国防军事思想逐渐由陆权向海权转变仍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 二 ) 现代军事教育的兴起
在优先军工战略的指导下 , 洋务派在兴办现代军事工业的同时 , 为培养军事人才、技术人才 , 在军工厂内多附设军事技术学校。如在福州船政局内设福州船政学堂 ,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海军技术学校。它标志着中国近代海军军事教育现代化的兴起 , 也标志着中国现代军事教育的兴起。 [ 17 ] P31 此外 , 为加强现代海军建设 , 培养现代海军军官 , 清政府在各省多设水师学堂。除在原军工厂内附设的操炮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外 ,1890 年 , 江南水师学堂建成 , 仿照天津水师学堂的英式制度 , 分驾驶、管轮两科 , 培养现代海军人才。在现代陆军军事教育方面 , 相对于现代海军教育略显滞后 , 但也初步建立一些现代军事教育的新式学堂体系。1885 年 , 天津武备学堂建立 , 这是中国第一所陆军军事学校。它的创设开启了中国现代陆军军事教育的先河 , 带动晚清中国其他陆军武备学堂的创办。以后各省仿照天津武备学堂纷纷添设新式陆军武备学堂。而新建陆军中就专设有炮兵、步兵、骑兵、德文四所随营学堂 , 统称 " 行营武备学堂 "。
另外 ,1876 年 , 丁日昌创办的福州电报学堂 ;1881 年 , 李鸿章建立的天津医学馆。这些学堂也均属军事辅助技术学堂 , 都服从、服务于其他军事部门。总之 , 以上这些海军、陆军、军事专业技术学校的创建 , 初步建立了近代中国现代军事教育的模式 , 完善了晚清中国现代军队的军事教育体系。
而且 , 整个晚清中国此时都在宣扬国民军事教育。1904 年出版的《新国民读本》就主张 " 军人乃强国之本 ", 欲使中国建成 " 军国民制度之国 "。 [ 18 ] P86321906 年 , 清政府学部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中规定 :" 凡中小学堂各种教科书 , 必富军国民主义 , 俾儿童熟见而习闻之。" [ 19 ] P567 可见 , 晚清中国全社会都兴起了一股国民军事主义教育思潮。
( 三 ) 现代军事人才的培养
由于现代军事教育兴起 , 一大批现代军事人才涌现出来。一方面 , 通过创办得军事学堂、军事学校培养了军事专门人才。到 19 世纪 70 年代 , 福州船政学堂已发展到 6 部分。如设画馆两处 , 一学船图 , 一学机器图 ; 增设管轮专业 , 以培养船舰维修、操作人才。学堂生员、匠徒达 300 余名。左宗棠曾赞赏说 :" 见在学徒匠作日见精进 , 美不胜收 , 驾驶之人亦易选择 , 去海之害 , 收海之利 , 此吾中国一大转机 , 由贫弱而富强 , 实基于此。" [ 20 ] P342 诸如严复、詹天佑、谢葆璋 ( 冰心之父 ) 、邓世昌、刘步蟾等人都是由福州船政学堂走出去的。严复虽在后来文化启蒙运动中产生重大影响 , 但这时候 , 他实是中国第一批服务于现代海军的留英学生。邓世昌、刘步蟾等人则更是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军事技术学校 , 天津武备学堂 , 新建陆军设立的 " 行营武备学堂 ", 也都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技术人才。另一方面 , 通过派遣留学生直接到西方国家学习的方式 , 培养了一批军事理论与技术人才。例如 1904 年 , 练兵处就奏定《选派陆军学生游学章程》的留学规范。至 1911 年 , 仅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者就达到 673 人。 [ 21 ] P296 在此期间 , 自日本留学军事教育培养的人数可达数千人之多。总之 , 晚清军事思想、教育的现代化 , 为近代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由此 , 以福州船政学堂、江南制造总局、" 行营武备学堂 " 等为代表的现代新式军事学堂及留学军事教育 , 不仅为近代中国的现代海军、陆军建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卓越的军事人才 , 推动了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进程 ; 而且 , 在近代中国科技、文化、教育、外交、经济、通讯等各个领網域 , 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技术人才和专门人才 , 传播了西方先进军事技术、教育和文化 , 开拓了西学东渐的新起点 , 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工业的物质基础 , 促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 , 在中国近代军事史上 , 以洋务运动优先军工战略为核心的晚清军事变革是中国军队建设史上的一大转折。随着洋务运动优先军工战略的深入发展 , 军工企业、民用企业的逐步建立与延伸 , 洋务运动的优先军工战略启动了近代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进程 , 成为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开端。(《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作者:王兆辉)
参考文献
[ 1 ] 熊志勇 . 从边缘走向中心一一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 [ M ] . 天津 : 天津人民出版社 ,
[ 2 ] 李鸿章 . 致总理衙门函 [ A ] . 筹办夷务始末 [ Z ] . 北京 :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79. [ 3 ] 徐泰来 . 洋务运动新论 [ M ] . 长沙 :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
[ 4 ] 沈岩 . 略论马尾船政文化一一纪念马尾船政局开办 140 周年 [ N ] . 光明日报 .2006-04-1
[ 5 ] 夏东元 . 洋务运动史 [ M ] .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 6 ] 房德邻 . 同治中兴 : 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 [ M ] .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
[ 7 ] 中国史学会 . 戊成变法 : 第 1 册 [ Z ] . 上海 : 神州国光社 1953
[ 8 ] T.N. 杜普伊 . 武器与战争演变 [ M ] . 北京 :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85
[ 9 ] 冯绍基 . 军事近代化与中国革命 [ M ]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 10 ] 筹办夷务始末 ( 咸丰朝 ) : 第 72 卷 [ Z ] . 北京 :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79.
[ 11 ] 中国史学会 . 洋务运动 : 第 5 册 [ M ]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1
[ 12 ] 杨红林 . 近代中国错失 4 次现代化良机 [ N ] . 环球时报 ,2006-06-08 ( 13 ) [ 13 ] 侯宜杰 . 袁世凯全传 [ M ] . 北京 : 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4.
[ 14 ] 罗尔纲 . 甲类练兵志 [ A ] . 晚清兵志 : 第 3 卷 [ M ] . 北京 : 中华书局出版社 .1997
[ 15 ] 徐泰来 . 洋务运动新论 [ M ] . 长沙 :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
[ 16 ] 中国史学会主编 . 洋务运动 : 第 3 册 [ M ] . 上海 :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1.
[ 17 ] 王建华 . 半世雄图一一晚晴军事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 M1. 南京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
[ 18 ] 刘锦藻 . 清朝续文献通考 [ Z ] . 上海 : 商务印书馆 ,1936.
[ 19 ] 陈学怕主编 . 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 : 上册 [ Z ] .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6
[ 20 ] 朱有瑜主编 . 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 第一辑 ( 上 ) [ Z ] . 上海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3
[ 21 ] 约章成汇览 . 乙篇 32 卷 ( 下 ) [ A ] . 王焕琛 . 留学教育 [ C ] . 台北 : 文海出版社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