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出口轉内銷,都是被逼的,歡迎閲讀。
随大流看了這幾周熱度一直都挺高的《不良執念清除師》。
本以為這部今年目前為止的最火台劇要麼是網飛投資拍攝,要麼就是灣灣電視台制作的。
結果打開後看到每集開頭冒出熟悉的綠色圖示,才驚奇地發現這是由愛奇藝出品的原創劇集。
并非往常的引進操作,而是從立項到播出自始至終的絕對原創。
也是孤陋寡聞,借由這次觀劇的契機才被科普到愛奇藝國際版的存在。
雖不知愛奇藝的出海戰略目前究竟試水如何,不過起碼眼下的《不良執念清除師》算是出圈了。
盡管主打海外市場,最終卻多為内地觀眾,圈層難破,但八萬多人打出的8.9分亮眼成績很難被忽視,也因此一度讓我持有很高的期待。
老老實實看完了全劇,确實是市面上很稀缺的題材:靈異+打耽美擦邊球。
但是很遺憾,劇集并沒有充分發揮題材優勢。
制作上是很精良,但整體就像一部雜糅中式志怪奇幻和日式熱血動漫的cosplay。
説是《靈魂擺渡》+《夏目友人帳》代餐,很貼切。
本劇采用單元劇的形式,借鬼怪之名談人心善惡并保羅社會萬象,是《靈魂擺渡》作為初代網劇曾印證過的流量密碼。
而這裏有着日漫中二少年風的男主蒲一永(曾敬桦 飾)和夏目一樣,隔代繼承了爺爺/外婆可以看到執念/妖怪的超能力,并被找上門幫它們還願(寫挽聯/歸還友人帳裏的名字)。
關于日漫感的争議,有很多自來水的觀眾為此正名:
志怪小説明明是我們本可充分挖掘的優秀傳統文化,具有自魏晉南北朝流行以來的濃厚文化底藴,只是在當代限于政策原因而後反被鄰國強行文化入侵。
從這個角度而言,在内地相關影視極為匮乏的情況下推出的《不良執念清除師》扛起了守住本土文化的重任。
這也着實是本劇可圈可點之處。
除了男主姓蒲疑似有想講當代聊齋志異的念頭外,以手寫挽聯為核心元素這點相當值得稱贊。
在劇中代表中國書法文化的筆墨紙硯皆有呼應,并借此充分渲染了漢字書法的魅力。
一筆一畫之間也遒勁有力,給觀者以關于東方審美淋漓盡致的視覺享受。
更何況劇組沒有直接圖省事地找手替,演員親自學習寫毛筆字手把手練了有半年。
而與傳統志怪小説及此前靈異題材不同的是,這裏出現的各種兇神惡煞的鬼魂都是人的執念。
比如説人的思念、悲傷、遺憾、怨恨、嫉妒。
莫名在立意上同《漫長的季節》中的"困在時間裏的父親"有所相似,但執行不同。
不是人總要回頭,而是執念堵在那個所釀成的時刻停着不走。
人有生老病死,但執念永不磨滅。
這些種種揮之不去的執念具像化成了人形,擁有獨立的思想、性格和态度。
看起來有些陰森可怖,但想想是執念化成的也就自然而然消解了死亡的恐懼感,屬于微恐級别。
而執念不滅是因為始終難以釋懷,才一直在人間四處遊蕩。
男主蒲一永便是他們的"靈魂擺渡師",哀悼死者的同時給予生者撫慰,以他用心共情所書寫的挽聯超度執念。
這些執念多多少少都與失去家人的悲痛相關,就像趙雷在《我記得》裏唱得那樣:
"在星空的另一端,思念從未停止"
這也是本劇能戳中不少觀眾内心柔軟的地方。
至親至愛的離世不是一場來去匆匆的暴雨,而是餘生漫長的潮濕。
包括渡人渡己的男主,他本人的執念也是同失去家人的苦痛懊惱相勾連。
整部劇所輸出的價值觀念,基本也都是通過家庭内部的輕松對話來傳達。
沒有爹味説教,沒有心靈雞湯。
只是代際之間的溝通交流與戲谑調侃,平等舒适。
由楊謹華飾演的母親即使遭受諸多苦難,卻依舊舉重若輕對生活保持樂觀心态。
雖然整體上有些理想化,可熒屏上如此開明豁達的家庭環境實在是讓人望塵莫及,同時也能稀釋掉由于死亡不可避免的沉重氣氛,變得松弛起來。
劇中輸出的一些觀點也讓我對此有了新的認知。
比方説"不要用自己的想法随便同情别人"。
不是身在其中也沒有相似經歷,就永遠不會有所謂對等的感同身受。
頂多是用自己最大的同情去理解對方。
共鳴的響指沒有那麼好打。
坦白講,近年來的國内影視創作已不再避諱死亡話題。
看《不良執念清除師》時,很難不聯想到去年那部殡葬題材的網劇《三悦有了新工作》。
兩者還有市面上同類型的大多劇集(如日劇《非自然死亡》、韓劇《我是遺物整理師》)都是以單元劇的形式呈現,也都如出一轍地偏向于用喜劇形式包裝悲劇内核。
主角打怪更新的成長線是主導,然後再穿插幾個融合時事熱點的單元小故事。
在此間所涉及的基本都是沉重又隐秘的社會現象,像《不良執念清除師》就涵蓋了職場霸凌、兒童安全、家庭暴力等現實議題。
其實此類單元劇早就自成一派,尤其是日劇在這方面是名副其實的珠玉在前。
他們的制作流程更成熟完備,人物塑造的細膩與社會關懷的深刻甚至是遙遙領先于韓劇的。
所以我們在看了不少温情治愈系的精品後,再看這兩部創作思路上異曲同工的國產劇(看韓劇也不例外),難免會產生仿佛在看角色用中文説着日語碎碎念風格台詞的突兀感。
都是拍遍了的陳詞濫調罷了。
沒有新故事,但永遠有講述故事的新面孔。
如何能在同質化的市場裏殺出重圍,就得看它選擇要用什麼樣的形式裝點,并且是否了解目标閱聽人的觀劇需求。
《三悦有了新工作》的"新"本質上倒不在于這份工作,而是讓人眼前一亮的三悦。
這個又頹又喪的女主被生活卷得被迫躺平擺爛,完全擊中了當代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痛點和癢點,因此在年輕群體(也是目标閱聽人)裏獲得了強烈的共鳴。
而《不良執念清除師》的特殊加分點,是它的雙男主設定。
導演太懂我們想看什麼了。
國内雙男主劇現如今播出嚴重受限(如今年的《光淵》已斷更三個月),而耽美市場卻是明顯的供不應求。
灣灣這部既非耽改劇也沒有明确的感情線,卻有意無意地往男男cp上靠,比原耽還好磕。
演員曾經是否演過耽美不重要,這兩人的外貌條件都很出挑,臭屁中二的笨蛋學渣男主X萬人迷傲嬌學霸男二的設定很搭。
在以往懸疑奇幻搭配治愈感人、讓大家有些吃厭的套餐上,再加點搞笑賣腐的調料,便成了一盤令人垂涎欲滴的佳肴。
盡管《靈魂擺渡》早就炒過這盤菜。
同樣是靈異+耽美的配方還更原汁原味,官方帶頭直接在劇裏磕吏青cp。
但對内地觀眾來説,已經快十年沒有同款新鮮食糧代替了啊。
這裏五個小單元中所滲透的人文關懷是不容置疑的,但叙事節奏不當致使整體看下來總覺得像是流水賬,反而不如網友們的剪輯感人好哭。
加上後期案件有些同質化收尾又很倉促,不免淪為了淺嘗辄止的深刻。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個故事裏的大體老師(解剖醫生對遺體捐獻者的尊稱)。
生活在熱鬧非凡的都市裏,卻從頭到尾萦繞着難以消散的孤獨感。
考上夢寐以求的師範專業後父母先後意外離世,獨留他一人。
前已無通路,後不見歸途。
沒有辦法堅持學業,也很難打開心扉與他人建立社交關系。
他盡管性格孤僻卻不想被孤獨壓垮,總是按時參與同事間的聚會。
每天下班不走呆到最後,也是不想别人孤零零的。
他只是孤獨,想在喧鬧的世間尋找到一席之地,于是每晚去天橋上聽流浪話講故事。
而閒話傳開後被辭退又少了接觸人群的機會,孤獨到只能找紋身師傅在背後刻上仕女畫刺青以此尋找陪伴。
最終他在給流浪漢送棉被的寒夜裏猝死,身邊卻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萬物有靈,仕女刺青化成了執念竭力為主人尋回名字。
拍出極致孤獨的這集有讓我再次思考關于人的定義。
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
可如若切斷所有的社會關系,一個人所能留下的好像也只有名字了。
名字,是體現你在這世間存在痕迹的最好證明。
其餘的幾個案件大體乏善可陳,沒有太多細節可深挖,有堆砌熱點之嫌。
另外幾位年輕主演的演技還需多加磨練,換到内娛流量明星如此吹捧必然要引起腥風血雨。
和近年來高質量輸出的台劇選手相比之下,被打出8.9分的這部實在算不上什麼驚豔之作。
它的确補充了一些市場上少見的類型,但題材的稀缺性并不必然指向品質的優秀。
區區賣腐,也不能滿足我們對劇集更高更深刻的需求。
看到有些評論稱"靈異題材都拍不過灣灣",不得不無奈嘆了氣。
《不良執念清除師》分數雖有些虛高,不可否認的是拍得還可以,但用這部直接來全盤否定内地劇的朋友啊你們的閲片量還有待提升。
首先,這部劇是愛奇藝出品并不是純正的台劇,只是在海外版播出。
這無形間也印證了國内平台不是做不了好劇,也不是只會批量化生產古偶仙俠甜寵。
作為商人,他們很清楚支撐平台持續運作的必須是優質的内容輸出,也很清楚觀眾的多樣化觀劇需求。
枷鎖暫時解不開,于是試圖走出國門在被允許的範圍内放開尺度。
這已經不是愛奇藝第一次出品台劇了,并且旗下作品在劇本質量和制作效果上反而優先于網飛在亞洲投資的一些陣容詐騙劇。
此前周渝民主演的《逆局》就改編于大陸網文,愛奇藝花錢找台灣團隊制作,但因過于血腥以及涉及暗網等敏感元素只能在海外版播出。
去年年底講述禁忌師生戀的《第九節課》,大概也是把大陸拍不成的本子送到灣灣去拍。
可嘆即使是自制劇,國内的大部分觀眾也只能通過盜版渠道觀看。
眼下的《不良執念清除師》在愛奇藝國際版的訂閲量也并不高,頗受大眾歡迎卻不能給劇集帶來太多實質性的回饋。
而這部小成本劇的高反響也表明了,無論是中式恐怖還是耽美類型,我們對于這方面題材的渴求都是很強烈的。
比起從未擁有,擁有後又失去才更叫人心酸。
在網劇初代時期,愛奇藝就很超前地推出了現已成絕響的靈異劇《靈魂擺渡》。
雖然現在看來有點粗制濫砸質感上很像大學生畢設,但能用這麼簡陋的場景、這麼塑料的特效、這麼普通的選角,吸引那麼多觀眾看完三季并多次重温可不單單是沾了靈異題材的光。
關于人性它所探讨的廣度和深度,還有平白通俗接地氣、不強行正能量和大團圓是現在再多高投資大制作都難以拍出的格局。
後來沒下架,被大量删減,現存的也只是閹割版了。
續集沒能再提上日程,愛奇藝照着原版故事又拍了部主攻東南亞市場放在國際版播出。
可遠水救不了近火啊,何況還是狗尾續貂。
現在呼籲愛奇藝趕快安排《不良執念清除師》第二季成了萬千網友的執念。
那麼内地再難出《靈魂擺渡》,是我的執念。
慶幸它拍得早,但遺憾還有很多年輕觀眾沒有看過。
包括當年全新人出演的《無心法師》第一季能夠脱穎而出,也是勝在它在懸疑探案的基礎上增添了靈異元素,盡管原著中很多暗黑重口的情節都被弱化了。
而在此之後,國内靈異題材的劇集中只有《金宵大廈》和《不良執念清除師》口碑不錯。
一部是港劇,一部是台劇。
有内地流媒體投資,但都不是内地創作團隊,觀眾也不能通過内地平台正常觀看。
其中《金宵大廈》第二季是香港無線電視與優酷聯名出品,所以港陸同步播出。
但在内地版中卻删減了部分重要細節導致情節前後不一致,又成了内地獨家限定。
而對岸被寄予高度期待的《關于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由于冥婚+同志的題材double敏感,也只能在港澳台地區熱映。
身為内地觀眾的我們只能苦苦等待流媒體出資源。
只得再次怒其不争。
畢竟眼下連玄幻劇都變得温和,妖怪趨于萌化。
影視創作需要各種意義上的百花齊放。
但還是不要過于期待此類題材的審查寬松。
靈異失蹤,恐怖難尋。
且看且珍惜吧。
-END-
互動話題
你認為《不良執念清除師》超過《靈魂擺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