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分享的电影经验:出口转内销,都是被逼的,欢迎阅读。
随大流看了这几周热度一直都挺高的《不良执念清除师》。
本以为这部今年目前为止的最火台剧要么是网飞投资拍摄,要么就是湾湾电视台制作的。
结果打开后看到每集开头冒出熟悉的绿色圖示,才惊奇地发现这是由爱奇艺出品的原创剧集。
并非往常的引进操作,而是从立项到播出自始至终的绝对原创。
也是孤陋寡闻,借由这次观剧的契机才被科普到爱奇艺国际版的存在。
虽不知爱奇艺的出海战略目前究竟试水如何,不过起码眼下的《不良执念清除师》算是出圈了。
尽管主打海外市场,最终却多为内地观众,圈层难破,但八万多人打出的8.9分亮眼成绩很难被忽视,也因此一度让我持有很高的期待。
老老实实看完了全剧,确实是市面上很稀缺的题材:灵异+打耽美擦边球。
但是很遗憾,剧集并没有充分发挥题材优势。
制作上是很精良,但整体就像一部杂糅中式志怪奇幻和日式热血动漫的cosplay。
说是《灵魂摆渡》+《夏目友人帐》代餐,很贴切。
本剧采用单元剧的形式,借鬼怪之名谈人心善恶并保罗社会万象,是《灵魂摆渡》作为初代网剧曾印证过的流量密码。
而这里有着日漫中二少年风的男主蒲一永(曾敬桦 饰)和夏目一样,隔代继承了爷爷/外婆可以看到执念/妖怪的超能力,并被找上门帮它们还愿(写挽联/归还友人帐里的名字)。
关于日漫感的争议,有很多自来水的观众为此正名:
志怪小说明明是我们本可充分挖掘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自魏晋南北朝流行以来的浓厚文化底蕴,只是在当代限于政策原因而后反被邻国强行文化入侵。
从这个角度而言,在内地相关影视极为匮乏的情况下推出的《不良执念清除师》扛起了守住本土文化的重任。
这也着实是本剧可圈可点之处。
除了男主姓蒲疑似有想讲当代聊斋志异的念头外,以手写挽联为核心元素这点相当值得称赞。
在剧中代表中国书法文化的笔墨纸砚皆有呼应,并借此充分渲染了汉字书法的魅力。
一笔一画之间也遒劲有力,给观者以关于东方审美淋漓尽致的视觉享受。
更何况剧组没有直接图省事地找手替,演员亲自学习写毛笔字手把手练了有半年。
而与传统志怪小说及此前灵异题材不同的是,这里出现的各种凶神恶煞的鬼魂都是人的执念。
比如说人的思念、悲伤、遗憾、怨恨、嫉妒。
莫名在立意上同《漫长的季节》中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有所相似,但执行不同。
不是人总要回头,而是执念堵在那个所酿成的时刻停着不走。
人有生老病死,但执念永不磨灭。
这些种种挥之不去的执念具像化成了人形,拥有独立的思想、性格和态度。
看起来有些阴森可怖,但想想是执念化成的也就自然而然消解了死亡的恐惧感,属于微恐级别。
而执念不灭是因为始终难以释怀,才一直在人间四处游荡。
男主蒲一永便是他们的"灵魂摆渡师",哀悼死者的同时给予生者抚慰,以他用心共情所书写的挽联超度执念。
这些执念多多少少都与失去家人的悲痛相关,就像赵雷在《我记得》里唱得那样:
"在星空的另一端,思念从未停止"
这也是本剧能戳中不少观众内心柔软的地方。
至亲至爱的离世不是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而是余生漫长的潮湿。
包括渡人渡己的男主,他本人的执念也是同失去家人的苦痛懊恼相勾连。
整部剧所输出的价值观念,基本也都是通过家庭内部的轻松对话来传达。
没有爹味说教,没有心灵鸡汤。
只是代际之间的沟通交流与戏谑调侃,平等舒适。
由杨谨华饰演的母亲即使遭受诸多苦难,却依旧举重若轻对生活保持乐观心态。
虽然整体上有些理想化,可荧屏上如此开明豁达的家庭环境实在是让人望尘莫及,同时也能稀释掉由于死亡不可避免的沉重气氛,变得松弛起来。
剧中输出的一些观点也让我对此有了新的认知。
比方说"不要用自己的想法随便同情别人"。
不是身在其中也没有相似经历,就永远不会有所谓对等的感同身受。
顶多是用自己最大的同情去理解对方。
共鸣的响指没有那么好打。
坦白讲,近年来的国内影视创作已不再避讳死亡话题。
看《不良执念清除师》时,很难不联想到去年那部殡葬题材的网剧《三悦有了新工作》。
两者还有市面上同类型的大多剧集(如日剧《非自然死亡》、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都是以单元剧的形式呈现,也都如出一辙地偏向于用喜剧形式包装悲剧内核。
主角打怪更新的成长线是主导,然后再穿插几个融合时事热点的单元小故事。
在此间所涉及的基本都是沉重又隐秘的社会现象,像《不良执念清除师》就涵盖了职场霸凌、儿童安全、家庭暴力等现实议题。
其实此类单元剧早就自成一派,尤其是日剧在这方面是名副其实的珠玉在前。
他们的制作流程更成熟完备,人物塑造的细腻与社会关怀的深刻甚至是遥遥领先于韩剧的。
所以我们在看了不少温情治愈系的精品后,再看这两部创作思路上异曲同工的国产剧(看韩剧也不例外),难免会产生仿佛在看角色用中文说着日语碎碎念风格台词的突兀感。
都是拍遍了的陈词滥调罢了。
没有新故事,但永远有讲述故事的新面孔。
如何能在同质化的市场里杀出重围,就得看它选择要用什么样的形式装点,并且是否了解目标閱聽人的观剧需求。
《三悦有了新工作》的"新"本质上倒不在于这份工作,而是让人眼前一亮的三悦。
这个又颓又丧的女主被生活卷得被迫躺平摆烂,完全击中了当代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痛点和痒点,因此在年轻群体(也是目标閱聽人)里获得了强烈的共鸣。
而《不良执念清除师》的特殊加分点,是它的双男主设定。
导演太懂我们想看什么了。
国内双男主剧现如今播出严重受限(如今年的《光渊》已断更三个月),而耽美市场却是明显的供不应求。
湾湾这部既非耽改剧也没有明确的感情线,却有意无意地往男男cp上靠,比原耽还好磕。
演员曾经是否演过耽美不重要,这两人的外貌条件都很出挑,臭屁中二的笨蛋学渣男主X万人迷傲娇学霸男二的设定很搭。
在以往悬疑奇幻搭配治愈感人、让大家有些吃厌的套餐上,再加点搞笑卖腐的调料,便成了一盘令人垂涎欲滴的佳肴。
尽管《灵魂摆渡》早就炒过这盘菜。
同样是灵异+耽美的配方还更原汁原味,官方带头直接在剧里磕吏青cp。
但对内地观众来说,已经快十年没有同款新鲜食粮代替了啊。
这里五个小单元中所渗透的人文关怀是不容置疑的,但叙事节奏不当致使整体看下来总觉得像是流水账,反而不如网友们的剪辑感人好哭。
加上后期案件有些同质化收尾又很仓促,不免沦为了浅尝辄止的深刻。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二个故事里的大体老师(解剖医生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
生活在热闹非凡的都市里,却从头到尾萦绕着难以消散的孤独感。
考上梦寐以求的师范专业后父母先后意外离世,独留他一人。
前已无通路,后不见归途。
没有办法坚持学业,也很难打开心扉与他人建立社交关系。
他尽管性格孤僻却不想被孤独压垮,总是按时参与同事间的聚会。
每天下班不走呆到最后,也是不想别人孤零零的。
他只是孤独,想在喧闹的世间寻找到一席之地,于是每晚去天桥上听流浪话讲故事。
而闲话传开后被辞退又少了接触人群的机会,孤独到只能找纹身师傅在背后刻上仕女画刺青以此寻找陪伴。
最终他在给流浪汉送棉被的寒夜里猝死,身边却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万物有灵,仕女刺青化成了执念竭力为主人寻回名字。
拍出极致孤独的这集有让我再次思考关于人的定义。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可如若切断所有的社会关系,一个人所能留下的好像也只有名字了。
名字,是体现你在这世间存在痕迹的最好证明。
其余的几个案件大体乏善可陈,没有太多细节可深挖,有堆砌热点之嫌。
另外几位年轻主演的演技还需多加磨练,换到内娱流量明星如此吹捧必然要引起腥风血雨。
和近年来高质量输出的台剧选手相比之下,被打出8.9分的这部实在算不上什么惊艳之作。
它的确补充了一些市场上少见的类型,但题材的稀缺性并不必然指向品质的优秀。
区区卖腐,也不能满足我们对剧集更高更深刻的需求。
看到有些评论称"灵异题材都拍不过湾湾",不得不无奈叹了气。
《不良执念清除师》分数虽有些虚高,不可否认的是拍得还可以,但用这部直接来全盘否定内地剧的朋友啊你们的阅片量还有待提升。
首先,这部剧是爱奇艺出品并不是纯正的台剧,只是在海外版播出。
这无形间也印证了国内平台不是做不了好剧,也不是只会批量化生产古偶仙侠甜宠。
作为商人,他们很清楚支撑平台持续运作的必须是优质的内容输出,也很清楚观众的多样化观剧需求。
枷锁暂时解不开,于是试图走出国门在被允许的范围内放开尺度。
这已经不是爱奇艺第一次出品台剧了,并且旗下作品在剧本质量和制作效果上反而优先于网飞在亚洲投资的一些阵容诈骗剧。
此前周渝民主演的《逆局》就改编于大陆网文,爱奇艺花钱找台湾团队制作,但因过于血腥以及涉及暗网等敏感元素只能在海外版播出。
去年年底讲述禁忌师生恋的《第九节课》,大概也是把大陆拍不成的本子送到湾湾去拍。
可叹即使是自制剧,国内的大部分观众也只能通过盗版渠道观看。
眼下的《不良执念清除师》在爱奇艺国际版的订阅量也并不高,颇受大众欢迎却不能给剧集带来太多实质性的回馈。
而这部小成本剧的高反响也表明了,无论是中式恐怖还是耽美类型,我们对于这方面题材的渴求都是很强烈的。
比起从未拥有,拥有后又失去才更叫人心酸。
在网剧初代时期,爱奇艺就很超前地推出了现已成绝响的灵异剧《灵魂摆渡》。
虽然现在看来有点粗制滥砸质感上很像大学生毕设,但能用这么简陋的场景、这么塑料的特效、这么普通的选角,吸引那么多观众看完三季并多次重温可不单单是沾了灵异题材的光。
关于人性它所探讨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平白通俗接地气、不强行正能量和大团圆是现在再多高投资大制作都难以拍出的格局。
后来没下架,被大量删减,现存的也只是阉割版了。
续集没能再提上日程,爱奇艺照着原版故事又拍了部主攻东南亚市场放在国际版播出。
可远水救不了近火啊,何况还是狗尾续貂。
现在呼吁爱奇艺赶快安排《不良执念清除师》第二季成了万千网友的执念。
那么内地再难出《灵魂摆渡》,是我的执念。
庆幸它拍得早,但遗憾还有很多年轻观众没有看过。
包括当年全新人出演的《无心法师》第一季能够脱颖而出,也是胜在它在悬疑探案的基础上增添了灵异元素,尽管原著中很多暗黑重口的情节都被弱化了。
而在此之后,国内灵异题材的剧集中只有《金宵大厦》和《不良执念清除师》口碑不错。
一部是港剧,一部是台剧。
有内地流媒体投资,但都不是内地创作团队,观众也不能通过内地平台正常观看。
其中《金宵大厦》第二季是香港无线电视与优酷联名出品,所以港陆同步播出。
但在内地版中却删减了部分重要细节导致情节前后不一致,又成了内地独家限定。
而对岸被寄予高度期待的《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由于冥婚+同志的题材double敏感,也只能在港澳台地区热映。
身为内地观众的我们只能苦苦等待流媒体出资源。
只得再次怒其不争。
毕竟眼下连玄幻剧都变得温和,妖怪趋于萌化。
影视创作需要各种意义上的百花齐放。
但还是不要过于期待此类题材的审查宽松。
灵异失踪,恐怖难寻。
且看且珍惜吧。
-END-
互动话题
你认为《不良执念清除师》超过《灵魂摆渡》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