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汽車品牌生态出海:走出去,還要走進去,歡迎閲讀。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帥國 與以往在國内舉辦的車展不同,4 月 25 日開幕的北京車展 " 洋氣十足 "。車展現場出現了很多外國人的身影,他們有的是跨國車企的工作人員,有的是經銷商投資人,更多的是媒體記者。
當天,長城汽車邀請了 800 名海外投資人和 200 名海外媒體代表參與此次車展,并舉辦了一場以 " 生态出海戰略 " 為主題的發布會。奇瑞集團也邀請了 3000 名海外用户、合作夥伴與媒體參觀其展台。岚圖汽車發布了其出海戰略。哪吒汽車與兩家外國經銷商集團籤訂了合作意向協定。零跑汽車全球戰略合作夥伴 Stellantis 集團攜歐洲、亞太、南美百人經銷商團隊,齊聚零跑展台。
國外經銷商投資人組團來到中國尋求商機,這已成為中國汽車進入大出海時代的生動寫照。據統計,2023 年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汽車出口第一大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對于海外消費者的吸引力越來越強。
然而,與德國、日本、美國等真正的汽車出口大國相比,中國汽車在海外市場的拓展仍面臨諸多挑戰。發達國家市場尚待進一步開拓,出口模式也有待煥新。
" 生态出海 "
中國汽車的出海模式,正從早期出口產品的貿易模式,向更全面而復雜的 " 生态出海 " 轉變。
長城汽車總裁穆峰在此次北京車展上宣布,長城汽車将推進 " 生态出海 " 的戰略,聚焦產能在地化、經營本土化、品牌跨文化和供應鏈安全化的 " 國際新四化 ",推動研、產、供、銷、服全面出海。長城汽車計劃到 2030 年實現海外銷售超百萬輛,高端車型銷售占比超三分之一。" 中國不僅僅是全球最大的車市,也吸聚了全球頂級的產業鏈資源。在中國雄厚的產業鏈中,長城汽車以品類創新,不僅獲得了本土的成功,更擁有全球發展的實力。" 穆峰稱。2023 年,長城汽車在海外市場年銷超 30 萬輛。今年一季度,長城汽車海外銷售 9.28 萬輛,3 月份銷售 3.58 萬輛,持續保持高增長态勢。
奇瑞汽車也在推進出海戰略。奇瑞控股集團董事長尹同躍稱,奇瑞汽車将持續與全球合作夥伴在人才鏈、創新鏈、產業鏈、供應鏈等全價值鏈開展合作,和全球合作夥伴們共同構建開放創新的新生态,做大合作共赢的 " 朋友圈 "。
中國汽車行業的出海之旅始于 20 世紀 90 年代,其中,長城、奇瑞是中國車企的代表品牌。當前,絕大多數中國車企都制定了出海計劃,其中不少品牌像長城、奇瑞一樣,謀求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
相比過去,在新能源時代,中國汽車才真正在技術和產業鏈領網域建立了領先優勢。從出口量增長曲線看,中國汽車在近兩三年才獲得了爆發式增長。
這是兩個不同的市場。國内市場競争激烈,價格戰持續更新,新車銷售業務利潤微薄甚至不賺錢;海外市場則能夠獲得更高的利潤。" 出口并不容易,但出口可以分攤成本。此外,在國際(市場)上銷售產品,品牌溢價等方面都要比國内好,出口是很值得做的一件事。"4 月 25 日,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在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稱。他以廣汽埃安旗下的 AIONY 為例,這款在國内售價十多萬元的車型,在海外售價能達到二三十萬元。
魏牌汽車 CEO 劉豔钊稱,魏牌在歐洲市場的價格區間在 4 萬歐元至 6 萬歐元(約合人民币 31 萬元至 46 萬元),與 BBA(奔馳、寶馬、奧迪)是直接競争關系。
數量第一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 " 中汽協 ")發布的汽車產銷數據顯示,2024 年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 132.4 萬輛,同比增長 33.2%;2023 年中國汽車新車出口 491 萬輛,同比增長 57.9%,繼連續超越韓國、德國後,中國第一次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
在 2021 年至 2023 年的短短三年間,中國汽車出口銷量從不足 100 萬輛,迅速漲至近 500 萬輛。出口銷量的快速增長也推動了中國汽車產業在 2023 年邁過 3000 萬輛產銷大關。中汽協表示,2023 年汽車出口對汽車總銷量增長的貢獻率達到 55.7%。
盡管中國汽車出口銷量實現了快速增長,但在全球市場中的占比仍然相對較低。以整體銷量 3009.4 萬輛和出口 491 萬輛計算,中國汽車海外市場銷量占比僅為 16.3%。相比之下,傳統汽車強國如德國、日本、美國等國家的車企,其主要市場在海外。以豐田汽車為例,2023 财年(2023 年 4 月至 2024 年 3 月),豐田和雷克薩斯汽車全球銷量約為 1031 萬輛,其中海外銷量占比高達 85.16%。
此外,中國目前出口的車型仍以中低端車型為主,且主要出口市場依舊是亞非拉等欠發達地區,出口模式以銷售產品為主。" 貿易出口只是汽車出口的一小部分,真正的國際化需要在海外目标市場直接進行生產。我們觀察到,2023 年日本的海外生產量可能達到一千七八百萬輛,而德國、美國等汽車強國采用直接貿易模式的出口量也不多,它們更多的出口是通過在海外生產實現的。在這些方面,中國仍然處于相對落後的狀态。" 中汽協總工程師許海東稱,如果中國車企能夠順利在海外市場展開直接投資并取得顯著成績,那麼中國汽車產業的國際化才能算是取得了真正的成功。
在產品與市場方面,行業專家普遍認為,中國汽車產業要真正崛起為汽車強國,關鍵在于以高溢價的高端產品,成功打入歐美日韓等傳統汽車強國市場。而在此次北京車展上,從多家中國品牌車企推動 " 生态出海 "" 產業鏈出海 " 等舉措看,中國車企已經開始着手優化出海戰略,拓展出海渠道。
然而,随着中國汽車出口量的快速增長,中國品牌車企在全球化過程中也面臨着一系列新的挑戰。中汽協副秘書長柳燕指出,這些挑戰包括地緣政治、税收、碳壁壘、技術法規差異、認證門檻以及跨文化融合等多個方面。
上汽大通總經理郝景賢也稱,當前中國汽車出海存在諸多門檻。車企不僅需要滿足目标國家的安全、排放要求,還需深入了解并滿足當地用户的消費習慣。以歐洲為例,其對新能源汽車的要求尤為嚴格,英國市場甚至要求在當地銷售產品的主機廠,其新能源車銷售比例必須達到 22% 以上,如果低于這一數值,企業就要面臨較大的罰款。而在澳大利亞,由于四面環海,當地對防腐标準的要求十分嚴格。
在 3 月份舉辦的泰國曼谷車展前後,柳燕了解到,中國電動車企已經在當地打響了價格戰,打破了日系車企抱團堅守數十年的價格秩序,這讓中國品牌陷入 " 開戰即血拼 " 的困局。
針對這一現狀,柳燕提出了兩點建議。首先,對于單一品牌而言," 走出去 " 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 " 走進去 "。車企需要全面融入當地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文化風俗和消費習慣,采用國際化與本土化相結合的經營管理和營銷模式,以穩定市場并赢得長期信任。其次,中國汽車品牌應避免内部惡性競争,要團結一致,共同提升整體品牌形象。這需要在品牌建設、產品品質和用户服務等方面持續努力,而不是将國内的不良競争态勢帶到海外市場,導致雙方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