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花光數百億,威馬汽車“賣身”求生機,歡迎閲讀。
威馬汽車(下簡稱 " 威馬 ")的求生之路還沒有完結。
9 月 8 日,Apollo 出行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由于全球市況動蕩、金融市場氛圍持續不确定和短期經濟復蘇等因素,相關各方已經同意終止收購威馬協定。這也意味着威馬過去近一年的努力最終以失敗告終。
峰回路轉的是,很快又有白衣騎士踩着七彩祥雲出現。9 月 11 日,開心汽車宣布稱:和威馬汽車籤署了非約束性并購意向書,計劃增發一定數量的新股并購其股東持有的 100% 股權。
無論是 " 借殼 "Apollo 出行還是 " 委身 " 開心汽車都只能算作威馬無奈之舉。這不僅僅在于如若 Apollo 出行收購威馬,需要增發的股份是其本身的兩倍,抑或是來自安徽的二手車商——開心汽車因為股價低于 1 美元面臨退市風險,更在于如果算上開心汽車的收購,這已經是威馬汽車第四次衝擊資本市場。
過去威馬曾是造車新勢力的優等生。
2020 年,美團王興預測未來造車新勢力只會留下三家—— " 蔚小理 ",為此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晖不服表示,威馬一定是将來新勢力 top3 之一。
這樣的底氣來源于實力。2019 年,威馬累計交付新車位居造車新勢力第二,僅次于蔚來;也是融資最多的造車新勢力之一,累計融資超 350 億元。
威馬是如何一步步滑向邊緣的?未來還有機會重回舞台中央嗎?
01 選擇的代價
不為人知的是,在廣為流傳的 " 造車新勢力 " ——蔚來、小鵬、理想之前,還有着名為 " 造車四小龍 " 的前浪。除去蔚來、小鵬身份不變,另外兩位分别是威馬和拜騰。
單從創始人來看,威馬大概是最靠譜的那個。和其他創始人大多是互聯網跨界不同,威馬的創始人沈晖是地地道道的汽車行業出身。
二十幾歲進入堪薩斯的 KLT 能源公司,做到廠長;30 歲任世界頭部汽車零部件公司博格華納中國區總經理;2007 年任菲亞特(旗下有法拉利、Jeep、道奇等品牌)中國區總裁;兩年後,加入吉利,成為吉利控股董事兼副總裁,在職期間,參與了中國汽車工業史上最大的海外并購案——吉利收購沃爾沃。沈晖幾乎做到了職業經理人能做的全部。
造車的邏輯和互聯網截然不同,不是靠 AB test 就能取得相當的進展,即便是電動車,零部件數量也多達一萬個。同時它也需要你有足夠的耐心去準備和等待,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在自己的得到課程裏説," 要準備好開一萬家店的能力,才能去開這第一家店,賣這第一輛車 "。
乘着油電切換的春風,在融資的路上,威馬走的一帆風順,公開融資金額超過 350 億元,其中由上海國資和上汽領投、百度和 SIG 參與的 D 輪 100 億融資更是創下了新勢力融資之最。
但相對應的,在賣車這條路上,威馬卻越走越窄。2019 年,在交付的榜單上,威馬還能坐上造車新勢力第二的位置,但到了 2021 年,威馬就滑到了第五。相比于同行的狂飙,比如小鵬 263% 的同比增長,威馬那年的增速只有 96.3%,甚至沒跑過大盤。
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伯虎财經認為,問題出在選擇上。
傳統汽車出身的沈晖十分看重車企的核心能力,他曾説:" 如果選擇代工生產,我會天天睡不好覺。" 于是威馬成了第一個自建工廠的新勢力,2016 年,威馬在温州建設了自己的第一個 4 級智能工廠,幾年後又在湖北黃岡建了第二座,加起來產能達到了 25 萬輛。光工廠的投入,威馬就花了 267 億元。
但問題是,到目前為止,新能源汽車終歸是規模的產業,需要靠賣車去攤平各項成本。缺乏規模支撐,企業自身很難造血,資金全靠融資輸血。
這幾乎讓威馬陷入了一個漩渦。
由于在建廠等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從财報上看,威馬的研發投入略顯不足。根據招股書數據,威馬在 2019-2021 年三年間研發投入分别為 8.93 億元、9.92 億元以及 9.81 億元,但蔚來僅 2021 年就投入了 41.8 億元用于研發,一年頂上威馬三年。
缺乏技術上的投入以及足夠的產品定義能力讓威馬在市場競争中逐漸落後。今年年初,在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時,沈晖也反思,威馬在最初產品定位上缺少了一些特色,錯失了一些機會。特别是在同行們都在狂飙的 2022 年,Apollo 出行在拟收購威馬的公告中透露,去年上半年,威馬汽車僅賣了 1.65 萬輛電動車。而去年全年,國内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别達到 705.8 萬輛和 688.7 萬輛,同比增長 96.9% 和 93.4%
交付不足使得威馬必須另尋融資。但一方面,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多年虧損以及整體大環境下行的影響下,融資變得更為困難。另一方面,職業經理人出身的沈晖缺乏從 0 到 1 的創業打拼經歷。
從 2019 年開始,威馬就試圖衝擊資本市場,先後轉戰科創板、港股都未果。今年初,威馬汽車陷入了資金鏈危機,不僅子公司被凍結 40.4 億元股權,根據相關媒體報道,温州工廠也陷入停擺,員工工資停發的危局。
Apollo 出行在宣布拟收購威馬的那天,威馬汽車 CEO 沈晖在微博上發了一張圖片,圖片内容是電影《芙蓉鎮》的一幀畫面,畫面上有一句台詞:活下去,像牲口一樣活下去。
02 快魚吃慢魚的時代
要探讨威馬能否突圍,需要聚焦兩個問題,一是能否融到錢。
開心汽車是的前身是人人網旗下的二手車項目,2019 年通過 SPAC(特殊目的并購公司)在美股 " 借殼上市 "。一年後,開心汽車與海淘車合并,随後開始涉足新能源汽車制造項目。
從本身的财務情況來看,目前開心汽車市值僅為 6.9 億元,遠遠不如早前威馬汽車的估值。開心汽車的經營狀況也并不樂觀,2022 年開心汽車虧損 8470.6 萬美元,截至去年年底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 710.2 萬美元。
同時收購的方式也是通過 " 增發新股并購其股東持有的 100% 股權 ",而非現金,這也意味着威馬仍然需要借助開心汽車的上市地位尋求融資。
雖然消息宣布當天,開心汽車的美股表現平平,但就在昨天,股價長期徘徊在 1 美元以下的開心汽車股價保障 1600%,來到了 3.06 美元。至于兩家是否能聯手成功,還需要看後續的官宣。
第二個需要回答的問題是,威馬能否抗下目前的競争。
擺在威馬面前的問題有很多。在市場上競争層面,國内市場已經進入快魚吃慢魚的階段。
在成本端,各家都在不斷降低成本。
根據瑞銀發布的研報顯示,比亞迪通過垂直整合和規模化使其具有成本優勢,比亞迪海豹比特斯拉 Model 3 的生產成本低 15%。而就在昨天,外媒爆料特斯拉一體化壓鑄工藝再實現突破,可以将電動汽車的幾乎所有復雜底盤零件壓鑄成一個整體。
即便是新勢力,成本的下降也很明顯。優等生理想不用説,虧損嚴重的小鵬也處于改善當中。伴随着 G6 車型的走量以及後續車型的推出,小鵬有望形成規模效應,同時和大眾的合作也讓小鵬得以把技術領先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營收。
在產品端,競争愈發激烈。随着新能源車市場逐漸由啞鈴型轉變為紡錘型,各家也在不斷的推出新的車型以期占據更多的份額。比如比亞迪推出了高端品牌仰望、騰勢,蔚來推出了中低端子品牌阿爾卑斯,發力增程的理想布局純電,包括吉利、廣汽等傳統燃油車廠商也加速發力。
如此激烈的競争下,已經慢一步的威馬想要迎頭趕上十分困難。
當然也有報道認為,海外将會是威馬的生機所在。這樣的觀點有一定道理,雖然融資難題遲遲沒能解決,不過威馬在出海的推進做的還算不錯。去年 7 月,威馬 EX5 車型獲得 WVTA 歐盟大批量認證證書;今年 3 月,威馬汽車方面表示,拿下超萬輛的海外訂單。今年 7 月,威馬汽車開始運往歐洲。
和國内相比,海外市場的競争顯然要小得多。同時國内新能源出海正在成為趨勢,在日前的慕尼黑車站上,中國廠商們大大秀了一波存在感,主要以大眾市場為目标的威馬也有望憑借性價比吃到紅利。
開心汽車本身在渠道方面的能力也能對威馬汽車開拓海外市場有所裨益。根據公開消息,今年 4 月,開心汽車宣布與中國車輛進出口有限公司(CMC AUTO)合作建立新能源汽車出口聯合交易平台,目标是在未來五年内實現 108 億美元的總交易額。
不過這次交易是否成功,威馬能否抓住視窗期都還是未知數。中國乘用車產業聯盟秘書長張秀陽表示,被迫更換賽道意義不大,如今資本對于造車新勢力的投資态度已由激進轉為審慎,造車新勢力還是需要提升產品整體質量,提升品牌信任度,回歸理性的成長路徑和商業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