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利好襲來,純血鴻蒙穩了?,歡迎閲讀。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撰文/ 陳鄧新
編輯/ 李 季
排版/ Annalee
鴻蒙系統,又有了微妙的變化。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表示:" 持之以恒推進軟硬體技術突破瓶頸,加強消費電子典型應用案例和試點示範優秀成果宣傳推廣,推動更多 APP 上架鴻蒙應用商店,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不斷提升用户體驗。"
這意味着,鴻蒙适配或不再是一個可選項。
鴻蒙系統迎來利好,背後存在怎樣的考量?當下更多的 APP,為何對鴻蒙系統仍在觀望?走向 " 正反饋 ",鴻蒙系統還要如何努力?
适配鴻蒙成為市場的共識
眼下,國際形勢可謂波詭雲谲。
由于種種緣由,科技博弈呈現白熱化之勢," 小院高牆 " 肉眼可見,不确定性大大增加,甚至不排除秩序重構的極端可能。
問題在于,沒有誰想被 " 卡脖子 "。
事實上,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核心科技必須自主可控,否則就難言創新主動權與發展主動權。
唯有如此,才能不看他人臉色,走得更遠更穩。
清華長三角研究院數字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方興東表示:" 我們必須丢掉幻想、直面現實,冷靜迎接這場深刻的調整和變局。只要我們應對得當,不但有機會在科技能力方面實現質的飛躍,還有希望在創新文化和戰略能力方面得到根本提升。"
此背景下,鴻蒙系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為手機乃至整個消費電子賽道,提供一個 Plan B,如若未來遭遇 " 卡脖子 ",產業還有一條後路可走。
這并非危言聳聽,谷歌停止向華為授權就開了一個很壞的頭。
一名互聯網觀察人士告訴鋅刻度:" 依附安卓不一定被‘卡脖子’,那只是因為大洋彼岸暫時不想卡,一旦時機合适或者條件滿足或者騰出手來,該‘卡脖子’還是要‘卡脖子’的,就連谷歌也左右不了。"
如此一來,适配鴻蒙成為市場的共識。
復盤來看,鴻蒙系統雖然不是國内第一個自研的手機作業系統,卻是第一個進入主流視野的自研手機作業系統。
不斷打磨之下,HarmonyOS 5 成為一款徹底抛棄安卓的 " 純血鴻蒙 ",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作業系統,獲得包括京東、微信、抖音、愛奇藝、小紅書、支付寶等在内超 2 萬個鴻蒙原生應用和元服務的支持。
鴻蒙開發套件
更為重要的是,就連 " 友商 " 也來捧場了。
譬如,作為小米旗下智能家居品牌,米家設備激活量超 5.27 億台,目前正在适配 HarmonyOS 5 系統,預計在 2025 年 6 月初支持。
不難看出,在大是大非面前,手機廠商們立場堅定。
" 互聯魚 " 表示:" 華為被制裁的教訓歷歷在目,誰也不能保證同樣的事情不會發生在其他廠商身上。當‘備胎’成為主選,當競争對手變成合作夥伴,最終赢家将不只是某一家企業,而是整個中國科技生态。"
需要注意的是,Plan B 并非僅有一個。
早在 2008 年前後,中國誕生了第一批自研手機 OS,由于種種緣由铩羽而歸," 優化安卓 " 成為本土特色,邁入 2023 年之後掀起一股 " 去安卓化 " 的熱潮,小米、榮耀、vivo、OPPO 等不約而同地自立門户。
小米自研了澎湃 OS、榮耀自研了 MagicOS、vivo 自研了藍河 BlueOS、OPPO 自研了潘塔納爾系統,再疊加華為的 HarmonyOS,國產手機的關鍵玩家全部擁有了自研的手機 OS。
自研手機 OS 成為大勢所趨
對此,雷軍表示:" 小米澎湃 OS 是一次全面的底層重構,研發團隊超 5000 人,歷時 7 年打造。從此,更多設備,性能得以徹底解放;智能系統,擁有了統一的 AI 大腦;‘人車家全生态’具備了堅實技術基建。"
一言以蔽之,行業早已未雨綢缪。
三大難題亟待破解
盡管如此,鴻蒙系統的生态建設,還有功課要補。
手機 OS 的商業壁壘是生态,生态是否持續正循環決定着前行路的長短,生态是否豐富決定着天花板的高低。
華為消費者業務 AI 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曾表示:" 作業系統開發出來只是九牛一毛,完成度僅有 1%,剩下 99% 是多少產業夥伴願意采用你的平台。"
道理誰都懂,但做起來就難了。
復盤來看,2019 年任正非曾預測重新建立良好的生态需要兩三年的時間,實際鴻蒙系統耗時四年才有了與安卓分道揚镳的底氣。
由此可見,生态建設難度之大,需要久久為功。
"36 氪品牌 " 報道:" 回顧鴻蒙原生應用的數量增長,從 2024 年 1 月的首批兩百多家應用廠商試水,兩個月後這一數字增長了 20 倍,到 2024 年 3 月達到超過 4000 個;一年後,則悄然翻了 100 倍,達到 2025 年初的 2 萬個。"
上述成績雖然可圈可點,但應用數量依然遠遠不夠。
通俗易懂地説,單單吸引千行百業頭部、頸部的應用是不夠的,還需要海量的腰部、尾部應用參與,如此鴻蒙生态才能走上 " 正反饋 "。
對于此,華為心知肚明。
餘承東在 2025 年新年第一封全員信中表示:" 時代的洪流衝天下,鴻蒙三分天下有其一,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代終端人的責任與使命。2025 年,鴻蒙生态要壓強投入,10 萬個應用是生态成熟的标志,這是未來半年到一年時間的關鍵目标。"
可要調動中小開發者的積極性,并非易事。
首先,面臨成本問題。
鴻蒙應用開發支持 " 一次開發、多端部署 ",可一次投入即可在手機、平板電腦、智能家居等終端展現,但這意味着要在 iOS、安卓之外另起爐灶,成本增加對中小開發者而言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 未來學人 " 報道:" 像微信這樣體量的應用,适配鴻蒙工作量與重新開發相當,需組建與 iOS、安卓同樣規模的開發團隊,至少需增加 30%~50% 的開發人員和資源。"
更為麻煩的是,鴻蒙開發工程師薪酬溢價明顯。
《數字科技領網域 2025 屆應屆畢業生秋招洞察報告》顯示,截至 2024 年 11 月,鴻蒙開發工程師的平均招聘月薪較去年同期增長 11.91%,薪資是其他技術類崗位的 1.22 倍。
換而言之,适配鴻蒙要付出更多的真金白銀。
圖源:拉勾招聘
其次,面臨習慣問題。
雖然鴻蒙成長勁頭十足,鴻蒙生态設備數量已超 10 億台,但整體的市場份額并不算高,而安卓占據開發者心智已多年。
畢竟,适配性和穩定性都需要時間的考驗。
一名市場人士告訴鋅刻度:" 純血鴻蒙上線之初,口碑并不太佳,一些開發者想等系統更為成熟之後再做打算,省去磨合的時間。"
公開資料顯示,2024 年 10 月至 2025 年 3 月,純血鴻蒙收集了 400 多萬條用户反饋,推動系統完成 30 餘次迭代。
如此龐大的用户反饋,側面説明系統打磨成熟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鑑于此部分中小開發者觀望也在情理之中。
再次,面臨脱基問題。
眼下,鴻蒙系統雖然有了枝繁葉茂的趨勢,但純血鴻蒙的應用場景卻受到限制,皆因對于設備的要求較高。
這不利于中小開發者打開局面。
" 機智貓 " 表示:" 跟之前的鴻蒙 4.2、4.3 系統比,純血鴻蒙多了更多的互聯共享的好用功能。比如之前刷屏的隔空取物,需要設備支持鴻蒙 Next 系統才能實現。目前華為手機支持鴻蒙 Next 系統最便宜的機型是 nova12、平板是 MatePad 11.5S 靈動版。"
圖源:機智貓
當然,随着華為全家桶新產品的不斷擴容,純血鴻蒙的基本盤也将随之擴大,這個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以上可見,自研手機 OS 是一個耗時、艱辛的過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物力、人力與财力,難以一蹴而就。
華為 2024 年年報顯示,全年全球銷售收入為 8621 億元,同比增長 22.4%;淨利潤為 626 億元,同比減少 28%;研發費用為 1797 億元,約占全年收入的 20.8%,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 12490 億元," 未來三年,我們要與經濟規律逆周期,加大戰略縱深投入,錯位發展,在根技術上壓強式投入 "。
高投入之下,華為打得起 " 持久戰 "。
那麼,在多股力量推波助瀾之下,未來更多 APP 上架鴻蒙應用商店是大概率事件,純血鴻蒙的生态遲早走向完善,對其不妨多一點耐心與包容心。
畢竟,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