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3小時400元,誰在靠研學團撈金?,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在北京工作多年的悠悠最近發現,自己很難搶到故宮和國博的門票了,而且就連天文館、地質博物館這類此前相對小眾的去處,也需要提前一星期進行預約,名額幾乎秒沒。
直到看直播刷到很多 " 研學團 " 的推廣後,她才明白,這些景點的門票恐怕都被售賣 " 故宮研學團 "" 國博研學團 " 的旅行社買走了,它們在用 " 代訂門票 "" 名師講解 " 的噱頭招生。
面對鋪天蓋地的廣告,家長們開始納悶,原本只是想帶孩子遊覽故宮、參觀名校,為何加上研學,費用就從幾十元的門票變成 399 元?
實際上,研學首次被明确定義是在 2016 年,教育部等 11 部門印發的《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定義,研學旅行是一種 " 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 ",是學校教學計劃中的一項。
因此,嚴格意義上的研學活動是由學校招标,組織年級學生在上課期間出行,并集中進行的實踐活動。但現在很多旅行社推出的研學活動,是在旅遊的基礎上加入研學元素,并不能算是純粹的 " 研學 "。
行業普遍将 2017 年稱為 " 研學元年 ",2017 年 -2019 年,行業處于探索期,不少研學機構在這期間成立,與上下遊的供應商共同合作;而在此後的 3 年裏,行業湧進來一批急需轉型的旅遊及教培行業的從業者,以及想要分蛋糕的各類供應商。
發展僅 6 年的研學行業,從業者多元,但是因缺乏行業規範,在今年極速擴張的需求下,暴露出種種亂象。家長無法分辨什麼是研學團,什麼是旅遊打卡團,一些蹭熱度的 " 偽研學團 " 存在虛假宣傳或安全隐患等問題。未來,行業是往教育事業上走,還是往低價旅遊打卡團方向走,考驗着每一個從業者。
研學團,又火又亂
今年的研學生意有多火?線上線下随處可見研學團的廣告。
做這門生意的主要有兩撥人,專業的研學項目多與學校合作,主要在基(營)地或景區展開研學活動。但今年開始,另一撥原本做親子遊、冬夏令營的從業者,開始在原有項目中加入研學元素,面向市場招收散客,在小紅書、抖音、私網域甚至依靠電話、電梯間等傳統渠道做廣告。
面向市場招生的商家,為了搶人,做出的承諾一個比一個誇張,給出的宣傳一個比一個抓人。例如,在他們宣傳的服務中," 清北校園遊 " 已經屬于标配,今年還流行打卡課本裏的景點,甚至有的機構宣稱能 " 進入中科院參觀 "" 與科學家面對面 ",有的項目宣稱請來了 " 名校教授 " 授課,還有的則用代訂門票等方式吸引家長。
再配合拍攝照片以及頒發研學證書,價格也水漲船高。原本只需買幾十元門票進入的景點和博物館,3 小時 " 研學團 " 的價格區間漲至 400 元上下;原本預約就能免費進入參觀的名校,在 " 名師帶遊 " 的宣傳下也漲至 500 元上下,實際只是進校拍照 1 小時;而多日的跨省市研學項目,基本在 3000 元 -8000 元不等。
能賣出高價,一部分原因是,研學團的宣傳擊中了家長的部分痛點:暑假沒人帶孩子,孩子玩的同時也想學東西、認識新朋友,以及家長 " 望子成龍 " 的期盼。
商家的話術也制造着焦慮,"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成長的天花板 "" 全國有多少孩子能有這樣的機會 "" 如果帶娃這麼折磨,不如把娃交給我 "" 想參加就快拍,名額不多還剩 1 位 " 等。
一位研學從業者告訴「定焦」,研學行業的火爆程度和增長速度出乎意料。從今年五一開始,自己的團隊就已經非常忙碌,同行的生意也很火爆,導致酒店、訂餐、訂車等服務都差點出現訂不上的情況," 要不是我們做了那麼多年,手裏有些資源,就搶不過了。"
但紛亂的廣告、不同的價格檔位,難倒了家長。一位家長告訴「定焦」,自己挑花了眼,最後選擇 " 從眾 ",看哪個報的人多、哪個廣告做的好,就報什麼。
只認廣告的家長,很容易花錢 " 踩坑 ",原因是有的商家提供的實際服務與廣告宣傳不符。
多位家長反映,一些機構收的是高端研學的錢,提供的卻是軍訓水平的食宿條件。" 住在北京機場附近,房間還不隔音,因為離市區遠,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時間花在路上,到了景點幾乎變成了自由活動 ",上述家長稱。
還有家長到了活動當天,才被通知答應代搶的門票沒有搶到,代訂的車沒訂上;号稱是某名牌大學的老師,卻對博物館的文物一知半解;宣傳時説進清北聽講座,實際只是進入北大拍照,全程不到一小時,清華則根本沒進去。
一些自行帶孩子出遊的家長,也因為路遇大聲喧譁、擾亂秩序的研學團,影響了自己和孩子的體驗,而在社交平台吐槽,建議家長 " 避雷 "。
研學團的 " 亂 ",也讓名校和博物館不堪其擾。北大和清華近期都公開發文表示,校園參觀不收取任何費用,提醒遊客拒絕以任何名義提供參觀服務的有償預約行為。國家博物館也發布通知,自 7 月 16 日起,未經許可,任何部門或個人不得在館内開展講解活動。更早之前,河南、遼寧、廣東等多個省級博物館也發布了類似管理條例。
誰在瓜分研學生意?
火爆而混亂的研學團,暴露出這門生意的短板,背後的原因是研學機構的魚龍混雜,大量不成熟的機構無法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從去年年底開始,過去受疫情影響的研學行業逐漸復蘇,并吸引了大量機構進入,但從專業程度、服務質量、有無資質等維度來考量,從業企業的水平參差不齊。
目前市面上研學團的從業主體十分多元,有專門的研學企業、親子遊 / 夏令營機構、素質教育培訓機構、營地基地企業等,還有教培、旅行等轉型玩家,以及想 " 跟風創業 " 的小白。
今年以來,行業玩家的整體數量進一步增加。企查查數據顯示,2023 年前 5 個月,我國新增研學旅行相關企業 322 家,同比增加近 80%。
有不少跨界玩家來自互聯網教育行業,其中不乏一些已有遊學和冬夏令營項目的教培巨頭,如新東方、學而思和網易有道等。而在 2021 年 " 雙減 " 政策出台後,更多的中小教育機構也增加了研學業務。
疫情期間,處境艱難的旅遊人是另一路轉型大軍。" 研學某種程度上算是旅遊行業中的一個分支,過去,旅遊市場火熱的時候,因為做旅遊跑量,流水更高、成本更低,研學不受關注。疫情之後,有團隊地接能力(包含食宿和交通)的旅行社和有專業知識的導遊,開始盯上研學業務。" 重慶探程教育合夥人鮮于文奇稱。
由于當前研學的界定模糊、行業标準不健全,導致入行門檻比較低,還有很多行外人想加入這個行業。鮮于文奇稱,去年 11 月前後,不少人在他的社交平台留言咨詢 " 研學能不能做 ",但整體是觀望狀态,到今年年初,咨詢方向已經變為 " 研學怎麼做 "。
研學生意之所以引來如此多的從業者,是因為真正的研學項目通常會涉及產業鏈上下遊,一家公司很難從頭到尾履行所有服務。
舉個例子,一個學校如果想在學期内組織一場研學活動,需要先讓幾家具有專業資質的研學機構或研學基地進行競标,給出研學路線、方案、價格等;再由得標的研學機構履行地接服務和教學項目,或将這兩類服務外包給旅行社和教育機構。
而到了寒暑假,學生不在校内,家長們往往會在旅遊途中購買單個景點的研學產品,這些產品由零散的景點旅行團或導遊個人提供服務,從業者水平更加參差不齊。
" 研學旅行產品橫跨教育和旅遊兩個行業,不同機構的跨省合作是必要的,并且是未來趨勢。但層層外包容易帶來權責不清,加上目前市場缺乏統一的評判标準,加劇了行業的混亂程度,可以説,質量如何全靠從業者自覺。" 浸思研學創始人高遠稱。
多位家長和從業者都提到,對于現在學業壓力大、户外活動少的學生們來説,"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 " 是研學的基本價值,也值得為此付費。但市面上,的确存在一些機構利用家長 " 愛子心切 "、" 望子成龍 " 等心理虛假或誇大宣傳,同時因為服務能力跟不上,造成價高質低、不履行承諾等亂象。
這種追求銷量不顧質量的做法,導致不少家長和學生 " 敗興而歸 ",認為 " 不值票價 ",最後成了一錘子買賣,還影響了研學行業的口碑。
研學團,賺不了快錢
這門看似低門檻的生意,吸引了不少想賺快錢的人,但在專業研學機構從業者的眼中,研學的錢,沒那麼好賺。
一位從業者告訴「定焦」,一些想賺快錢的從業者對這行缺乏敬畏之心,有的沒有按照教育的思維做,也沒有按照旅遊的思維去做,而是進行資源撮合——通過分傭的方式将不合格的機構推薦給學校,或給家長售賣 " 偽研學課程 "。
這些行為帶來的後果是,家長和學校花了錢卻沒有得到應有的教育效果,對研學留下不好的印象,行業陷入惡性循環,他們的生意也做不長久。
而那些真正的研學服務商,面臨的難度同樣不小。
《中國研學旅行發展報告 2021》曾将行業痛點總結為課程化、經費、人才和安全。反過來説,要想做好這門生意,要有精心打磨的課程、并持續投入,每個團還要配備合适的師生配比以及專業的救援帶隊人員。
這四大行業痛點都和人有關,也説明研學是一個嚴重依賴人的行業。如果要做出品質和口碑,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和心力。
相比旅遊,研學的利潤并不高,同樣的線路,旅遊的錢更好賺,因為研學的核心是 " 課 " 不是 " 遊 ",成本更高。高遠算了一筆賬,首先需要篩選路線和主題,然後由老師們踩點,并出教案,再讨論設計互動方式和呈現方式,三年級以下的小朋友的資料需要另外标注拼音,整套流程要花 2-3 周時間,正式招生之前還要花 1 周時間打磨課程。
這種帶有教育屬性的服務,對從業人員的要求很高。" 户外研學需要老師對周邊事物有非常強的把控力以及空間的串聯性。衡量老師教學質量有一個非常簡單的标準,就是觀察孩子的集散程度,如果一場研學下來孩子都分散了,這個老師肯定不合格。" 高遠稱,但能達到要求的老師很少,來面試的老師中,10 個中只能留下 1 個。
研學行業雖然是強需求行業,卻沒有頭部品牌,除了高企的人力成本外,還有一個難點是行業極度分散且資源難以打通,即使是手握生源的龍頭教培企業進場,也無法給行業現狀帶來颠覆性的改變。
新東方、學而思和網易有道等大公司進場後,能讓行業快速起量、教育市場,讓更多家長接觸研學概念。但大公司也不一定能完全适應研學生意,高遠稱,老師層面,教培機構的老師一般都是在室内上課,但并不一定适應户外研學的上課方式;資源層面,連鎖教培機構也很難将全國各地的資源打通,難以形成規模化優勢。
鮮于文奇也提到,不同地區對研學的政策不一,課程產品也需要重新根據當地景點和資源進行重新研發,難以在全國快速鋪開。
課程難復制、師資難招募、資源難打通,研學行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不過,研學行業的從業者們都比較樂觀。他們認為,今年暑假的 " 研學熱 " 會持續到下半年的秋季研學,前提是," 行業不要出大的安全事故 "。
随着國家密集的研學、科普利好政策出爐,加上一批更規範化的、更專業的、更重視教育板塊的企業進場,研學團越來越 " 卷 " 了。一些企業開始主動卷課程質量和特色資源,比如與當地文旅局和景區合作開發項目;另外,學校和家長對研學的要求變高,也反向督促研學機構優化產品。
在某種程度上,這種 " 卷 ",是行業進化的表現。" 經過這幾年的發展,產業鏈上下遊正在朝着更專業的方向發展,二三線城市的研學發展也在向資源集中的一線城市靠攏 ",鮮于文奇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