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華熙生物VS愛美客:醫美龍頭,煎熬2024,歡迎閲讀。
本文系基于公開資料撰寫,僅作為信息交流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8 月底,愛美客和華熙生物相繼發布财報,兩家醫美龍頭股的财報驗證了那句——真正困住你的,可能正是你念念不忘的遠方:
2B 起家苦求轉型的華熙生物,被 2C 的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所累;獨占頸部除皺(嗨體)細分市場的愛美客,被經濟周期和競品上市所累。
公告發布日次日,兩家龍頭醫美公司就分别迎來 12.31% 和 7.17% 股價跌幅調整,很顯然,市場對二者表現各有各的不滿。
某種程度上講,華熙生物和愛美客因不同的業務側重和資源傾斜,幾乎可以代表醫美行業的大部分公司,如今兩家龍頭企業雙雙陷入窘境,背後是愈演愈烈的價格戰、產品矩陣攻防戰等行業生态。
華熙生物:強于 2B,弱于 2C
華熙生物營收、利潤雙降:2024 年 H1,華熙生物營業收入錄得 28.11 億元,同比下降 8.61%;同期歸母淨利潤為 3.41 億元,同比下降 19.51%。
重要的是,作為華熙生物 2B 轉向 2 戰略的核心——功能性護膚品業務,在上半年實現收入 13.81 億元,同比下降 29.71%,近半權重(49.29%)拉平了公司整體的增長。
①原料業務 ( 占營收的 22.47%)
無論是技術路徑的領先迭代,還是技術落地產業帶來的規模效應,華熙生物在透明質酸原料及其背後的合成生物平台,具有不可比拟的優勢,在一定的時間視窗下,華熙生物的原料出口邏輯幾乎是對海外友商的降維打擊。
2024 年 H1 原料業務收入錄得 6.30 億元,同比增長 11.02%。其中,美洲地區銷售收入高速增長帶動下,出口原料銷售收入 3.28 億元,同比增長 19.30%,對業務板塊起到了拉動效應。
②醫療終端(占營收的 26.51%)
看似 2C 實則 2B,醫美行業一貫信息傳遞由 B 段向 C 段傳導,尤其是市場擴張期消費者從醫美機構銷售處獲得醫美項目的建議。
因此傳統醫美上遊廠商的銷售精力通常還是放在機構端,以及對醫生進行學術推廣和培訓,愛美客早期市場開拓就是延續這一思路進行醫療機構的鋪設。
同一邏輯,華熙生物在 2024 年 H1 也在致力于更大範圍的覆蓋醫美機構,據财報信息,上半年華熙生物醫美機構覆蓋率同比增長 50%,對應的是最大收入項皮膚類醫療產品實現 5.55 億元收入,同比增長 70.14%,醫療終端業務收入進一步錄得 7.43 億元,同比增長 51.92%。
受制于過去 2B 端的原料業務價格承壓,華熙看似對 2C 業務有着深深的向往,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資源都在似有似無地往功能性護膚品和功能性食品的 2C 業務上靠。然而,2B 和 2C 業務的增長邏輯有着極大的撕裂性:
一方面華熙歷來心智以透明質酸原料見長,華熙生物旗下的功能性護膚品牌潤百顏、誇迪、肌活和米蓓爾,過去在營銷端并未有突出的記憶點,改變 C 端用户認為其僅有透明質酸式的基礎保濕功效的認知。
另一方面,作為深度原料的溢出業務,以可食用玻尿酸為觸點,對标發達國家保健食品的市場空間,華熙推出功能性食品。
然而,在經濟調整期教育市場并不容易,2021 年推出首款玻尿酸飲用水至今,華熙生物都沒能走出 " 消費者教育初期階段 "。
③功能性護膚品(占營收的 49.29%):2024 年 H1 功能性護膚品業務收入錄得 13.81 億元,同比下降 29.74%;
④功能性食品業務(占營收的 1.75%):2024 年 H1 功能性食品收入錄得 2922 萬元,同比下降 11.23%。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的華熙生物并不太平,除了市場端上半年鬧的沸沸揚揚的某離職員工事件外,還離職了一位副總經理和兩位核心技術人員,這不得不引發投資者擔憂。
愛美客:達摩克利斯之劍終于落下
愛美客營收、利潤增速收窄:2024 年 H1,愛美客營業收入錄得 16.57 億元,同比增長 13.53%;同期歸母淨利潤為 11.21 億元,同比增長 16.35%。
進一步拆分來看,2024 年第二季度愛美營收和歸母淨利增速分别為 2.35% 和 8.03%,打破過去高增長的走勢,低于市場預期。
我們曾在文章《》中重點讨論過,愛美客的核心優勢有二:一是在頸部除皺細分市場(嗨體)的獨占和先發優勢,二是早期對非公立機構的全面綁定,實現某種意義上的共赢。
以上邏輯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這一點在财報釋出後更為顯著:
首先,經濟周期調整下,非手術類醫美項目屬于改善型服務,消費者對其預算本身就有彈性,而放到市場端的嗨體價格大約到 400-500 元 /1.5ml(據新氧),每次使用大約 5ml 的均值來算,一次需要花費大概 1300-1700 元,很難釋放口紅效應;
①溶液類(嗨體為主)注射產品(占營收比 58.92%)
即便獨占市場,愛美客溶液類注射產品也不得不向周期低頭,2021-2023 年,此業務的單支售價從 384.11 元降低到 374.44 元,再到 352.02 元。2024 年 H1,或許是以價換量的邊際效應遞減,業務收入錄得 9.76 億元,同比增長 11.65%,與上市以來 55.2% 的復合增速形成巨大落差。
重要的是,今年 7 月,華熙生物适用于頸部除皺的產品獲批,直指嗨體腹地,對愛美客的估值邏輯造成巨大的颠覆。
因為醫美是典型的產品驅動型,首款新品上市意味着發掘巨大的消費潛力(溢價空間 + 復購次數),而後續產品上市,對先發者造成的衝擊也是疊加式演進的。
其次,醫美競争下半場,愛美客很難再現上市當初的風采。
一方面,其後續上市的產品都再難現嗨體的盛況,已經上市的再生材料(濡白天使),緊随其後的與華東醫藥的 Lanluma ® 等競品上市,重組膠原中沉入細分領網域的巨子生物和錦波生物;而即将上市的肉毒毒素和司美格魯肽,更是前有四環醫藥、蘭州生物、華東醫藥等提前布局。
另一方面,當消費者教育進入下半場,消費者傾向于從網絡了解不同醫美競品產品之間的差别,自主進行選擇,因此機構端或醫師占據消費者決策的權重是遞減的。
②凝膠類注射類產品(占營收比 39.17%):2024 年 H1 收入錄得 6.49 億元,同比增長 14.57%,終結了上市以來 109.84% 的高增長趨勢。
被認定為 " 醫美茅 ",愛美客作為 A 股化美容護理板塊中市值最高的投資标的,市場對其估值中本就藴含對業績高增長的預期,如今 2024 年 H1 财報的釋出,幾乎等于給投資者澆了盆冷水,如此也難怪後者用腳投票了。
謹慎擴張,煎熬 2024
無論是愛美客的嗨體降價,還是華熙生物的護膚業務受阻,都折射出内部競争激烈、拓展外延業務受阻的行業現狀。
目前來看,兩家巨頭給出的參考答案是謹慎擴張,具體解法有二:
其一在控費。兩家企業在營銷活動上顯得尤為低調,投入方面也更加謹慎,今年上半年,愛美客和華熙生物不約而同的選擇了控制營銷費用。
其二在外延性擴充。
愛美客的外延在于擴充產品種類,截至 2024 年 H1,愛美客儲備了多項在研管線,包括體重管理產品、A 型肉毒毒素產品、面部埋線產品、注射填充類產品、以及布局射頻儀器等等;
華熙生物的外延在于出海(擴產能),其透明質酸,以及合成生物平台衍生的依克多因、麥角硫因等生物活性物銷往海外,業務範圍的物理性擴充拉回其他業務的部分頹勢。
品類擴充和擴產能是醫美企業業績保持長期增長的重要法則,可以參考的先例是韓國醫美企業 Medytox。
上圖截取的是 2009 年 -2019 年 Medytox 股價走勢,背景是韓國醫美市場在 2010 年前後進入激烈競争,期間 Medytox 股價幾經震蕩,其市值提振幾乎都是遵循着出新品、擴產能為主要節奏,這或許可以給中國醫美企業以啓示與慰藉。
轉載開白 | 商務合作 | 内容交流
添加微信請備注姓名公司與來意
【產業地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成分天梯】
【大牌去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