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瑞士卷裏沒瑞士,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一食談,作者:萌鹿,頭圖來自:AI 生成
文章摘要
瑞士卷、左宗棠雞等美食名字與來源不符。
• 瑞士卷并非來自瑞士,而是英國面包師的巧思。
• 左宗棠雞在美國流行,但在中國難尋。
• 揚州炒飯因中外交流而廣為人知。
甜品界網紅多,過氣快,唯有瑞士卷是 " 常青藤 ",早在 1994 年,一篇名為《國貨洋貨論短長 面包櫃上誰透香》的文章中,它就和比薩餅等一起,出現在了副食店的櫃台中。
這兩年,它的人氣更是不容小觑,随便走進一家烘焙店或是超市,都能看見它的身影。以盒馬、山姆為例,瑞士卷都是明星產品,好玩的是,昨天去盒馬買菜時,瑞士卷已經占據 C 位,櫃台更是豎起海報——
一盒 8 個,
想怎麼分就怎麼分。
搶着吃的瑞士卷啥滋味?有個評價很妙," 仿佛輕飄飄的雲朵般融化在口中 "。
雖然原材料只是簡單的雞蛋、糖、面粉,但得益于打發、烘烤的講究,比如烘烤時間較短,温度較低,面團快速膨脹,形成微小氣孔,吃起來輕盈蓬松,宛如浮雲。
但瑞士卷能如此風行,離不開它的 " 内卷 "。
傳統的瑞士卷,内餡不過奶油、果醬,如今的瑞士卷,内餡五花八門,生巧、抹茶、咖啡、玫瑰、芒果 …… 萬物皆可卷,這多虧了海綿蛋糕的百搭 CP 體質,也滿足了喜新厭舊的年輕人,瑞士卷一路殺成 " 卷王 ", 甚至出現了不少瑞士卷專門店。
上海有家 R 品牌,号稱 " 瑞士卷中的勞斯萊斯 ",朋友有次出差,光排隊就花了一個多小時,好不容易排到了,想要的口味還沒了," 找黃牛,跑腿費居然要 100!"
有趣的是,相比現在的門可羅雀,排隊似乎有炒作之嫌,而退回瑞士卷本身,它可能也有貓膩,比如它的名字,瑞士卷真的來自瑞士嗎?
它最早的文字記錄,出現在 1865 年,英國《伯明翰日報》的一則廣告中,提到一位面包師會做瑞士卷,而在 1872 年,英國一本旅遊書籍中,記載了它的來歷——
一位面包師突發奇想,把果醬抹在海綿蛋糕上,改變形狀,做出了與過去海綿蛋糕大相徑庭的蛋糕卷,怎樣才能大賣?這位營銷奇才想了個法子,安了個瑞士洋名,反正無人查證也塌不了房,果然橫空出世的 swiss roll cake,一炮而紅。
營銷中,取洋名一直很流行,比如新奧爾良雞翅,易建聯還專門發博吐槽過:經親身證實,原來新奧爾良裏特產海鮮,但沒有烤雞翅!很失望!
這讓中國人震驚不説,外國人也很驚訝,為什麼新奧爾良烤翅,只有中國才有?
這還得從肯德基 1987 年進入國門説起,因為太受歡迎,1996 年門店已突破 100 家,南昌因為開得晚,群眾呼聲高,2000 年,它在南昌百貨大樓開第一家餐廳時,slogan 是——
對不起,我們來晚了。
相比它的火爆,以炸雞為代表的肯德基也備陷争議,反復油炸等被認為垃圾食品,如何破局?炸雞變烤雞,中國限定版新奧爾良雞翅應運而生。
緣何叫新奧爾良?當地有種卡真料理,洋葱、羅勒、歐芹、月桂、辣椒等二十餘種香料組成的香濃風味,據説新奧爾良烤翅和它神似,而低温慢烤,似乎也是當地烤雞的方式,但究竟二者是否有聯系,一直未有定論。
但愛取洋名,确實是商家愛用的花招。一旦中國變成外國,中國的月亮也更圓。
記得早年去日本,有次看花火大會,小攤上吃到一種很好吃的炸雞,相比肯德基、麥當勞,這個炸雞香酥不説,還很鮮嫩,一咬全是汁水,忍不住問老板叫什麼,他説了幾遍,才勉強用拼音記住了,"kala a ge。"
後來去居酒屋,問老板有沒有 "kala a ge"?果然有,老板熱情,吧台走出來,一把拿起菜單,指着【唐揚げ】説,就是它!笑嘻嘻補了一句,這是你們中國的炸雞哦!
我都懵了,我們中國還有這種炸雞?
後來才知道,它翻譯過來,叫唐揚炸雞。在日本,以唐命名的食物,往往來自中國,比如唐辛子就是辣椒,唐揚炸雞的來源,有幾種説法:
一説是來自中國的 " 普茶料理 ",江户時期傳入,做的炸豆腐,而非炸雞;一説是奈良時代,派往中國的唐朝使者,帶回了 " 面粉油炸 " 的烹饪方法,并命名為【揚げ】;還有一些别的説法,但無定論。
好玩的是,雖然 " 唐 " 存疑慮,但只要遇上日本人,都堅信這是中國的炸雞喲!就像 " 左宗棠雞 ",美國友人來中國,簡直無法相信,你們沒有左宗棠雞!左宗棠雞可是 " 最受美國人喜愛的中國菜 " 之首,連《生活大爆炸》謝耳朵都要點!我説左宗棠又不是蘇東坡,蘇東坡還可能做東坡肉,左宗棠六十多歲還在打仗,大概是沒有可能做菜的!
左宗棠雞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我國台灣。在一次飯局中,掌勺大廚為彭長貴,他興致勃勃做了道雞,被大加贊賞,對方問什麼名字,他是湘菜大廚曹荩臣的弟子,靈機一動,就説左宗棠雞。等到他去美國開餐廳時,這道菜基辛格每次都點,從而走紅。
據説美國幾萬家中餐館,都少不了這道左宗棠雞,而中國的餐館,卻幾乎見不到。同樣好玩的,還有揚州炒飯,它的熱度不比左宗棠雞低,就連特朗普招待金正恩,工作午餐就有它。
傳聞它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與随從走散,一位老農給他吃的雞蛋炒飯,從而名滿天下,這當然只是傳説。比較實在的,則是 19 世紀中國人口大量外流,去美國、下南洋,一些融合菜肴就此而生,其中就有揚州炒飯。
和左宗棠雞不同的是,揚州炒飯屬于境外揚名,再回歸中國,這數十年,在揚州發揚光大,也在各地處處生花。不説可能我們都想不到,這道美食竟然還是舶來品呢。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一食談,作者:萌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