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一粒片仔癀760元 藥品應該讓老百姓吃得起,歡迎閲讀。
每經評論員 趙李南
5 月 5 日晚,片仔癀(SH600436,股價 273.81 元,市值 1652 億元)發布公告稱,鑑于片仔癀產品主要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漲等原因,決定自公告之日起,公司主導產品片仔癀錠劑國内市場零售價格從 590 元 / 粒上調到 760 元 / 粒,供應價格相應上調約 170 元 / 粒;海外市場供應價格相應上調約 35 美元 / 粒。
筆者認為,片仔癀所説的因 " 主要原料及人工成本上漲 " 進而漲價,這個邏輯難以站得住腳。2022 年,片仔癀肝病用藥毛利率達 80.9%,片仔癀系列產品的銷售淨利潤率達 64.4%。
據筆者統計,2020 年至 2022 年,剔除金融行業後,A 股平均銷售淨利潤率分别為 5.36%、5.55% 和 5.15%。同期,中信一級行業當中包括的 481 家(擁有近五年連續财務數據的)A 股醫藥類上市公司的平均銷售淨利潤率分别為 7.26%、9.78% 和 8.47%。而在這 481 家公司中,銷售淨利潤率超過 60% 的僅有 3 家。
顯然,片仔癀系列產品的銷售淨利潤率達到 64% 是一個相當高的數值。
若是普通商品,企業完全自主決定產品價格無可厚非。然而,片仔癀是特殊商品,片仔癀的批準文号是 " 國藥準字 Z35020243",是藥品,而藥品是用來治病的。筆者曾經采訪過三明醫改操盤手詹積富。采訪過程中,詹積富的靈魂一問,令筆者至今難忘:" 是不是這個人沒有錢,他就不要看病?是不是這個人因為有錢了,他才要看病?"
筆者認為,藥品應該做到讓老百姓吃得起,同時藥品的價格也需要由政府進行監管。這主要有如下幾方面原因:第一,藥品不具備信息對稱性,不滿足市場經濟的基本假設前提;第二,藥品消費者難以自由選擇,不滿足市場經濟的競争假設前提;第三,讓老百姓吃得起藥,是近年來醫療行業的主要政策着力點,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工作之一。
首先,市場經濟的假設前提之一就是信息要充分對稱,在現實中也即買方對產品的性價比完全了解。然而,這點在醫藥領網域是幾乎做不到的。患者自己搞不清楚治療 " 不可切除原發性肝癌 " 是片仔癀具備性價比,還是安替可膠囊具備性價比,抑或是信迪利單抗注射液具備性價比。這些藥品的名字,患者可能聽都沒聽過,更何況了解其原理、效果并準确評估其價格。
其次,市場經濟的假設前提之二就是要充分競争,在現實當中即賣方不存在壟斷,買方具備多項選擇權。顯然,藥品仍然不具備充分競争的特點,患者在用藥上幾乎無法擁有自主選擇權。患者不具備專業領網域的知識,真正具有選擇權的是醫生。而在醫改前,由于醫生的決定權,導致了醫藥代表與醫生之間產生了灰色產業鏈,這條灰色產業鏈也正是由政府主導的集采介入後才得以有效治理。
最後,集采帶來的藥品價格下降有目共睹。據片仔癀在年報中轉引國家醫療保障局的信息,自 2018 年以來,國家組織集采 7 批,294 種藥品平均降價超 50%,疊加地方聯盟集采,累計降低藥耗費用超 4000 億元。顯然,藥品價格回歸理性是監管的重要方向,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工作之一。
醫者仁心,就像那副流傳廣泛的對聯—— " 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惜架上藥生塵 "。筆者呼籲,藥企在制定價格時也要将患者的支付能力納入考慮範疇,讓老百姓吃得起。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