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教育經驗:夏驚鳴:破解管理過度化的三大方法,歡迎閲讀。
以下文章來源于華夏基石管理評論 ,作者夏驚鳴
作者 | 夏驚鳴 華夏基石集團副總裁、首席專家
來源 | 華夏基石管理評論(guanlizhisheng2015),管理智慧
咨詢合作 | 13699120588
注: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
管理體系是在解決自己實際的管理問題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而不應是一個完美體系的嫁接,一下子披在企業的身上,然後企業就先進了。
在一個過分強調管理、強調制度、強調流程的企業,我們往往會發現大夥兒整天忙碌着填表,開會,檢查,開罰單,卻很少有人關心經營面臨什麼問題,這時企業的員工是一群聽話、壓抑、謹小慎微的小綿羊,很難找到幾只激發大家的能動性,團結起來去争奪市場的狼。
問題的產生,往往是在最上層的理念。在我的咨詢實踐中,我經常碰到一些成長中的中小企業提出需求——我需要一套先進的管理理念和管理體系,然後我的企業就在高起點,高水平了。
其實,管理體系是在解決自己實際的管理問題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而不應是一個完美體系的嫁接,一下子披在企業的身上,然後企業就先進了。
外部管理咨詢機構有價值,最重要的是要激發自己的管理團隊不斷自己解決問題,然後在解決問題的前進中,形成了自己的管理體系,這樣不會產生排異現象,同時保證企業真正的成長。
為什麼很多企業沒有認識到,還經常發生 " 管理過度 " 的情況呢?
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管理太發達,太多企業領導人聽到企業發展靠管理,百年企業靠制度等管理概念和模型,舍本求末,以為有了這些制度,企業自然就會更好,卻忘記創業初期的常識性真理——企業要賺錢,要激發員工去賺錢,要能長久的激發員工去賺錢。本文是夏驚鳴老師管理體系的三個方法,分享如下:
管理體系在推動經營的過程中逐步建設起來
企業很小的時候,根本不需要什麼管理。
企業大一點,部門多了,人也復雜了,共同争奪市場的場面逐漸衰退,各部門不知不覺地成了一個一個的孤島,都認為自己的工作重要,都認為協同出現了問題是别的部門不配合。但市場不管是誰的問題,這個時候需要基于當時的問題,基于争奪市場,對職責、流程不斷的優化。
企業再大一點,企業招聘的人越來越多,但内部慢慢出現了很多人在抱怨,都自認為自己被不公平對待,并訴説做多做少一樣,能力好能力差一個樣,但企業又沒有依據判斷,誰貢獻的大,誰貢獻的少。
這個時候企業要建立起 " 格子 " 和 " 标準 ",即建立企業的 " 價值秩序 " ——組織、薪酬、評價體系。不同的層級,不同的崗位、不同的任職能力處在不同的格子上。然後通過評價體系,讓大家可以在這個格子上上下移動,實現動态調整,形成競争機制。
企業再發展會面臨許多發展機會,發展很快,同時需要大量不同產業、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人員,人員的湧進,進一步衝擊原有脆弱的管理體系,内部出現了混亂,然後企業加強管理,制定制度,但更加混亂,内部思想林立,認為這樣做是錯,那樣做是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甚至高層也有不同的看法,表面上團結無比,但是背後各有各的説詞,各行其是。
這個時候需要重構價值秩序——組織、薪酬、評價;需要進行文化建設,形成共同綱領,讓企業的管理團隊在企業發展、組織建設、價值創造與價值分配、管理者責任與行為等方面的原則達成共識,為今後的管理再建設減少障礙;需要集中進行人才計劃和梯隊培育計劃。
相關鏈接:
等級—評價—競争(分配)
1. 等級
等級是價值分配機制的價值區分。它包括職位等級、薪酬等級、人才梯隊。為什麼要有等級體系呢?因為我們首先需要有一個區分不同價值高度的 " 梯子 ",不然,我們就不能區分不同的價值,就無法激發動力。
因此,等級體系是價值分配的基礎。其中,梯隊尤其重要,我曾總結,沒有梯隊,企業的管理機制就會失靈。因為如果沒有梯隊,假如你覺得一個人不行,很可能你也沒有辦法去處理,因為可能沒有人能夠做得比他更好,企業首先要活下去,首先要做業務,所以只有妥協,一方面心懷不滿,另一方面,又可能無奈縱容,久而久之,組織還會形成博弈的氛圍。這就是講,沒有梯隊,你的考核機制、用人機制就會失靈了。
當然,我們培育梯隊,不是為了換人,而是為了組織可以持續奮鬥。對于梯隊建設,很多企業存在不少誤區。比如認為多設定一些副職或者助理崗位,就形成了人才梯隊,就有了備份力量;在比如設定很多級别,認為這樣就形成了職業通道。其實,梯隊建設的關鍵不在于此,而是另外兩個要素:
(1)增長。梯隊是在增長的過程中形成的,增長帶動梯隊培養;
(2)評價。梯隊的關鍵在于評價,而不在于有多少等級。績效優秀的及時承認,及時激勵,優先給予機會,績效差勁的,及時處理,這自然就是梯隊了。極端地説,一個企業哪怕只有兩個等級,也可以形成上升通道,只要是 " 能者上、庸者下 ",并不絕對需要有很多的級别來體現差别。
很多企業的員工沒有激情,感覺沒有前途,我們通常認為是因為缺乏職業發展通路,但更多的一個是企業的增長問題,員工看不清企業的前途;另一個也不是企業沒有上升的等級通道,而是沒有形成明确的優者上,庸者下的機制,讓員工感覺,即使做得好,也可能沒有前途,有通道但不通,評價、區分了,就形成了梯隊!
2. 評價
有了不同價值等級的梯子和人才,如何區分呢?靠評價。但評價是個世界級的難題,我們在做評價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兩個現象:
(1)員工評價結果很卓越,都是 90 多分,但是企業業績沒怎麼進步,或者講很多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于——企業評價的不是企業所需要的。要做到評價的想要的,核心是要做目标管理,企業的經理人從上至下,要進行目标分解。企業要什麼,要成功的話,有哪些關鍵領網域,這些關鍵的領網域現實存在什麼問題,那麼應該做什麼,要做到什麼程度,那麼,考核什麼,标準是什麼。
評價不是坐在辦公室裏設計指标,關鍵是經理人員們好好讨論企業目标實現的路徑是什麼?這些路徑中,現實是什麼?存在哪些問題和差距,應該做什麼。因此,我們經常看到我們做的很專業,看起來似乎都是正确的,但是,就是沒有實現公司目标和解決問題,就在于,我們的管理做的很 " 專業 ",制度、流程、表格都沒有問題,但是表格的内容卻是不需要的,就比如我們管理制度、流程專業的像高速公路,但我們上面跑的是馬拉車。
評價之所以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我認為真正的原因是需要所有的直線經理去做目标管理,要切切實實地去做目标管理,這才是評價的難點所在。這一點沒有做好,必然出現考核的不是所需要的。
大家想想,做目标管理不是在讨論公司目标實現的路徑和方法嗎?做目标管理不是在進行在責任、任務的分配嗎?做目标管理不是在溝通、協調嗎?做目标管理不是在督導、指導和培養人嗎?做目标管理不是在激發士氣嗎?
(2)如何衡量貢獻
我們經常聽到有的企業員工抱怨 " 做多錯多 ",有的人抱怨,評價不公平。那麼,績效評價如何衡量貢獻呢?
首先要确立一個觀念,我們不要追求評價的數量精确,而要追求評價的導向明确。
其次,衡量貢獻的關鍵在于 " 改進 ",只有改進才是真正的貢獻,只有衡量改進,我們才能知道,評價分數高,是在推動進步!
最後,改進的關鍵在于 " 對标 "。比如,你比過去進步,你比競争對手的進步。假設,我們的企業要做成行業内的中國第一,那麼就要對标行業裏的中國第一,那麼,我們的考核目标怎麼定?那一定是要超越對表競争對手,考核目标實現了,就是天下第一了,所以,天下第一,從這個角度講,也是考核出來的。
3. 競争
競争通俗地説,就是優者上,庸者下。很多企業往往害怕衝突,執行不堅決,或流于形式,這個環節不執行,等級、評價都變成假的了,所以,一定要敢于落實 " 優者上,庸者下 " 的策略。
對于這個環節,很多企業害怕衝突,期望一個管理技術或管理系統來解決,這個不可能,必須要有魄力來執行,只有靠人 " 認真 "、" 堅持 " 才能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所謂的管理技術。企業真正的核心能力是什麼?就是 " 認真、堅持、必達目标 "。為什麼説這三個詞是核心能力,是因為絕大多數企業都做不到。想想當年華為有什麼?要技術沒技術,要資本沒資本,就靠這三個詞。
管理建設依附于管理體系
企業的管理建設,實質是要建管理體系建設出來,制度自然就依附在管理體系上。因為只有建立在以實現戰略為目标的管理體系,我們設計的制度才有方向,不然有可能變成為了制度而制度,制度很美,但是經營的活力和員工的活力低迷,一個壓抑經營者和員工活力和創造力的組織,是很難培養出卓越的領軍人物的。
管理體系是什麼呢?首先企業的戰略是對整個組織所有經營管理活動的牽引:企業要做到什麼程度,企業的業務定位、企業如何達成戰略目标的路徑、企業應該構建壁壘的關鍵領網域和任務,企業要形成什麼樣的能力。這決定我們每各業務單元和部門的工作目标、重點和任務,從而具體化為各單元、各部門的目标、計劃和預算,這是規劃和計劃層面。規劃和計劃确定之後,關鍵在于需要人去行動,這就是幹部員工梯隊。
如何管理行動?行動的效果又如何?這就要業績管理體系。
如何保證有足夠的人力資源、各部門員工各司其職又整體協同,各級員工有足夠的動力去實踐戰略呢?這就是組織與人力機制。
在實踐公司戰略的過程中,如何保證各級員工行進在公司期望的軌道上呢?這就是管控機制。
如何保障各級員工統一于争奪市場,高效、有序的運轉呢?這就是運營體系。
在實踐戰略的過程中,我們期望員工堅持什麼樣的信念、立場和原則呢?這就是公司的文化綱領。
圖 1:圍繞戰略落地的管理體系圖
只有以實踐戰略為目的,構建管理體系,才知道我們這些管理方案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形成相關的制度,才不至于我們的制度是一些完美的布片疊着另一條完美的布片,但就像補丁打補丁一樣,至于能否激發大家去創造價值,實現戰略就不得而知。
按此思路,在一個跳躍式發展的企業如果現在需要進行管理建設,應該怎麼做呢?基于解決企業的現實問題,即基于企業的戰略落地,如果易制度代替管理,問題無法解決,而且企業會陷入活力的困境,就會變成領軍人物的鹽鹼地,不僅僅是培育不出來的問題,而且招募進來後,也很難存活。
管理建設表率勝過一切
管理不僅僅是流程、制度、機制等,更重要的是管理者的領導。企業小的時候,有什麼制度、流程和機制麼?都是企業家的領導——要達到什麼目标,如何達到,如何分配任務,這個過程有什麼問題,與大家一起讨論如何解決,最後做得怎麼樣,如何分配等等。
管理建設能夠做的好,大家願意充滿激情地去幹,是因為企業家的表率作用:他自己充滿激情,把企業當着自己的命,沒日沒夜;他自己非常務實,就在一線,身先士卒;他自己就是精益求精。不斷創新改進;他自己就是追求成功,不達目标誓不罷休;他能夠公正的判斷誰創造了價值,應該如何分配價值……
這説明一個道理——管理建設中的一個重要中的重要因素是領導,而領導重要中的重要就是表率。用一句話,表率勝過一切管理!其實有了這一點,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文化建設、幹部管理等等,一個核心目的就是希望我們的管理者按照期望的去表率行動,那麼,自然就帶動了整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