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醫生罷工兩個月 韓國政府首次讓步,歡迎閲讀。
激烈對峙兩個月後,尹錫悦政府向罷工醫生作出讓步。4 月 19 日,韓國政府宣布調整醫學院擴招計劃,允許醫學院明年自行調整擴招人數,可将原定指标縮減多達一半。而原定擴招計劃推遲至 2026 年實施。然而,醫療界對此反應冷淡,拒不接受,要求政府全面撤回擴招計劃。一方已松動,一方仍緊繃,危機如何收場似乎仍是未知數。
19 日,韓國國務總理韓德洙在記者會上表示,政府接受 6 所國立大學校長提出的建議,允許 32 所獲得擴招名額的醫學院在原定新增名額的 50% 至 100% 範圍内自主調整 2025 學年擴招規模。這意味着 32 所醫學院明年可把政府原定擴招 2000 人最多減半至 1000 人。
韓德洙表示,各大學需要在 4 月底前調整招生計劃,在規定範圍内自行确定擴招名額。與此同時,擴招計劃仍将付諸實施,只是推遲一年而已。
韓德洙要求各醫學院必須在 4 月底前根據擴招 2000 人的标準,制訂并公布 2026 學年的招生計劃。
今年 2 月,韓國政府宣布醫學院擴招計劃,拟從 2025 學年起每年擴招醫學生 2000 人,持續 5 年以上,以便到 2035 年可新增 1 萬名醫生,以彌補因人口老齡化導致的醫生缺口。
計劃一出台便給韓國醫療界投下震撼彈。韓國醫生群情激憤,強烈反對擴招。
醫療界不認同 " 醫生短缺説 ",并認為擴招無法解決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
但韓國輿論指出,醫生反對擴招是因為私營醫療機構占醫療機構總數 95% 以上,擴招意味着更多的競争對手和更少的利潤。
自 2 月 19 日以來,約萬名實習和住院醫生辭職、罷工,大量醫學生罷課,醫學院教授集體請辭,合力抗衡政府的擴招決定。
醫政對峙兩個月來,雙方針鋒相對,互不讓步。尹錫悦政府态度堅決、強硬,一度對離職離崗醫生祭出吊銷執照、追究責任、強制入伍等懲罰措施,并多次強調政府意志不會改變。
外界分析,韓國政府在擴招問題上首度松口,或是迫于執政與現實壓力,希望借此轉圜危機、打破僵局。但是,韓國政府 " 退一步 " 并未換來海闊天空。
20 日,大韓醫師協會緊急對策委員會舉行會議,對政府提出的自主擴招方案表示 " 不能接受 ",稱其不是根本解決之道,仍要求政府全面撤回擴招計劃,并稱政府只剩一周時間來找出解決方案。
韓國全國醫科大學教授協定會相關人士也表示,堅持回歸原點讨論醫學院擴招的立場不變,即便政府縮減擴招規模,協定會仍将提交辭職申請,并且不會撤回縮短工作時間措施。
面對政府暫時松綁擴招,醫師們也不買賬。一名實習住院醫師表示,政府似乎在尋求化解當前矛盾,但此舉并不能使實習住院醫師返崗復工。另一名辭職的實習住院醫師説,政府未就此次事态道歉并拿出根本性策略,此舉只是權宜之計。
在韓國,首都圈和非首都圈醫療資源不平衡現象存在已久。韓國政府近年來多次提及地方社區醫療體系崩盤的危機。就在去年 10 月,為解決地方兒科醫療擠兑、急診無門等基層醫療困境,尹錫悦政府推出 " 就地就醫型基本醫療服務創新戰略 ",放寬對地方國立大學醫院的醫生配額和人工成本限制,引導醫療人才流向基本醫療臨床科室。但是,目前首爾醫療資源單極化的局面并未得到明顯改變。
在韓國,私立醫療機構占到 90% 以上。有專家分析,在這種以市場化競争主導的私立體系中,醫院的盈利被放在較為重要的位置,這進一步導致了供給的錯配。
在科室平衡方面,自費項目多的皮膚科、眼科和整形科是私立醫院的盈利主體,相關科室醫生收入高,這導致韓國整形醫生數量過去 10 年幾乎翻了一番,皮膚科醫生數量也增加了約 40%。而婦產科、兒科等在韓國被稱為 " 基本醫療 ",醫保報銷比例高,醫生薪資相對較低,因此這些科室常常陷入 " 醫生荒 "。
韓國政府數據顯示,目前在韓國共有大約 14 萬名醫生,其中 1.3 萬名實習和住院醫生主要在韓國全境約 100 家教學醫院工作。實習和住院醫生人數占這類醫院醫生總數的三到四成,在手術和護理住院病人過程中起到輔助資深醫生的作用。
當前除了持續發酵的醫政風波,韓國的通貨膨脹也讓國民頗為不滿,此前尹錫悦就因 " 總統大葱 " 事件遭全民聲讨。而軍案在身的韓國駐澳大利亞大使李鍾燮僅上任 25 天就辭職,也引得輿論洶湧。内政外交問題相互交織,都是剛剛在國會大選中輸掉的國民力量黨面臨的考驗。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