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關税風暴中的外貿廠商:準備兩年不賺錢,但大限來臨前狠賺了一把,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字母榜,作者:馬舒葉,原文标題:《關税風暴中的外貿廠商:準備兩年不賺錢,但大限來臨前狠賺了一把》,頭圖來自:AI 生成
陳立站在自己經營了十年的紐約港倉庫前,看着最後一輛貨車駛離。這座曾堆滿中國進口玩具和美妝產品的倉庫,因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征 125% 的關税,4 月份變得空空蕩蕩。
三個月前,美區的倉庫租金居高不下,工廠老板們争相囤貨以應對關税視窗期的波動。
但如今,随着關税政策持續高壓,進口商們要麼清倉退場,要麼轉向墨西哥、東南亞的替代供應鏈," 關税成了‘移動靶’,沒人敢賭了。" 陳立苦笑道。
86 年生人的陳立是廣州人,在廣州和美國本地都擁有着自己的工廠,他曾是這場 " 關税遊擊戰 " 的受益者——保税倉允許進口商延遲繳税,甚至分批提貨以分攤成本,從 eBay 到 TikTok,巅峰時期他曾經一個星期就賣掉了整個倉庫的貨。但如今,陳立選擇了割肉退倉," 倉庫徹底退掉了。"
在東莞的一家玩具廠裏,45 歲的林振強生產線趕完了最後一批工期後宣布暫停。作為一名福建人,他已經在廣東待了 20 年,擁有 3 座工廠。去年此時,這裏還日夜趕工着發往美國的毛絨玩具,如今訂單量鋭減 30%,臨近五一,林振強給 20 多名工人放了兩個星期的長假。美國客户的一句 " 等等看 ",讓林振強頗為沮喪。
林振強的自救始于兩年前。2022 年,他跟随客户建議将部分產能遷往越南,利用當地廉價勞動力和對美出口優勢。但 2025 年 4 月,特朗普突然對越南加征 46% 的關税,政策僅一周後又暫緩,如同 " 過山車 " 般的變動讓他損失了 40 個貨櫃的定金。
轉戰墨西哥呢?當地中企早已人滿為患,同時特朗普 2 月對墨加征 25% 關税的行政令,讓成本飙升的傳言四起。最重要的是," 墨西哥太亂了,轉運貨物丢失的可能性非常大,不是當地找好委托人就能做的。"
在林振強所在的微信群裏,最近最多的消息就是清倉甩貨盤," 先做好這兩年不賺錢的準備,把廠子維持住就好。"
截至發稿前,美國突然傳來白宮考慮大幅削減對華關税的消息," 關税可能被削減一半以上,但絕不會被降為零。"
但物流商們早已決定在 4 月 25 日起對美國方向的物流專線調價," 部分物流商的價格表,普通渠道 1kg 加價了 10 元,操作費有 70 多元,精品服裝的物流價漲到了 157 元," 陳立表示,廣州的服裝受影響不小。
圖注:關税下貼滿轉讓工廠廣告的廣州番禺街頭,圖源:字母榜拍攝
這些都将在美東時間 5 月 2 日落地班機取消 T86 清關模式和 800 美元以下免税後生效,對于林振強們來説,如今能做的只有收拾心情,等待 5 月 2 日關税的靴子徹底落下來。
一
2025 年 4 月中旬的一天,林振強蹲在東莞工廠的卸貨區,往年工廠的五軸數控機床正加班加點趕工,如今他先給工人們放了個小長假。
正逢廣交會舉辦,往年林振強的不少美國客户都會專程來看看。而今年,他們都只是線上和林振強打了個招呼,三個月前,因美國對華關税飙升至 125%,美國客户暫停了 380 萬美元的訂單。
林振強唯一慶幸的是及早停工,上一批貨都已經到了美區倉庫。他的朋友和他一樣做美國市場,卻因為客户臨時取消訂單,留下 17 個未付尾款的貨櫃在洛杉矶港漂了兩個月,物流公司追讨的滞港費和違約金高達百萬元。
林振強倉庫裏堆積的模具還有不少 2022 年為越南新廠準備的玩具注塑模。雖然主做美區,但林振強早已嘗試過去越南轉運的路子。" 越南人工便宜,但是原料、模具還都得國内采買了轉運過去。" 關鍵的是,從國内到越南組裝加工,再轉運到美國,就可以成為 "Made In 越南 "。
林振強早早就為美國關税準備了出路。不過,4 月 15 日,美國海關宣布啓用全新的原產地核查系統,商家要提交原材料采購發票,證明原材料的采購來源和成本," 只要原材料供應鏈在中國,标打上一個 Made In 越南也沒有用處。"
林振強在美國的朋友告訴他,美國海關開出了 20 萬美金年薪的高價招了很多懂中文的海關專員,專門查國内出口到美國的貨值。越南的路走不通了。
林振強在過去一個月重點考察了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工廠,他希望從彼時還沒同步漲關税的美區臨近國家裏找一個轉運點。在找轉運點的事情上,林振強的美國客户或許更積極。
從林振強手裏批量拿貨,成本 2 美元的東西,重新組合貼标可以賣出 20 美元的價格,對于客户來説,失去林振強的供貨,下一步就是公司倒閉。" 大不了就買艘船,停在墨西哥的港口,走海運的路子。" 林振強的美國客户對他説。
不過,考察了墨西哥市場後,林振強沒得到好消息。
" 把貨物運到墨西哥當地銷售和轉運,是兩條路子。" 對林振強們來説,在墨西哥當地銷售并不難,只需要在當地找一個信得過的本地人入股分紅,但涉及到轉運,不僅是倉庫價格翻了一倍,還因為墨西哥的混亂,極易導致貨品丢失," 可能貨今天看還在,明天要運的時候就沒了,問倉庫守衞就是不知道。"
在墨西哥,監守自盜并不少見,丢貨、少貨更是常态。對林振強來説,這些都是額外的風險,讓人頭疼。
在越南、加拿大、墨西哥輾轉,林振強如候鳥一般遷徙,但最終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成了 " 竹籃打水一場空 "。
圖注:本應忙碌的廣州工廠空空蕩蕩,圖源:字母榜拍攝
大西洋另一端的陳立同樣在夾縫中掙扎。
陳立在 10 年前就到了美國,作為美國籍的工廠老板,陳立習慣了 " 擁抱變化 "。
過去幾年,他早已從 eBay 的供應商轉向 TikTok 等新渠道。在 TEMU、SHEIN 等平台的衝擊下,陳立選擇了 " 打不過就加入 ",成為了這些平台的本土店鋪。過去的積累,讓陳立在美中租了一個 200 平的倉庫,他在 TikTok 上的視頻破過百萬播放量,在 TEMU 上曾經一個星期就把倉庫裏的滞銷品全部清空。
不過,在關税衝擊下,陳立的訂單量一下子少了 35%。
陳立的朋友們有的不敢再發貨," 先把貨囤在倉庫看情況再説,實在不行低價在美國本土清掉 ",有的幹脆停了工,甚至一位做海外倉的朋友,因為貨運量減少,平台罰款," 倒賠了 700 萬。" 陳立的倉庫也成了燙手山芋。
4 月,陳立選擇了及時止損,他關閉了倉庫,決心轉做服務商,為關税定後還準備來美國做生意的工廠提供服務," 等關税定後,貨品怎麼進美國,怎麼完成最後一公裏配送,都是一個高成本的遊戲,少不了有人提供咨詢服務。"
二
過去,陳立們也有過自己的 " 黃金時代 "。
2019 年聖誕季,林振強的工廠燈火通明。流水線上,工人每 45 秒組裝出一棵 2.4 米高的人造聖誕樹,美國客户預付的 30% 訂金讓公司賬户始終躺着千萬元的現金流。光一個聖誕季,就讓林振強賺得盆滿缽滿。
在廣州、福建、廣西,林振強都有自己的分包工廠,在訂單量多的做不過來的時候,林振強會把原料等全部打包發出,"3 年前,廣州 一個 20 人的小工廠,光做我的外包生意,一年都能賺 70 萬元。" 林振強告訴字母榜。
圖注:廣州工廠招工仍然熱鬧,但不少老板表示招工只限定在五一假期前,五一後的招工市場将如何無人知曉。 圖源:字母榜拍攝
林振強還嘗試過内銷轉型,但潮玩品牌商對代工廠的壓價更狠,利潤不足出口訂單的一半。
美區的生意雖然成本高,囤貨租倉庫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但利潤更可觀,相比起回國和同行卷 " 髒活、累活 ",林振強更喜歡在美國淘金。
陳立過去更是習慣了只做美區生意。
" 加拿大、英國這些市場人多,但消費力及不上美國,更不用提東南亞,電商接受度很高,但是稍微貴一點的貨都賣不了。"
很長的一段時間内,美國一直是陳立眼中的淘金場,陳立更是 10 年前就去了美國,拿到了永居身份,光是做 eBay 的供應商,陳立的年營收就有數百萬美元,在美中租起幾百平的倉庫," 我這種都是小打小鬧,租幾千平倉庫,做耐克這些品牌帶貨商的,才是真的大玩家。"
甚至就在美國宣布關税到達 125% 的幅度後,陳立的 TikTok 店鋪迎來了訂單瘋漲。
此前,陳立每天店鋪至少要投入 1000 美元的投流費,如今陳立的投流費砍了三分之二,但單量卻比以前更多了。" 美區消費者怕 5 月 2 号後漲價,一向不囤貨的美國人都開始掃貨了。" 陳立告訴字母榜。
這波熱度,是被美國的關税逼出來的。對陳立來説,由于經銷商中端合同,堆在美國本土工廠的貨有了銷路。
同時,持續保持在 7.3 以上的中美匯率也讓這波熱度帶來的利潤更高了。
陳立算了一筆賬,同樣是 10 萬美元,匯率 7.2 和 7.3,後者能多出 1 萬元的差額。" 這個時間點,只要能賣貨就是賺錢。" 陳立告訴字母榜,這個時間點,頂風作案反而能賺一票大的,這正是美區市場的魅力。
三
這場風暴中,沒有人是真正的幸存者——只有不斷遷徙的候鳥,和永遠在重建的巢穴。
外貿人們仍在找出路,如今的美區市場,或可稱為 "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
盡管美國已經宣布對東南亞征收對等關税,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部分商品關税飙升至 46%、36%。但如今東南亞仍有 90 天的豁免期。廣東的制衣廠老板張永試圖搶占最後一個視窗期,繼續從越南轉口美國," 走灰清,海運價格幾乎沒漲。"
只是 " 灰清 " 尚屬灰色空間,在林振強眼裏,是鑽海關空子漏報逃税的法子,一旦被查,會面臨極高的罰款,甚至要交出過去好幾年的利潤。
張永笑稱自己 "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單品不過 1 美元成本的貨品,罰款本身就有限,張永決定賭美國海關的窟窿暫時還堵不過來。
陳立也曾經考慮過 " 分拆報税 "。
比如佛山的陶瓷可以把茶具拆成 " 胚體 + 釉料 + 燒制服務 ",化整為零,把整件征税改成零件征税,關税能從 25% 減少至 9%,電風扇可以拆成 " 電機技術 +3D 打印方案 ",玩具車可以拆成 " 車輪 + 馬達 + 説明書 ",分批發貨,美國海關也無從截獲。
但仔細研究後,陳立發現,雖然拆分确實能降低征税,只需要把產品當成樂高一樣拆開,零部件單獨報關就可以避税,但問題正在于,拆分後一個產品至少會變成 3-4 樣的零部件,丢件、少件的概率會大大增加,對于陳立們來説,不僅得多找人手盯貨,還要找人在美國本地完成組裝,這就讓本來簡單的流程復雜了好幾倍。
" 短期内做不了這麼復雜的事,反而會增加許多不可控的因素。" 陳立補充道。
而經歷過過去 3 年特殊期間天價海運費的事情,扛過來的林振強其實已經為物流部分的漲價做好了準備。因此,即便普通海運的價格普增了 10 元 /kg,各家物流公司的操作費也在 50-80 元之間," 不管物流成本加多少,分配到每一單,漲價的幅度目前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和過去 3 年不同的是,當時由于海關的貨櫃供不應求導致出現了 1.5-2 萬元一條的貨櫃價格,雖然看着價格高昂,但影響有限。
如今 4 月 25 日起所有的物流商報價都在漲,但 " 有的貨代説他們最近要發的貨填不滿一個櫃子。" 林振強表示,誰都不想當小白鼠,所有的工廠老板都還在觀望和試探。
但即便如此,林振強還是選擇守住美區倉庫裏的貨品," 暫時不給線上下單的用户發貨 "。搶在 4 月 25 日物流漲價前,林振強給美區倉庫囤了不少貨,庫存足夠撐到今年秋天。
就連林振強在美國的老客户,也在 4 月初緊急下單囤貨," 在美國的老客户們暫時不會復購了,接下來就得拓展新客户了。" 只是,接下來不管是拉新、買流量、測試新品,所有環節的成本也就注定水漲船高了。
對林振強來説,雖然物流的漲價還能接受,但 " 只要增加 1 美元的成本,利潤就得少 1 美元。" 對林振強們來説,一筆筆小賬累積起來的小開銷,仍然是小刀割肉," 讓人肉疼。"
但無論如何,美區的用户需求一直都在。" 不管關税漲不漲,物流價格變不變,美國用户也得穿衣吃飯,也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的要求。" 林振強們仍然決定留在美區,畢竟,只要客户有需求,買賣就總有辦法能做。
(文中林振強、陳立、張永為化名)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字母榜,作者:馬舒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