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電影經驗:質疑諾蘭,理解諾蘭,愛上《奧本海默》,歡迎閲讀。
諾蘭表示:《奧本海默》會是我創作生涯的巅峰之作,這部電影講的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人物。
《奧本海默》整部電影散發出來的氣質——放棄繁雜技法,一切為故事服務。這也是諾蘭講述奧本海默故事的核心,褪去對原子彈的好奇、對天才的濾鏡,關注人物的成長與掙扎、自責與反省、榮耀與低落、情緒和野心。
8 月 30 日,克裏斯托弗 · 諾蘭的第 12 部長片《奧本海默》在國内院線上映。放眼全球,鮮有導演能夠如諾蘭這般部部精品,在電影的藝術性和商業性上做到了絕妙地平衡,具備獨一無二的個人風格。他有 8 部電影入圍了 IMDb TOP250,全球累計票房過 50 億美元,《奧本海默》延續着這樣的傳奇。
國内上映 6 天,《奧本海默》票房 2.3 億,豆瓣評分 8.9。微博上,# 奧本海默 # 的熱搜詞條閲讀量 6.8 億。國外,該片全球票房累計 8.9 億美元。
影片改編自傳記《美國普羅米修斯:羅伯特 · 奧本海默的勝利與悲劇》,講述了 " 原子彈之父 " 羅伯特 · 奧本海默 " 二戰 " 時領導研制原子彈的過程,以及改變人類歷史進程後,奧本海默面臨的種種困境。
制作上,諾蘭堅持實拍,攝影使用了 IMAX 畫幅的 70MM 尺寸的膠片,特制了 65mm 的黑白膠卷。諾言自言," ‘三位一體’核爆測試帶給人類的震撼、可怕與美麗是一種危險的存在,只有在真實的爆破中才能給觀眾帶來真實的緊張感。"
主演奧本海默,由諾蘭的老搭檔吉裏安 · 墨菲飾演;鋼鐵俠小羅伯特 · 唐尼飾演原子能委員會創會成員之一的路易斯 · 施特勞斯;馬特 · 達蒙飾演曼哈頓計劃的總負責人。
頂級配置,堪稱年度最值得期待的電影。諾蘭也曾在多個場合表示," 這會是我創作生涯的巅峰之作,這部電影講的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人物。"
超高的口碑和巨大的市場關注度之下,《奧本海默》同樣争議不斷。奇觀、腦洞、燒腦一直是諾蘭電影的主要風格,但《奧本海默》有占比 90% 以上的對話戲,平實簡單的故事,龐大的人物群像,直白又深刻的主題表現,與諾蘭的前作似乎不同。但深究之下,我們可以看到這仍然是一部非常 " 諾蘭 " 的佳作。
" 很不諾蘭 "
諾蘭電影三大有特點,但是在《奧本海默》中,這些似乎不再存在。
首先是淡化奇觀。此前,諾蘭在電影《盜夢空間》《星際穿越》中打造諸多震撼人心的畫面。作為一部人物傳記片,奧本海默如何造原子彈、如何進行物理實驗的部抽成為了很多觀眾最為期待的爆點。但是諾蘭并未将重點放在奇觀上,甚至将" 武戲文拍 ",用了大量留白處理爆炸戲。
此外,該片拍攝了大量的人物對話戲,有觀眾甚至将此稱為 3 小時高難度的聽力考試。片中用了大量篇幅展示奧本海默的内心世界,他的讀書時的焦慮不安,工作時的深思和猶疑,午夜夢回時的艱難抉擇。物理學中的奇觀部分,也成為了奧本海默内心世界的外化。
其次是燒腦褪去。《記憶碎片》中時空被完全打亂,《盜夢空間》裏時間層層嵌套,《星際穿越》裏不同時空在黑洞中相遇,《信條》裏時間多次逆流。諾蘭致力于在電影中重構時間和空間,樂此不疲的編制出復雜的故事迷宮,讓觀眾尋找謎底。
而在《奧本海默》中,諾蘭主要用了兩條線奧本海默的主觀視角(彩色畫面)、施特勞斯的旁觀視角(黑白畫面)兩條線,通過倒叙的方式回顧他的一生。影片結尾部分,黑白和彩色部分的交叉剪輯令整部電影都有了交融和升華,十分精彩。整體來説,觀影門檻不高。
諾蘭也在采訪中解釋過這樣做的原因:" 我喜歡的電影是既能營造一種體驗、讓觀眾產生情感投入,又能留下問題讓人可以繼續探索,比如重看一遍,或者去讀相關的歷史。如果電影連第一遍都無法讓人們充分參與進來的話,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回去再看一遍。" 如果説諾蘭的電影致力于讓觀眾揭秘,這次則直接将答案放在了片頭。
高概念是諾蘭電影中的最大特質之一,此次同樣選擇弱化。《盜夢空間》中的多重夢境,《星際穿越》中的重力黑洞理論。但《奧本海默》中,量子力學、原子彈爆炸等理論都被輕輕帶過,反而是奧本海默的政治立場、愛情婚姻等部分被大量展現。
電影開篇,諾蘭在奧本海默的畫面中寫了 " 裂變 ",路易斯 · 斯特勞斯的畫面裏,寫了 " 聚變 "。這兩個物理反應,對應着兩個人在審判席上人物所處的狀态。奧本海默被審問時,諾蘭使用了一個渾身赤裸的鏡頭展示他的精神狀态。諾蘭也在采訪中透露,為何會使用" 很不諾蘭 "的方法處理這些内容," 我想要大家置身于他的頭腦,生活在他的思想中,一同去經歷那些不可思議的歷史時刻和不可調和的道德困境。"
相較于片中的原子彈爆炸,諾蘭更在意的是如何呈現出奧本海默的内心世界,因此将玄妙的量子世界景觀與奧本海默的内心世界相結合,做了奇妙的映照。
也很諾蘭
" 核爆後產生核裂變的連鎖反應如果不停止,那麼世界将會被毀滅。"《信條》中,諾蘭通過角色之口點出了奧本海默人生中最大的困境之一。
《信條》的殺青派對上,諾蘭收到了一本奧本海默的演講集。書中,奧本海默説:在用粗俗、幽默、誇飾都不能完全消減的意義上,物理學家已經知曉了罪惡,而這份知識是他們不能失去的。
奧本海默話中的糾結無助、痛苦與愧疚、無力與宿命感,深深的擊中了諾蘭。諾蘭在采訪中説," 他是一個參與并推動了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改變的人,一個穿過愛因斯坦打開的大門,徹底改變了我們思考現實的方式的人。"
" 在歷史中從來沒有一刻是像那一刻一樣,整個世界都因此發生變化。奧本海默在歷史中是非常重要,而他的故事還沒被搬到銀幕上。作為導演和制片人,肯定希望尋找到這樣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一個重要的人身上,充滿了人性的衝突。"
片中的重場戲 " 三一核 " 測試的原子彈爆炸後,諾蘭用 20 多秒的安靜,展現奧本海默當時所處的内心世界,他在靜默中等待着一切。
諾蘭談及此刻説," 那絕對是令人驚嘆的一部分,我在爆炸後用安靜填滿畫面,就像人類呼吸一樣安靜。它持續了應該是 25 秒,但對我來説很長。這不僅僅是一個物理事實。之前沒人見過這種場面,每個人都被震撼了,那部分的安靜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力量感,其中有一種敬畏,這是美麗和危險的結合。"
這一刻,也映照着片中提到的鏈式反應。
鏈式反應指核物理中,核反應產物之一又引起同類核反應繼續發生、并逐代延續進行下去無休無止的過程,最終地球毀滅。試爆原子彈中,發生這種情況的概率 " 無限趨近于零 ",但結果過于恐怖。
當原子彈在日本被引爆後,奧本海默正在台上演講。突然之間,歡呼聲被核爆的白光截斷,奧本海默的主觀視角中開始出現日本核爆炸的場景,他踩着被燒焦碳化的屍體往外走,看到了被原子彈傷害的人在哭泣、在掙扎、在備受折磨 ......
這時,觀眾看到了奧本海默内心的 " 核爆 ",而這,顯然是比原子彈核爆更重要,更值得關注。
由人出發,由人落地,諾蘭在電影主題和人物塑造上完成了閉環結構。摒棄前文提到的奇觀、燒腦、高概念等特質,轉而以最妥貼、直白、多義的方式塑造奧本海默,這樣的做法,依舊很諾蘭。
《盜夢空間》中男主手上的戒指,掉在地上的彈殼。《星際穿越》中女主的手表。這些都是影迷們津津樂道的細節。《奧本海默》中,這些細節依舊存在,只是以更日常的形式體現。拍攝奧本海默的青年時代時,鏡頭帶過了詩人 T.S. 艾略特的詩集《荒原》,詩中的内容,似乎也是奧本海默一生的注腳:世界就這樣告終,不是嘭的一響,而是噓的一聲。
奧本海默的女友瓊吟誦了《薄伽梵歌》的詩歌:現在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當原子彈爆炸時,奧本海默默念着《薄伽梵歌》中的另一句話 :" ( 這位靈魂偉大者 ) 漫天奇光異彩,有如聖靈逞威,只有一千個太陽,才能與其争輝。"
冥冥之中,這兩句詩映射着奧本海默的一生,是萬能的神,也是毀滅世界的魔。故事簡單,但内容具備多義性、暧昧性、深刻性,不同的觀眾各取所需,這是好電影的重要特質之一。
片中,奧本海默和愛因斯坦在海邊的談話作為重要的秘密,直到結尾才揭開,内容不過是簡單的談話,并未涉及他人。這種平實和簡單,如同《奧本海默》整部電影散發出來的氣質——放棄技法,一切為人、為故事服務。這也是諾蘭講述奧本海默故事的核心,褪去對原子彈的好奇、對天才的濾鏡,關注人物的成長與掙扎、自責與反省、榮耀與低落、情緒與野心。讓人物落地,這樣的人與今天的我們一樣。
電影拍的是人,能夠在電影院中通過看奧本海默的故事反思,是觀眾的幸運。
影帝誕生?
《奧本海默》中的主演基裏安 · 墨菲曾是話劇演員,與諾蘭合作多次。談及此,諾蘭説," 基裏安 · 墨菲的非凡才華顯而易見,這次終于有機會讓他成為主演,充分發揮他的才能。"
片中,基裏安藍色憂郁的眼神驚恐不安中透着純真,消瘦的五官自帶威嚴鋭利的氣質,讓人一眼難忘,自帶不凡氣質。剛開始接下角色時,基裏安也曾懷疑自己能夠演好,諾蘭一句話讓他理解到了人物内心:奧本海默是一個在雨滴間舞蹈的人。
左基裏安 · 墨菲,右奧本海默
理性與感性,浪漫與嚴謹,世界與自己,偉大與平凡 ...... 這些矛盾又統一的特質在奧本海默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諾蘭要在大銀幕上呈現的,便是一個處在掙扎和變化中的真實的人。
從這個角度看,我們也可以理解片中為何會有如此多的手持特寫鏡頭。這樣才能更好的展現人物的微表情,還原觀眾的視角。
片中,諾蘭用了大量的細節展現奧本海默内心的想法。他在實驗室緊盯着蘋果時的期待,午夜夢回時躺在床上的焦慮,見到心動女孩時的緊張和期待,思索核爆問題時的恐懼和不安。這些豐沛且真實的細節,成為了大銀幕上最動人的存在。
電影是導演的藝術,擁有強烈個人風格的諾蘭,此前常常會讓電影中的其他元素蓋過演員的風采。此次,基裏安 · 墨菲能否憑借着精彩完整的人物故事和精湛的演技,衝擊奧斯卡影帝,值得期待。
此外,片中有大量的明星出演。對此,諾蘭説," 明星扮演的是數十位 20 世紀最重要的決策者和推動者,我不想通過合并角色來走捷徑。将一位歷史人物的思想或創新歸功于其他人都是不公平的。"
諾蘭也對片中演員的表演贊不絕口," 他們到片場時已經了解了角色以及自己能貢獻什麼,我們可以進行即興創作和排練,在決定把攝影機放在哪裏之前,嘗試不同的想法。"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小羅伯特 · 唐尼的表演,他在在片中從眼神到肢體極好的诠釋出了一位渴望認同和成功的政客形象。唐尼自言," 這是我演繹生涯演過的最好的角色。"
參演《奧本海默》的艾米麗 · 布朗特和馬特 · 達蒙曾在采訪中被問到,什麼時候會覺得自己出演的電影很重要,會是人們一直讨論的那種電影?
兩位演員不約而同地回答,接到諾蘭電話的時候。
而今天,我們可以在大銀幕上看到諾蘭的《奧本海默》,看到一群演員出演的優秀電影,是時代給予我們的幸運。
諾蘭寫《奧本海默》劇本時努力讓自己用奧本海默的眼睛看世界," 我在尋找一種方法,使讀者,使我自己,使整個項目都能清楚地看到,我們将從他的角度看到一切。我走進來,我坐在桌子旁,我做了這樣的事情。"
如今看來,諾蘭顯然做到了,他讓無數觀眾在電影院中體驗到了奧本海默的人生。而關注該片的争議也與奧本海默的一生形成了奇妙的互文:它正在發生,也必将發生,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和理解。
圖片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