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百度發布2024年财報,DeepSeek是否對其造成衝擊?,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安貞投資,作者:博實摯珍
百度發布财報,營收 1331 億,同比下降 1%,主要受搜索引擎廣告拖累。淨利潤 234 億,同比增長 21%。各種降低成本推動盈利吧。你懂的。
有關數據的羅列,我就盡量減少了,因為 DeepSeek 同學已經做的很好了。我只在分析中,引用必要的數據。
在 DeepSeek 以前,對百度搜索分流最明顯的是小紅書,微信搜索可能是個隐藏要素。而 AI 搜索并不是很成熟,所以只能作為一個參考工具。自建數據庫,自己訓練成本又太高,很難普及。
但是在 DeepSeek 橫空出世以後,尤其是當微信接入 DeepSeek-R1,AI 搜索對百度的衝擊,我認為将會是巨大的。
據 DeepSeek 微信版提供的數據(僅供參考),百度搜索份額從 2021 年 90% 降至 2024 年 52.79%。年輕用户尤其流失嚴重,小紅書和 B 站有可能也是分流原因。
近幾天微信接入 DeepSeek 後,日均 7 億次搜索。
我以前搜内容會用微信搜索,微信搜索滿足不了的情況下用百度。
現在的習慣,先用 DeepSeek 原版,如果原版滿足不了或者伺服器思考中,我就直接用微信版本,微信版本雖然有公眾号等内容的影響,但關鍵在于穩定。
而且,随着微信版 DeepSeek 不斷地訓練調試,再加上很多問題是新問題,必須得結合最新的内容和信息,比如百度财報分析。微信公眾号裏本就有許多優質内容,可以成為訓練資料。
當然,微信 DeepSeek,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我覺得是對微信公眾号 / 視頻号内容進行專業且嚴格系統的專業标注、交叉驗證。
以我過往在搜索業務中的經驗,我認為數據标注工作反而是重中之重。人力物力技術投入可不能馬虎。
千裏之行始于足下,萬丈高樓平地起。第一步,地基是大模型大廈的基石,好用的大模型和不好用的大模型,除了算法、投入、訓練的數據質量以外,數據最初的标注往往最容易被忽略,但往往這就像科研中最基礎的證據和數據一樣,差之毫厘謬以千裏。
所以,大模型其實很像科研,如果沒有足夠的情懷、足夠認真和熱愛。我覺得很難做好。
遙想百度當年,李彥宏以圖書館和計算機雙專業背景,以圖書館學為索引,帶着最前沿的搜索引擎技術回到北大資源賓館創業。
俞軍一腔熱血,憑着熱愛,在搜索、貼吧、知道等多個產品中,形成了產品經理 12 條。
梁冬從鳳凰衞視從南到北,讓 "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 百度更懂中文的家喻户曉 "。
百度 2005 年上市,今年剛好 20 年了。
從 Mp3 產品開始用百度,搜索和互聯網,給我打開了信息獲取的新天地。關鍵詞和打标籤成為我這些年生活的重要部分,每一次搜索都在考驗關鍵詞的選取能力,而每一次信息出現,又何嘗不是對其進行歸類和打标籤呢。
DeepSeek 橫空出世,于我的認知而言,我覺得這可能是真正搜索引擎的下一代產品。不是頭條、抖音的推薦,推薦是被動的,搜索是主動的。
就像家長不一定知道孩子要什麼,你推薦給我的,怎麼确定就是我要的呢?
但是,我主動找的,可以通過不斷地優化我的搜索詞,搜索語句,以及我對結果的反饋追問不斷優化出我最想要的結果。
DeepSeek 可能就是那個真正搜索引擎的下一代產品,可能就是蘋果之于諾基亞那樣的產品。
但無論是圖書館索引,還是計算機數據庫檢索,又或是搜索引擎,又或是 DeepSeek,本質上,你得先打好地基,你打好地基和标籤了麼?
故宮的夯土,可以給我們大模型最大的啓示。
古建的木結構、四梁八柱和榫卯,可以給我們更多的智慧。
那個熱愛國學的梁冬老師,重新發現中華文化太美的梁冬老師,你現在睡得怎麼樣?
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道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