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打工人失業後,為什麼不敢斷繳社保?,歡迎閲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号:知趣同學,作者:劉知趣,原文标題:《一線城市失業潮,打工人的社保焦慮》,題圖來源:《寬松世代又如何》
極越汽車裁員的消息傳出後,員工幾乎無一例外地把焦慮都集中在一個點上:" 失業了,我的社保怎麼辦?" 緊接着,員工代表與管理層談判的重點之一,便是讓公司務必把大家 11~12 月的五險一金交上。
説來實在可笑,公司出問題交不了社保就意味着員工失業,那麼在這種情況下,員工是可以領取失業金的,畢竟五險一金裏就包含 " 失業險 "。
可現實是,在一線城市格子間工作的外地人,通常會把社保看得很重,哪怕失業後沒找到工作,也會想盡辦法自掏腰包把每月兩千多的社保續上,鮮少有人考慮領失業金。
我想社保體系建立的初衷,一定不是讓勞動者困于斷繳的恐懼,它本是 " 雪中送炭 " 般的存在,如今卻扎扎實實地成了套住牛馬們的那根缰繩。
連微博 CEO 這樣的大佬,都親自下場吐槽:
這塊一直沒懂,社會保險,保的不就是失業麼?失業了不是應該開始領社保,把之前交的慢慢領出來,為啥還得繼續繳社保 ……
當然,我們很難一概而論地説社保對每個人具體的作用究竟有多大,因此失業後繳不繳納社保、領不領取失業金,也隸屬個人選擇。
但我們還是應該先了解清楚五險一金到底是什麼、如何用,以及一旦斷繳,又會對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具體的影響之後,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做抉擇。
社保制度的建立歷程
早在 1883 年起,德國就陸續頒布了《疾病社會保險法》《工傷事故保險法》《老年和殘障社會保險法》等法律條例,開創了世界首個社會保障制度。底層邏輯是在職人員共同繳費形成資金池,用于支付退休人員的退休金、醫療報銷等,随後這一制度在歐洲、美洲、亞洲等地區逐步推廣開來。
1935 年,美國國會通過了綜合性的《社會保障法》,社保制度正式建立,基本内容包括失業保障、老年保障和各種津貼等;1948 年,英國宣布成為福利國家,建立的福利制度涵蓋了醫療、教育、住房等多個領網域。
而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誕生于經濟轉型的背景之下。
在 20 世紀 80 年代, 我國還是計劃經濟時期,那時候以國有企業和集體經濟為主,職工退休後的退休金均由企業發放,像學校、醫院這些部門都是如此,社會保險全由企業包辦。
等到 20 世紀 90 年代,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國有企業越來越少、甚至解體,與此同時,私營企業越來越多,但這裏面很多企業的規模都不大、人員流動也很頻繁,根本無力承擔職工退休後的保障,原先國家統包的分配與就業體制行不通了,政府就開始陸續出台檔案來推動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與建立。
1998 年金融危機前,大批國企職工失業,面臨生活無法保障的難題。社保在這個時候就發揮了關鍵作用,為失業職工發放退休金、報銷醫療費用、提供失業金。包括養老險、醫療險、失業險、工傷險、生育險在内的 " 五險制度 " 應運而生,最初主要是覆蓋國企員工。
而五險一金中的 " 一金 " 則是指公積金,主要是為了助力職工購房。比如頭幾年,公積金購房貸款利率甚至可以比商貸利率低出 2 個百分點。而與 " 五險 " 這種 " 保險 " 性質最大的不同是," 一金 " 更像是一種自我儲蓄,企業與個人所繳納的費用都會進到個人賬户,在特定的情況下,職工可以全部支取出來,不參與統籌再分配。
但不同身份、不同就業類型的人員參保類别也不一樣,主要分為兩類:
一類是職工社保,是指在機關事業部門、企業上班的職工,以及個體户、靈活就業人員也可選擇的社保繳納方式。
另一類則是居民社保,是指沒有固定工作部門的農民或者城鎮居民,包括老人、孩子,都可以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每年第四季度村委會幹部都會催繳的醫療險),只是沒有生育險、工傷險、失業險,也沒有住房公積金,提供的是最基礎的保障。
職工社保和居民社保(新農合是居民社保的前身)的區别就是繳納費用不同,報銷比例不同,職工社保更好。
在千禧年之後的 20 年裏,我國社保的覆蓋面以每年超過 10% 的速度快速增長,如今基本上已經實現了全民覆蓋。
職工社保是如何繳納的?
首先我們要明确一點,企業為員工繳納社保是國家法律強制推行的,并非采用自願原則。而五險本身遵循的就是風險共濟、社會互濟的原則。
我們以養老保險為例,當下企業和年輕人繳納的社保,是在保障已退休父輩的生活,那麼未來下一代也會繼續接力保障我們。醫療保險也是一樣的,全體職工參保,把醫保資金統籌到一起,用在患病的人身上,其實也是一種再分配。
所以網上有這樣一種觀點:社保是高收入群體的税,是低收入群體的福利。因為養老金、醫療報銷比例、失業金、生育金基本上不太受你繳納社保的工資基數影響。
比如你月薪五萬,我月薪五千,咱倆看病報銷比例是一樣的。但社保本身勢必會存在着雙向激勵,養老保險肯定是多繳多得,只是對于低收入人群來説,起碼有了個兜底的保障。
那五險一金是怎麼繳費的呢?一般是按個人實際收入為基數,類似個税繳納的方式,直接由企業代扣。但各個省份的繳納比例會有一些差異,大致比例如下:
養老保險,企業繳納 16% 左右,個人繳納 8%。
醫療保險,企業繳納交 8% 左右,個人繳納交 2%。
失業保險,企業繳納交 1% 左右,個人繳納交 0.5%。
生育保險,企業繳納交 0.8% 左右,個人不繳納。
工傷保險,比較特殊,不是固定費率。而是根據行業工傷事故出險概率而定。比如像礦產這類危險行業,費率自然就要高些;普通行業出險概率低,費率也就更低。一般在 0.2%~1.9% 之間,具體比例是由當地社保局根據部門上一年度工傷申報情況來定,但職工個人是無需繳納的。
公積金:企業和個人均為 5%~12% 之間任選。
之前有财經博主給出過這樣一個數據:企業在一個員工身上的支出大概是員工月薪的 1.38 倍,而員工實際到手的工資大概是月薪的 0.76 倍。
總體而言,多數情況下企業承擔的五險一金費率是更高的。
除了企業為員工繳納職工社保以外,對于個體户這樣沒有穩定工作,但仍想要參加職工社保的人群,可以選擇靈活就業的方式進行繳納,但一般是在户籍所在地參保(例如北京暫不支持外地户籍繳納靈活就業形式的社保),部分城市還可以自由選擇和搭配 " 五險 " 中的任何險種。
為什麼不敢斷繳社保?
我們都知道,一線城市户籍制度相對比較嚴格,對外地人在當地買房買車、子女入學、積分落户等,都有一定的社保繳納年限要求,尤其是北上這兩個超級城市。
就拿北京來説,外地户籍想要在北京買房和搖号,需要連續繳滿 60 個月的社保(今年買房政策剛調整為五環内 3 年社保,五環外 2 年社保)才可以獲取買房和搖車牌号的資格,中間斷繳一個月,都要從頭計算,這個時間成本其實是很高的。
農民工兄弟和開小店、打散工的外來打工者,很少會想以後要在這座城市扎根,大家想的都是多掙點錢回老家養老,所以交的一般是老家的居民社保。但寫字樓格子間裏的打工人不一樣,他們受過高等教育,對自己的能力更有信心,想要在這座城市買車買房落腳,那麼這個時候,連續繳納社保就很重要了。
除此之外,社保繳納年限與退休有着很強的關聯。目前,養老保險需要繳滿 20 年才能領到退休金,而醫療保險則需要繳滿 25 年,才可以在退休後繼續享受職工醫保報銷比例。
大家都知道,私企員工本身就業就很不穩定,35 歲以後在職場的競争力會大打折扣,所以大家都想要趁着年輕盡快把這些年限累計交夠。
另外,在不同城市繳納社保的年限,也會直接決定退休時将按照哪個城市的标準來領退休金。而顯而易見的是,一線城市的平均退休金肯定會更高一些。
失業金的領取與社保的處理
這兩年全球經濟大環境都不太好,所以失業險開始逐漸受到一些關注。只是一部分人不知道可以領這筆錢,一部分人又羞于去領這筆錢。
實際上,只要符合條件,失業金就是國家幫助大家平穩度過失業期的一項福利保障。
那麼怎麼才能領到失業金?首先,你得繳納失業險(實際上職工社保五險也并不允許拆分)滿一定年限,一般是兩年(各個地區政策有差異),只要不是主動辭職,像企業破產、裁員、沒過試用期、以及説勞動合同到期後公司不跟你續約等等情況都屬于被動失業。需要企業在社保減員操作時,證明你是被動失業的(一定要跟給你辦離職手續的 HR 溝通好),那麼你就可以在企業操作減員後登錄當地的人社網站,申請領取失業金。
能領到的失業金能有多少?一般處于低保和最低工資标準這個區間内,也就是不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肯定比低保要多),但也不得高于當地最低工資标準(是幫你渡過難關,不是讓你躺平),具體每個地區都不一樣。北京的話,目前每個月能領到的失業金大概是 2000 多,但具體領多久取決于社保繳納的年限,不滿 5 年,最長能領 22 個月,5 年以上,最長能領 24 個月。雖然不多,也不能一直領,但确實是一筆可以幫助短期度過難關的錢。
領失業金期間社保是如何處理的?在你領失業金期間,國家會直接為你交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生育險(這兩者已經捆綁,會從社會失業保險基金中支出,無需個人繳納),但養老保險、工傷險、失業險肯定是沒有的,那在這種情況下,你的社保肯定就是 " 斷繳 " 狀态。
也就是説,外地户籍在北京領失業金的話,的确會影響到社保的連續性。
失業期間社保斷繳了怎麼辦?養老保險是累計年限,斷繳的話影響并不大,續上即可,但繳的年限少,養老金自然也會跟着被拉低;但醫療保險一旦斷繳會比較麻煩,比如北京的政策是缺貨不超過 3 個月可以補繳,但斷繳 ≥ 3 個月,就會被視為重新參保,會有 6 個月的等待期,期間生病是不能報銷的,需重新繳滿 6 個月後才能使用,但之前繳納的年限不受影響,可以繼續累計。
補繳的話也分情況,企業違法沒有按時繳納,可以要求補繳,但如果是因為個人原因斷繳,通常是補不了的。
自由職業者又該如何繳社保?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回自己户籍地交居民醫保;二是以公司、網店老板這樣的個體户身份,為自己繳納職工醫保;三是以靈活就業的形式,在户籍所在地給自己繳納三險:養老、失業、醫保,部分城市支持自選險種,成本更低,但不同城市的規定都不太一樣。
最後想要跟大家説的是,社保就是給看不起病、養不起老的普通人一個最低最低的生存兜底。當前人口老齡化、低生育率的難題也越來越明顯,還是要把眼光适當地放得長遠一點,趁着年輕繳納社保,也算是為将來積累一項保障。
但即便是失業了,也不必過于恐懼和焦慮,可以先領失業金來緩解一下壓力,保持良好的生活節奏,遠離那些負能量的人和事,無論是當下還是未來,身體健康都是第一要素。
PS:在不同的地區,社保政策上可能會存在差異和更新,大家可以去小紅書或者登錄當地人社局網站了解細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