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紅海危機割裂能源市場:全球能源貿易已被切割成“兩個世界”?,歡迎閲讀。
财聯社 2 月 4 日訊(編輯 潇湘)有迹象顯示,随着紅海危機的持續發酵和油輪運費的不斷飙升,全球能源市場正變得越來越本土化和區網域化,往日全球化的能源貿易似乎正在 " 一分為二 ",而蘇伊士運河已成為了分界點……
其中,一個貿易區以大西洋盆地為中心,包括美國東部和墨西哥灣沿岸地區、加勒比海地區、歐洲 ( 涵蓋北海和地中海 ) ;而另一個貿易區則包括了波斯灣、印度洋和東亞。
雖然這兩大貿易區之間仍有些許原油在流動——通過繞行非洲南端的路程更長、成本更高的航線,但最近的購買模式表明,兩者之間的聯系似乎正瀕臨斷開。
在歐洲,據貿易商表示,一些煉油商上個月放棄了購買伊拉克巴士拉原油的計劃,而與此同時,來自歐洲大陸的買家則在搶購來自北海和圭亞那的貨物。
而在亞洲,對阿布扎比穆爾班原油的需求激增,已導致現貨價格在 1 月中旬飙升,而從哈薩克斯坦港口流向亞洲的原油則大幅減少。與此同時,貿易數據供應商 Kpler 的船舶追蹤數據顯示,上個月從美國到亞洲的原油裝載量較 12 月份也驟降了逾三分之一。
全球能源貿易正被 " 一分為二 "?
盡管人們可以預見,全球能源貿易的這種分化不會是永久性的,但眼下的情況,确實正使印度和韓國等極為依賴能源進口的國家,更難實現石油供應來源的多元化。
而對于世界各地的煉油商來説,這也限制了他們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動态的靈活性,并可能最終侵蝕利潤。
Kpler 首席原油分析師 Viktor Katona 就表示," 如今,轉向那些物流更便捷的貨物具有商業意義,只要紅海的幹擾使運費居高不下,情況就會如此。在供應安全和利潤最大化之間做出選擇并不容易。"
Kpler 在 1 月 30 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表示,上個月通過蘇伊士運河的油輪運輸量比 11 月份下降了 23%。液化石油氣和液化天然氣的降幅更為明顯,分别下降了 65% 和 73%。
在具體細分產品方面,從印度和中東流向歐洲的柴油和航空燃油,以及流向亞洲的歐洲燃料油和石腦油,受到的影響最大。亞洲石腦油價格上周觸及了近兩年來的最高水平,因市場擔心從歐洲采購石腦油将變得更加困難。石腦油是一場以原油或其他原料加工生產的用于化工原料的輕質油。
紅海襲擊事件的影響也正通過運輸成本的上升傳導至油價,從而促使煉油商盡可能地從本地采購。
Kpler 指出,自 12 月中旬以來,從中東到西北歐的蘇伊士型油輪的運費價格已經上漲了一半左右。全球基準布倫特原油同期上漲了約 8%。與此同時,據參與該市場的貿易商稱,從產量激增的美國運往亞洲的石油交付成本,在 1 月份的三周内每桶上漲了逾 2 美元。
瑞銀集團大宗商品分析師 Giovanni Staunovo 表示,盡管進口渠道多樣化仍有可能實現,但代價正變得更為高昂。除非能将成本轉嫁給終端消費者,否則煉油廠的利潤料會受到衝擊。
" 地緣政治現狀并不利于能源貿易,"Surrey Clean Energy 董事 Adi Imsirovic 指出," 如果我是買家,我會小心謹慎。這對煉油商來説是一個艱難的時期,尤其是對于亞洲煉油商而言——他們需要更加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