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蘇寧人“重掌”蘇寧易購,歡迎閲讀。
圖源:蘇寧易購
卸任蘇寧易購董事長 2 年多後,張近東更頻密地走到台前,他在開年的集團年度工作會議上慷慨陳詞,并作了年度工作部署。
" 蘇寧易購已經全面徹底的回歸到由我們蘇寧人主導發展的軌道上來,無論前方是坦途大道還是崎岖山路,我們都要牢牢的把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蘇寧易購的發展最終還是要靠我們自己。" 張近東表示。
這場 2024 年度工作部署會議由公司創始人張近東、董事長任峻等蘇寧系管理層主持。有相關人士也對時代财經透露,蘇寧易購在會上就今年的高管任命作了通報和説明,替換了部分崗位人員,架構和人事變動較大。
2021 年,因引入外部投資,張近東卸任蘇寧易購董事長一職,由來自阿裏系的黃明端接任。去年 4 月,任峻接替黃明端擔任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其于 1999 年進入蘇寧,是名副其實的張近東 " 嫡系 ",此舉也被外界解讀為張近東即将回歸。
此後,張近東開始頻頻公開露面,4 月 26 日,其以蘇寧集團董事長身份現身上海,與海爾、海信、三星等家電品牌商的核心高層會面;8 月 18 日,在時隔 3 年再度舉辦的 " 蘇寧之夏 " 内部活動上,張近東獻唱《蘇寧之歌》。在此次開年會議上,張近東表示,2024 要在行業打出一場翻身仗。
一代企業家重新走向台前正在成為趨勢。除了張近東外,由于行業環境和企業自身展等原因,阿裏巴巴、京東、美特斯邦威、都市麗人等初代領導班子也正在回歸權力中心。
蘇寧人 " 重掌 " 蘇寧易購
從一家單體電器門店,到成為年營收超過 2000 億元的全國電器連鎖,張近東對蘇寧易購的貢獻卓越。
1990 年,他放棄國營部門工作,下海在南京寧海路開出首家蘇寧門店,1999 年,其創新性推出全國連鎖的家電經營模式,并逐步将蘇寧推向行業頭部。2004 年,公司在深交所挂牌,2019 年年營收超過 2600 億元。
不過,自 2020 年以來,蘇寧易購發展遇阻,營業收入持續下滑。2020-2021 年,蘇寧易購(ST 易購,002024.SZ)營業收入為 2522.96 億元、1389.04 億元,同比分别下降 6.29%、44.9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 -42.75 億元、-432.65 億元,同比下降 143.43%、912.11%。
經營承壓之下,蘇寧易購多次引入投資。2021 年 7 月,蘇寧易購引入江蘇新新零售創新基金二期(有限合夥)融資,該基金由阿裏巴巴等合資建立。當月,張近東辭任蘇寧易購董事長,任公司名譽董事長,阿裏提名的前大潤發董事長黃明端上位。
不過,蘇寧易購方面對時代财經表示,張近東作為公司的創始人一直有關注公司的發展,并不算近期回歸日常業務。有蘇寧員工也對時代财經透露,張近東每年都會在公司内部發布新年賀詞。
随着蘇寧易購全面回歸到由蘇寧創始團隊主導發展的軌道上來,公司内部也出現了一些變化。上述員工告訴時代财經,近期集團高層變動很多,且從去年 10 月左右開始,公司開始嚴抓考勤。不過其進一步表示,每年四季度是衝銷售的關鍵時間,這個時候抓管理也算正常。
随着一代領導班子回歸,蘇寧易購也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标。開年會議上,任峻表示,2024 年的核心經營目标是公司經營利潤全面實現盈利,實現資本市場的形象轉折。家電 3C 核心業務要實現規模盈利,所有細分業務線必須消除虧損、全面轉正。
張近東也在業務層面提出了明确要求。2024 年,蘇寧易購主要聚焦三大板塊:第一,穩住線下基本盤,這是重中之重;第二,持續深化下沉市場的發展;第三,穩健推進線上業務的開展。
落實到具體業務上,2024 年蘇寧易購在下沉市場将布局超 3000 店,并計劃在蘇寧易家門店中重啓線下超市業務,将生鮮輕食、美妝潮玩、中外名酒、家居日用、母嬰遊樂 5 大場景融入經營。蘇寧易家是蘇寧易購 2023 年提出的直營大店模式。
此外,蘇寧易購的核心團隊加速實現了年輕化的進程。從去年公司董事會調整時的任命,至 2024 年年度工作部署中的年度任命,一批 85 後、90 後管理幹部走上集團核心崗位,成為各事業部、各大區負責人。張近東表示,2024 年會繼續加大 "1200 管培生 " 的引進和培養。
更多創一代被動回歸
除了張近東外,近一兩年,越來越多的創一代正在逐步回歸台前或重拾話語權。
今年 1 月 5 日,美特斯邦威創始人周成建現身公司新總部剪彩儀式。同日,美邦服飾(002269.SZ)發布公告,胡佳佳辭去公司第六屆董事會董事長、董事、提名委員會委員、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及戰略委員會主任委員職務。同時,董事會審議通過了補選周成建為非獨立董事的議案。
從 2022 年 10 月開始,美邦服飾數度出售物業盤活資金。美邦服飾方面對時代财經回應,周成建從去年開始已經在公司業務一線,親自操刀美邦服飾向直播電商轉型的工作,此次人事變動也是向外界釋放周成建對美邦服飾改革的決心。
同時,以馬雲為首的阿裏巴巴集團創始團隊也于去年重新回到幕前。2023 年 3 月,馬雲現身杭州,同月,阿裏發布全員信,宣布進行 24 年來最大變革,推行 "1+6+N" 組織架構。4 月,阿裏巴巴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兼 CEO 張勇通過全員信宣布,卸任阿裏巴巴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兼 CEO 職務。随後,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出任阿裏巴巴控股集團董事會主席;吳泳銘出任阿裏巴巴控股集團 CEO,同時繼續兼任淘天集團董事長。蔡崇信與吳泳銘均為阿裏巴巴合夥人、阿裏巴巴集團創始人之一。
一個月後,馬雲又在集團内部會議露面。根據電商報 pro 報道,其在大會上表示:" 一個企業從行業标杆到死亡,半年到一年就足夠了,在互聯網行業這個速度可能會更快。"
此外,據藍鲸财經從知情人士處獲悉,日前中國平安(601318.SH)内部發文,董事長馬明哲出任中國平安集團戰略發展中心主任,聯席 CEO 郭曉濤擔任副主任。這也是闊别該崗位 20 餘年後,馬明哲再次擔任該職位。此前,馬明哲主持平安全面經營管理工作至 2020 年 6 月不再擔任首席執行官,目前主要負責公司戰略、人才、文化及重大事項決策。
更早一些的 2021 年 11 月 30 日,都市麗人創始人鄭耀南回歸,繼續擔任公司行政總裁,開啓 " 二次創業 "。
艾媒咨詢首席分析師張毅對時代财經表示,創一代回歸一方面是職業經理人體系還不完善,另一方面來自于企業的業績壓力,企業在市場面臨巨大機會的背景下卻在承受經營壓力,這也會讓投資者產生擔憂,而創一代回歸能夠提升企業執行力。
當然,回歸未必就能力挽狂瀾。2021 年宣告回歸的國美創始人黃光裕,不僅沒有實現 " 力争 18 個月恢復國美原有市場地位 " 的目标,當下的國美反而陷入大面積關店、裁員等窘境。
張毅表示,企業能夠做到頭部,與創一代密切相關,所以外界對創一代的眼光、執行力、企業運作的魄力是充分肯定的。不過,在復雜的外部環境下,創一代是否能夠奪回企業原有的市場地位仍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