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娛樂經驗:頂級女神「下海」,太猛了!,歡迎閲讀。
新年伊始,頒獎季熱門片陸續上線。
獎項角逐的大幕即将拉開。
近期,國外各大媒體都在預測,誰将拿下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女主角。
熱門人選包括:
《花月殺手》莉莉 · 格萊斯頓;
《可憐的東西》艾瑪 · 斯通;
《音樂大師》凱瑞 · 穆裏根;
《芭比》瑪格特 · 羅比;
《過往人生》格蕾塔 · 李 ……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電影,被認為是最佳女主和女配兩座獎項的熱門候選。
由安妮特 · 貝寧(《美國麗人》)和朱迪 · 福斯特(《沉默的羔羊》)兩女神聯袂出演。
拿下豆瓣 8.3 的高分。
女性題材電影很多,但這一部堪稱年度最猛——
《奈德》
為什麼説年度最猛呢?
因為這部電影,講的是一段極其傳奇的真人真事。
奈德(安妮特 · 貝寧 飾)以 61 歲的年齡,挑戰一項極限運動。
她将橫跨 117 公裏的開放海網域,進行遊泳馬拉松,從古巴遊到佛羅裏達。
論難度,堪稱泳界的「珠穆朗瑪峰」。
眾所周知,遊泳是消耗量很大的運動。
一般人遊個一小時已經很累了。
全世界只有 12 人能遊過 48 小時。
但奈德需要連着遊 50 多個小時、劃水 25 萬次不停歇。
她要克服的不只是體能挑戰,還要與大自然搏鬥。
要承受陽光暴曬,起皺曬傷。
身體和臉部會被海水腐蝕,布滿白色的海鹽。
嘴唇、眼睛、舌頭,甚至喉嚨,都會磨損腫脹。
甚至被折磨得不成人樣。
途中,還受到洋流的幹擾,偏離方向。
不僅要花費兩倍的力氣,才能趕回進度,還可能陷入渦流,生命受到威脅。
而在全程兩天半的時間裏,奈德所消耗的能量相當于減掉了 9 公斤體重。
這讓她筋疲力盡。
無法開口説話,甚至無法行走。
上岸時只能踉跄着,從海裏挪出來。
十分狼狽。
除此之外,随着體力的透支,奈德還會產生幻覺。
不僅覺得自己在海裏看到泰姬陵,還覺得海鷗在啄自己的腿,臉上全都是血。
形成了巨大的精神折磨。
這是奈德和海洋的力量戰鬥。
但不同于攀岩、跑酷等極限運動,遊泳馬拉松更是一個團體戰。
奈德背後有一個三十人的專業團隊。
幫她指引方向,觀測洋流,提供食物,還有專業的醫療醫生。
還要共同面臨復雜的海洋環境。
一般情況下,在公共海網域遊泳時,運動員的團隊都會準備鋼鐵籠,避免被鲨魚和水母咬到。
但奈德卻堅持不用任何防護措施。
「我不希望我人生最大成就旁邊還打星号備注是有防護的遊泳。」
因此,她的專業團隊必須時刻檢測。
在發現她被水母蜇到的時候。
需要生物學家立馬判斷出是什麼水母,打抗毒血清。
不可否認,團隊是奈德的幫手。
而有時,「豬隊友」的出現,更為這項挑戰增加了困難。
一次,在剛遊完 25 個小時之後。
奈德的肩膀開始疼痛,需要吃止痛藥。
但沒想到,醫生偏偏給她拿了會導致她過敏的藥。
這更是雪上加霜。
但奈德一直堅持,表現出了驚人的耐力。
一次,她被箱形水母蟄了,感覺身上着火。
還有生命危險。
箱形水母被稱為「海黃蜂」,是世界上最毒的動物之一。
如果在四分鍾内,沒有得到救治,就會死亡。
之後,盡管及時打了抗毒血清,但奈德依然受了傷。
臉被水母的觸須勒出血痕。
而且,依然要面臨箱形水母的威脅。
但她堅持不上船,還繼續遊了一天。
直到第二次,又被箱形水母蜇到,奈德陷入昏迷時。
才被教練強行抬上船。
而昏迷中的她還以為自己在遊泳。
手臂不停地擺動,頭也不斷向上。
一次次被海洋打敗的經歷反而激發了她的鬥志。
還漸漸對這件事上瘾。
盡管天公不作美,團隊的船也被水淹了,但堅持在大風暴中遊泳。
直到在第五次挑戰的時候。
她吸取前四次的經驗,穿了水母防護服,還戴了面具。
才成功從古巴遊到了佛羅裏達。
這就如奈德所説,「盡管看起來很自虐,但最成功的人就是願意承受極端痛苦最久的人」。
驚人的耐力帶她走向了極致。
而這就是成功的關鍵。
每年打着女性旗号的新片不少,但能給人心潮澎湃感覺的卻不多,這部就是其中之一。
因為奈德就是一個把打破限制诠釋到極致的範例。
一方面,打破了性别的偏見。
極限運動,一直被認為是男性專屬。
許多極限運動題材的影視劇也都是男性主角。
女性愛好者動辄被扣上「xx 媛」的帽子。
而作為第一個完成遊泳界「珠穆朗瑪峰」挑戰的奈德,無疑打臉了這種言論,證明了女性力量。
在這背後,更有奈德對父權社會的反抗。
小時候,她對遊泳的痴迷并不是出自熱愛。
因為爸爸給她取了一個寓意着「水之女神」的名字「Nyad」,所以,就認為是命中注定,應該走這條路。
這固然讓她鬥志昂揚。
但一個代表美好的名字同樣也是不得不服從爸爸的魔咒。
奈德變得脆弱,害怕失敗。
還陷入自我厭棄。
她還遭遇了性暴力。
在 14 歲時,她遭到遊泳教練的猥亵。
她曾向電視台曝光。
但對遊泳教練毫無影響,照舊走入名人堂。
猶如自虐的忍耐沒有帶給她解脱。
直到四十幾年過去,她總是忍不住責備自己。
「為什麼我當年不用力一點反抗?我明明那麼堅強。」
在這種情況之下,挑戰極限運動也代表着奈德決意戰勝心魔。
激勵她重新開始遊泳的不再是爸爸的期待。
而是,從媽媽身上,重拾對遊泳的熱愛。
在整理媽媽遺物的時候,她發現媽媽去世前一直在讀一首詩,還專門折了一個角。
「告訴我,我還應該做什麼 / 一切難道不是終将過早地消逝 / 生命只有一次,狂野且珍貴 / 告訴我,你打算怎麼過」
正是這句話,激發了她再次遊泳的決心。
另一方面,奈德更是打破了年齡的偏見。
其實,她原本可以躺平生活。
退役後,她跟好朋友搭夥過日子,還有一份不錯的工作,在電視台當體育主持人,曾報導過奧運會。
生活安安穩穩。
而随着年齡的增長,身邊的親人一個個離開,她已經預見了自己的死亡。
覺得這樣的生活很空虛。
開始時,她以為是很久沒談戀愛了。
但在跟閨蜜介紹的女朋友聊天之後,卻發現并非如此。
壓抑的根源來自社會的偏見。
「憑什麼一到 60 歲,大家就覺得你老得只剩一把骨頭了?」
于是,選擇重啓這項挑戰,找回年輕時的感覺。
「面對馬拉松遊泳這項艱苦的挑戰,我心裏一方面不想再經歷那些不适,那些枯燥的時刻,嘔吐的感覺,還有寒冷和漫長的時間。另一方面,我也痛恨,要是我不去做,我可能會看不起自己。」
在極限運動中,61 歲的奈德獲得新生。
更讓香玉感動的是,奈德的飾演者安妮特 · 貝寧,同樣打破着年齡的限制,挑戰自我。
拍攝本片時,她已經 64 歲了。
但她仍舊提前花了整整一年的時間,進行高強度的遊泳訓練。
陪她訓練的是參加過奧運會的專業運動員。
貝寧本人沒有過多渲染訓練的艱苦。
因為對她來説,這都是身為演員理所應當做到的事情。
她只是簡短地提到,訓練到想哭的時候,會獨自在泳池裏流淚。
正像片中奈德的台詞所説:
所謂困難,正是我要去做的理由,而不是不去做的借口。
貝寧的努力成果是顯著的。
片中,她每一個遊泳動作都顯得熟練、自然,演員本人仿佛已經成為了一名專業的運動員。
當貝寧和同樣狀态極佳的朱迪 · 福斯特同框時,就算不特别説明,你也能看出這是兩個鬥志昂揚的運動員。
年齡的增長,絲毫沒有減弱她們的活力。
反而煉就了堅韌、頑強的強大氣場。
影片中,也毫不避諱素顏大特寫。
貝寧的面部紋路,衰老的痕迹,盡數展現。
但從她身上,你感受到的絕不是容貌焦慮、年齡焦慮。
而是一股不服輸的倔強。
從精神到肉體積聚着鬥志,準備向各種邊界發起進攻。
香玉相信,無論獎項結果如何,貝寧已經完成了生涯中最艱巨的一次挑戰。
比起獲獎,更重要的或許是在焦慮和沮喪蔓延的時代下,給予觀眾一份笃定的激勵:
永遠不要放棄。
不設限的人生,才擁有無限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