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社會經驗:匠心堅守47年,七旬“繡花阿姨”希望找個徒弟,歡迎閲讀。
在蘇州張家港,有一位熱愛繡花的老人袁勤芳,家裏有塊獨屬于她的繡花小天地,每一天,這裏都會傳出縫紉機 " 哒哒哒、哒哒哒 ……" 的聲音。5 月 31 日,現代快報記者見到了年過七旬的袁勤芳,她被人親切地稱為 " 繡花阿姨 "。只因對繡花一見鍾情,便從 25 歲起堅持繡花,一繡就是 47 年。劃口子的羽絨服、破洞的風衣、被燙壞的牛仔褲 …… 她都能通過繡花來賦予它們 " 第二次生命 "。
△袁勤芳繡的樣品
幫人 " 繡 " 補衣服,賦予它們 " 第二次生命 "
在袁勤芳家中的工作室裏,櫥櫃裏、抽屜裏、箱子裏,擺放着上千種顏色的線筒,多年來,就是這些線交織纏繞,編織了袁勤芳的繡花夢。枕頭、被套、帽子、衣襟、褲子、鞋 …… 袁勤芳什麼都繡。無論是嬌豔欲滴的牡丹花,還是栩栩如生的花鳥圖,憑借精湛的繡功,袁勤芳總能賦予他們一種生命力。
△袁勤芳繡的花鳥圖
如今,來找袁勤芳繡花的人,基本是要她做繡補衣服的工作。劃了口子的羽絨服、破了洞的風衣、被燙壞了的牛仔褲 …… 在袁勤芳的手下,這些破損的衣服又 " 活了 "。袁勤芳介紹,繡花圖案花樣繁多、復雜多變,有時候繡一對枕頭要用四五十種不同顏色的線,腳上忙着踩縫紉機,手速還得跟上,保證繡花的精細準确。" 我是根據繡花時間長短定價的,1 小時收 20 元。" 只要顧客找上門來,袁勤芳都會一口答應,算好時間,讓顧客來取。
△工作室裏擺滿了各色的線筒
一見鍾情加上繡花天賦,這份熱愛持續了 47 年
" 我從小就喜歡繡花,沒有原因,第一次見就喜歡得不得了。" 談起繡花,袁勤芳笑意盈盈,語氣輕快。因為兒時對繡花一見鍾情,所以 25 歲那年,袁勤芳得知村裏開繡花店,便主動應聘繡花師傅,學習手藝,開始了她的繡花之路。20 世紀 80 年代,繡花店關門後,袁勤芳才在家開了如今的工作室,自己接活幹。
△繡花時的袁勤芳,專注認真
曾經,她一人繡完了 1000 套被套上的繡花,巨大的訂單量花費了她幾年的時間。這樣的細致活兒,從針點扎圖到絲線穿引,再到一針一線地繡花,整個過程要全情投入,耐得住寂寞。久坐讓袁勤芳患上了腰間骨質增生,即使疼痛,她還是堅持繡花。日積月累,袁勤芳精湛的繡花手藝也漸漸傳開了。" 從 25 歲算起,我已經繡了 47 年。" 她説。
匠心堅守的同時,希望能有更多年輕人加入
因為繡花費時間、耗精力、不掙錢,所以袁勤芳身邊的朋友鄰居都勸她别幹了。但是,這份 " 不理解 " 到了袁勤芳的丈夫那,都變成了全心全意的支持與陪伴。" 平時家裏的一切,都是我老伴操持着,他讓我更加能安心繡花,做自己想做的事。" 或許,這也是袁勤芳能夠匠心堅守數十年的一個重要原因。
△袁勤芳在給顧客趕工
這些年,袁勤芳也嘗試收過徒弟,想把這門手藝傳承下去。" 學得最長時間的差不多一個月,最短的一天就放棄了。" 她説,因為步驟繁瑣,又費時費力,沒人能堅持下去。" 村裏想來幫我申遺,不管成功與否,80 歲之前我都會堅持繡下去。希望在此之前,能有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輕人,願意接下這一手藝,一直傳承下去。" 袁勤芳期待着下一個徒弟的到來。
現代快報 + 記者 徐曉安 文 / 攝
(編輯 陳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