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理财經驗:銀行理财尋路2024,歡迎閲讀。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豔明 " 過去五年銀行理财的發展是相對落後的,2023 年 6 月末公募基金規模首次超過銀行理财。出現這樣的變化,從根本上説,主要是因為銀行理财公司在資產端、渠道端的傳統優勢逐步削弱甚至反噬,新的核心競争力優勢(如權益投研能力)又沒有建立(起來)。" 回顧過去幾年銀行理财的發展,招銀理财董事長吳澗兵如是看待目前理财行業面臨的挑戰。
從 2019 年 6 月我國第一家銀行理财公司——建信理财正式成立,到現在發展到 31 家銀行理财公司,銀行理财在淨值化轉型的過程中,規模穩步增長。
但是在 2023 年 6 月末,銀行理财規模被反超," 資管一哥 " 讓位給公募基金。銀行理财行業重新思考服務客群、運作模式、自身定位等方面,以重塑自身競争力。
未來銀行理财的發展之路如何?中信建投銀行業首席分析師馬鲲鵬表示,2024 年理财子公司将開始向專業化資產管理公司轉型,開始提升客户風險偏好、加快產品結構轉型、提高權益投研能力建設以及拓展直銷渠道。
規模維穩難
"2023 年對行業來説是比較艱難,可以看到,不管是規模還是業績,都在承受挑戰。" 有銀行理财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
2023 年 12 月,農銀理财、中郵理财等多家銀行理财子公司密集下調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同時,多家銀行理财公司宣布對公司發行的部分產品實行費率優惠,以吸引投資者。
馬鲲鵬説:" 銀行理财規模在這 5 年裏漲漲落落,波動較大,從 2019 年年末 23.4 萬億元提高到 2023 年上半年的 25.34 萬億元。"
他認為,銀行理财規模的變動同理财產品收益率呈正相關關系。2023 年理财規模相較于 2022 年在顯著減少,主要原因之一是理财產品的收益率在下降。這正好反映出銀行理财業務的行業發展趨勢:客户的風險偏好也在持續下降;資產端配置中持續提高估值穩健性資產占比;理财產品的比較業績基準在持續下降;風險管理意識和能力也在持續回升。
在 2023 年 12 月 23 — 24 日舉辦的中國财富管理 50 人論壇 2023 年會(第十屆)上,銀行理财如何重塑發展優勢成為理财公司高管關心的話題。
吳澗兵表示,在產品端,由于客户的剛兑思維和理财產品淨值化的矛盾依然存在,客户的風險容忍度很低,對產品淨值回撤和本金虧損的接受程度都不高,導致銀行理财產品的規模波動日益加劇,投資難度明顯加大。2022 年以來,對經歷股債非标 " 三殺 " 的銀行理财子來説,規模維穩成為一件相當困難的事。
吳澗兵認為,由于在戰略定位、業務模式、投研能力、風險内控管理、人才隊伍建設、體制機制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銀行理财公司目前總體上進入了發展的整固期。
回顧過往,華夏理财董事長苑志宏表示,銀行理财資產配置有着很明顯的階段性變化特征,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大約在 2018 年資管新規出台之前的資金池化運作的階段,2018 年到 2021 年資管新規過渡期階段,以及 2022 年以來完全淨值化運作的階段,銀行理财資產配置呈現出顯著不同的變化趨勢。
投資環境變化
對于過去的 2023 年,中郵理财總經理彭琨認為,銀行理财的投資環境發生了五個轉變。一是市場預期更加理性;二是客户信心低位修復;三是資產結構更加求穩;2023 年理财產品的短期化、穩健化愈發突出,負債端的變化直接帶來了資產配置的變化,風險資產占比下降,穩估值資產明顯提升;四是理财公司營收承壓更加突出,一方面息差壓縮給銀行收入帶來壓力,另一方面產品的降費讓利成為常态,理财公司作為銀行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同時又是銀行渠道的產品供給方,如何平衡好自身經營和渠道貢獻,本質上也在考驗着投資能力;五是監管變化提出更高要求。
針對理财市場的不規範行為,中國銀行業協會也在逐步完善理财業務自律規則,在 2022 年底和 2023 年 11 月先後發布了《理财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展示行為準則》和《理财產品過往業績展示行為準則》。
從銀行理财公司的客群分布來看,吳澗兵表示,目前理财公司服務的客群主要還是銀行客群,銀行客群對理财產品抱有低波動、收益穩定的預期,理财產品要在約定的期限内實現約定的收益,這是理财公司與其他資管機構(追求相對收益排名)之間的顯著差異。因此,理财公司應該堅持綜合型資管機構的發展定位,建立起跨市場、全品類的資產投資能力,產品業績以絕對收益為主、相對收益為輔,并形成與之相适應的投資理念、投資能力,才能以戰略定力支撐長期的商業成功。
在銀行理财產品體系上,吳澗兵認為,一方面,要發展現金類、短債等存款替代型產品,滿足客户對流動性、安全性和收益性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要以絕對收益目标的固收 + 產品為重點,探索向中長期和中高波動產品延伸布局,形成更豐富、全面的產品體系,打造第二發展曲線。
苑志宏認為,相比其他資管業态,銀行理财負債驅動資產的特性更明顯。展望 2024 年,銀行理财行業的資產配置,與公募基金和保險資管有很大差異。銀行理财更加貼近負債端,響應和滿足客户的需求,在資產配置上,在給客户提供安全資產、穩健收益的前提下推動資產配置的多元化和分散化。
未來求變
" 銀行理财投資環境的轉變,或多或少影響着對 2024 年資產配置的安排和經營思路。" 彭琨認為,重點是把握 " 三個堅持 ":從策略上堅持配置理念,聚焦重點把握結構性機會;堅持服務實體經濟,支持國家戰略和發展需要;從行為方式上堅持防範風險,以安全為底,提高能力促發展。
彭琨表示,可加大實體企業債券配置比例,特别是針對科創等重點產業和重要戰略區網域的投資;逐步增加權益投資規模,建立產業和行業投資框架;長期方向上聚焦先進制造、信息技術、國家安全等領網域。
工銀理财董事長王海璐表示,過去四年,理财公司深耕大類資產配置研究,深入挖掘并積極儲備收益穩定資產,在有效分散對衝資產風險的基礎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投資優勢。特别是在信用研究上,依托母行雄厚的信用積累,顯著提升了債券資產 Al-pha(主動管理收益)的獲取能力。未來,銀行理财應該繼續深入探索固收之外的多資產多策略產品布局,構建各類資產的 Alpha 獲取能力。
對于股市、債市兩大市場,平安理财首席量化投資官唐滬軍認為,2024 年國内将會迎來财政與貨币政策雙積極的格局。權益市場方面,總體來看目前有較好的估值和基本面的支撐,但是市場情緒較差,所以對權益市場中長期看好,但短期會有波動。
唐滬軍預計,2024 年權益市場會有一些結構性機會,包括高性價比的消費、養老消費、紅利資產、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等,将圍繞這些方向積極布局。債市方面,2024 年面臨的宏觀環境偏正面,高等級信用債的稀缺性上升,短久期高收益的城投債安全性較高,信用利差存在壓縮空間,仍具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光大理财總經理潘東認為,當提及普惠的财富管理時,不僅要考慮是否服務了百姓的财富增長,更要考慮是否服務了日常生活場景,例如消費支付場景、養老場景、教育成長場景等,目前的場景嵌入只是剛剛開始探索,未來還有很多空間。
馬鲲鵬預計,2024 年,銀行理财規模有望實現 10% 的增長,理财餘額将達到 31 萬億元— 32 萬億元。理财業績比較基準下行空間在縮窄,最低點可能在 3.30%,而後可能回升到 3.7% 左右,業績比較基準回升也将助力理财規模增長。他認為,2024 年是理财資產配置結構優化之年,資產配置中的 " 二八定律 " 繼續成立,80% 的安全墊資產和 20% 的博收益資產的結構不會變化,但是債券、公募基金、權益類資產的占比将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