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财經經驗:日系品牌再遭“滑鐵盧”:日產7月銷量跌幅超4成、“再降價”是唯一出路?,歡迎閲讀。
财聯社 8 月 7 日訊(記者 張屹鵬)經歷了今年上半年的集體 " 遇冷 " 後,日系品牌在下半年開局階段并未實現反彈,而是再度遭遇銷量 " 滑鐵盧 "。
7 月,日系品牌銷量下滑最明顯的為日產。8 月 4 日,日產公布了 2023 年 7 月中國區業績,在中國銷量為 59,507 輛,環比下滑 13.93%,同比下滑 40.61%。其中,東風日產(包括日產、啓辰和英菲尼迪品牌)銷量為 56,495 輛,環比下滑 12.81%,同比下滑 34.67%。1-7 月,日產汽車中國區含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兩大事業板塊在内的銷量為 418,016 輛,同比下滑 35.31%。
日產汽車公司高級副總裁、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總裁山崎莊平直言,日產向中國市場導入更多電驅化車型的同時,合适的價格亦非常重要。" 面對中國市場商業環境的變化,我們需要保證業務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在适當的時機,加快導入更加适合市場需求的、更合适價格的產品。"
相較日產,本田 7 月成績單的關鍵詞同樣是 " 下滑 "。7 月本田在華終端銷量為 89,691 輛,環比下滑 20.72%,同比下滑 32.84%;1-7 月累計銷量為 619,382 輛,同比下滑 23.80%。其中,電動化車型為 132,896 輛。
日系品牌中,豐田一直扮演着領頭羊的角色。廣汽豐田 7 月銷量 71,343 輛,較 6 月的 87,200 輛環比下跌 18.18%,與去年同期的 84,000 輛相比,同比下跌 15.07%。具體到單一車型,凱美瑞 17,613 輛、漢蘭達 7,378 輛、賽那 7,094 輛。
截至發稿前,廣汽本田、東風本田、一汽豐田暫未公布 7 月銷量數據。
這并非日系品牌在今年的首次集體 " 失速 "。6 月,日產汽車中國區銷量同比下降 28.0%;本田中國終端銷量同比下降 19.84%;廣汽豐田、一汽豐田銷量為 8.6 萬輛、7.1 萬輛,分别同比下降 4.7%、23.5%。此背景下,6 月日系品牌零售份額 17.8%,同比下降 3.7 個百分點。
在新能源車市場表現方面,日系品牌表現不一。乘聯會最新批發銷量數據顯示,7 月,東風日產 5,312 輛,環比增長 264.58%;東風本田 1,899 輛,環比增長 27.80%;一汽豐田 1,024 輛,環比下滑 69.60%。"2023 年全國新能源乘用車發展優勢不斷鞏固和擴大,乘聯會綜合預估 7 月乘聯會新能源乘用車廠商批發銷量 75 萬輛,同比增長 34%,環比下降 1%。今年以來累計批發 430 萬輛,同比增長 42%。"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
進入下半年以來," 降價 " 依舊為國内車市關鍵詞,日系品牌亦不例外,并已顯現出繼續發展的态勢。
8 月 6 日,一汽豐田推出 "818 摯愛購車節 ",購 RAV4 榮放、卡羅拉鋭放等車型,至高可享 3000 元汽車消費券,指定期間購 bZ3 可享 1500 元電卡;8 月 1 日,東風本田推出 "20 周年寵粉購車節 ",購 CR-V 汽油版、HR-V、XR-V 等車型至高可享 8000 元置換禮;更早些時候,東風日產新款 ARIYA 艾睿雅在通過推出 ARIYA 500 将入門售價拉低至 19.99 萬元的同時,全系車型均官降 5.99 萬元。" 首先要考慮競争因素,即便虧損該降價也得降價。但從長期來看,技術的領先才能帶來產品性能的提升,這是最關鍵的。" 在談及合資品牌時,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