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互聯網經驗:36億美元高價買來的Bungie,兩年不到就要被索尼“抛棄”了?,歡迎閲讀。
圖源《命運 2:終焉之形》Steam 官方商城
正式收購兩年還不到的時間,曾被索尼當成寶的 Bungie,如今卻迎來口碑與銷量的雙重下滑。
近日,海外遊戲視頻博主 Aztecross 爆料稱,索尼互動娛樂(Sony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目前十分看衰其此前用 36 億美元收購的美國遊戲工作室 Bungie,并将其視為一次失敗的投資。為彌補投資損失,索尼或将考慮派遣高管來接管這家獨立運營的遊戲工作室。
關于接任人選,據 Aztecross 透露,目前索尼内部尚未在美國本土高管與日本外派高管之間作出決定。如若新任負責人來自日本,那麼 Bungie 可能将迎來較大規模的業務與組織架構調整,Bungie 正在開發的遊戲項目或将被全部取消。
Bungie 創建于 1991 年,旗下曾研發出《光環》(Halo)、《命運》(destiny)以及《馬拉松》(Marathon)等多個系列作品,對于在線服務類遊戲擁有着豐富的運營經驗。
2022 年 1 月,索尼旗下的 PlayStation 于其官方推特上宣布 Bungie 加入索尼互動娛樂,收購完成并成為子公司後繼續保持工作室獨立運行,依舊擁有《命運系列》自主發行權,并支持 Bungie 往後的多平台發展方向。同年 7 月 16 日,索尼宣布正式完成對 Bungie 的收購。
一定程度上而言,索尼收購 Bungie,始于與微軟之間就主機獨占遊戲 IP 的儲備競賽。
2021 年,微軟以 75 億美元完成對知名遊戲開發工作室 Bethesda 及其母公司 Zenimax 的收購,在将《上古卷軸》《輻射》等多個知名系列遊戲收入自己的訂閲服務遊戲庫 Xbox Game Pass 之後,微軟宣布 Bethesda 後續開發的部分遊戲作品将在 PC 與 Xbox 獨占。
另外,在線服務類遊戲的開發與運營也是索尼的業務短板,在現代 3A 遊戲開發成本過高與遊戲主機銷售進入存量階段的情況下,索尼正在嘗試通過開發在線服務類遊戲來尋求業務增長空間。
事實上,Bungie 與微軟的淵源也頗深。
2000 年 6 月 19 日,正在紀念九周年的 Bungie 宣布被微軟收購,他們開發的《光環:戰鬥進化》(Halo: Combat Evolved)将改為第一人稱射擊遊戲,并且改為在微軟的遊戲主機 Xbox 上首發護航。
2007 年 10 月 1 日,微軟與 Bungie 同時宣布 Bungie 正式從微軟分離,成為一家私人持有的有限公司。根據合同約定,微軟保留 Bungie 的少數股權,繼續與 Bungie 合作處理光環的發布與市場營銷,而光環的知識產權讓渡給微軟。
Bungie 被索尼收購完成後,據索尼官方公布的檔案顯示,索尼已成立名為 " 索尼互娛在線服務中心 " 的全新部門,該部門會在收購完成後的三個月内向 Bungie 學習運營在線服務類遊戲的相關經驗。
另外,去年 5 月,PlayStation 工作室負責人赫爾曼 · 赫斯特(Hermen Hulst)曾透露,"Bungie 正在幫助索尼嚴格審核正在開發的在線服務類遊戲。"
但在最初的蜜月期結束後,索尼與 Bungie 的關系開始惡化。
據 Aztecross 透露,繼《命運 2:光隕之秋》(Destiny 2:Lightfall)後,Bungie 沒能再實現内部收入指标,也沒能給到索尼提供有價值的建議,因此索尼現在對 Bungie 的領導層很失望。
為應對索尼信任危機與完成财務指标,Bungie 于去年年底開始一系列調整。在裁員 8%(約 100 名員工)後,據海外遊戲媒體 IGN 透露,Bungie 還削減了招聘 headcount、節日獎金、團建旅遊預算等多項企業運營成本。
在領導層,已于 Bungie 就職 7 年的《命運 2》遊戲總監喬 · 布萊克本(Joe Blackburn)于今年 2 月初宣布離職。另外,據 IGN 透露,《馬拉松》新作的執行創意總監克裏斯托弗 · 巴雷特(Christopher Barrett)已被解除職位,繼任者将是前《Valorant》遊戲總監喬 · 齊格勒(Joe Ziegler)。
雖已積極自救,但 Bungie 接下來要面對的局面依舊嚴峻。
公司接下來的營收狀況将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今年 6 月上線的新 DLC ——《命運 2:終焉之形》(Destiny2:The Final Shape),但是據 IGN 透露,Bungie 首席執行官皮特 · 帕森斯 ( Pete Parsons ) 在去年裁員時曾透露,《命運 2:終焉之形》預購成績低于預期,正是 Bungie 開啓本輪裁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若 Bungie 無法在短時間内扭轉公司的運營狀況,那麼這家擁有 33 年歷史的老牌公司很有可能即将失去它的獨立經營權。
Bungie 現任董事會由 PlayStation 工作室負責人赫爾曼 · 赫斯特、索尼高級副總裁艾瑞克 · 蘭珀 (Eric Lempel)、Bungie 聯合創始人傑森 · 瓊斯(Jason Jones)、Bungie 首席技術官路易斯 · 維勒加斯( Luis Villegas)以及 Bungie 首席執行官皮特 · 帕森斯組成。而 IGN 從多名 Bungie 員工口中得知,Bungie 的董事會結構未來很有可能會出現調整。
從產品角度而言,Bungie 近年發布的多款作品口碑大多也不甚理想。據 Steam 商城顯示,自《命運 2》于 2019 年 10 月上線以來,除該作本體與 2022 年發布的 DLC《命運 2:邪姬魅影》(Destiny 2:The Witch Queen)外,《命運 2》系列其他作品的好評率均低于 50%。
對于去年上線的最新 DLC《命運 2:光隕之秋》,許多體驗過該作的國内玩家紛紛在 Steam 官方商城評論區留言批評這款遊戲不僅内容空洞,而且還強制讓玩家接受低水平的中文配音。
然而,這些顯然不是索尼希望看到的結果。據市場傳言稱,當年索尼之所以将 Bungie 收入麾下,除了看重 Bungie 在在線服務類遊戲上的成功經驗,他們也相當在意《命運》系列的 IP 價值。憑借該作龐大的世界觀與索尼的影視行業資源,《命運》有機會被改編成電影或電視劇。
但是,基于索尼遊戲業務如今的經營情況,遊戲改編的優先級一定概率上會有所降低。據索尼今年 2 月公布的 2023 财年 Q3 财報顯示,索尼當季遊戲及網絡服務業務(G&NS)的營業利潤約為 861 億日元,同比下降約 25.9%。
對于下降原因,索尼官方透露,主要因為平台硬體產品的市場推廣活動帶來的費用增加和第一方遊戲的銷售下降。
現如今,PS5 雖然仍是索尼最新一代的遊戲主機,但其上線時間已近四年。從銷售角度而言,PS5 接下來的市場增量正在逐漸見頂。
另外,近日市場傳言稱,由 Insomniac Games 研發的《漫威蜘蛛俠 2》(Spider-Man 2),其開發成本達到 3 億美元(其前作開發成本約為 1 億美元)。即使不考慮通貨膨脹,這一數字也明顯超過索尼收購 Insomniac Games 時所花費的 2.29 億美元。
面對近年來快速變化的遊戲產業市場環境,和由于現代 3A 遊戲開發成本導致遊戲開發的商業風險提升,索尼自身也在通過裁員來減少企業運營成本。
上個月底,索尼互娛宣布将在全球範圍内裁員約 8%,即約 900 人,并且包括《最後生還者》(The Last of Us)多人模式與《烈火戰車》(Twisted Metal)系列重啓新作在内的多款在研遊戲項目也被叫停。
在降本增效逐漸成為全球遊戲廠商共識的當下,内容質量一般或市場前景不夠明朗的遊戲項目也許将越來越難以被投入市場。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吳一枭,編輯|李程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