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人形機器人困局:當技術狂歡撞上算不過來的賬,歡迎閲讀。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昨天中午跟朋友參加一個飯局,桌上有幾個投資人吧,都是有間接的朋友,所以氣氛也還行。
酒過三巡,大家就聊現在這個人形機器人,他們都知道我接觸人形機器人比較早,而且算是比較深入的,我在很早期就表達過不看好這玩意。
他們大多人現在的任務,都是要投人形機器人,幫各地弄什麼機器人工廠啊,機器人園區啊,很多都已經落地了。
然後就聊這個事,他們問我現在是啥看法,我表示依舊不看好。
理由很簡單啊,不知道怎麼商業化,怎麼盈利,算不過來賬,不知道誰會買,所謂的需求用途都是扯淡。
也不能買回來光給人表演翻跟頭吧?
就這種需求能賣出去幾個?這叫有市場,能商業化?這種市場需求能消化得了那麼多人形機器人公司,那麼高的估值嗎?
我也不是説唱反調,我就是覺得從市場化、從做生意投資的角度講,我根本就不覺得這玩意能賣出去,不知道誰會買。
你説他能轉手絹,能翻跟頭,能給我接一杯速溶咖啡,然後呢?賣給誰?多少錢?毛利多少?獲客成本多少?客户有多少?啥時候能回本盈利?
所以到底追求人形機器人的意義是什麼?是什麼驅動的非要弄人形機器人,這個我也想不明白。
他們説養老,銀發經濟,我不知道這種機器人能在養老的哪個環節,發揮什麼作用?不知道用户會出于什麼原因花這麼多錢買個人形機器人回家。
養老我倒更看好高級養老社區,高端養老院,以及各種有明确用途的輔助產品。
我其實表達過無數次,用市場化的資金做投資,最重要的就是把商業模式搞明白,賬算明白,算清楚。
這不是因為我是一個做财務盡調,就過分強調算賬的重要性。
主要這是一個投資行為,那你不算賬算什麼?
我以前説過很多次,我更看好樸實無華的吃喝玩樂,衣食住行,不看好那些高大上、虛無缥缈的熱門領網域。
你説厲害、水平高、突破、爆炸,但我不知道怎麼掙錢,未分配利潤負幾十上百億元,怎麼回本?
就哪怕説現在不掙錢,以後能掙錢,邏輯我都非常支持。你跟我説,咱燒錢拿市場份額,做到多少多少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盈利了。
這種最起碼賬能算過來,我能知道他的單價、成本、毛利、用户群體、獲客成本。至少燒到最後,熬過去了,活下來了,就能盈利。
這最起碼商業模式説得通,無非就是毛利低點罷了。
人形機器人真説不通,我都不知道燒錢燒的是什麼,燒的意義是什麼,突破以後能有什麼商業價值。
我這番論調被無數人诟病過了,説我就是一個只會算賬的會計,不懂產業,我都習慣了。
有一個批評我的説法,我記憶最深刻。
他説我還停留在滿足人們的基礎需求之上,他就是説吃喝玩樂衣食住行都是基礎需求。
他説人之所以是高等動物,是因為有更高的需求,然後跟我説,有些東西存在的意義,并不是一定要有什麼具體的用途。
哈哈哈哈,哎。
我不故意歪曲人家的意思,他其實就是想跟我表達,人形機器人可以滿足人類更高的需求。
但是是什麼呢?多久能實現呢?滿足這個需求的成本是多少呢?買得起的人有多少呢?
他這段話我覺得有一點我不認同,他説有些東西造出來不一定要有用。
這個我是理解不了的,我想象不出來什麼東西造出來是沒用的,除了不良資產,實際上不良資產也是有它的作用的。
東西被批量生產出來,如果沒有具體的用途,那為什麼要批量生產啊?
所以我猜,他是想表達,有些東西造出來不是滿足人們基礎生活用途的,可能是用來欣賞的,裝飾的,裝逼的,精神陪伴的等。
但這不都是用途麼?它還是有用的。
那人形機器人有這方面的用途麼?要花這麼多錢買回家欣賞麼?看它翻跟頭,轉手絹麼?
可能是我想象力不足,我就是一個很保守類型的思路。這個東西我現在看不懂,也看不出來以後怎麼賺錢,我覺得肯定就不能投,我拿的是市場化的投資款。
這麼多年了,回頭看看,好像我看好的那些土掉渣的消費行業,那些細分領網域的服務,那些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商業模式,生意做得都不錯。
不過呢,現在大家搞機器人,拿的也不是市場化的資金,所以本質上也不是一個單純的商業投資行為。
總之,以後如果你想拿能拿到市場化的資金,想做價值投資,而不是玩擊鼓傳花、跑得快。
就把頭腦理清楚一點,把賬算清楚,你們不是常説,看不懂的不投麼,人形機器人你們看得懂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