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汽車經驗:“躺赢之王”張興海,歡迎閲讀。
撰文 / 温 莎
編輯 / 黃大路
設計 / 琚 佳
選擇真的大于努力嗎?
如果你在 4 年前購入了賽力斯股票,如今至少已經翻了 10 倍。2020 年,賽力斯股價跌到 7.62 元冰點,就在與華為合作四年之後,股價起起伏伏,卻再也沒有了當時抄底的機會。
股價飙升的背後是銷量的突然爆發。随着 2023 年 9 月問界新 M7 的上市,賽力斯工廠進入連軸轉模式,車主排隊提車,一等就是幾個月。2024 年 1 月,問界全系銷量達到 32973 輛,環比增長 34.76%,力壓理想,抱走新勢力第一的寶座。
復盤問界的起死回生,背後站着兩個男人,一個是 " 遙遙領先 " 的餘承東,另一個就是 " 默默無聞 " 的張興海。
與經常站在聚光燈下侃侃而談的餘承東不同,賽力斯集團創始人張興海十分低調,這并不妨礙問界車主們的擁趸。
2024 年農歷新春佳節前夕,一場賽力斯車主活動上,張興海罕見露面,他的出現伴随着賽力斯車主們的陣陣歡呼。活動之後,還有不少車主圍上去合影,與李斌,何小鵬和李想等新勢力創始人們在發布會後的待遇一般無二。
和中國所有富一代一樣,張興海的經歷足夠傳奇。1986 年以 8000 元起家,從一根彈簧開始第一次創業;2007 年創辦重慶小康工業集團,零部件供應商搖身一變成為主機廠;2021,賽力斯堅定選擇華為,成為華為合作的第一家車企。
每一次轉身的背後,張興海都飽受争議。有人笑話東風小康太近地氣,有人笑話賽力斯出賣靈魂,張興海笑而不語。
如今,賽力斯市值在千億左右徘徊,手握三座工廠;員工去年連續多月發出雙倍工資,網傳的 2023 年年終獎更是令人眼紅;提不到車的車主們拿滿補貼,數萬張訂單排隊交付中……當其他新品還在生死線中掙扎時,賽力斯正在悶聲發大财。
背靠東風和華為,人們 " 酸 " 張興海是躺赢,但成年人的世界裏,從來沒有天上掉餡餅的説法。
在和東風的合作中,張興海不惜遠離大本營,将工廠從重慶搬到十堰。早在 2016 年,小康股份剛剛上市之時,張興海就讓兒子去美國,收購了特斯拉創始人的電動公司 InEVit,獲得核心技術,成為後來為華為代工的底氣;當其他車企還在糾結靈魂與身體的時候,張興海一條道走到黑,説 " 有了華為,就算寶馬來都不好使 "。
" 躺赢之王 " 的背後,努力和選擇相互補充,運氣和勇氣缺一不可,勇氣與堅持同樣重要。
發家
上陣親兄弟。
1986 年 9 月 1 日,張興海、張興明和張興禮三兄弟注冊成立了重慶巴縣鳳凰電器彈簧廠,那一年,他 23 歲。
80 年代,冰箱,電視和洗衣機是躲不開的三大件,趁着國產洗衣機的爆發,鳳凰彈簧廠打破海外壟斷,将 1 美元一根的進口彈簧價格打到了 1 元人民币以下,拿下 90% 的彈簧市場。
十年之後,做大做強的彈簧廠發展成為 " 重慶長安減震器有限公司 ",主要生產摩托車、微面及助力車減震器,不僅進了重慶諸多車廠的供應商名錄,還打進了越南市場,連續 13 年位居摩托車減震器行業產銷第一。
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後,2002 年,張興海決定進入摩托車行業,成立新感覺摩托車有限公司,沒料生不逢時,趕上了限摩令,企業發展并不順利。
機會很快來了,2003 年,東風汽車和一家國營汽車廠合資生產微車,已經虧損了幾千萬元,有意招攬一家新的合作夥伴。據説,當時東風提了兩個條件:一要對方承擔債務,二是新工廠要建在東風大本營湖北。
20 年前的汽車江湖,民營企業很難拿到生產資質,央企背景就是金字招牌,張興海來得并不是最早的,意志卻最堅定。先前接洽的重慶廠商和東風在選址上產生了分歧,張興海态度積極,擔下了所有債務,将工廠搬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湖北十堰。
" 很多員工不願意去湖北十堰,但是我想,終于可以做整車了,怎麼可以不抓住機會,就反復動員説服大家。" 事後回想起來,張興海慶幸的説," 我沒那麼固執,只要能做車,不管在哪裏做都可以。在合作的心态和思路上,我可能相對要開放一些。"
開放的心态,也伴随了他之後的商海沉浮。
抱上東風大腿之後,東風渝安生產東風小康品牌微車,開創了國内首例國有大型汽車集團與民營企業聯手造微車的案例。張興海真金白銀的拿出了 5000 萬元,占 50% 的股份,成為企業實際操盤人。
" 當年我們決定進入汽車業時,想得很清楚:汽車產業投資大、產業鏈條長,不是説進就能進的,要有產品、品牌、人才和技術優勢。我們與東風汽車、東風實業的合資合作,就是各方優勢的整合。"
2005 年東風小康第一輛微車上市,又趕上了汽車下鄉。滿大街的 " 開東風、奔小康 " 的廣告成為一個時代的印記,東風小康一躍成為全國微型面包車領網域的前三,與五菱宏光、長安之星并稱 " 中國微車三巨頭 "、" 三大拉貨神車 "。
2016 年,小康股份上市,成為繼長安汽車、力帆股份之後,重慶市第三家 A 股汽車整車上市公司,創造了一口氣拉出 18 個漲停板的股市傳説。
在火熱的造富時代裏,創業 30 年後,張興海身家超過 25 億元。2017 年,張興海家族的财富在突破 100 億元,達到 149.54 億元,成為重慶财富榜上第四位。
預判
人有了錢,就想賺更多的錢,故事很快有了另一條線。
2015 年,張興海花了将近 100 萬元遠渡重洋,拉回來一輛特斯拉 Model S,成為重慶第一輛特斯拉車主,拉風倒是拉風,就是保養需要開到 300 公裏外的成都。
拿到特斯拉後,張興海迫不及待的叫了七八位高管到公司停車場,先每個人都試了幾圈車。回憶起這次簡陋的試駕,現任賽力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張正源記憶猶新," 踩一腳油門,那個提速性能,遠超過當時 100 萬的汽油車。你要問我的感覺,就兩個字:驚訝。"
幾天後,張興海召開高管會議,在會議室黑板上寫下一行字:" 高端新能源電動車計劃 "。尋找企業第二增長曲線,這個重擔落到了張興海的兒子,張正萍身上。
2016 年 1 月,SF MOTORS 在美國硅谷成立,只比蔚小理們晚了一兩年,擠進第一波造車新勢力。和大多數扎根中國的品牌不同,SF MOTORS 出身小康集團,卻想出了出口反内銷的主意。最初兩年,SF MOTORS 的發展都在美國,方向也十分明确,就是圍繞特斯拉周邊買買買。
他們最初看上了生產第一代特斯拉 Roadster 跑車的加州工程公司 AC Propulsion,但收購提案并未通過,之後便曲線救國,聘請特斯拉聯合創始人之一馬丁 · 埃伯哈德(Martin Eberhard)擔任公司戰略顧問。
2017 年,SF MOTORS 花 3300 萬美元買下了馬丁 · 埃伯哈德離開特斯拉後創立的電池系統研發設計公司 InEVit,收編了他的團隊,獲得電動車核心技術。3 月 29 日,新勢力造車全新車企—— SF MOTORS 在美國硅谷總部舉辦了全球發布會。
除了收購 InEVit,賽力斯還建起了一座規劃產能 15 萬、占地達 800 畝的工廠,并于 2018 年 3 月在硅谷發布了 SF5 和 SF7 兩款概念車。
一切準備就就緒後,SF MOTORS 風光回國。2018 年 7 月 25 日,CCTV 開播《機智過人》第二季,這檔科技味十足的綜藝沒有掀起太大的水花,卻完成了 SF MOTORS 首次亮相,并發布了全新的品牌中文名稱:金菓 EV。
從開始到結束,小康集團初期在 SF MOTORS 上投入了 25 億元,将 " 這幾年賣傳統汽車攢的,砸鍋賣鐵全投入在這裏了,70% 多的股票都質押了,都拿來搞這個了 "。
從張興海身上,能夠看到很多第一代中國企業家的特質,為人低調,就算接受采訪也更青睐官方媒體,以及有情懷。
" 傳統車領網域,我們比西方發達國家起步最起碼晚了 100 年,已經很難追趕他們的技術。我相信主航道是需要新能源汽車的,今天哪怕是只有幾百台,明天肯定不是幾百台。中國品牌、只有通過新能源汽車,才有可能、追趕或甚至超越世界其他國際品牌的汽車。"
張興海預判了市場的預判。
華為
" 你們是華為合作的第一家車企?"
" 當然了。"
一次采訪,張興海的回答中流露出了自豪。
" 第一家 " 也許還存在争議,但張興海對華為的感情毋庸置疑。3 月,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張興海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還在強調," 要學會主動擁抱(華為),相互發揮長板優勢 "。
2024 年,華為朋友圈遍布 " 四界 ",上汽,北汽,長安,奇瑞,這些汽車大廠紛紛聯手華為,但要從時間的廣度和合作的深度上看,現在誰也不如賽力斯。
SSF MOTORS 的初期發展并不順利。2020 年,賽力斯 SF5 全年銷量僅為 723 台,在當時新能源單品銷量榜單中,排在百年開外。生死存亡之際,轉機再次出現。
張興海和餘承東的第一次見面,就聊了幾個小時。不造車的華為需要一個品牌來證明自己的技術,銷量不佳的小康期待起死回生,兩人一拍即合,深度交流了對新能源汽車的看法,并迅速敲定了彼此間的合作意向。
" 我接觸過很多行業的企業家,在我看來,張總具有非常敏鋭的洞察和決斷力,這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當時智選車和誰合作,很多國企央企還有其他一些企業還沒看懂這種模式,而且那個時候華為也沒有做整車的經驗,但張總作為民營企業的企業家,果斷選擇和華為做深度合作,全力以赴、不扯任何事情。"
談起對張興海的印象時,餘承東用的詞匯是," 不善言辭,少廢話、不扯皮,堅決地幹、加班加點幹…… "
" 跟華為這個事兒我一定要幹,為什麼?因為它是 ICT 企業,通訊企業,世界級的,都是前三的頭部企業,他們對消費品、對用户的理解,對用户場景的理解,可以説車企根本就不可比的。實際上業務跨界合作,簡單一點就是化學反應。如果車企跟車企合作,還是屬于一種物理反應。"
在張興海看來,未來的競争不再是個體之間的競争,而是生态系統之間綜合實力的比。考驗的是企業對前沿科技的敏鋭嗅覺,考驗的是企業全鏈路的整合能力,更考驗一個企業的戰略和格局。
兩人的全力推動下,賽力斯和華為合作進展神速。2020 年,賽力斯和華為合作後首款試水車型 " 賽力斯華為智選 SF5" 上市,是第一款進入華為渠道銷售的產品。
為了完成這款 " 華為定制版 "SF5,華為派出了數百名技術人員入駐賽力斯,賽力斯則在生產中 " 無條件全面配合華為 ",連工人的作息都采用了華為的制度。
向前追溯,賽力斯和華為的雙向奔赴是有迹可循的。2018 年華為第一台電機問世時,賽力斯就是客户之一,兩家企業之家有業務往來,合作基礎。此前在 SF Motors 上的投入,令賽力斯具備領先的三電核心技術。
和之前與東風的合作一樣,一旦達成協定,張興海就放低姿态,全力支持。
如今,華為的标籤深深烙印在問界之上,網友嘲笑賽力斯以後就姓華了。但交出了靈魂的賽力斯,何嘗不是被華為注入了新的靈魂。
争議
從微車、乘用車,再到智能汽車,張興海的三次變道始終伴随争議。
2003 年 6 月,渝安集團成立,主要生產東風小康品牌微車。
2007 年 5 月,小康風頭正勁," 渝安集團 " 更名為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東風渝安 " 也順勢更名為 " 東風小康 "。
2022 年 8 月,原本是新能源品牌名稱的賽力斯直接更新為集團名稱。
渝安、小康、賽力斯,張興海説,三次更名,每一次都會被人看不起。
" 倒回去近 20 年,我們跟東風合資造車的時候,所有人都看不起我們,説我們做不成,尤其是汽車行業,特别是微車行業裏的人。行業前面好多家,我們怎麼能做成?" 張興海回憶起創業初期的艱難時説。
" 公布和華為的合作之後,所有人都看不起我們,一個小康是只能造幾萬塊錢的車,更直接一點就是 3 萬塊錢的,再多一點售價乘以 3 就上不去了,一個華為是沒有造過車的,它們怎麼能造 30 萬元的車?"
對于争議,張興海想得十分透徹," 反正創新一直都要在被别人看不起、看不懂當中成長。"
" 網上不管他説好的、説不好的,説不好的是在提醒我們,説好的是在激勵我們。我們跟東風幹車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看好,都是看不起的。跟華為的合作仍然如此,認為這個肯定搞不好。" 張興海説,剛開始,有一些業界同仁 " 看不起 " 賽力斯,到如今,仍有一些人表示 " 看不懂 " 賽力斯。
無論外界怎麼看,張興海自己想得夠明白了,他認為車企轉型更新方面,單打獨鬥希望很小。" 我不是説傳統車企不行,而是時間視窗的問題。賽力斯汽車與華為實際上是雙方相互選擇,強強聯合,用最快的時間視窗完成我們想做的事情和用户所要的東西,我們只要這個判斷證據。"
務實,善于審時度勢,一旦選擇就不遺餘力,這就是張興海。
2016 年,在中國的心髒重慶,造車大潮如火如荼。如今,與小康同一時期出道的重慶車幫已經走的走,散的散,力帆、銀翔、鑫源、獵豹早就失去了存在感,而賽力斯接住了潑天的富貴。
争議仍在繼續,問界大賣之際,賽力斯卻在虧本。根據業績預告,賽力斯 2023 年淨利潤虧損在 21 億元到 27 億元之間,扣非後淨利潤虧損更加顯著,預計最低為 46 億元,最高達到 50 億元。與華為合作的三年中,賽力斯累計虧損 116.89 億~120.89 億元。
賽力斯賣得越多虧得越多?賽力斯被華為坑慘了,為他人做嫁衣?賽力斯還有明天嗎?喧嚣的世界裏,張興海打開手機:2024 年 3 月 13 日,賽力斯股價定格在了 101.9 元每股,公司市值達到 1538 億元。
點擊閲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