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分享的科技經驗:馬斯克發起的這場價格戰,誰赢誰輸?,歡迎閲讀。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好看商業,作者 | 周一圍,編輯 | 安心
對于新能源車市場來説,2023 年注定是殘酷甚至血腥的年份。
2023 年 1 月,馬斯克就來勢洶洶,大殺四方,開啓了特斯拉的全球大降價。随後在中國市場,特斯拉的降價打響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價格戰,其它玩家不得不跟随參戰。
如今,價格戰已經持續半年,行業促銷效果如何?
據乘聯會最新數據,今年以來,國内新能源車市場累計零售 305.9 萬輛,同比增長 36%。去年同期,新能源汽車零售銷量達到 224.7 萬輛,同比增長 122.4%。
從數據看,增速放緩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在今年至少在上半年的主基調。
具體到不同廠商,只能説是有人哭有人笑。頭部品牌特斯拉、比亞迪依然彪悍;今年上半年,二者的銷量同比分别增長了 95.78% 和 88.9%,遠超行業大盤。
造車新勢力中,理想表現生猛,上半年銷量增速遠超行業大盤,達到 130.31%;蔚來同比僅增長 7.35%;小鵬的銷量同比則大降近 40%。
第二梯隊新勢力中,廣汽埃安和極氪上半年銷量增速均超過 100%,達到 108.81% 和 124.3%。
賽力斯與華為共同打造的 AITO 問界曾在 2022 年一路狂奔。但今年以來,AITO 問界銷量明顯下滑。1-6 月,賽力斯汽車僅售出 2.58 萬輛,同比增長 19.37%。
零跑和哪吒均出現負增長,前者同比降 14.41%,後者同比微降 1.13%。
随着價格戰不斷更新,以及行業逐漸供過于求,一個行業共識是:淘汰賽在加速推進。
此前,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華為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餘承東均曾公開讨論過行業目前的内卷和優勝劣汰。
如今,這場戰事上半場已經結束了,誰赢誰輸?綜合各家車企上半年的表現,我們從中歸納出了 " 七宗最 ",一起來看看。
特斯拉:降價促銷見效最快
特斯拉是這場價格戰的 " 始作俑者 "。在上半年,它也是降價效果最顯著的一家。
從交付量看,今年 1-6 月,特斯拉累計交付 889015 輛車,同比增長 57%,接近完成全年銷售目标(180 萬輛)的一半。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同期,特斯拉在全球共交付 56.5 萬輛,同比增長 46.3%。這意味着,在供過于求的新能源車市場,特斯拉通過價格戰實現了銷量的加速增長。
特斯拉發動價格戰,核心訴求就是提升銷量,消化庫存。
2022 年全年,特斯拉在全球共交付 131 萬輛汽車,同比增長 40%。這不僅遠低于 2021 年 87.4% 的增速,也沒有完成馬斯克定下的 " 輕松增長 50%(即交付 150 萬輛)" 的目标。
不僅如此,2022 年特斯拉庫存問題突出。特斯拉去年的產量為 1369611 輛,交付量 1313851 輛,產銷差額為 55760 輛。
也就是説,特斯拉 2022 年庫存 55760 輛,占全年銷量的 4.24%。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反觀比亞迪,2022 產銷差額僅占全年銷量的 0.73%。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的依然處于產量大于銷量的情況。不過,產銷差額在銷售額中的占比已經從 Q1 的 4.24% 降至 Q2 的 2.91%。
在今年一季報業績説明會上,馬斯克曾表示:" 特斯拉汽車的訂單量超過了產量,在全球更多市場銷售汽車的時機已到,将盡可能提高汽車交付規模,大力投資未來計劃。"
降價提銷量、降庫存的同時,特斯拉也在犧牲利潤。以 2023 年 Q1 為例,特斯拉單車毛利已經降至萬元以下,達到 8600 元;汽車銷售毛利率下滑至 18.3%,上個季度是 23.8%,高峰時這個數字曾摸到過 30%。
在今年 Q1 電話會上,馬斯克曾透露,特斯拉目前首要追求的是銷量而非利潤,所以還會繼續降價。此前,他已經為特斯拉定下在 2030 年衝擊產銷 2000 萬輛的目标。
馬斯克果然説到做到了。7 月初,也就是三季度伊始,特斯拉再次宣布對 Model S 和 Model X 兩款車型推出 3.5 萬元至 4.5 萬元不等的優惠福利。
成本優勢和規模經濟是特斯拉降價的核心邏輯。馬斯克認為,如果 FSD 能在未來實現,特斯拉甚至可以零利潤賣車,未來通過自動駕駛技術獲取利潤。
這麼看的話,馬斯克發起的這場價格戰離結束還很遠。
比亞迪迎來 " 最好的時候 "
2023 年上半年,比亞迪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 125.56 萬輛,同比增長 95.78%。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 1248161 輛,同比增長 95.6%。
從新能源乘用車單月銷量來看,比亞迪今年 1-6 月雖然增速較前兩年有所放緩,但依然保持了 60% 以上的高增長;銷量在 6 月份創新高,達到 251685 輛。這個銷量讓比亞迪繼續超越特斯拉,穩坐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銷冠的位置。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在 6 月份還出現了銷量大于產量的情況:當月新能源汽車銷量 25.3 萬輛,產量 25.26 萬輛。這是比亞迪在今年第二次出現銷量大于產量,上一次是在今年 4 月。
2022 年的 10-12 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大爆發,月銷量不斷創新高的同時,持續出現銷量大于產量的情況。
今年 Q1,比亞迪雖然銷量大增,同時汽車業務毛利率下滑,主要是因為單車收入下滑導致。該季度,比亞迪單車收入環比下降近 6000 元。同時,該季度銷售費用率從上個季度的 3.6% 升至 3.9%。
盡管如此,比亞迪仍然是為數不多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業。今年 Q1,比亞迪實現淨利潤 41 億元,其中汽車業務貢獻了 38 億元。盡管單車收入出現下滑,但比亞迪的毛利率仍達到 17.9%。同期特斯拉的汽車銷售毛利率為 18.3%。
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在今年 6 月舉辦的比亞迪股東大會上稱,比亞迪目前處于歷史最好時期,不怕價格戰,比亞迪有信心在未來 3~5 年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
理想:最生猛新勢力
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車一路開挂,創造了多項紀錄,是造車新勢力 " 蔚小理 " 三家中表現最生猛的一個。
今年 1-6 月,理想累計交付 139117 輛車,同比增長 130.31%,增速不止超越蔚來和小鵬,也将特斯拉和比亞迪甩在身後。
6 月份,理想交付 32575 輛,同比增長 150.1%,月度交付量首次破 30000,是造車新勢力中最快破 30000 的公司。去年 12 月,理想汽車的月交付量才首次破 20000。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雖然行業價格戰不斷升温,理想并沒有參戰。相反,理想卻逆勢操作,推出了 " 保價 " 政策,向用户承諾 90 天内降價返差價。
李想曾在微博上明确回復網友的提問,稱理想不會降價。在 3 月份的媒體溝通會上,李想談到價格戰時稱," 車企降價并不會增加自己的銷量,而只會降低競争對手的銷量 "。
2022 年,理想汽車的主打車型從理想 ONE 切換到理想 L9,并在 11 月推出 L8。去年理想汽車共交付 13.3 萬輛,同比增長 47.2%,但并沒有完成年初設定的 20 萬輛的目标。
2023 年 2 月,理想發布了 L8 的套娃產品—— L7,并于今年 3 月開始交付。理想汽車今年的目标是 30 萬輛。不過,上半年它已經接近完成了 50%。
這意味着,接下來的 6 個月,理想汽車每月只需交付不到 27000 輛就能達成全年 30 萬的目标。從目前的增長态勢看,這個目标指日可待。
小鵬:反差最大
今年上半年,小鵬汽車共交付 4.14 萬輛,同比大降 40%。去年同期,小鵬交付 3.46 萬輛車,同比大增 160%。一年時間,光景大不同,今非昔比。
在 " 蔚小理 " 三家中,去年上半年,小鵬的交付量位居第一,而今年上半年卻墊底了。
橫向對比來看,小鵬在今年上半年的交付量同比降 40%,這個降幅幾乎在一眾造車新勢力中都是靠前的。
總得來看,小鵬汽車今年上半年的交付量堪稱反差最大的一家。
不過,G6 有望帶動小鵬走出交付量谷底。G6 的預售訂單 3 天超過 25000 輛。
不久前,小鵬汽車名譽副董事長兼聯席總裁顧宏地透露,G6 已收到大量訂單,有助于 Q3 月銷量提升至 1.5 萬輛,這較 5 月和 6 月近乎倍增,并在今年 Q4 達到 2 萬輛。
AITO 問界:高開低走,反轉最快
AITO 是賽力斯于 2021 年 12 月發布的全新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賽力斯與華為合作,推出了問界 M5、問界 M5 EV 和問界 M7 三款新車,并涵蓋增程和純電兩種技術路線。
問界 M5 于 2021 年 12 月 23 日正式發布,87 天後累計交付量破萬,達到 11296 台,創下單款車型交付破萬最快紀錄。
去年 8-10 月,AITO 問界交付量連續破萬。今年 5 月底,AITO 問界第 10 萬台量產車下線。這意味着,AITO 問界用 15 個月時間實現 10 萬輛車下線,成為成長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但進入 2023 年,AITO 問界的交付量環比大幅下滑。今年 1-5 月份問界累計銷量僅 2.18 萬輛,平均月銷量僅 4374 輛,與去年月均銷售 8525 輛相比下跌了 48.7%。
今年 6 月份,賽力斯共交付并未披露 AITO 問界的交付量。包括 AITO 問界在内的 " 賽力斯汽車 "6 月銷量為 5668 輛,同比下降 25.99%,1-6 月累計銷量 25761 輛,同比增長 19.37%。
這意味着,AITO 問界 6 月的銷量不高于 5668 輛。
今年上半年,特斯拉打響價格戰後,AITO 問界迅速跟進,降價幅度在 2.88 萬 -3 萬元。不過,目前從交付量看,降價促銷的效果并不明顯。
AITO 問界今年用了半年時間,高開低走,交付量從巅峰跌到了半山腰。這個反轉速度在一眾造車新勢力中可以説無人能及。
廣汽埃安:蹿升最快
廣汽埃安脱胎于傳統汽車,2020 年廣州車展期間,廣汽埃安品牌正式獨立,由廣汽新能源更名而來。
2022 年,廣汽埃安增長迅猛,保持月均交付量過 2 萬的趨勢。去年全年,廣汽埃安共交付 271156 輛汽車,同比增長 126%,在一眾造車新勢力中拿下銷售冠軍,增速也排名第一。
這意味着,廣汽埃安用 2 年時間跻身造車新勢力銷量第一名,以最快的速度實現了後來居上。
去年 12 月,廣汽埃安交付量首次破 3 萬;今年 3-6 月,埃安連續 4 個月交付量破 4 萬。
不得不説,廣汽埃安降價促銷效果明顯。今年上半年,為應對同行降價造成的衝擊,廣汽埃安采取全面官方降價,降價幅度在 0.8 萬元 -4.88 萬元不等。
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不久前表示," 如果真的要打價格戰,當今中國我都找不到對手。" 他認為,成本控制是埃安的強項,他們在成本競争力方面找不到對手。
2023 年 1-6 月,廣汽埃安累計交付 20.93 萬輛汽車,同比增長近 109%。這個增速僅次于理想和極氪。但埃安在交付總量上遠超理想和極氪。
2023 年,廣汽埃安的銷量目标是 50 萬輛。上半年他們已經完成了目标的近 42%。
按照古惠南的説法,目前的降幅還夠不上打 " 價格戰 " 的标準,後續市場競争若進一步加劇,他們不排除繼續加大降價動作。
長城新能源車:壓力最大
近幾年,長城汽車日子不太好過。
2022 年,長城汽車累計銷量 106.75 萬輛,同比下滑 16.66%。在新能源車領網域,長城也逐漸掉隊。2022 年,長城新能源汽車銷量 13.18 萬輛。除了坦克品牌,長城的哈弗、魏牌、皮卡、歐拉的銷量均出現兩位數下滑。
但長城汽車決定要奮起直追,他們将 2023 年當作向智能新能源轉型的決勝之年。按照規劃,包括哈弗二代大狗和 2023 款歐拉好貓在内,長城汽車将陸續推出 10 餘款新能源汽車。
今年 1-6 月,長城累計銷售 9.32 萬輛新能源車,同比增長 46.6%。相比一眾造車新勢力,長城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和增速并不算差。
但是,2023 年,長城汽車新能源車銷售目标是 60 萬輛。半年過去了,長城目前只完成了不到 1/6,相比其它同行,壓力不可謂不大。
今年 4 月,長城汽車公開舉報比亞迪涉嫌排放造假,令業界譁然。這一舉動被人民日報旗下 " 人民汽車 " 指為 " 失去理智,昏招百出 "。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